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研究

2023-10-28 14:26张东霞张佐良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21期
关键词:文化公园大运河文旅

张东霞,张佐良

(1.河南中医药大学 图书馆,河南郑州 450046;2.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历史与考古研究所,河南郑州 451464)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十四五”规划时期国家深入推进的重大文化工程,目的是依托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长江等代表国家形象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资源,着力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1],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为新时代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发展明确了方向。

河南是唯一拥有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四大国家文化公园的省份,也是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点建设区,主要承担春秋战国楚长城、魏长城、赵长城,大运河河南段,大别山革命老区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线路与黄河河南段的建设保护任务。四大国家文化公园属于典型的线性文化遗产,相关文化资源在河南境内分布广泛,其中尤以郑(州)、洛(阳)、南阳(宛)最为丰富,呈现出点多、线长、带宽、面广等显著特征。历史上三地人员交往频繁、文化交流活跃、经济联系密切,在新的历史时期,河南要坚持实践先行、理论创新,立足郑州国家中心城市、洛阳和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地位,充分发挥三地四大国家文化公园叠加优势,全力构建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为推动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探索新路径,为推进河南文化强省建设、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为传承弘扬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重要贡献。

1 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构建的重大意义

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首创的全新概念,是新时代语境下的中国话语体系创新[2]。在历史上、国际上没有可资借鉴的现成经验。建设国家文化公园,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更需要在理论上开拓创新。新时代大力构建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创新发展模式,共建共治共享,意义重大而深远。一是有利于促进实践探索,对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国家文化公园、实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二是有利于推动理论创新,对探索促进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为后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指导与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三是有利于实现融合发展,对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形成创新引领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现中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四是有利于形成示范经验,对保护、传承、弘扬中华文化遗产、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2 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突出优势

2.1 自然地理优势

郑州地处嵩山东麓、黄河之滨,居于中华腹地、“天地之中”,西部多山地、丘陵,东部为平原,地跨黄河、淮河两大流域,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洛阳地处河南西部,西依秦岭,东临嵩岳,北倚太行,南望伏牛,素有“河山拱戴,形胜甲天下”之称。南阳位于河南西南部,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三山环抱,为天然形胜之都。

2.2 区位交通优势

郑州是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也是全国公、铁、航、信兼具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已初步形成都市圈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洛阳古代和现代均为河南副中心城市,公、铁、航承东启西、纵贯南北,已形成便捷畅通的综合交通体系。南阳现为河南副中心城市,焦柳、宁西铁路,郑万高铁,二广、沪陕高速公路,南阳姜营机场,共同构成综合立体交通运输新格局。

2.3 文化资源优势

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现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洛阳是中华文明主要发祥地、河洛文化核心区、十三朝古都,现有世界文化遗产3项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项。南阳是楚文化发源地,文化积淀丰厚,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

2.4 文旅产业优势

郑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通过重点打造少林寺、中岳庙、嵩山等景区,以及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使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开辟发展新局面。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世界著名旅游城市,近年来,通过重点打造龙马负图寺、二里头夏都、龙门石窟等景区,以及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等节会,使文化旅游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南阳是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通过打造卧龙岗、医圣祠、张衡文化园等标志性品牌,发挥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南阳玉雕节平台作用,使文化旅游产业稳中有进、繁荣向好。

3 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构建的主要思路

3.1 建设现状与反思

近年来,河南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国家文化公园战略部署,依据国家长城、大运河、长征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制订一系列定位准确、特色鲜明、功能突出、贯通衔接的地方性国家文化公园实施规划、建设方案,集中推出一批创新性重大举措,大力实施一批平台性的重大项目。目前,从河南乃至全国来看,国家文化公园基本上仍处于建设或计划阶段,没有样板示范工程,在建设中也面临着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国家文化公园管理体制尚须完善,以加强区域之间的统筹与协调[3];二是重点项目投入大、周期长,需要提高风险防控意识,加强投融资管理;三是建设项目同质化明显,需要严把审批关,突出国家文化公园的特色文化竞争力;四是国家文化公园叠加地区,相关建设方案缺乏整体设计,需要加强统筹,推动相关规划、资源、产业等融合发展。

3.2 指导思想与原则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国家文化公园的决策部署,大力推动文化和文物遗产保护、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协调推进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努力将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打造成国家文化公园的典型范例与示范基地。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守人民立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创新驱动,系统开展模式、业态、产品创新,塑造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发展新优势。坚持深度融合发展,推动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3.3 发展目标与定位

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建设,力争2023年高标准完成郑洛宛四大国家文化公园融合性发展规划方案;2025年郑洛宛初步建成一批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工程,打造一批具有核心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带动性强的创新型文旅企业;2028年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创新能力全面提升,文旅业态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成为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创新者、引领者。

