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野下的高三文言文复习策略初探

2023-10-28 15:59顾丽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考题书本高三

顾丽

文言文阅读一直是高三语文复习的重点。从常见实虚词积累到固定结构、文化常识识记,从断句、特殊句式辨析到短文内容的分析概括,高三老师使尽浑身解数,想从中找寻突破口,使其成为试卷得分的关键。然而,一番“狂轰滥炸”、方法用尽后却收效甚微,甚至有同学对文言文阅读生出畏惧之心,见之色变。什么样的复习策略才是有效的?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的理念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深度学习”指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获得健康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学习,就是学生在核心素养目标的引领下,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探究知识规律,掌握学科知识和方法,建立学科知识构架,并且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我们期望学生能够顺畅地阅读浅易文言文,并且从中汲取有益的精神养分,但又想避免反复抄写、背诵、刷题的低效套路,真正做到会读、能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尝试。

一、回归书本探究规律,引导学生“前概念”

文言文阅读时积累很重要。近几年高考试卷,文言文的考点和书本也聯系紧密。然而,在复习中却常把书本这个“宝藏”弃之不用。或简单粗暴地把“回归书本”理解为把书本文言文再讲一遍。这种“炒冷饭”的操作枯燥乏味,消磨了学生兴趣。回归书本,需要的是把书本中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类和整合,让学生在“温故”的同时“知新”。如果能做一些巧妙的设计,让学生在归纳和整理中发现“新”,那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我们把书本中的文言文(包括补充阅读篇目),按不同类型分为了人物传记、山水游记、谏议思辨、纪念墓志等。让学生分别梳理归纳重要实虚词的义项、固定结构、特殊句式、文化常识等内容。因为文本类型的相似性,在归纳整合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发现了一些规律。例如:“负”这一实词的多个义项,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几乎都涵括了。分别是:依靠、仰仗(秦贪,负其强);背着(负荆请罪);承担(宁许以负秦曲);违背(决负约不偿城);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等。又比如在官场变迁场景中有一些词反复出现:迁(调职)、左迁(贬官)、权署(代理)、除(任职)等。纪念墓志类文本中有一些特定词汇,比如:帝乡(天宫)、沉舟珠碎(死亡)、先府君(亡父)等。当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有了发现和收获,再选用课外相同题材文本进行阅读练习,学生定能“学有所用”,阅读新文本自然就顺畅了,整理书本旧知识也就更起劲儿了。

深度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前概念”之上的,他们是带着之前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走进高三复习的。这时候有效的教学就应该是先观察和引导学生的“前概念”,为其构建有意义的学习环境,促使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新知识建立关联,把单一知识点转化为结构性知识,逐步建立新的知识框架,进而做到有效积累。

二、换位思考把握重点,培养学生“元认知”

深度学习的理念强调学习中要设计真实情境,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真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从单纯的简单记忆活动走向有深度和探索性的思考活动。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文言文知识,还需要考虑在什么情境中,用什么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而要达成这一目标,可以尝试换位思考的方式。

面对一篇陌生文本,我们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出题老师,你会怎么设置考题呢?文言文的题型相对固定,但是能够形成考题,不仅需要学生对文本内容有一定把握,还要对考试的重难点有一定认识。为了完成这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学生必然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中去。这时他们的学习是主动的,“无负担”的,甚至是乐在其中的。

笔者和学生对《江慎修先生事略状》做过这样的尝试。在讲解完试卷中的文化常识考题后,请学生来重新设置新的考题。经过认真研读和分组讨论,学生给出的两个选项颇有些意思。一是:“外傅,指古代贵族子弟到一定年龄,外出求学所从之师。”这是正确选项。出题理由是教科书中多次出现过“太傅”“少傅”这样的官职名称,“外傅”这一词可以据此做出合理推断。二是:“疏,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如《谏太宗十思疏》,和文中‘正顾氏分十部之疏中的‘疏意思一致。”这是错误选项。出题理由是根据语境辨析一词多义,文中解释为“疏忽、疏漏”亦是常见义项。

换位思考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学生在确立学习目标,掌握学习策略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考题,有意识地监测自己学习的情况,并外化思维过程,增强了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当然,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或缺。合理恰当的引导学生思考并且修改考题,无异于又一次深入反思和建构的过程。

三、深入分析质疑思辨,激活学生“正迁移”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的建构意义。深度学习的理念同样强调积极地参与式学习以及迁移应用的能力。在文言文阅读复习上,深入分析文本,学会质疑思辨,把文本真正读懂把握精髓,从而在阅读其他文本时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这样的复习才更有价值。

文言文中的概括分析题常有方法技巧鉴赏,或是对文本内容提出反思、评价的题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这类题型比较畏惧。如2023届某市模拟卷中《齐策三》选文,提问“面对错综复杂的情况,苏秦游说成功的秘诀有哪些?”又如2021年某市模拟卷中《游侠传》选文,提问“太史公评价郭解使众英雄倾倒,然公孙弘认为郭解以平民身份侠,玩弄权诈之术。你怎么看呢?”这类题,需要学生在理解文本基础上表达自己的价值判断,难度较大。但如果复习中有准备和参照就简单多了。

在分类复习《烛之武退秦师》《谏逐客书》等谏议思辨类文本时,教师和学生可一起就“劝谏的策略和方法”做讨论。从已学过的文本出发,从劝谏者个人能力、劝谏的立场角度、劝谏的语言艺术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概括,使学生对类似文本的分析角度有清晰的认识。在分类复习《屈原列传》《高祖本纪》等人物传记类文本时,引入不同声音,对不同的人物评价进行鉴赏。例如司马迁评屈原“与日月争光可也”,但班固认为“与日月争光云云,斯论似过其真”,结合文本你如何看待?我们通过讨论,从评价角度、评价立场、处事原则等多角度分析,也给学生分析类似的文本指引了方向。

通过深入分析文本,掌握分析角度和思辨方法,再“正迁移”到新文本的阅读上,建构起自己的理解,又再对原有知识进行调整和重组,不正是复习的意义所在吗?

高三文言文复习需要细致,更需要机智。在“深度学习”理念指引下,巧妙设计,就可以让枯燥的复习变得更精彩,更有效!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深度学习理念观照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立项编号:C-c/2021/02/5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考题书本高三
玩转书本
“正多边形与圆”考题展示
“正多边形与圆”考题展示
打开书本
回归书本:慢读的乐趣
高三·共鸣篇
对一道研考题的思考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特别的考题
开在书本里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