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一村
【摘要】日本作家青山七惠的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描写了一个在都市中打拼的年轻人的成长历程。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主人公知寿具有忧郁人格的特点。无论是她儿时的青春叛逆,还是进入都市打拼后经历的孤独与挫折,再到最后追求独立,处处都体现了她忧郁人格的特点。纵观整部小说,我们可以窥探到主人公的成长变化过程,但唯一不变的是她的忧郁人格。
【关键词】《一个人的好天气》;忧郁人格;孤独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8-0010-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8.003
一、引言
日本青年作家青山七惠的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描写了主人公知寿在东京打拼的各种经历,反映了日本现代社会中年轻人对生活的不安和孤独感。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两种。一种认为该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代社会中自由职业者(即“飞特族”)的心理状态;另一种认为该作品的主题是孤独,从各种角度对“孤独”展开分析。在先行研究中很少有学者全面分析主人公的人格特点及其成因。而本文的目的旨在研究主人公知寿的人格特点及其成因。
二、先行研究
国内外学者对《一个人的好天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认为这部作品是描写“飞特族”的小说,真实地反映了现代社会中自由职业者的心理状态。第二个方面是认为该作品的主题是孤独,从各种角度对孤独展开分析。在第一个方面,日本学者石原慎太郎评价《一个人的好天气》以一种都市的轻快笔触,刻画出了主人公表现为某种虚无感的孤独。村上龙认为小说的对话写得很真实,为作者的观察力和眼光的准确性感到惊喜。在国内研究中,陈文林从家庭背景、人际关系、心理状态等方面论述了知寿作为“飞特族“的心路历程。在第二个方面,李星分别从亲情、爱情、情感、心灵四个方面论述了知寿的孤独感及孤独的成因。王先科采用女性主义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小说孤独的主题。之后从女性意识的角度论述了知寿的自我成长。
然而学术界对《一个人的好天气》中主人公知寿的人格特点及其成因的研究并不全面。为了弥补研究的不足,本文将对作品中知寿的人格特点及其成因进行详细的分析。
弗里兹·李曼是德国的著名心理学家和心理分析专家。慕尼黑心理研究及治疗研究所创始人之一。由他担任心理分析讲师和心理治疗师。因为在心理分析上成就斐然,李曼成为美国纽约心理分析学会的荣誉会员。在他的著作《直面内心的恐惧——分裂、忧郁、强迫、歇斯底里四大人格心理分析》中从人格特点、感情世界、侵略性、成因等方面详细解析了忧郁人格。李曼把忧郁人格分为四个特点,分别是:依赖感、制造亲密、利他主义、自怨自艾。本文将结合小说内容,分别从这四个方面分析主人公的人格特点及其成因。
三、知寿的人格特点
(一)依赖感
对忧郁人格者来说,伴侣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缺了这个伴侣,他就不可能存在,也不可能去爱。他害怕伴侣疏远、离开他,尽全力阻止这种事情发生。一旦被抛弃,他将坠落忧郁的谷底,悲观绝望。”知寿在笹冢站小卖部上班时认识了藤田,原本低落的心情又变得活跃起来,看到藤田时,她的心怦怦直跳,爱情的火花在知寿心里被点燃了。“一边望着藤田一边在幻想中遨游三小时零十五分钟的日子持续着。我当然只有从六点到九点十五分之间的这段时间特别精神,其他时间觉得挺难熬的。我细细地回味他的站姿和他挠头的动作,禁不住轻轻笑出声来。可是不一会儿,莫名的空虚忽然袭上心头。”可以看出藤田似乎成了知寿的精神支柱,当藤田在自己身边时,知寿会感到一种安全感,当藤田离开时,知寿感到了一种莫名的空虚,她的情绪再次落入了低谷。
藤田是知寿的第二个男友。知寿邀请藤田来吟子家里做客,两人在房间里第一次发生了关系,这让知寿感到非常兴奋,仿佛她又得到了爱情,从中知寿得到了一种满足感。前面已经说过,忧郁人格者的伴侣会变得非常重要,她需要一个人,去爱这个人,发挥她的爱。而藤田的出现使知寿找到了爱的对象。她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到了藤田身上,因此对藤田的依赖感变得更加强烈。
但是忧郁人格者在两性关系中往往是很被动的,他无法掌握主动权,因为他处处依赖伴侣,一味地拉近与伴侣的距离,两人之间的距离令他痛苦。“如果一个人过于依赖另一個人,像个应声虫或仆役,时间久了伴侣也会感到烦腻。”知寿缺乏家人的关爱,她想要体验被爱的感觉,所以她才会对男友特别依恋,想从男友的身上得到关爱。但是知寿刻意亲近男友的做法让藤田感到很厌烦,他希望与知寿保持一定的距离,可知寿却希望消除两人之间的距离。知寿恋爱的方式不对,她只想刻意依赖藤田,以达到自己想要被爱的目的,却忽略了藤田的感受。这种依赖感在他们的恋爱中已经演变成一种一方无限依赖另一方的存在,而不是可以保持一定距离的正常的恋爱关系。
