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汉中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

2023-10-28 15:00刘昊霖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17期
关键词:汉中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刘昊霖

摘   要: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繁荣的有效手段。汉中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诸多优势,但其乡村旅游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基于实地调研,阐述汉中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及主要运行模式,并分析汉中发展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从全方位提升村民的参与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精准规划特色乡村旅游、加强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四个方面提出汉中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期推动汉中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汉中市

中图分类号:F5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7-0046-03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以绿色发展理念为导向、以提供绿色旅游产品为核心、以提高农民收入、阻止农业衰退为目标、以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归宿的旅游活动和发展路径,已然成为新时代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也是巩固精准扶贫成效的重要抓手[2]。

汉中市隶属陕西省,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当地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近年来,汉中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虽取得一定成效,但整体层次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国内旅游业发展势头迅猛、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汉中市乡村旅游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促进乡村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汉中市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汉中市境内拥有颇多极具特色且风格迥异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环境资源、历史文化资源以及民俗文化资源。这里不仅拥有黎坪、天台、五龙洞、紫柏山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牢固关、褒河2个省级森林公园,还有生活在秦岭南麓、被誉为“汉中四宝”的朱鹮、大熊猫、金丝猴和羚牛这四种珍稀动物。除此以外,汉中素有“生物基因库”和“天然药库”之称,是全国中药材的传统主产地之一和汉江流域历史上中药材的重要集散地。数千年文明的积淀,赋予了汉中市异彩纷呈的历史文化资源。这里不仅有“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汉高祖刘邦、还有“六出祁山、鞠躬尽瘁”的名相诸葛亮,他们都曾在此建功立业、名留青史;还有李白、杜甫、苏轼等文人墨客辗转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并留下了瑰丽的墨迹诗章。同时,这里还是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里、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除了闻名遐迩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資源,特有的民俗文化例如汉调桄桄、陕南民歌、社火、端公戏等都有很高的可开发性,适宜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项目在此开展。

(二)交通区位优势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与宝鸡、西安为邻,南与四川省广元市、达县地区毗连,东与安康地区相接,西与甘肃陇南地区接壤。从地理版图来看,汉中位于我国中心地带,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优势。交通兴,则百业俱兴。“十三五”期间,汉中加快推进枢纽交通、综合交通、人民满意交通“三个交通”建设,构筑起以城固机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为主框架,国省干线公路为辐射,县、乡、村三级公路为脉络的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汉中这座一直被秦巴山脉阻隔的古城打破了多年的交通桎梏,迎来了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春天。

(三)政策支持

政策是贯彻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手段[3]。2009年《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2009—2015年)》出台,标志着乡村旅游提上中央议事日程。国家层面乡村旅游政策文件的出台为地方政府乡村旅游工作的探索和开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陕西省作为旅游大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相继出台了《陕西省旅游条例》《陕西省乡村旅游工作指导意见》《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的实施意见》等旨在加快全省旅游业和乡村旅游工作发展的政策。宏观政策已经为汉中乡村旅游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若汉中能够充分利用这一政策机遇,必将在乡村旅游中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飞猛进。

二、汉中市乡村旅游主要运行模式

(一)依托景区开展乡村旅游

汉中市境内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处,国家A级旅游景区19家,以及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9家。许多乡村凭借其靠近旅游景区的独特区位优势,例如勉县定军山镇的诸葛村,以景区作为村庄的“符号”,引导游客到此游玩,同时将乡村转变为旅游景区的一部分,在乡村中为游客们提供餐饮、住宿、购物等配套服务,既提升了景区的游客承载力,又为乡村旅游带来了大量客源,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占据先机,还扩大了景区经济效益的覆盖范围,促进了本村居民就近就业和减贫增收。

(二)文旅农融合发展模式

汉中市将生态特色农业、文化产业、乡村旅游业充分结合,形成了文、旅、农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将汉中市极具特色的两汉三国历史文化融入旅游业,注入农产品,积极向游客们传递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乡村旅游促进文化振兴。同时将农业种植、绿色农业与旅游业相融合,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汉中作为我国最美油菜花海所在地,在现有油菜花海的基础上将农业种植与旅游景观相融合,依托油菜花海规划游览路线、建设特色景区,在带动传统农业种植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形成农旅互动新格局。

(三)党组织引领的乡村旅游

乡村要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引领作用。农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社会治理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需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来落实。汉中市在开展乡村旅游工作的一线通过基层党组织为村民们提供服务与指导,协调和统筹乡村旅游、扶贫、财政等事业的发展。由党组织指派党员向村民宣传乡村旅游的方针和政策,同时带领村民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建设基础设施,积极发展乡村旅游业。同时党员还要兼顾对当地各旅游项目的监督,如农家乐的经营户和小吃经营摊位等,对乡村旅游经营者进行有关工作指导和管理,同时负责对游客进行乡村旅游形象宣传和服务工作等,党员的以身作则为村民们起到了带头模范的作用。

三、汉中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村民对乡村旅游的参与不足

首先,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的首要原因是这一项目能够带来可观的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但由于分配和参与机制的不健全以及政策对企业的倾斜导致村民的利益被挤占,乡村旅游的成果没有惠及更多农民群体。其次,政府对于乡村旅游政策宣传不到位,缺乏系统化、直观化的宣传,导致村民在思想层面的价值认同不足。最后,村民们的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思想认知相对保守,这就限制了他们参与到乡村旅游工作中的意愿,同时他们缺乏专业化的职业技能培训,参与能力较弱。多重原因导致村民对于乡村旅游的社会参与不足。