国家文化公园先行示范区的目标。统筹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文化资源、产业、生态诸要素,构建以郑洛宛相协同,以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文化点、线、带、面相结合,文化、产业、生态、社会相融合的发展新格局,打造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河南样板”。

中华文明传承创新展示地的目标。系统挖掘、整理、研究、阐释好以河洛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加强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创新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国家文化公园数字化水平,建成中华文明全景展示体验地。

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坚持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打造独具魅力的沉浸式中华文明文旅项目,开发特色鲜明的文旅文创产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水平,完善文旅宣传推广体系,提升国际影响力,使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成为国际著名文化旅游胜地。

4 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构建的重要举措

4.1 设立国家级融合示范区

4.1.1 编制融合示范区发展规划

在规划理念上,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念。在发展战略上,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文化数字化建设等国家战略。在规划方案上,坚持“多规合一”原则,统筹兼顾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四大国家文化公园和城乡建设、土地开发利用及生态环境保护,做到上下衔接、互融共建。在工作机制上,组建“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管理委员会”,建立区域联动、部门协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在配套政策上,量身定制务实性配套政策,形成有支持政策、专项资金、年度评估、奖惩激励的闭环政策体系。

4.1.2 申请设立国家级融合示范区

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规划方案初步形成后,由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初审、考察论证和专家评审,在确保其符合国家级融合示范区设立条件后,报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由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上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申请设立国家级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

4.2 构筑“金三角”空间格局

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科学布局。“空间格局分析的目的在于针对不同对象的空间布局进行协调。”[4]依据郑洛宛四大国家文化公园资源禀赋等实际情况,实施文旅融合、创新驱动、协同发展战略,构筑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金三角”立体化空间发展格局。

4.2.1 “三极”引领

以郑州市、洛阳市、南阳市中心城区为顶点构成“金三角”格局,以连霍高速、二广高速、郑栾高速、焦唐高速、兰南高速等为交通干线,联结三地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四大国家文化公园片区。发挥郑洛宛国家中心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带动引领作用,促进文旅业态、产业、城乡深度融合发展。

4.2.2 “两带、两廊”支撑

建设沿黄生态湿地、文化遗产公园、黄河文化公园等融合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旅游带;修复贾鲁河等大运河水系,建设隋唐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博物馆等,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旅游带;建设新密魏长城、南阳楚长城,打造郑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廊道;建设南阳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线路景区,打造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廊道,共同为融合示范区发展提供骨干支撑作用。

4.2.3 “多点”辐射

郑洛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要以郑州市、洛阳市相关区域为重点,建设黄河文化公园、黄河花园口风景区特色景区等。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要以郑东新区、郑州高新区、惠济区为重点,建设郑洛通济渠、洛汭严关、仓储、桥梁等相关遗址、景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要重点建设新密魏长城、方城楚长城遗址等。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以方城县鏖战地独树镇为核心区,打造好新集乡、拐河镇、荆紫关镇等重点乡镇。

4.3 培育文旅产业生态系统

4.3.1 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深入把握和遵循内在机理,推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升级[5]。深入挖掘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历史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精心提炼特色鲜明的文化符号,将其融入景区规划、旅游线路设计、展馆展示,讲好国家文化公园文化故事。大力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持续实施“留住河洛乡愁”“非遗驻校”“非遗驻社区”计划,积极承办黄河非遗大展,建设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做好非遗生活化传承,建好国家级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加强长征等革命历史文化梳理,创新南阳红二十五军长征路线红色旅游设计与展示理念,提升红色文化旅游教育吸引力。

4.3.2 推动多元产业融合发展

建设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必须“加强融合发展,以更大力度、更宽视野推进各类产业间的融合发展”[6]。要依托河洛文化、黄河文化、嵩山文化、古都文化等文化资源,发挥文旅融合、拉动、集成功能,推动旅游与农业、工业、商业、康养、体育等深度融合,与一、二、三产业跨界融合,催生更多新业态。巩固乡村体验游、休闲度假游等传统业态,做好孟津平乐村、花舞嵩山农旅综合体等乡村旅游精品建设;升级考古体验游、人文研学游等优势业态,推出黄河研学、考古研学、红色研学等研学游,建设新密岐黄康养小镇、巩义青龙山国际康养度假区等一批中医药康养旅游示范基地和康养旅游示范区,发展登封嵩皇体育小镇、洛阳伏牛山山地竞技运动足球夏训基地等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打造洛阳唐宫市场《未来唐潮》项目、龙门石窟《香山秘境》“剧本杀”等重点沉浸式文旅项目;统筹文化、生态保护和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带一韵”计划,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4.3.3 推进文旅企业健康成长

借鉴科技企业培育政策,建立文旅企业梯度培育模式[7]。要积极培育郑洛宛文化旅游市场主体,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文旅企业,着力扶持壮大一批引领型、带动型、示范型文旅龙头企业,精心培育本土专、精、特、新中小微文旅企业。做大做强河南文旅投资集团、洛阳文旅集团、南阳文旅体投集团,支持文旅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挂牌上市,培育一批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等新业态文旅企业,提升规模化水平和市场核心竞争力。

