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时代机遇与路径选择

2023-10-28 09:30冯圣洁
国际公关 2023年17期
关键词:乡村治理新时代现代化

摘要:乡村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乡村治则天下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在坚持民主自治管理原则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要求,进一步优化乡村治理能力,创新治理体制机制,提高民主自治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对于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阐述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涵、特征,提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

新时代背景下,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乡村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等重要论述为加快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当前,在新型城镇化的冲击下,乡村治理现代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时代新征程中,科学开展乡村治理工作,努力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内涵

一是治理理念的合理化、科学化。治理理念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着治理效能的提高和治理目标的实现。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应当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协调、与时代发展潮流相适应的治理理念。二是治理方式的体系化、精细化。乡村治理方式体系化是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以实现现实需求为目标。治理方式精细化要求基層组织努力提升为老百姓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精准掌握群众所需所盼。三是乡村治理文化德治化、规范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德治文化,在我国古代国家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时代,将德治文化融入乡村治理现代化体系中,对于化解基层矛盾、提升农村文化水平、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同样具有进步作用。

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时代机遇

一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乡村治理现代化主要回答 “谁治理、治理谁”的问题。一方面,乡村治理离不开农民的主体作用,乡村治理现代化主要就是为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增强农民的幸福感而展开的,村民可以在参与治理的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关于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学说。[1]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始终向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不仅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反贫困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是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凝聚了民族智慧、德行、生机与活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早植根于农村,是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直接服务于基层社会。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重新认识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深入了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功能和时代价值有着重要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化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集 “修齐治平”功能于一体。在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中华传统美德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实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其中以孝悌、忠厚为核心的人伦规范,以厚德、自律为核心的修身之性,以爱国、济世为核心的责任担当等传统美德都为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借鉴。

三是与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要求相契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2]首先,乡村治理实践聚焦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基础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以乡村振兴为引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村民,与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相契合;其次,乡村治理现代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挖掘中华文明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不断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形成群众认可且合理有效的村规民约,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改善乡村文明风貌,与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相契合;最后,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大背景下,乡村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场域之一,同时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系统平衡的最后一道防线。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乡村治理现代化来实现,符合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三、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突出特征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党。乡村治理遵循 “党的领导—乡村治理—国家建设”的基本逻辑。坚持党对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领导是我国区别于其他国家的一个显著标志,凸显了中国特色。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基础上,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乡村治理全过程,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中,只有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思想、作风等各方面建设,才能使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更加稳健有效。

(二)坚持人民立场

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另一基本特征是坚持人民立场。[3]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中之重,没有广大村民的参与,其后果是无法想象的。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党之所以推进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其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中,人民群众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主体。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与创新,同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 “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三)坚持“三治并举”治理体系

首先,村民自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特色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一种有效方式。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核心,需要在人民政府的指导下充分发扬民主,保障村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村里的事应由村民说了算,村里的经济发展也应由村民自己决定。村民直接投票选举出自己信任的村民进入村委会,作为村民代表,处理村里的一切大事小情。

其次,乡村振兴,法治先行。近年来,党和国家科学谋划,整体发力,全面推动新时代法治乡村建设,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健全完善农业农村法律规范体系,以开展专题讲座、主题教育、法治论坛、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多层次宣传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相关法律,教育引导广大村民依法办事,以法治助力乡村振兴。

最后,乡村治理现代化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德的滋养。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展不仅可以培育乡村行为规范和道德风尚、丰富农村文化,同时还可以增强村民之间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乡村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源泉。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今天,传统美德的 “道德教化”功能是一把利器,它肩负着培育新农民的重要使命。村民在传统美德的影响下,不仅可以充分认识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同时还可以提升正义感、荣辱感等意识观念,从整体上提升乡村的道德水平。

四、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路径

(一)建强农村基层战斗堡垒

新时代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农村基层战斗堡垒是党和国家开展农村工作的基础,担负着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落实到乡村的重要责任。要抓实建强农村基层战斗堡垒,夯实基础工作。

第一,坚持用党的指导思想和先进理论武装教育党员,推进主题教育常态化。以更严纪律正作风,以更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帮助党员增强党性、分清是非、纠正错误。基层党组织必须巩固拓展活动成果,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先锋队作用。第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宣传教育功能,组织并引导村民积极弘扬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增强服务意识,建设服务型政党。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群众的 “末梢神经”,要着力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联系、服务群众,得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群策群力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第三,以严格标准选拔基层党组织书记。要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打破行业、身份、职业等局限,把那些懂经营、会管理、品行好、带富致富能力强的人选进班子。应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党风政风对民风有直接而强大的引领力,党风正则民风淳。加快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始终做到对自身的高标准、严要求,争做孝亲敬长、勤俭持家、文明办事的表率。广大群众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努力建设一支风清气正的基层干部队伍,营造良好的乡村道德风尚。

(二)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在乡村治理現代化过程中,政府要积极主动承担相应的治理责任,强化自身治理职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对农村的财政投入,增加农民收入,加强社会管理。村民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主体,必须发挥主人翁精神,只有把村里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乡村治理才会更加有效。具体来说,增强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主体意识,可以通过拓宽宣传渠道,入村入户、线上线下相结合,使用让人听得懂的 “农言农语”等多样化方式宣传乡村振兴政策和目标,唤起村民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励他们自觉自愿投入到改善自身生活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安定和谐的乡村治理事业中来。村两委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建立完善的民主治理体系,动员村民参与到乡村治理事务中来。要充分发挥 “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带头作用,“新乡贤”不仅具有传统乡贤的一般特征,如乡土情怀、道德品行等,还具有现代知识和技能,他们不仅可以帮助协调化解村民矛盾,还可以帮助传播新思想、发展新道德、凝聚新共识、建设新社会。村干部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扎实的工作,做组织放心的带头人、群众满意的贴心人,奋力谱写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新篇章。

(三)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需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村民自治是基层民主的重要内容,自治过程要保证村民的主体地位,完善民主管理、监督、决策等机制。乡村治理现代化离不开法律的保障,法治是一种强制约束,不仅能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还可以帮助提升村民法律意识。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还需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充分发掘村规民约的治理功能,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的精准程度。

(四)建设美丽乡村

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 “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的基础上,深刻认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对于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意义。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4]首先,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积极挖掘和保护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打造特色品牌,促进文旅融合发展,吸引更多城市居民光顾农村;其次,狠抓人居环境整治,持续推进 “厕所革命”,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做好村庄绿化;最后,坚持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以科技发展提升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实力和底气,以深化改革激发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活力与动能。

五、结束语

只有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才能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建设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起点上,需进一步做好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工作。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始终坚持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治理过程的民主化、治理方式的多样化,这是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现代化之路。这一伟大创造,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为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翟绍果,徐天舒.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治理共同体的时代契机、运行机制与行动方略[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03):148-158.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 邱春林.中国特色乡村治理现代化及其基本经验[J].湖南社会科学,2022(02):73-80.

[4] 陆益龙,李光达.中国式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与路径选择[J].江苏社会科学,2023(02):78-86+242.

作者简介: 冯圣洁,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猜你喜欢
乡村治理新时代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