(二)基础设施条件薄弱

依据陕西省“十三五”旅游扶贫行动规划,汉中市有着略阳、镇巴、勉县等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尽管我国在2021年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但是相对贫困问题依旧存在,这些县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相对滞后,交通运输、医疗卫生、便民服务、供水供电等旅游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备。一方面,落后的基础设施使得乡村旅游的游客承载力受到限制,给游客带来消极的影响和体验;另一方面,阻碍了乡村旅游项目的创新和开发,制约了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

(三)同质化现象突出,缺乏地方特色

乡村旅游常以农家乐、采摘园、乡村观光、体验乡村生活为主要旅游项目,强调休闲放松,享受田园自然风光。我国乡村旅游工作自开展以来,出现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成功案例,成为全国乡村学习的典范。但是,当前乡村旅游建设刮起了一股生搬硬套的“抄袭”之风[4],很多地区在开展乡村旅游工作中没有将成功经验与当地特色相结合,只是简单复制,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旅游吸引力不断下降。汉中市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但是乡村旅游发展“千村一面”,旅游项目高度雷同、缺乏特色,对历史文化内涵的阐释和开发不够深入,没有打造出独具汉中特色的“旅游名片”。

(四)乡村旅游人才匮乏,管理服务水平低

乡村要振兴、乡村旅游要发展离不开懂得乡村旅游管理的人才,但是受制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足,从事乡村旅游工作的人才资源严重短缺。汉中市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居住在乡村的常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49.04%,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减少了约57.5万人[5]。该数据体现出由于农村的空心化以及城市的“虹吸效应”导致乡村地区人才流失严重,发展乡村旅游后备力量不足。另外,乡村旅游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当地农民,受教育水平低,没有经过旅游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这就导致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质量不足、管理水平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汉中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四、推进汉中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一)全方位提升村民的参与度

首先,健全和完善乡村旅游的收益分配机制,及时追踪管控利益分配情况。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乡村旅游集体化经营模式,建立互助组织、优化奖惩机制,使村民真正享受到乡村旅游带来的收益和成果。其次,加强对村民乡村旅游职业技能培训。由汉中市政府及文旅局牵头,聘请专业人士前往乡村旅游一线对村民开展系统性指导,提升其参与乡村旅游的能力。最后则是通过委派专项小组向村民进行详细的政策宣传和解析,使他们充分了解开展乡村旅游的宗旨、形式及运作模式,提升其对乡村旅游概念的认知程度,鼓励和引导他们弃旧开新、转变思想,进而增强其参与乡村旅游的意愿。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乡村旅游应当着力完善包括交通、供水、通讯、治污和医疗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汉中应继续加快构建“内畅外联”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开拓更多乡村旅游交通路线,普及旅游大巴;完善各乡镇供水网络和污水处理系统,提升乡镇生活用水的质量;逐步推进5G通讯网络的建设,保障信号覆盖范围,以适应现代乡村旅游业发展需要;在各乡村周边规划泊车区域,统一管理;完善乡村医疗体系,继续提升治安管理水平,保障游客和居民健康和安全。全方位弥补基础设施缺漏,优化居民生活环境,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环境要素的供给质量,也能够为广大游客们带来更优质的游览体验,同时提升对人才返乡的吸引力。

(三)精准规划特色乡村旅游

汉中市在开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应该持续强化对乡村旅游项目和开发对象的精准识别,对优势资源进行高效的规划整合,突破当前旅游市场的局限性,规划一条具有汉中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道路。首先,人文旅游项目应该更多地围绕可参与性较高的民俗文化进行创新发展,开发更多不同档次的参与游、体验游,而不是单一的观光游。其次,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强化核心竞争力。不同县区应该紧紧围绕当地独有的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例如勉县的武侯文化、城固的张骞文化等,进而打造各具特点的乡村旅游名片。最后,依托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打造汉中智慧乡村旅游模式。借助新媒体手段对汉中市的乡村旅游进行宣传、推广和营销,扩大其影响力,提升乡村旅游的便捷和智慧程度。

(四)加强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引领发展的第一资源,乡村旅游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业务素质和技能的提升[6]。首先,乡村旅游的参与主体是当地农民,古语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政府有关部门要针对农民因材施教,开展乡村旅游素质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使其成为“懂技术、有能力、会经营”的适应乡村旅游发展需求的新型农民。其次,政府应当充分利用陕西理工大学等高校的教育和科技资源,建立高校与旅游乡村之间的对口帮扶机制。高校为乡村提供培训和学习的基地,乡村则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与志愿服务的機会,二者各取所需、互利共赢。最后,要完善乡村旅游人才激励机制,留住现有人才资源,同时建立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建设,吸引大学生等优质人才返乡助力乡村旅游事业。

五、结束语

乡村振兴作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繁荣,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汉中市拥有丰富可开发的乡村旅游资源,且乡村旅游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汉中市应该立足自身资源特色与实际情况,抓住疫情结束后新的市场机遇,创新乡村旅游运行和发展模式,打造具有汉中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实现汉中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李琳,郭占锋.乡村旅游转型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6):78-87.

[2]   于法稳,黄鑫,岳会.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农村经济,2020(8):27-39.

[3]   姚旻,赵爱梅,宁志中.中国乡村旅游政策:基本特征、热点演变与“十四五”展望[J].中国农村经济,2021(5):2-17.

[4]   栗小丹.上海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20(8):62-63.

[5]   汉中市统计局.汉中统计年鉴(2020)[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6]   王婷,姚旻,张琦,等.高质量发展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8):140-146.

[责任编辑   刘   瑶]

猜你喜欢
汉中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汉中市人民医院
国 宝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仙居湫山乡方宅村乡村旅游规划构想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汉中市采取多项措施促进中小学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