4.4 构建特色主题线路体系

4.4.1 建设龙头旅游景区

为促进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必须积极打造震撼人心、充满魅力的龙头景区,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8]。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片区重点建设郑州黄河文化公园、黄河国家博物馆等;在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片区重点建设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仓窖遗址保护展示中心、巩义窑址生态文化公园等;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片区重点建设方城大关口楚长城遗址、楚长城数字化展示体验馆等;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片区重点建设方城鏖战独树镇纪念馆等。在这些重点景区打造国家文化公园独特的景观,提供国家文化公园特色服务,普及国家文化公园独有的文化知识,有效提升民众人文素质。

4.4.2 打造主题精品线路

设计国家文化公园主题精品线路,必须兼顾区域性与国家性[9]。郑洛宛三地要依托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优势文化旅游资源,将相关重点景区进行有机串联,打造国家文化公园休闲游、体验游、研学游等主题精品旅游线路,突出“华夏之源”“天下之中,融汇四方”核心理念,推出“探源华夏”“天下中·文化融”等精品线路。聚焦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古都、非遗、寻根等相关核心文化概念,推出“两河印象·黄河文化游”“大河安澜·治黄水工游”“天下粮仓·隋唐大运河游”“楚国大关·长城文化游”“红色独树·长征文化游”“梦回京华·古都体验游”“中原明珠·非遗传承游”“河图洛书·文化寻根游”等标志性主题线路。针对多样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游客为中心,开发层次不同、种类有别的多样化线路产品,使游客能在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获得最大收益体验。

4.4.3 塑造特色品牌形象

河南高标准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将会有效增强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心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10]。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要重点建设以大河村遗址、双槐树遗址为代表的文明探源片区,以郑州商城遗址、偃师商城遗址、二里头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为代表的都城遗址片区,展现“华夏之源”品牌形象;重点建设以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核心段、隋唐大运河仓窖遗址等,展现“大运河之心”品牌形象;重点建设楚长城文旅融合区,展现“长城龙首”品牌形象;重点建设红二十五军方城鏖战独树镇纪念地,展现“北上先锋”品牌形象;以此提升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5 打造多元文旅合作平台

4.5.1 构建区域文旅协作联盟

深刻认识比较优势理论和共生理论,切实推进区域之间旅游协同发展[11]。加强文旅专业性合作联盟,密切建立华夏文明之源城市文化旅游推广联盟、郑州都市圈旅游协同发展联盟、洛阳省域副中心城市景区推广联盟的合作关系;建立郑洛西、郑汴洛、伏牛山等区域性文化旅游协作联盟;谋划成立“国家文化公园旅游推广联盟”,每年策划开展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长江等主题文化旅游活动,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统一策划宣传,统一线路设计,统一促销优惠,争取早日实现国家文化公园全国一票通游,让人们享受到更多的便利和实惠。

4.5.2 搭建文旅合作发展平台

加强郑洛宛三地文化旅游协同合作,一体推进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文化旅游繁荣发展。发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和都市圈辐射作用,加强区域文旅合作,推动郑州、洛阳、南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持续办好国际少林武术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嵩山论坛、洛阳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世界古都论坛、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南阳玉雕节暨国际玉文化博览会等节会文化活动,策划举办国家文化公园高峰论坛,搭建高层次、高水准对话交流宣传平台,促进郑洛宛文化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4.5.3 打造国际文旅交流平台

深化国际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引进世界知名文旅企业,加强与国外友好城市联系,设立文化旅游海外推广中心,用好国际知名网络平台,加大文化旅游对外宣传营销力度,提升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的国际影响力。加强与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世界旅游联盟、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旅游组织的联系,积极举办国际性会议、节会、赛事,持续在郑州、洛阳举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及世界旅游联盟城市旅游对话、国际旅游城市交易博览会、亚太旅游协会探险旅游大会及交易会,构建国际旅游业和旅游城市高端交流合作平台,强化中原文化的国际表达,讲好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故事,开创国家文化公园的国际文化旅游发展新局面。

5 结束语

目前,我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进展顺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未来如何解决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问题,将成为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中之重。河南在深入开展省内外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现状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成功经验,发挥郑洛宛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四大国家文化公园集聚优势,加强顶层设计,注重科学布局,大力构建郑洛宛国家文化公园融合示范区,全面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促进多业态融合发展,打造区域经济文化融合发展新引擎,将为国家文化公园高质量发展提供“河南方案”,推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创新局面。

猜你喜欢
文化公园大运河文旅
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临沂市银雀山兵学文化公园开园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 就“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展专题调研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密洛陀文化公园游记
文旅照明的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