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是检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成果、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在介绍大赛概况的基础上,以××学院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为例,从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的角度总结归纳出“双师型”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与具体策略。
[关 键 词] 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双师型”师资队伍;路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26-0165-04
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创建多方面的条件,其中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提升的基础和关键。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師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还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这就是所谓的“双师型”教师。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对职业教育中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不够重视,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在认定和培养上也存在问题。
教育部多次强调要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是落实相关要求的重要举措。鉴于此,本文在介绍大赛概况的基础上,以××学院摄影摄像技术专业为案例,将该专业参赛的“双师型”教师教学团队作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了解、掌握其参赛的基本情况及参赛教师的想法和建议。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从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以下简称“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的角度总结归纳出“双师型”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而制定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与具体策略。
一、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概况
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是职业教育规格最高、水平最高、参与专业范围最广的比赛,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教育部每年举办一次。比赛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总体思路,将提高教师全方位的教学能力,特别是信息化教学水平能力作为新时代职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促进教师职业素质、专业化水平、创新意识与能力全面提升。可见,教学能力大赛是提高教师素质、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为积极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水平,绝大部分职业院校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技能大赛,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实践证明,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有积极影响。“双师型”教师以教学能力大赛为平台,赛教融合,不仅能够显著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而且为青年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提供了契机。此外,教学能力比赛也是“双师型”教师在岗培训培养制度和机制的补充完善。
二、从职业院校参加教学能力大赛看“双师型”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
为激励教师投身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深化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优化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水平,××学院组织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参加了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大赛以团队形式参赛,鼓励跨校联合、校企合作、东西协作组建教学团队。××学院参赛教师所在的教学团队就是以校企合作的形式来组建的,5位来自学校,1位来自企业,组建的团队以××学院摄影摄像技术专业的“双师型”教师为主。通过参加比赛,教师在专业道德、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双师型”教师自我发展意识不强
1.未能深入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根据对××学院摄影摄像技术专业参赛的“双师型”教师进行调查,发现不少教师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存在简单化、片面化的问题,往往把持有多种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的教师视为“双师型”教师,忽视了“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理解,“双师型”教师并不是简单的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的叠加,而是要求能够像教师那样向学生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又能够像有专业技能的“师傅”一样教导学生如何去实际操作,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刻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加强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磨炼技能,才能真正成长为一名“双师型”教师。
2.参加教学能力大赛的主动性不强
参赛的“双师型”教师表示参加该比赛主要是由于学校要求或是自身职称评定需要,主动参加比赛的教师很少。首先,参赛的教师没有充分准备。如果“双师型”教师没有充分准备、积极主动地规划教学方案,他们就无法在比赛中展现出自己的潜力。其次,参赛的教师缺乏灵活性。在比赛中,“双师型”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或策略,以适应实际情况,缺乏灵活性就会让他们无法在比赛中自如展示。最后,参赛教师缺乏自信心。如果“双师型”教师缺乏自信心,就难以面对竞赛的挑战,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影响教学表现和效果。
3.参加教学技能大赛的目标不明确
调查显示,大部分“双师型”教师没有明确的参赛目标。首先,“双师型”教师需要明确知道自己参加竞赛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参加比赛可以获得哪些方面的提升,由于没有明确目标的指引,导致参赛容易走向盲目从众,很难全身心地投入比赛,不利于参赛教师专业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其次,缺乏对自身优缺点的认识。如果“双师型”教师没有充分认识自身教学的优缺点,就很难在比赛中发挥出自己的长处。最后,缺乏对参赛要求和评分标准的了解。如果“双师型”教师没有事先了解比赛的要求和评分标准,他们就难以准备适当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而影响比赛成绩。
