雷英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剖宫产术中应用连续缝合与锁边缝合子宫切口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资溪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术分娩的135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子宫切口缝合方式划分为2组,其中67例产妇应用锁边缝合方式为对照组,另68例产妇应用连续缝合方式为试验组,分析对比2组产妇围术期相关指标、随访瘢痕憩室相关情况、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和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术后恶露持续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瘢痕残余肌层厚度、总肌层厚度均比对照组厚,瘢痕憩室容积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子宫切口愈合优良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行剖宫产术分娩产妇中应用连续缝合方式缝合子宫切口相比锁边缝合方式效果更好,有助于改善产妇瘢痕憩室相关情况,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发生,值得临床进一步实践及推广。
【关键词】 剖宫产; 子宫切口; 连续缝合; 锁边缝合; 瘢痕憩室; 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71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26-0056-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26.018
随着我国三孩政策的出台,近年来高龄产妇越来越多,使得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剖宫产术是经腹部切开子宫取出胎儿的一种助分娩手术,相对于经阴道分娩,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血栓形成率、再次妊娠子宫破裂率均较高,并且产后恢复较慢,存在子宫愈合不良情况,影响二次妊娠分娩[1]。国外有报道研究指出,剖宫产术中选择何种子宫切口缝合方式对于产妇产后恢复尤为关键,可影响到产妇的出血情况、产后瘢痕憩室发生情况等[2]。连续缝合、锁边缝合是妇产科常用的2种缝合方式,均有一定的止血效果,前者具有减少子宫蜕膜嵌入的作用,后者操作过程较简单,两者在剖宫产术中有着各自的优势[3]。但目前关于剖宫产术具体选用何种方式縫合子宫切口并未有明确标准,仍存在一定争议。鉴于此,本研究就剖宫产术中应用连续缝合与锁边缝合子宫切口的效果展开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0年1月—2021年6月期间资溪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接收的135例行剖宫产术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切口缝合方式分为2组。对照组67例,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33.25±2.09)岁;孕周35~41周,平均(37.69±1.53)周;体质量43~88 kg,平均(65.68±3.25)kg。试验组68例,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33.52±2.07)岁;孕周36~42周,平均(38.85±1.08)周;体质量44~86 kg,平均(65.54±3.33)kg。2组产妇各项一般资料(包括年龄、孕周和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价值。本研究已通过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且产妇及其家属均知晓同意。
纳入标准:(1)具备剖宫产的条件且符合《中华妇产科学》[4]相关诊断标准;(2)初次剖宫产术分娩;(3)单胎妊娠;(4)妊娠前月经正常且规律;(5)临床资料真实完整。
排除标准:(1)妊娠期合并糖尿病 、高血压者;(2)有肿瘤疾病者;(3)近2年内有重大子宫手术史者;(4)合并产前感染者;(5)伴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者;(6)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2组产妇均予以椎管内联合阻滞麻醉,选择剖宫产术进行分娩,待胎儿娩出后,仔细清理附属物及宫腔,对子宫切口进行缝合。对照组予以锁边缝合方式,采用0号可吸收线(美国强生公司)选择在子宫切口左侧约0.5 cm处进针,完全穿透子宫全肌层后进行打结,距离切口顶端1 cm、切口下缘0.5 cm处进针和穿透切口下缘内膜出针。选择切口所对应的上缘内膜部位进针,将缝线套过出针处缝针向下压形成锁扣。重复上述缝针手法直到完全缝合切口即可。试验组予以连续缝合方式,选择由美国强生公司提供的1号可吸收线先对子宫切口肌层全层进行横向连续缝合,针间距保持1.5 cm,距离子宫内膜切缘1.0 cm处;第1层,间断且全层对子宫切口进行缝合,针与切缘间距保持0.5 cm;第2层,于产妇子宫切口左侧第1针与第2针之间,垂直于切缘,进针选择在切口下缘距切缘0.5 cm处,出针选择在切缘0.1 cm处,再从切口上缘距切缘0.1 cm处进针和距切缘0.5 cm处出针,打结,缝线拉紧,关闭膀胱返折腹膜,再次重复第2、第3针间的操作,直到连续缝合切口第2层即可。
