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能力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能力,能够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文章简单地分析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结合教学实际提出能力培养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能力;新课标
作者简介:张炫羽(1985—),女,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二中学。
新课标提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自主发展能力。这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增强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过程。相比于被动的学习和机械性的学习,自主学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1]。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来决定学习的内容,合理调节自己的学习进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也是高中语文的重点教学目标。在高中阶段,有部分学生缺乏自控能力,未能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而自主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个体的独立性、自觉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态度散漫随意、学习方法不恰当、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
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新时代背景下,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对尖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需要人们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意识。而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它包括阅读、写作、表达、倾听等板块,包含古诗古文、外国文学、漫画等,讨论社会、科学、人文、美术等话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活动,能够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天地与充足的学习空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人文素养、艺术素养等[2]。
第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自主学习活动是学生保持进步的重要“法宝”,能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自主学习符合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求,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同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能够带动学生其他能力的发展,教师可以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应对困难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审美感知能力、创造表现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等。
第三,有利于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一些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采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即从知识点本身出发,为学生一一讲解字、词、句、段等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一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即便产生了疑问和困惑,也不敢主动地提出问题。教师长期使用这种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逐渐降低学习语文的兴趣,阻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而自主学习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主人翁的意识,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确保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提高课堂的活跃度,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一)规划课前自主预习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规划课前自主预习环节,利用预习课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为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做铺垫,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3]。
以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预习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自主学习任务单。预习任务一: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填写预习表,内容包括了解作品的题材、创作者、创作背景以及文学成就等,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查找相关的资料,运用网络资源完成表格。预习任务二: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对比阅读本单元的文章,找出这些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在小组内交流和探讨。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示并引导学生从小说的要素出发,研究故事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思想感情、主旨内容。有的小组选择对比《阿Q正传(节选)》和《边城(节选)》两篇文章,提出“两个作者具有相似的精神追求,但在文章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表达的态度不同”的观点。学生认为,两位作家都具有为民族新生寻找出路的精神追求,但鲁迅在作品中着眼于国民性的批判,塑造了“说不尽的阿Q”这一人物形象;而沈从文的这篇文章则着重突出生活中的人性美、人情美,充分展现了边城淳朴的民风。
通过预习任务,学生重点对比阅读本单元的不同篇目,探索作者的创作动机,能了解作品体现的作者情感和时代背景,把握作品的情感动态,初步领悟作品的文化意蕴和精神内涵,得到良好的审美体验。
(二)优化语文课堂导入
學习兴趣不仅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其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导入这一环节,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4]。
以《烛之武退秦师》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导入的方式,为学生播放电视剧《东周列国》中“烛之武退秦师”片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提出问题:“看完这个视频后,大家都有什么感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想。之后教师再适时总结,引出本课主题。
再以必修下册第六单元《促织》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从相关的作品出发,补充时代背景或进行纵向对比,以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中,教师可展示史料:“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魏征),乃藏于怀。……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以此导入:“读到这段文字时,我们会觉得魏征过于严苛,皇帝未免有些窝囊,可如果我们知道皇上喜好一物,民间争相效仿,或可导致家破人亡,就会明白唐太宗的难能可贵,魏征的不可或缺。本节课要学的《促织》,是蒲松龄基于清代黑暗现实的背景下所创作的经典文章,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以多媒体或相关作品为载体导入课堂,从纵向或横向出发为学生补充相关的知识链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中的重要内容,为学生后续的自主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自主学习方案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要素,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帮助学生优化自主学习方案,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学生的学习实践相结合,最终形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合力,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以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登高》为例,教师可以设计通读、精读、研读这三个自主学习环节。在通读环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朗读,整体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体会诗歌的节奏、音韵之美;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读,要求学生结合注释,掌握诗歌大意,尝试用一个字概括全诗的情感基调。在精读环节,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查找诗歌的背景资料,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再让学生分析诗歌景象,如“风急天高”“水清沙白”“无边落木”“不尽长江”等,探究诗歌运用的写作手法,整体描绘诗歌所表达的场景。在研读环节,教师可从“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一句切入,鼓励学生自主研究诗歌的思想内涵。有同学从“万里悲秋”中感悟到时间和空间的元素,也有同学从“独登台”的“独”字中分析出诗人的孤独之情。最后,教师再讲解这十四个字中蕴含的八重含义。在自学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效率较高,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有所提升。
以层层递进的自主学习活动,使学生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深入体会作者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把握作者孤独、寂寞、悲愁的思想情感,以此完善课堂环节,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设置自主学习问题
解答问题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学生的探究热情和研究动力是其进行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为了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设置自主学习问题,利用提问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互动,实现师生的双向交流。
以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设置如下的学习问题:第一,这是怎样的“一团火”,它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第二,为什么会燃起这样的“火”?第三,如何才能燃起这样的“一团火”?为了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自主通读课文,概括了张秉贵的人物形象,理解了人物体贴细致、乐于助人、热情大度、爱岗敬業、自我反省的精神。在学生总结归纳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具体的案例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第二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以原文提到的“新中国成立后,他翻了身,得到平等的待遇,回报了党和社会”“为人民做一点事,他们就会把你当亲人,给予真情回馈”两件事佐证。在第三个问题的学习中,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所认为的具备这样的“一团火”的人物故事。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在本堂课的学习中,教师设置了贯穿全文的“一团火”的相关问题,以理解标题为切入点,使学生能够整体梳理文章的脉络和框架,挖掘人物的亮点,积累丰富的人物素材。最后,学生深入理解了张秉贵精神的内涵及其时代意义,感悟到劳动价值和劳动之美。
(五)组织自主学习活动
教师应利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地接受客观性的语文知识,在活动中积极地锻炼语文综合技能,并不断启迪学生的智慧,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达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以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雷雨》为例,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先为学生讲解戏剧的基本知识,如戏剧的特点、语言、人物、舞台、种类等,再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活动一,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雷雨》中人物的关系图,借助人物的社交关系,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活动二,小组讨论文章的结构并划分自然段落,总结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活动三,学生观看电影《雷雨》的片段,根据视频中人物的神态、表情、动作,初步探究台词的潜在含义。活动四,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活动,扮演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并依照剧本,诠释故事情节。这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还有助于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活动五,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印象深刻的小说片段,试着将其改编成剧本,设计一段富有内涵且精练传神的人物对话,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活动六,学生根据小说的片段和改编的戏剧片段,制作一张文学简报,并在班内的展示专栏中分享交流。多样化的自学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文学素养。
结语
在新课标背景下,自主学习活动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教师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从规划课前自主预习、优化语文课堂导入、设计自主学习方案、设置自主学习问题、组织自主学习活动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张延峰.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J].学周刊,2022(35):88-90.
陈志霞.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2(10):12-14.
王琳琳.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时代报告(奔流),2021(2):120-121.
关雪杉.高中语文教学如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20(25):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