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综合实践活动 坚定学生文化自信

2023-10-28 08:54:20沈煜东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9期
关键词:谐音认同感篆刻

沈煜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灵魂,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因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是促进学生文化认同的重要渠道。以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为契机,在教学中增加文化实践的内容,不仅能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能让学生摆脱纸笔作业的束缚,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借助五年级下册“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实践活动,我们在班级里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节日活动。

一、依托趣味节日,在学科活动中感知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千姿百态,精彩纷呈,但新时代的学生普遍对传统节日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在教学中渗透传统节日势在必行。借助“遨游汉字王国”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我们依托趣味节日的开展,与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在解放书面作业的同时,在学科活动中充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1.热热闹闹猜字谜

在“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教学中,教材通过《字谜七则》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由于汉字笔画复杂繁多,各种偏旁部首也各不一样等,猜谜者可运用多种方式来进行猜字谜,在过程中获得趣味,体验汉字的奥秘。猜灯谜是元宵节中传统的游戏项目,但学生猜灯谜的机会并不多,对猜灯谜也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元宵节猜灯谜,教师通过前期搜集字谜、设计字谜、制作花灯等准备活动,在教室里热热闹闹地开展了一次猜灯谜的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深入走进元宵节,体会到了猜字谜的乐趣,同时,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增加了对汉字的认识。

“元宵节”课堂片段:

生: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生:元宵节最有趣的活动当属赏花灯、猜灯谜了。

师:我们五个小组的成员都制作了花灯,花灯下挂着他们精心设计的字谜。同学们组成猜字谜战队,可选择喜欢的花灯观赏,小组内讨论竞猜,时间为一小时。小组记下猜出字谜的编号和答案,答案正确即可积一分。最后积分最多的小组将被评为“最佳猜谜小组”,赠予徽章和小奖品。

有趣的元宵节,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猜字谜拆字解读的方法,更在趣味活动中激发了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喜爱。汉字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自然而然的互动中逐渐深入学生内心。

2.稀奇古怪找谐音

有些汉字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由此产生了独一无二的谐音文化。汉语的谐音巧妙地应用了这些读音相同而字形、字义不同的汉字,表达了耐人寻味的意思,赋予了汉字许多趣味。在“遨游汉字王国”中,教材以几则有趣的谐音故事为材料,让学生初步感知了谐音的趣味。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汉字的谐音文化,增加对“汉字真有趣”的认同感,教师在教室里举办了好玩的“戏剧节”活动,学生不仅自己写剧本、設计谐音台词,还自导自演一出出戏剧,身临其境地参与其中。在这样有趣的活动中,学生的兴趣更浓了,效率更高了,收获也更多了。

“戏剧节”课堂片段:

和绅:(看着狗,笑着指着狗)它是狼还是狗?

纪晓岚:(泰然自若)垂尾是狼,上竖是狗。

御史:(讨好地)是狼是狗我是明白了。

纪晓岚:(从容不迫)还有区别呢,狼的习性是吃肉,狗的习性是遇啥吃啥,遇屎(御史)吃屎。

在好玩的“戏剧节”活动中,学生通过自主搜集、查找资料、写剧本、演剧本等活动,深入浅出地体会到了谐音文化的趣味。这样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汉字的趣味,激发了他们对汉字文化的热爱,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认同感。

二、依托动手操作,在古今协同中根植传统艺术

2022年版课标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重视并渗透传统文化和艺术教育,这既是语文学科性质所担负的责任,更是历史所赋予语文的神圣职责。在“我爱你,汉字”板块,编者就是让学生感受汉字之秀美,激发学生热爱汉字的情感。我们通过开展“书法节”“篆刻节”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在艺术的熏陶中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1.真真切切学甲骨文

在漫长的汉字发展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先出现的便是甲骨文。每一个甲骨文背后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渗透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朴素的文化思想和传统美德。从甲骨文被刻在龟甲、兽骨上开始,篆刻艺术的启蒙便开始了。通过举办“篆刻节”活动,将甲骨文与篆刻艺术融合,让学生在悠长的历史中体会汉字的韵味,增加他们的历史认同感;在动手操作中,让他们感受篆刻的魅力,受到传统艺术的熏陶。

在“篆刻节”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发现与探索,感受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乐趣。从课堂上甲骨文的阅读到走进博物馆参观真实的甲骨文,再到学习篆刻、刻下古文字,学生对汉字的研究在探索、体验和拓展中不断延伸。在认识不断深入、体验不断多样化的过程中,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汉字的独特魅力,体会到汉字传承的重要文化意义。

2.三分木里悟书法

用毛笔写字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之一。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书法艺术,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结晶,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瑰宝。然而,在敲击键盘速度越来越快的今天,学生的汉字书写现状却不容乐观。开展书法教育,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为此,根据教材的编排,我们举办了“书法节”活动,带领学生欣赏书法、感受书法特有的东方神韵,让学生在“写一写”“练一练”“做一做”中了解书法的艺术形式,增强文化认同感。

在“书法节”活动中,学生通过研究汉字的字形结构、演变历史等感知汉字形体的美丽。学生在临摹和练习中遨游在书法艺术的世界里,不仅强化了自己的书写能力,也进一步挖掘出汉字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三、依托学生视角,在互动交流中培养文化自信

在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学生自主搜集、整理资料,走出课堂,走进博物馆,走进图书馆,实地参观,实地学习。在最后的活动小结中,大家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成果展示会。各小组自行选择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有的是作品现场展示、视频现场展示,有的是诗歌现场朗诵、过程现场讲述,还有的通过公众号、朋友圈、微博等进行线上宣传。在展示和宣评中,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得失,进一步加深对整个综合活动学习的认识。活动结束后,大家还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发表了感言,抒发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朱同学微博:在“篆刻节”活动中,我认识了甲骨文,学会了篆刻的皮毛。因为篆刻,我收获了一批“臭味相投”的好友,也拥有了几幅属于自己的优秀作品。篆刻,希望更多人能发现你的美,传承你的美!

王同学朋友圈:在全世界浩瀚的文字海洋中,汉字书法是别具一格的艺术瑰宝。现在,我正在刻苦学习柳体。虽然我的字还很稚嫩,但我会坚持不懈地练习下去。将来,我也要成为推行书法艺术的一员。

在一系列综合文化学习实践中,学生不仅认识了博大精深的汉字,学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更是在熏陶中形成了文化的主体意识,产生了文化自信,充分体验到自己才是学校和班级文化建设的主人,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人。

语文课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原本枯燥的机械作业变得丰富有趣了,学生也在多个主题节日中感受到了汉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了审美情趣。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在促进学生认知自身文化的同时也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提升了文化素养,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猜你喜欢
谐音认同感篆刻
勇闯长龙阵
《谐音词里的民俗》
谐音词的规则
篆刻
对联(2018年7期)2018-08-02 06:26:14
瑩波篆刻
浅析大学实习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感
绝妙的数字灯谜
庞说篆刻(十一)说临摹
职业认同感对新入职护士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天津护理(2015年4期)2015-11-10 06:11:34
基于实证的高职教师组织认同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