(二)“双师型”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
1.理论知识未及时更新
“双师型”教师虽然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但对知识结构的更新优化不够重视,对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未能及时了解,对新技术、新工艺前沿与发展动态、研究成果关注度不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很难将这些前沿知识、技术融合进去,难以做到与时俱进。“双师型”教师不仅要理解学科知识内容本身,还要理解知识系统之间的关系,不断更新知识系统,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和科研成果,要主动到一线去了解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新型岗位的发展趋势,增强教学的实用性。
2.实践操作技能欠缺
目前,“双师型”教师大多是从毕业生中直接招聘的,他们很多都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将实用的技能传递给学生。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实践技能经验,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工艺能力、设计能力和技术开发服务能力,要积极参与企业顶岗实践,“双师型”教师要根据市场调查、行业分析、职业岗位分析,不断调整和改进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吸收新技术,不断磨炼实践应用能力,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做到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教给学生真正实用的知识和能力。
3.知识结构不全面
从参赛教师看,“双师型”教师知识结构不够全面,特别是需要跨学科背景知识的时候,教师教学显得力不从心,“双师型”教师既要了解本专业知識,还要掌握其他相关联的知识,如果教师对本门课程背景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出现错误,就会在教学内容方面表现出局限性。教学能力大赛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参赛教师不仅要具备所教课程的知识,还要拥有相关学科的背景知识,这样才可以在参赛时思路开阔、旁征博引、游刃有余。
(三)“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欠缺
1.教学认知能力欠缺
从教学能力大赛结果来看,职业学校教师对所教课程基础知识、原理还是熟悉的,但是缺乏系统化的理论知识体系,对职业学校学生缺乏全面深入剖析,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心理缺乏深入了解,导致在课堂上运用教学策略进行授课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运用能力不高。
2.教学操作能力欠缺
被调查的参赛教师表示,虽然在教学能力比赛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绝大部分教师欠缺动手能力,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需要提升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能力,包括制定教学任务、选择教学内容、利用教学工具、设计教学方案等,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操作技能。如果教师在这些环节中出现操作不当或者不熟练的问题,就会影响教学效果。
3.教学监控能力欠缺
教学能力大赛反映“双师型”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欠缺,“双师型”教师在比赛过程中对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等一系列调节控制的手段运用不够熟练、灵活,对学生的问题不能够及时发现,最后导致课堂效果不佳。“双师型”教师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针对性展开施教。
(四)教学能力大赛机制不完善
1.比赛体系不完善
目前,只有很少部分的学校能够真正建立起完善的内部选拔体系和参赛机制,赛事体系的不完善难以确保教师参赛全覆盖、常态化。通过建立完善的教学能力大赛体系,助推参赛教师综合素质整体提升,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此外,部分职业院校校内教学能力大赛存在不少问题,如比赛体系不完善、比赛举办时间与参赛标准不确定。
2.比赛评判标准单一
目前,很多教学能力大赛评分标准主要由个别专家、教授制定,评价指标较为单一、片面。大多数职业院校校内教学能力大赛的评价指标基本是直接套用省级或国家级的赛事,未能构建体现本校特色的个性化评价体系,而且定性指标较多,定量指标较少,且过于关注评价结果,缺乏过程评价,无法对参赛教师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准确性或不合理性,无法为教师今后教学工作的改进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3.比赛激励措施不充分
很多职业院校对获奖教师的奖励措施比较单一,通常是以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励为手段,缺少个性化激励,更缺少知识分子所关注的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方面的激励。长此以往,势必会削弱教师参加技能比赛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和策略
(一)利用教学能力大赛增强“双师型”教师自我发展意识
1.加强培训学习,深入理解“双师型”教师内涵
通过参加教学能力大赛,能够让参赛的“双师型”教师深刻理解“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发现自身在教学方面的不足之处,同时意识到自己与取得优异成绩教师之间的差距,从而增强自我发展的意识。另外,“双师型”教师要全面剖析自己,深入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借助教学技能大赛继续挖掘延伸自己优秀的方面,不断通过培训、自我学习来弥补不足,这样才能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2.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增强参赛的积极性
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双师型”教师参赛提供多方支持,激发“双师型”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职业院校方面要高度重视教学能力大赛,提供充足的人财物保障,加大对比赛的宣传力度;企业行业方面应提供必要的辅助等,合力为比赛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激发“双师型”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将其发展意识培养成主观自觉意识。
3.明确参赛目标,制定教师的自我发展规划
教师是终身学习者,因此有必要对自身当下和未来的发展做一个明确的规划,以保证持续发展的动力,促进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双师型”教师能够更全面地审视自我,发现自己的薄弱处。在此基础上,可结合学科特点,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自我发展规划,以便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从而完善自我,促进“双师型”教师专业水平与能力的提升。
(二)利用教学技能大赛丰富“双师型”教师专业知识储备
1.建立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
通过教学能力大赛,可以加强专业知识储备,进一步拓宽专业知识面,弥补知识漏洞和短板,不断丰富专业理论知识,有助于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作为参赛者的青年教师会在认真准备比赛过程中,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得到教授、专家及同事们精心的指点和帮助。各位资深评委也会对每位参赛者作出全面、客观、真实的点评,这些意见和建议是实践后的理论总结,是优秀经验的积累,可以帮助参赛教师开拓思维、增长见识,构建完善的理论知识体系。