2组产妇术后均予以常规抗感染、止血及营养支持等干预,术后1个月、3个月回院复诊。
1.3 观察指标 (1)围术期相关指标。记录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恶露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2)瘢痕憩室相关情况。随访产妇术后3个月的瘢痕憩室表现,记录瘢痕憩室发生情况,用宫腔镜(珠海市司迈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型号SM-10)检查。诊断标准为宫腔镜下显示子宫峡部前部切口瘢痕处有明显的憩室结构,内有暗褐色黏液,伴少许的内膜组织生长。同时采用阴道三维彩色超声检查仪(飞利浦超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型号EPIQ5)检查,根据超声图像计算瘢痕憩室残余肌层厚度、总肌层厚度和容积。(3)术后不良事件。记录产妇术后1个月的产后出血、子宫血肿、切口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4)子宫切口愈合情况。随访并记录产妇术后1个月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子宫切口处瘢痕与子宫肌层几乎保持一致判定为优,子宫切口处相比正常子宫肌层连续性不足或瘢痕坚硬判定为良,子宫不完全破裂但仅存在子宫浆肌层判定为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相关指标 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更长,手术后恶露持续时间明显更短(P<0.05),见表1。
2.2 瘢痕憩室相关情况 术后3个月时,试验组发生瘢痕憩室4例,发生率为5.88%,对照组发生瘢痕憩室12例,发生率为17.91%,试验组较对照组瘢痕憩室发生率明显更低(χ2=4.673,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瘢痕憩室残余肌层厚度、总肌层厚度明显更厚,瘢痕憩室容积明显更小(P<0.05),见表2。
2.3 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试验组较对照组术后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见表3。
2.4 子宫切口愈合情况 试验组较对照组子宫切口愈合优良率明显更高(P<0.05),见表4。
3 讨论
剖宫产术是妇产科中常见的一种助分娩方式,当前已成为解决难产或某些产科合并症的重要手段,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剖宫产率呈逐渐上升趋势[5]。剖宫产后二次妊娠容易引起子宫破裂,为避免此类情况发生,临床通常会在剖宫产术中选择适宜的子宫切口缝合方式。近年来,临床也逐渐关注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缝合方式的使用情况。现阶段,在剖宫产术中缝合子宫切口的方式包括连续缝合、锁边缝合,两者区别在于双层与单层缝合,由于缝合方式的不同,两者在剖宫产术中的运用效果存在一定差异[6]。
本研究结果发现,相比对照组,试验组手术时间更长,术后恶露持续时间更短(P<0.05),而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上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連续缝合与锁边缝合在子宫切口缝合时,对于手术切口止血效果基本一致,而连续缝合相对于锁边缝合子宫切口尽管手术时间更长,但产妇术后子宫解剖结构恢复更快。这主要是因为连续缝合采用的是双层缝合,其方式较为复杂,手术缝合线套扎时需要调整缝线张力,增加了手术时间,而锁边缝合不用双层包埋缝合,节省了操作时间[7]。但连续缝合根据子宫血供特点进行双层缝合,不仅缝合了子宫切口全肌层,还对浆肌层进行加固连续缝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及恶露排出量。有学者提出,在行剖宫产术过程中,由于产妇原解剖层次发生变化,其瘢痕组织向宫腔突出,在进行单层锁边缝合时可能会导致子宫内翻,存在发生瘢痕憩室的风险[8-9]。本研究通过随访产妇术后瘢痕憩室相关情况发现,试验组瘢痕憩室发生率仅为5.88%,远比对照组的17.91%低,并且瘢痕憩室残余肌层厚度、总肌层厚度均较对照组厚,瘢痕憩室容积较对照组小(P<0.05),这与翟凤姣[10]研究结果相符。由此可见,相比锁边缝合,连续缝合更能够避免瘢痕憩室的发生。究其原因,锁边缝合切口存在对合不齐情况,子宫切口容易产生皱褶,影响愈合,并且裸露的创面组织粗糙面更大,增加了瘢痕憩室发生风险;而连续缝合则将产妇子宫蜕膜和肌层进行对位缝合,术后瘢痕平整,可以避免单层锁边缝合中的弊端,尽量使子宫下段恢复至原有状态。此外,连续缝合较严密,更利于瘢痕愈合,并且无需进行锁边缝合,能够减少瘢痕的压力和强度,减轻子宫切口周围血管所受的压迫,从而避免子宫瘢痕憩室的形成。
