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对人的活动影响之国内外研究现状

2023-10-28 06:21周会
国际公关 2023年17期
关键词:研究现状智能化影响

摘要:随着第一次科技革命的爆发,人类的科技发展道路正式拉开序幕,随着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和不断创新,智能化已然成为人类活动的大趋势,渗入社会的每个角落,影响着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人类的实践与可认识对象得到了极大的扩展,人的活动要素、活动能力、效率等都深受智能化的影响,智能化成为人的活动的最大影响因素。这也就开启了国内外学界对“智能化”“人的活动”“智能化对人的活动影响”的哲学研究历程。本文通过文献查阅与归纳整理,探讨了国内外关于智能化对人的活动影响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智能化;人的活动;影响;研究现状

我们思考的是 “智能化对人的活动影响的哲学研究”,这有三个命题作为前提:一是人的活动;二是智能化的哲学研究;三是智能化对人的活动的哲学研究。关于这三个问题国内外学术界早就有所探讨。当前,国内外学者在 “人的活动”理论方面进行了大量学术研究,智能化方面的研究也很多,但关于人的活动与智能化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却不多,尤其是智能化对人的活动的影响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通过文献查阅与归纳整理,并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探讨了智能化对人的活动影响之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一)人的活动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哲学界对人的活动研究起步较晚,随着人学研究的深入,人的活动问题才开始引起了我国哲学界的关注,并有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问世。夏甄陶先生说:“研究人的有目的的、现实的活动,正是关于社会和历史的唯心主义思辨终止的地方,因而也是关于社会和历史的真正科学开始的地方。”[1]夏甄陶先生的专著 《人是什么》从哲学的角度回答了人是什么的问题;郭湛先生的专著 《人活动的效率》从哲学层次的高度对人活动的效率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袁贵仁先生主编的 《人的哲学》也专辟一章,研究了人的活动的动因、作用、尺度等问题;王永昌先生的专著 《实践活动论》,对人的实践活动进行了富有创见的专题研究;龚振黔教授的专著 《人的活动的研究》,从哲学层次上对人的活动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和探索。龚振黔教授认为 “人的活动就是人的生存方式,就是人在特定的社会关系条件下,为满足自身的需要所从事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创造性行为”。[2]黄楠森在 《人学词典》中说道:“人的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存在方式。其内容在于使外部世界发生目的性的改变,促进活动主体活动和客体之间矛盾的解决。”[3]修毅教授在其著作 《人的活动的哲学》中写道:“人的活动就表现为在对立两极之间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的相互转变的双向过程。”[4]

还有一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活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龚振黔教授的论文 《论人的活动与人的本质的关系》,系统探究了人的活动与人的本质二者之间的关系;[5]龚婷在 《论人的活动的美的尺度》中探讨了什么是人的活动的美的尺度;李艳在其硕士论文 《试论情感、意志在人的活动中的作用》中就情感、意志对于人的活动中的影响作具体探讨并反思其给人的活动所带来的负效应等问题;贾英健在其论文 《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中研究了历史规律与人的活动二者的统一性。

从以上著作与论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国内学者从各个视角研究人的活动,关于人的活动的研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但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哲学界还没有充分注意到人的活动问题,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

(二)智能化国内研究现状

与国外相比,国内关于智能化的研究起步較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引发的智能科技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等科技成果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开启了智能化新时代的进程,智能化也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自我国智能科技起步以来,国内学界就没有停止过对智能化的研究。刘毅在2004年的文章 《人工智能的历史与未来》中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同时对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详尽的论述;李开复的著作 《人工智能》指出,对于人工智能,不同的定义将引导人们走向不同的研究或认知方向,而不同的理解则适用于不同的人群和语境,这一点不容忽视;2019年谭铁牛 《人工智能—用 AI 技术打造智能化未来》一书论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智能化;郭凯明2019年发表了 《人工智能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劳动收入份额变动》,充分肯定智能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作用,认为智能化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已经得到了验证;孟凡生、赵艳等在2022年发表 《智能化发展与颠覆性创新》,系统论证智能化发展与企业颠覆性创新之间的内在机理,认为智能化发展对企业颠覆性商业模式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国内智能化对人活动的影响研究

智能化是智能科技迅猛发展的产物,智能化已经渗入到人的活动的方方面面,人的活动是人实现自身价值、满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活动,自智能化对人的活动开始产生影响以来,国内学术界就已经开始智能化对人的活动的哲学研究,虽然学者们各持一家之见,但对 “智能化对人的活动”这一范畴的研究已有众多有价值的认识,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龚振黔 《当代科技革命与人的活动演变问题研究》一书系统论证了当代科技革命已经导致人的活动发生了全方位、固有的变化,它的改变必然是这样的革命性改变;黄河 《虚拟活动:一种新型的人类活动》一书提出在科学技术的革新下,人类虚拟活动形态崛起,使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正发生重大改变;徐思雨、杨悦在2022年发表了 《智能化发展对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验证了智能化发展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智能化发展整体上促进中国就业;刘瑶在其硕士论文 《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发展研究》中围绕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现状展开,通过对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发展机遇与困境进行总结分析。

国内对智能化与人的活动问题研究时间不长,但已经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学者们在承认智能化在人的活动中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认识到智能化给人的活动带来的负面影响。但也有一些缺陷和局限性,如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研究内容较为狭窄、研究者往往仅着眼于某一个侧面并夸大这一侧面的含义,也有少数学者试图进行综合全面的考察,但又缺乏整体性、有机性,没有明确各方面的特征和内在联系。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一)人的活动国外研究现状

