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深度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人才队伍的建设研究

2023-10-27 16:35王妮蒋永忠
传播与版权 2023年19期
关键词:新技术人才队伍科技期刊

王妮 蒋永忠

[摘要]文章聚焦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国家战略需求,通过分析科技期刊人才队伍现状以及出版融合发展过程中急需紧缺的人才类型,提出以学术型编辑为核心,以新媒体型编辑、新技术型编辑为支撑,以高层次经营管理型人才为主导的科技期刊高素质人才队伍战略性重组方案,为科技期刊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提出新方向。

[关键词]科技期刊;人才队伍;编辑;新媒体;新技术

科技期刊作为展示科研人员学术成果的权威平台,对国家科技竞争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基础[1]。人才是一个国家或行业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资源。在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国家战略需求下,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对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发现目前科技期刊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5]。第一,以编辑类人才为核心。编辑作为保证期刊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其素质高低对期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早在198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就指出:“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是艰苦、细致的创造性劳动。”第二,以专业能力为重点。目前的研究越来越重视科技期刊人才的学科专业能力,对编辑的要求越来越学者化:不仅要熟练掌握编校规范,还要具备良好的学术素养,甚至是成为某一专业领域的“专家”。第三,以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为关键。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科技期刊对编辑的新媒体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期刊编辑的评价新指標。

2019年8月,中国科协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指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2022年4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的《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围绕夯实人才培养基础、强化高层次人才培养激励、发挥企业人才建设主体作用,建强出版融合发展人才队伍。这些文件都从国家战略需求层面对期刊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新要求。目前,高素质人才储备不足、人才类型相对单一、缺少掌握新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等是制约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文章聚焦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国家战略需求,以扩大优质内容供给、服务高水平学术研究为目标,以期刊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战略性重组为核心问题,分析科技期刊人才队伍现状,提出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方案,以期促进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

一、出版深度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素养

在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国家战略需求背景下,以传统纸媒为核心的科技期刊面临较大挑战,并且对期刊高素质人才的基本素养提出新要求,要求其在某一专业能力上有突出表现。首先,作为思想阵地的守门人、科研成果的传播者,科技期刊工作人员必须具备正确的政治观、大局观,以及较强的政治敏锐性,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把握期刊发展方向。出版工作是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6]。在日常工作中,科技期刊工作人员要严格把关稿件的政治问题,完成传播科技成果的重要使命。其次,科技期刊工作人员必须具备突出的专业能力,这是其核心竞争力。科技期刊的发展总体以编辑部为单位,但目前多数编辑部都存在人员不足的困境,所以便形成了培养全能型编辑的热潮。在出版深度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对优质内容、服务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其不仅须依靠更精、更专的学科专业人才守住学术阵地,还要扩充人才队伍,并提高人才的数字化服务水平,以助力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因此,科技期刊需要针对长远发展规划,对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更精、更专的要求。最后,科技期刊工作人员要将新媒体能力、新技术掌握运用能力作为自身工作的评价新指标,为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精准化服务积蓄力量。

二、出版深度融合背景下科技期刊高素质人才队伍的主要构成

为实现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目标,科技期刊首先需要调整人才队伍基本结构。新时代科技期刊发展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以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技术应用、新媒体传播为支撑,将精品化、高质量的发展理念融入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中。

第一,以学术型编辑为核心。《意见》指出,要强化出版融合发展内容建设,这明确了内容建设在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学术型编辑是科技期刊内容建设的主力军,是打造内容精品的决定性力量。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为适应知识传播方式、读者阅读习惯的改变,传统科技期刊开始向数字化方向转型,将较多资源投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运营中。而需要注意的是,这改变的只是传播方式,优质内容才是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无论何时,科技期刊都必须坚持学术型编辑在高素质人才队伍中的核心地位不动摇。