2.锤炼过硬的实践操作技能
教学能力大赛秉承“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建、以赛促改”的办赛思路,其目的是锤炼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大赛为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在比赛的过程中,可以学习优秀的参赛教师是如何利用理论知识完成实践操作的。还可以及时了解专业发展的最新情况,有助于参赛教师自觉将专业最前沿的技术、知识带到课堂教学中,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自身实践操作能力。
3.构建贴合实际的知识结构
“双师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需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外,还需掌握相关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包括相应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教师充分了解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特点、基础、心理,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情况。另外,教师要注意更新知识结构,使所学知识、技能融会贯通,以使学生能将各种知识和技能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三)依托教学能力大赛平台提升“双师型”教师的教学能力
1.提升教师教学认知能力
职业院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加教学能力大赛,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学能力大赛是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通过参加比赛,教师可以对自身专业的前沿动向有所了解,将之引入实际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新知识、新技术,从而提升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先进性。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应该积极地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及其相关的学习与培训,定期参加学校举办的相关讲座、研讨会等,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和本校资源,提升培训效果的深度和广度。
2.提升教师教学操作能力
教学能力大赛是教师展示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教学能力大赛以及优秀教师的示范,可以让教师了解企业的最新工作流程、产业发展趋势等基本情况,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从学校方面来说,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实践培训,不定期派出各专业教师外出实践学习。同时还可以邀请专家进行现场诊断与指导,实现教师专业技能的优化,提高其业务能力。
3.提升教师教学监控能力
通过教学能力大赛,更加凸显了提升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学监控能力是“双师型”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这种能力要求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准确掌握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及时评价、反馈并调整。教学能力大赛可以帮助教师从陈旧的经验型向全新的“专家型”转变。只有促进教师由被动的不自觉的状态,转向主动自觉调节并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才能真正促进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四)完善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比赛机制
1.健全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参赛体系
完整的教学能力大赛参赛体系可以搭建教师与跨院校的同专业优秀教师学习、交流、沟通的平台,实现“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短期内的大幅度提升。因此,职业院校应根据国家级、省级等高级别赛事的特点,结合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学科特点和自身的实际情况,自下而上,构建严格的校内选拔体系,即形成“二级院系—学校—省级—国家级”四级竞赛体系,实现校内外比赛体系的有效对接。
2.建立多元化的评判标准
首先,建立科學、合理的评价体系。构建以专家、管理者、学生、参赛教师为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体系,不同主体从不同侧面对参赛教师进行评判。其次,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学科特点,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评价指标。通过对参赛教师全面综合的评价,正确引导教师通过教学比赛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研究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夯实教学基本功,使比赛真正起到促进“双师型”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提升的作用。
3.完善职业院校的激励制度
职业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激励制度。首先,薪酬福利激励。要针对参与教学能力大赛的“双师型”教师制定相对稳定的薪酬体系。学校可以制定专门的奖励标准,包括基本工资、奖金等,提高在比赛中获奖的“双师型”教师的薪酬,促进“双师型”教师参赛的积极性。其次,荣誉称号激励。职业院校要对在教学能力大赛中表现突出的“双师型”教师赋予其相应的声誉、地位,并重用这些“双师型”教师,满足他们的荣誉感。最后,在考核、聘用、晋升和职称评定上给予优先考虑、破格提升。对比赛中取得成绩的“双师型”教师,在评奖、评优、培训与晋升、升学深造等方面优先考虑,借此充分调动“双师型”教师参赛的热情与动力。
参考文献:
[1]尹莹.以赛促教目标导向下高职师资能力提升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19):84-88.
[2]郭钰,姜涛,王亚惠.参加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回顾和总结[J].卫生职业教育,2021(16):20-21.
[3]王扬南.持续深化教学方式方法变革 推动职业教育更高质量发展:2020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5):5-8.
[4]王扬南.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述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5):5-8.
[5]李蔚,顾剑柳.新时代高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途径研究:基于教学能力大赛的引领[J].教育教学论坛,2021(8):43-46.
[6]王强,吕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J].师资建设,2019(11):82-84.
[7]别同玉,潘华英[J].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江苏护理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探索,2016(12):40-42.
◎编辑 郑晓燕
作者简介:李燕(1976—),女,汉族,江苏常州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摄影教育、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