1.人学研究方面的成果。随着人的研究的深入,人们才逐渐开始人的活动的研究。在关于 “什么是人”这一哲学经典问题的思考中,马克思认为人应该是活动的、实践的人,而不是理念的、观念的人。他说:“我们从实际活动中的人们开始,不是处于离群索居的虚幻固定状态,而是处于一种真实的、可被经验所观照的、发展中的人。”马克思确定了人类在历史上的主体地位,确定了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方式,确定了人存在的前提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人与人的活动构成马克思哲学的人学蕴涵。

2.关于社会关系与人的活动的研究。马克思表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 “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直接论述了人们在活动中发生了一定的关系;马克思在 《马克思致帕瓦安年科夫》这封信中说道:“人们在发展其生产力时,即在生活时,也发展着一定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的性质必然随着这些生产力的改变和发展而改变。”他指出,人类在进行生产时,既是物质产品的生产,又是生产关系的生产,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改变发展而改变。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广松涉提出马克思哲学的逻辑本体是关系,如同海德格尔那样,马克思也是在關系问题上实现了对个人和人类、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超越。苏联学者拉契科夫以社会政治学为视角来讨论社会关系问题,于1981年出版的 《社会关系》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社会关系的基本原理、社会关系的具体形式和相互关系、社会关系与人的活动及其管理、社会关系的理论意义等内容以及它的实践意义;鲍曼的 《自由论》一书则从社会法学的角度考察自由和社会关系。

国外从人的活动的不同角度研究的成果,有助于我们对人的活动理论产生深刻理解,但是总体上看,他们对人的活动问题仍然缺乏全面系统的研究,需要进一步补充。

(二)智能化国外研究现状

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领先,国外较早开始了智能化的研究,智能化是人工智能引发的智能科技迅猛发展所带来的一种大趋势,因此研究智能化就要研究人工智能以及智能科技。

1.关于人工智能的起源。阿兰·图灵在1950年发明了一种 “图灵测试”来判断机器智能,使人们越来越相信智能机器就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思维的技能,这为开发智能机器打下重要理论基础。“人工智能”这一术语是在1956年首次被提出,当时以麦卡赛为首的一批青年学者齐聚一堂,探讨研究关于机器智能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 “人工智能”这一术语。

2.关于人工智能的定义。霍金斯在其著作 《人工智能的未来》中,认为我们的人工智能并没有做到真正的智能,人们仍不够了解我们的大脑,不理解智能的内涵,智能应该是人脑通过过去预测未来的一种能力,显然,现在的人工智能还没有做到这一点;玛格丽特·博登在其著作 《人工智能哲学》中,认为人工智能就是以计算机为中介也就是工具来完成人的大脑可以做到的工作;霍华德·加德纳在其著作 《多元智能新视野》中,指出智能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皮埃尔·斯加鲁菲在其著作 《智能的本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 64 个大问题》中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智能的本质;丹尼尔·德尼特的著作 《认知之轮—人工智能的框架问题》中全面系统地对人工智能进行了哲学分析。

(三)智能化对人的活动的影响国外研究现状

智能化其实就是人工智能应用广泛所带来的一种趋势,研究智能化对人的活动的影响,也就是研究人工智能对人的活动的影响。国外对于人工智能将会给人类带来的影响研究较早,对于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主要分为两派:悲观派和乐观派。

悲观派是类似史蒂芬·霍金认为人工智能最终会阻碍人类发展的观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及其观点有:瓦尔·赫拉利的 《未来简史》指出以人工智能、算法为王的大数据时代使得人类发展前景堪忧;库兹韦尔著有 《奇点临近》和 《人工智能的未来》,著名的 “奇点”理论主张人工智能将在2045年前后超过人类智能;埃里克·布莱恩约弗森与安德鲁·麦卡菲的 《第二次机器革命》一书着重论述了人工智能会带来巨大的财富分化而导致收入不平衡,出现技术性失业;杰瑞·卡普兰在 《人工智能时代》一书中讲述了未来财富极度分化以及所面临的失业危机等问题。

显然,悲观派的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带来的隐患,比如说财富的两极分化、失业问题加剧等,认为智能技术的发展会对人的个性、人的主体性产生不利的影响,尽管他们多多少少带了一点偏激的色彩,但是这些问题却也是真正存在的。

乐观派的学者认为人类发明人工智能就是为了促进人类的发展,不会阻碍人的发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及其观点有:人工智能哲学家休伯特·德雷福斯在 《计算机不能做什么》中认为人工智能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受到人类的控制。在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中,麦克汉卢阐述了有关媒介的概念,认为媒介是通过模仿身体器官功能来达到对人的感知能力的一种扩展。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可以用智能机器代替人工完成许多原本需要依靠人脑来进行的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说,人工智能是人类身体机能的一种扩展。在 《人工智能》一书中,P·H.温斯顿指出,只有通过电脑输入代码,人工智能才能够胜任人类的智能工作,而这是人类所具备的能力,因此,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不仅不会对人类造成任何危害,反而能够为人类的某些任务提供协助,甚至不断激发人类的潜能。

三、结束语

智能化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源自人类对自身需求的满足和对科技文明的创造。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拓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并提高了人类活动的能力。

然而,智能化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导致人类面临生存、道德和社会危机。因此,研究智能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和方法,多角度地研究智能化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 郭湛.人活动的效率[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 龚振黔.人的活动的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

[3] 黄楠森.人学词典[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0.

[4] 修毅.人的活动的哲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4.

[5] 龚振黔.论人的活动与人的本质的关系[J].贵州社会科学, 1999(06):44-47.

作者简介: 周会,女,汉族,四川巴中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猜你喜欢
研究现状智能化影响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