第二,以新媒体型编辑和新技术型编辑为支撑。文章将新媒体运营类人才称为新媒体型编辑,将能够熟练运用各种软件对期刊发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数据为期刊发展服务的人才称为新技术型编辑。当前,新媒体运营类人才、数据分析类人才是出版融合发展过程中急需的人才类型[7-8]。目前,科技期刊的新媒体运营工作主要由期刊编辑兼顾,虽然在宣传推广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期刊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还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多数科技期刊没有开展数据分析工作,少部分开展这方面工作的科技期刊由于缺少新技术型编辑,只能与一些数据库、公司进行短期合作,对期刊发展的数据资料缺少系统、深入、长期的挖掘。在大数据时代,科技期刊的运营、发展模式需要紧跟时代步伐,向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未来新媒体型编辑、新技术型编辑的作用会越来越凸显,甚至对期刊的整体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第三,以高层次经营管理类人才为主导。现阶段,科技期刊急切需要能够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引领期刊高质量发展的高层次经营管理类人才。目前,多数科技期刊的实际经营管理者为资深编辑,其一般在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层面开展工作,对期刊的未来发展布局没有统筹规划,对期刊各项资源的整合也缺乏经验。科技期刊引进知识渊博、视野开阔的高层次经营管理类人才,可以对期刊的长远发展进行专业规划,对期刊各项资源进行整合,协调期刊各类人才的工作,使各类人才在期刊发展中发挥各自优势,以此提升科技期刊的综合实力,推动期刊出版深度融合。

三、新媒体型编辑和新技术型编辑在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

(一)提高科技期刊的关注度

目前,科技期刊的传播领域主要是科学界,很少走进大众视野。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科技期刊传播方式、运营方式的变革带来了新机遇。新媒体型编辑负责科技期刊的新媒体运营工作,是实现科技期刊优质内容多样化传播的主要执行者。科技期刊以新媒体型编辑为核心,将高水平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面向不同受众的多样化输出内容,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头条、抖音等多个平台进行推广,扩大读者范围,使更多科技成果可以进入大众的视野,提高期刊的关注度。

(二)提升科技期刊工作的精准度

一方面,新技术型编辑以软件应用为着力点,通过提高工作效率为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服务。目前,科技期刊大多存在人员不足的问题,新技术型编辑可以凭借技术优势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用新技术对论文进行初步评估,减轻编辑审稿的工作量,并利用编校软件完成基础性的稿件编校工作,促使编辑将更多精力投入期刊的内容建设中,使期刊出版内容更精、更专。另一方面,新技术型编辑可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对科技期刊发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明确期刊的优势和不足,为期刊发展制订精准化方案。例如,新技术型编辑可基于研究方向、研究进展、学术影响力等对作者进行画像,精准定位约稿、组稿作者;基于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利用数据分析系统和文献计量分析软件,分析各个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基于此进行选题策划;对期刊已发表论文的阅读量、引用量等数据进行分析,为期刊栏目调整等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三)优化科技期刊的服务质量

服务是科技期刊的重要工作之一,用精准的数据为作者、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是科技期刊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于高水平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9]。目前,科技期刊为作者、读者提供服务不再仅限于稿件编校,还以新媒体、新技术为支撑,完善服务体系、优化服务质量。首先,新技术型编辑可开展数据分析工作,基于数据库中已发表论文的相关分析结果,为作者的论文修改提供更加专业的建议。其次,新媒体型编辑可以新媒体为平台,丰富论文传播形式,拓宽传播途径,利用新技术提供论文精准推送服务,增加论文的有效阅读量、传播量。最后,基于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型编辑将论文最新引用情况等信息反馈给作者,并将期刊最新发表的相关文章推送给作者,为作者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以数字化服务为总方向,通过新技术型编辑与新媒体型编辑的相互配合,科技期刊可构建全新的服务体系。

(四)筑牢科技期刊科研诚信屏障

同行评议[10]是科技期刊审稿环节的重要组成,避免同工作单位人员作为同行评议专家是科技期刊编辑选择专家的基本原则。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编辑也会遇到问题:与作者有深度关联的专家无法被快速筛选。例如,针对进入新工作单位的科研人员,科技期刊编辑部通常不会对其原工作单位信息进行检索;身份由学生变为科研人员的作者,如果编辑工作稍有疏忽,那么投稿作者的硕士或博士导师就有可能被选为稿件的审稿专家,这有违公平的同行评议专家选取原则。科技期刊要解决该问题,最大的难点是对海量数据的处理。科技期刊需要通过新技术型编辑来建立自己的作者数据库,对作者行为进行大数据分析,构建作者的关联体系,对作者进行溯源。值得注意的是,科技期刊优化审稿专家数据库,收集、完善审稿人信息,尤其是邮箱信息,一定要以其工作单位官方网站发布的信息为准。建立完善的作者、专家数据库是科技期刊筑牢科研诚信屏障的重要手段。