(二)制造亲密
“制造亲密”是忧郁人格者的第二个特点,而这个特点是由“依赖感”产生的。“害怕有所损失,主导着忧郁人格者的个性,他害怕被孤立、分离、被抛弃、不被保护和寂寞。”而这种特点具体表现在爱情上就是更加依赖伴侣,亲近伴侣,想从伴侣那里获得安全感,害怕被伴侣抛弃。
知寿和藤田去高尾山游玩的归途中遇到了卧轨自杀事件。知寿第一次亲眼目睹了鲜血和死亡,一种恐惧和无助涌上心头,仿佛自己也要死了一样。而在知寿身边只有藤田可以给予她安全感。“他的手像往常一样温暖,拉着让我安心。”然而藤田似乎对这起事件不以为意,面对知寿关于“死亡”的疑问,藤田只是默默地回答:“那又怎么样?”“忧郁人格者喜欢的依赖,是承诺给予他安全感的那种,依赖愈多就愈害怕被抛弃,所以他会紧紧地缠住对方,即便短暂的分离也会让他觉得难受。”面对自杀事件,知寿感到非常恐惧,藤田的安慰会让知寿感到安心。然而藤田却表现得非常冷漠,这让知寿感到不知所措,仿佛自己被男友抛弃了一样。忧郁人格者想要的是安全和受到保护,他会亲近自己信赖的人,让这个人保护他。知寿对藤田的亲近也体现了她的不独立,知寿想让藤田保护她,处处与藤田保持同步,两人意见的不同意味着距离和疏远,而这样知寿就会认为自己的安全受到了威胁。如果知寿不能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那么她就无法形成独立的自我。
(三)利他主义
忧郁人格者会极度信任伴侣。“他把别人都理想化,尤其是他喜欢和信任的人,不认为这些人有害,包容他们的缺点,即使有疑也不疑。”所以忧郁人格者会极力迎合伴侣,包容伴侣的一切缺点,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这就是利他主义。
因为知寿依赖藤田,想要极力把藤田留在身边。所以她才会极力迎合藤田,害怕自己的行为会招致藤田的不满,同时无限包容藤田的缺点。当丝井开始与藤田交往并越走越近时,知寿作为藤田的女朋友本应该站出来挑明关系,阻止他们继续发展。但是知寿并没有反抗,她担心藤田会因此讨厌自己。知寿这么做的目的只是为了要把藤田留在身边,她相信唯有更体谅才能留得住他。而藤田正是利用了知寿这种心理,公开与丝井交往并最终抛弃了知寿。
知寿和藤田在两性关系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知寿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这是知寿的忧郁人格导致的。知寿缺乏的是自信和自尊。正常的人会正确处理恋人关系,恋人关系需要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在与恋人的交往中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知寿与藤田没有建立互信,同时知寿没有独立的人格,这使得知寿极力迎合藤田,而忽略了自己的自尊;而缺乏自信使知寿在藤田和丝井面前没有勇气挑明关系。
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知寿的行为方式属于利他主义。因为她的行为是在讨好藤田,这符合李曼的利他主义理论。如果站在施动者(知寿)的角度看,知寿的行为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利己主义。因为她害怕失去藤田,知寿的行为是为了把藤田留在身边,以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四)自怨自艾
忧郁人格者的另一个特点是“自怨自艾”。忧郁人格者在自己遭遇困难时往往会怨天尤人,而不是想着怎样走出困境。在与第一个男友阳平分手时,知寿表面上显得无所谓,其实她是不甘心的。她不甘心自己无缘无故地被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孩夺去了男友的心。于是她在心里暗骂阳平,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他们运用酸葡萄心理,不认为自己有办法或有资格赢得心爱的东西,于是就把喜欢的人、事、物加以贬低,假装根本不值得他们尽全力追求。”知寿没有想过自己应负的责任,把一切的责任都归咎于命运的不公。在自怨自艾中她获得了某种程度的满足。其实知寿可以冷静分析查找自己的原因,把各方面的缘由都理清楚。这种方式也会成为处世的经验,让知寿受益。然而忧郁人格使知寿只是自怨自艾,怨天尤人。
