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静
科学活动是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有效路径,它是指幼儿运用自身的感官,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形式去探索现实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运用科学思维去发现科学知识和科学道理。良好的科学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建立科学概念、掌握科学技能、形成科学精神和提升科学素养。好的科学活动应当是富有情境的活动,是符合“活教育”理念的活动。本文基于“活教育”理念和情境教育理念,探讨了幼儿科学活动的设计、实施与指导方法。
一、立足幼儿心理设计科学活动
“活教育”是陈鹤琴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他提出:“书本主义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我们要活的教育,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课本也是活的。”幼儿科学活动设计应当以幼儿为中心,立足幼儿的心理,激发幼儿的活力。
(一)探究性活动,激发好奇心
幼儿对陌生、新奇的事物和现象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好奇是一种学习动力,是科学学习的起点。幼儿一旦对某种事物和现象产生好奇心,他们的注意力就会聚焦,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提出五花八门的问题,从而主动探索其中的奥秘。在设计科学活动时,教师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对科学内容和活动任务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科学活动,将问题融入情境中,用疑问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合作性活动,唤醒合群心
幼儿喜欢与同伴玩耍,这是因为他们具有合群心理。合群是一种与他人一起合作的倾向,是参与合作学习的基础。合群心理可以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互动,让幼儿进行合作探究,提高探究效率。合作性科学活动一般难度较大,流程比较复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对于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来说,合作可以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进行深入探究。在科学教育中,教师应多设计一些合作性科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以提高教学效率。
(三)生活性内容,构建“活教材”
陶行知先生反对教“死书”,倡导教“活书”,他认为,“活的教育”正如鱼在水里、鸟到树林一样。活的教育与生活不可分离,要想让科学教育活起来,教师必须教导幼儿“活知识”,理应选择生活性内容,构建“活教材”。生活是个百宝箱,现实世界里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科学活动内容应当从自然、生活中选择。例如,春天的自然界满是桃花、油菜花等,教师可以组织幼儿欣赏美丽的景色,设计一些解剖花的活动,引导幼儿了解花的构造。
二、依据“真、美、思”实施科学活动
情境教育理念为科学活动实施提供了强力支撑。在实施科学活动时,教师应当依据“真、美、思”三大元素,突出情境的真实性、审美的愉悦性、活动的思考性,引导幼儿在情境中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和高效学习。
(一)创设真实情境
情境是科学活动实施的载体,具有激发幼儿情感、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等功能。有效的科学探索活动应当基于情境开展,教师要创设真实的场景,将活动置于真实的场景之中,让幼儿亲身体验。
真实情境是真学习发生的基础,能够促进幼儿发展,让幼儿真实参与,唤醒幼儿生活经历,激活幼儿生活经验。创设真实情境需要真人真事、真问题真现象,把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简单易学。在创设真实情境时,教师可以将教学场所搬到大自然中,让幼儿观察体验,到现实生活中探索科学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了解植物的一生,带领幼儿一起种植植物,让幼儿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探究种子发芽,陪伴幼苗长大,观赏植物开花,等待植物结果。真实的科学活动情境,可以给予幼儿真切的体验,激发幼儿科学探究兴趣,增强科学探究效果。
(二)激发审美愉悦
科学活动的设计要坚持愉悦性原则,让幼儿带着美好的心情学习。同时,科学活动的设计要能激发幼儿学习动机,增强幼儿探究动力。科学活动不仅是一种探究活动,还是一种审美活动。好的科学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探索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感受科学的魅力,体会科学的意境之美、神秘之美和理性之美。