四、科技期刊高素质人才队伍战略性重组的具体措施

科技期刊高素质人才队伍战略性重组需要结合期刊现状,其人才获取途径以“内部培养+外部引进”为主[11]。科技期刊要细化现有工作内容,从经营管理、期刊质量、数据分析、新媒体运营等角度重新分类。首先,科技期刊要制订工作人员基本素质评估的细则,从专业能力、学术能力、新媒体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等多个角度评估现有工作人员的基本素质,摸清工作人员的个人特色,并基于其工作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力求将工作做精、做深。其次,科技期刊要根据经营管理部(负责期刊的整体发展规划,主要整合期刊各项资源)、基础编辑部(负责稿件的文字加工等基础性编辑类工作以及编辑部日常服务性工作,主要把好政治关、道德关)、学术编辑部(负责约稿、稿件学术质量审查工作,主要把好稿件学术质量关)、大数据分析部(负责为期刊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撑,使期刊工作更加精准化)、新媒体部(负责新媒体运营的相关工作,以数字化、智能化为目标,对期刊新媒体工作进行长远规划)等的部门工作对期刊人才队伍进行战略性重组。其中,大数据分析部和新媒体部可由多个期刊编辑部共同组建,探索期刊区域化、规模化发展的新模式,通过大数据分析结果,剖析不同期刊的特色、优势和不足,为科技期刊指明未来发展方向。最后,科技期刊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其可建立“高校+出版单位+企业”的协同培养模式,优先培养出版融合发展的紧缺人才,重点培养专业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人才。学术型编辑需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背景,所以其培养须先以高校、实验室为基础,再由出版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对其学术能力进行深入培养。新媒体型编辑、新技术型编辑的培养从长远来看需要通过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进行系统培养,但是考虑到这两类人才是出版深度融合背景下制约科技期刊发展的主要因素,所以当前科技期刊可以采用委托相关企业进行培养的方式对这两类人才进行深度培养。科技期刊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内部挖潜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重组和扩充高素质人才队伍,实现各类人才的融合,以融合促发展,最终达到理想的改革效果。

五、结语

文章以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将精品化、高质量的发展理念融入科技期刊的人才队伍建设中,分析科技期刊人才队伍现状,对科技期刊人才的基本素养提出新要求,明确以学术型编辑为核心、以新媒体型编辑和新技术型编辑为支撑、以高层次经营管理类人才为主导的人才队伍构成模式,打破传统编辑部的工作模式,创新工作方法,为新媒体时代科技期刊人才队伍建设指明了新方向,对其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高慧芳.科技期刊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和意义[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92-94.

[2]王妮,蒋婷婷,陈海霞,等.我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探析:以《江苏农业学报》为例[J].出版与印刷,2022(01):81-86.

[3]李骏.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几点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23(04):218-221.

[4]帅群,曹耐.基于扎根理论的科技期刊青年编辑成长核心素养质性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3(02):212-219.

[5]王坤.出版深度融合背景下编辑工作的革新思路[J].传媒论坛,2021(12):106-107.

[6]汪汇源,赵云龙,欧梨成,等.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发展策略[J].编辑学报,2023(02):135-139.

[7]謝文亮,孙涛,翟欣,等.科技期刊新媒体编辑职业发展路径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3(02):203-211.

[8]程军.编辑出版质效提升中的新技术应用分析与展望[J].科技与出版,2021(12):87-90.

[9]林松,于洋,段桂花,等.重视作者需求 依托互联网络 拓展期刊服务:以《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为例[J].编辑学报,2017(S2):122-124.

[10]贺颖,王治钧.开放式同行评议区块链系统框架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23(03):259-266.

[11]朱榕.高校图书馆科技查新人员专业素质培养探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03):87-92.

猜你喜欢
新技术人才队伍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人才队伍:发展机制待完善
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