研究发现,试验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子宫切口愈合优良率比对照组高(P<0.05)。由此可见,连续缝合比起锁边缝合更能够减少产妇产后出血、切口感染及盆腹腔粘连等不良事件,并且更有助于子宫切口愈合。究其原因,锁边缝合方式的线头与针眼外露,子宫肌层表面血管网与缝合面垂直,容易对术后子宫血液循环造成影响,不利于子宫切口愈合;而在连续缝合时切口端对合更准确,缝合线松紧程度适宜,对血运的影响较小,能够有效避免切口积液、积血,消除不利于产妇产后恢复的因素,以减少切口愈合不良、产后出血等情况的发生[11-12]。同时,连续缝合方式的切口更整齐,可避免组织缺血坏死,在缝合过程中将膀胱返折腹膜关闭,可减少膀胱筋膜损伤,避免子宫下段及膀胱出现粘连情况,从而降低了术后盆腹腔粘连的发生风险,并且在进行连续缝合后,能够保证子宫组织结构完整性,促进内部血流循环,促进术后切口愈合,继而加快产妇的恢复。
综上所述,将连续缝合法运用于剖宫产术产妇子宫切口的缝合中,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肌层厚度,预防瘢痕憩室形成,并且降低产后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使产妇术后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好的恢复,提高子宫切口愈合率。但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所选取的样本量较少、随访时间较短等,希望在后续临床工作中加大研究样本量和研究次数,以便提高研究的精准性,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更多可靠的经验与参考。
参考文献
[1] 谢鹏省,罗波涛,徐小兰.剖宫产后子宫切口瘢痕憩室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22):3151-3152.
[2] HANACEK J,VOJTECH J,UUBANKOVA I,et al.Ultrasound cesarean scar assessment oneyear postpartum in relation to one-or two-layer uterine suture closure[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20,99(1):69-78.
[3]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25-127.
[4] 王麗.原子宫瘢痕修剪联合子宫切口双层连续缝合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16):2970-2972.
[5] 解素梅.双层连续缝合法辅助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应用于剖宫产产妇的效果[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21(7):132-134.
[6] SEVKET O,TAKMAZ T,OZCAN P,et al.Hydrosonographic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 of two different suture materials on healing of the uterine scar after cesarean deliver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Z Geburtshilfe Neonatol,2021,225(2):140-145.
[7] 呼亚清.单层和双层切口连续缝合法在择期剖宫产孕妇中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药实践,2019,28(7):513-514,550.
[8] 肖梅.剖宫产术缝合方法对子宫瘢痕憩室形成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9,17(12):1988-1990,2015.
[9] 魏华莉,司越,王小兰,等.改良Hayman缝合术与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疗效比较[J].西部医学,2021,33(5):714-717.
[10] 翟凤姣.剖宫产术后双层连续缝合法与单层连续缝合法对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的影响对比[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36):6837-6839.
[11] 刘鹤.双层不锁边缝合与单层锁边缝合对剖宫产术子宫切口愈合及子宫肌层厚度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1,27(1):165-167.
[12] 张彦骅,贾炎峰,王晓黎,等.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剖宫产切口憩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妊娠影响因素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47(3):75-79.
(收稿日期:202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