教师应采取必要手段,对科学活动进行艺术处理,增强直观感受,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创设唯美的意境,创新科学活动内容,丰富科学活动形式,将科学探究活动与审美实践活动融为一体。例如,在引导幼儿了解动物时,笔者在组织幼儿探究动物如何利用材料筑巢作为庇护所的内容之后,开展了“制作人工鸟巢”活动。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笔者先利用课件向幼儿展示了燕子、喜鵲的巢穴,引导幼儿从不同角度欣赏,了解不同鸟类对庇护所的不同需求,认识鸟儿与人类的关系,再让幼儿带着愉悦的心情制作鸟巢。
(三)开阔思维空间
科学活动不仅要培养幼儿分析、抽象、联想、归纳等基本思维,还要培养幼儿模型建构、推理论证等思维方法。科学活动既要具有趣味性,更要具有启发性,要能够引导幼儿思考,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设计科学活动要立足科学思维培养,坚持跨学科融合理念,开阔幼儿思维空间。教师可以在科学活动中渗透STEAM教育理念,把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与数学有机融合,引导幼儿用科学思维、技术思维、工程思维、艺术思维和数学思维等设计和制作作品,提高幼儿的综合思维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例如,在“我给鸟儿安个家”活动中,笔者先引导幼儿围绕鸟儿的习性、生活的环境、筑巢的材料、巢穴的结构、安放的时间和地点等展开自由讨论,从多角度思考和设计鸟巢的结构,然后让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动手制作鸟巢。该活动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有效培养了幼儿的思维能力。
三、用“活教育”理念指导科学活动
“活”的科学活动,需要“活”的教师和“活”的幼儿,需要教师大胆放手,灵活运用教学手段,进行巧妙而有效的指导,鼓励幼儿积极投入科学活动中,引导他们进行高效探究。
(一)手脑并用,让幼儿智慧做
科学实验课是幼儿最喜欢的一门课程之一,因为他们有机会自己动手操作。实践性科学活动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爱动的天性,幼儿可以采取摆弄、制作、实验等方式探究科学知识。教师要多开展一些操作活动,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让幼儿手脑并用、智慧操作、高效活动。
手脑并用的科学活动是“做”与“思”融合的过程。教师要为幼儿搭建动手操作的平台,为幼儿提供实践操作的空间,让他们获得充分的感知体验。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自主设计活动方案,发展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幼儿对活动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推理,或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例如,在引导幼儿操作电路暗箱时,为了训练幼儿的科学思维,笔者设计了两个层次的活动,第一层次的活动是“学解暗箱”,为幼儿提供现成的暗箱,让幼儿运用检测器检测,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绘制出暗箱里的电路图。第二层次的活动是“制作暗箱”,幼儿分组设计制作暗箱,然后小组之间交换破解暗箱。第二个层次的活动难度更大,幼儿要先提出问题,然后再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解决问题,这有助于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二)构建支架,使探究更高效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现在既是想讲活的教育,就要知道儿童的能力是不相同的,我們要设法去辅助他,使他能力发展。”科学教师应当成为幼儿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幼儿的科学探究助力,针对幼儿的个性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辅助和指导,为他们构建学习支架,引导他们进行高效探究。
虽然幼儿具有浓厚的科学探究兴趣,但他们的探究能力较为薄弱,他们的科学探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实验操作缺乏一定的规范性。高效的科学探究活动不仅需要教师大胆放手、鼓励幼儿独自操作,还需要教师指导示范。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适当讲解示范、点拨启发,使幼儿明确活动目标,学会自主设计活动,学会正确使用仪器,养成科学的探究习惯。教师也可以为幼儿提供活动导单,使问题由难变易,让活动由复杂变简单。教师还可以成为幼儿的合作伙伴,参与幼儿的活动,引导幼儿绘制图稿,和幼儿一起动手组装实验装置,开展实验探究。有了教师的指导,加上学习支架的辅助,科学探究就能够增效提质。
例如,在引导幼儿“学解暗箱”环节,笔者从两个维度给幼儿提供辅助,为他们的高效探究保驾护航。一是引导幼儿猜测:“如果暗箱里连接的是小灯泡,检测器里的小灯泡会怎样?如果暗箱里连接的是电池,检测器里的小灯泡又如何变化?”二是指导幼儿检测,为幼儿讲解、演示检测器导线怎样与暗箱的触点连接,做到交叉检测、有序检测,并向幼儿提供实验记录单,以确保检测科学有序。指导实验方法与提供实验记录单能够让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更加高效。
结语
好的科学活动应当是富有情境的活动,是符合“活教育”理念的活动。好的科学活动能够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幼儿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