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对策

2023-10-28 11:13刘秀萍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3年10期
关键词:审美素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刘秀萍

摘  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文本的语言美,从中获得良好的阅读感受,这就要求教师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美育的角度对文本语言进行深层次的审美鉴赏。小学语文教师要探寻阅读教学与美育教育相融合的新思路、新方法,发挥语文阅读教学的美育功能,让学生在习得语文知识的同时体会文本语言的独特之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素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和加强审美教育,让学生从阅读学习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学生不断积淀审美素养的过程中,他们会对语文阅读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通过审美鉴赏的方式来挖掘文本语言的审美内涵,逐渐塑造健全的人格,并提高阅读鉴赏和语文学习能力。

一、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意义

1. 提高学生的阅读感知能力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注重让学生理解汉语言内涵,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要注重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活跃的思维、高尚的思想情操、独特的审美情趣。这些要素可以帮助学生增强阅读感知能力,让学生更积极地进行语文阅读学习,在阅读过程中保持独立思考,对课文内容进行多角度解读。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角度入手,让学生对饱含作者创作灵感、写作激情和个人思想情感的文本语言进行审美鉴赏,使其获得心灵的触动,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从课文中获得更深刻的感悟。

2. 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个性

小学生可塑性强,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将审美教育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教师会着重引导学生自主发挥想象力,对课文内容进行个性化的鉴赏与解读,深刻感受课文中作者描述的各种美好事物。当学生发挥想象力表达审美感受时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从中获得独特的灵感,使其从创新的角度理解课文,掌握阅读知识,满足对美的追求,促进自身多方面素养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策略

1. 抓住课文意境,体会意境美

在开展审美教育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意境之美,使其仿佛置身于作者描写的场景之中,这有利于学生获得更深刻的阅读感受。例如,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六年级上册《草原》这篇课文的第1自然段通过描写草原的迷人景色,表达了充满生命气息的意境。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一边阅读课文内容,一边根据课文描述的画面想象:“这是怎样的一片草原?我们平时常见到的天空、呼吸到的空气、踩踏的土地、看到的绿色草地和牲畜,在这片草原里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学生在展开联想时会感受到文本内容独特的意境,仿佛看到了作者看到的那片天空,感受到了作者呼吸的草原上的新鲜空气,看到了作者眼里的生机勃勃的环境。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某些特殊的语句来感受作者创造的意境。例如,《草原》这篇课文中有“初入草原”“走了许久”“快了,快到了”“忽然”“欢呼着,飞驰着”“欢呼声,车声,马蹄声”等词语或语句,它们能够让学生仿佛站在作者的视角感受环境的变化。当学生走进这样的画面之中,可以快速地在脑海里浮现相关的场景,体会到作者初入草原、欣赏草原、与草原主人相见这整个过程的内心感受。为了让学生感受这些语句的意境之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这部分文本内容进行有情感的朗读,在读到“初入草原”的相关语句时,语气可以稍显平和宁静,体会作者描述的“听不见一点儿声音”“看不到什么东西”时的独特意境。随着作者深入草原时,开始见到许多东西,听到一些声音,学生朗读时的声调和情绪也应该发生变化,使其通过朗读来体会文本语言的意境之美,发展审美素养。

2. 剖析课文人物,感知形象美

在有些故事性的文章中,“人物”是基础的组成要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情感世界、神态特点等,让学生从某个人物入手,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刻的解读,并学会从形象丰满的故事人物身上学习相关知识。在审美教育视角下,教师应当注重在人物分析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感知人物的形象美。

例如,在教学教材三年级下册《剃头大师》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老剃头师傅”和“剃头大师”这两个人物进行分析,让学生描述和比较两个人物的特点。老剃头师傅可能被描述为经验丰富但技艺陈旧,而剃头大师可能被描述为自信但并不是真正熟练的专家。一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两个人物为什么从事剃头工作,以及他们的目标是什么。老剃头师傅是为了谋生或者传承技艺,而剃头大师的“我”是出于对探索新奇和表现能力的兴趣。另一方面,讨论两个人物对他人的影响和态度。老剃头师傅可能代表着传统和老派的态度,而剃头大师可能代表着童年时的天真和幼稚。老剃头师傅使用的是一把老掉牙的推剪,这说明他的剪刀已经很旧了,技术可能也不太精湛。他剪头发时推剪刀常常会咬住一绺头发不放,这可能是他缺乏细致和耐心的表现。另外,老师傅的眼神也不好,经常会让碎头发掉在小沙的脖子上,引起小沙的痒和笑。这段文字通过描述小沙的感受,暗示了老剃头师傅的技术水平较低,给小沙带来了不适和折磨。但主人公在剪头发时毫不吝惜地剪下很多头发,描述中使用了比喻,说明剪下的头发非常多,甚至姑父的睡衣上都落满了黑头发。这暗示了主人公剪头发的力度很大,毫不顾忌地剪下了许多头发。主人公剪头发时没有遵循任何章法,只是为了痛快而剪,描述中提到了“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剪的头发长短不一,有些地方剪起来翘起,而其他地方却剪得非常短。这表明主人公剪头发的方法缺乏规律和系统,只是隨意地剪,没有考虑整体的效果。此外,当主人公意识到将头发剪坏了后,他急于补救,但却越修越糟,头发越剪越短,甚至露出了头皮。整个头上出现了坑坑洼洼的不平整,耳朵边剪得小心,却像层层梯田。这说明主人公在补救的过程中并没有解决问题,反而让情况变得更糟,这可能暗示主人公没有正确的技巧和经验来修复错误,这些特点和行为加强了主人公的天真和幼稚形象,也构成了故事的一部分。课文用“剃头大师”作为题目,旨在表现儿童的天真和幼稚,凸显童年的快乐。这篇课文的人物形象刻画丰满,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认真剖析,使学生充分领悟形象美。

3. 鉴赏文本语言,领悟语言美

文本语言赏析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应当注重提高学生的语言赏析能力,使其懂得领会文本语言的内涵,感受文本内容的语言美。对此,教师可以将审美教育融入文本语言赏析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鉴赏文本语言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审美情趣,学会发现文本语言的美,感悟语言的独特魅力。

例如,在教学教材五年级上册《桂花雨》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赏析课文中描写了“我”和大人一起摇桂花树这一场景,了解作者是如何用生动的语言描述“飘落的桂花像雨一样”这一感受的。学生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描述来想象桂花漫天飘落、如同下一场桂花雨的画面,从而体会这些语句的语言之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从“桂花的香气”这个角度赏析文本语言,启发学生深层次思考:“作者多次提及了桂花的香气,哪个地方提到的‘桂花的香气是与众不同的?究竟是哪里不同?”根据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对作者母亲说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个语句进行深入分析,体会“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些词语蕴含的家乡情怀。在语言赏析学习中,学生可以发现作者主要从“桂花的香气”入手,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和热爱家乡的情感。然而,作者在描述“桂花的香气”时,只是在单纯地抒发“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的独特感受,这意味着作者采用了暗喻的写作手法,更加凸显了文本语言的情感色彩,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到语言之美,发展审美素养。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选择从体会课文意境、剖析文中人物、鉴赏文本语言等途径入手,让学生挖掘课文中蕴含的各种美,从而让学生受到多方面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审美素养。与此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审美教育过程中更好地掌握阅读知识。

参考文献:

[1]孙玉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审美能力[J].新课程(上),2019(6).

[2]孙佳. 小学阅读教学审美建构尝试[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18(5).

猜你喜欢
审美素养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幼儿舞蹈欣赏活动探析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