在与藤田分手后,知寿辞去了车站小卖部的工作。失去爱情和事业的她心情跌入了低谷。而面对自己遭遇的不幸,知寿只能以自怨自艾的方式来安慰自己。“我不可救药了。什么时候我才能不再是一个人啊。”“感到莫名的倦怠,这所有的一切都让我感到疲惫。”“我觉得自己永远也过不上正常的生活。得到的东西扔掉或被扔掉,想扔掉的东西总也扔不干净,我的人生全是由这些组成的。”知寿就像这样,把自己的遭遇归因为外界环境的不公,而对自己遭遇的不幸她并没有想过要去改变,而是默默接受了自己的不幸,通过自怨自艾获得安慰。“忧郁人格者对生命的期待都是被动的,他的心愿不满足,很难不感到失望,当然也就容易郁郁寡欢。”其实像知寿这样刚进入社会还立足未稳的年轻人难免会遇到许多不顺,关键是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面对困境。知寿在面对困境时没有想着如何走出困境,只是自怨自艾,把自己的不幸都归咎于外界。只有當知寿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困难时,她才会想着迎难而上,在与困难的博弈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并发展出独立的人格。
四、知寿人格的成因
(一)家庭环境
知寿忧郁人格的本源来源于她的家庭环境。本人把家庭环境对知寿的影响总结为“缺乏关爱”。知寿的忧郁人格受其母亲的影响非常大。知寿生活在一个单亲家庭,知寿对父亲的概念一直很模糊,她缺乏父爱。但是知寿似乎并不憎恨父亲,对父母离婚这件事感到无所谓。她在工作之余常常会看着站台上来来往往的中年男子,幻想着要是家里有个这样的父亲会是什么样子。知寿努力地从别人身上寻找父亲的影子。管理员一条对知寿特别关照,知寿常常把他想象成自己的父亲,把他的关照想象成父爱。由此可见知寿是很渴望父爱的,但是她无法得到真正的父爱,只能通过幻想来获得心理上的安慰。
知寿一直与母亲生活,知寿的母亲想要竭尽全力地去“爱”孩子,想要以伟大的母爱来代替知寿未曾得到的父爱。母亲因为婚姻的失败而让孩子也遭遇了家庭的不幸,出于负罪感,她宠孩子,拼命要与孩子重修旧好。单亲家庭的孩子缺乏来自父母的真正的关爱,这种缺失无法靠宠爱来平衡。所以知寿才会觉得母亲的关心让自己感到厌恶。母亲的关心更像是朋友之间的亲昵,让知寿不知所措。“主人公母亲对主人公的理解以及希望拉近距离的做法,乍看温暖人心,但由于不彻底,最终事与愿违。”母亲永远把知寿当成小孩子,想要用关爱让知寿对她感激涕零。一般这样的母亲会为孩子包办一切,这也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使得孩子不敢去面对外面的世界。这也造成了知寿在刚踏入社会时由于对环境的不适应而屡屡碰壁。在小说的开始,妈妈为了知寿能找到吟子的家而特意画了地图,这让知寿哭笑不得,她自己也说:“我都二十岁了,妈妈还把我当成独自一个人就会害怕伤心的不懂事的孩子呢。”而之后妈妈请求知寿和自己一起去中国也是想把孩子留在身边的表现。但是母亲爱的方式却不对,母亲的关爱就像朋友一样,让知寿感到不知所措。而当知寿慢慢长大,她就会明白自己童年经历的这一切都是妈妈造成的。“一旦孩子长大了,体认到童年所承受的痛苦绝非必要,而是父母爱的方式不对时,他将很难原谅父母亲的过错。”知寿长大后没有遵从母亲的意愿去上大学,这是知寿叛逆的表现,她想摆脱母亲的束缚,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小说中的吟子作为知寿的舅奶奶在知寿小时候有没有照顾过知寿,我们不得而知。如果这位老人能在知寿的童年给予知寿关爱,那么多少可以弥补知寿缺失的亲人的关怀。知寿在东京打拼时住在吟子的家里,而这位舅奶奶却未真正关心过知寿的情况,两人也没有在一起好好地沟通交流过。她所做的只是照顾知寿的生活起居,两人在一起没有什么共同话题。“无法表达的情感,不被允许发的脾气,会让人变得被动、懒散,压抑的不满衍生出新的心理障碍。”知寿无法倾诉内心的苦恼,长期积压的烦恼让知寿的忧郁人格渐渐觉醒。如果吟子是一个理解知寿的人,那么知寿至少可以向吟子倾诉自己的烦恼,这样她的负担会减轻很多。长期积压的烦恼是形成忧郁人格的重要原因。忧郁人格者的不幸就是没有一个真正懂他的人,一个可以倾诉烦恼的对象。
(二)社会环境
“日本素来不是一个‘热情’的国度,日本公民非常注意和周围人保持一定距离,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反映在知寿眼中,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更深刻。”
知寿刚来到东京时只是想打零工赚钱,目标是存够100万。知寿做过酒店接待,车站小卖部售货员,这些都是临时工作。《大辞林》对アルバイト的解释是:学業や本業の傍らに賃仕事をすること。对仕事的解释是:生計を立てるために従事する勤め。从解释中可以看出打工只是作为副业,没有稳定和长久的收入。而正式工作是谋生的手段,有稳定的收入和社会保障。知寿想要在东京立足,就必须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知寿每天重复着同样的打工,每天打工之余只是看着站台上来往的行人来打发无聊的时间。时间久了不免会有些单调乏味。从小说中可以看出知寿与同事们的交流是非常少的,而内心自闭的知寿没有主动寻找工作伙伴,她无法跟别人分享自己的喜悦和烦恼。缺乏沟通使知寿的性格更加自闭,这也是知寿忧郁人格的成因。忧郁人格者面对这个世界时缺乏经验,他们无法相信未来,感觉前途茫茫,只能选择忍耐。如果知寿在公司工作,那么在职场上知寿会有很多与别人交流的机会,积累社会经验,会发展出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会发脾气是一种能力,也很健康。”在下班后知寿可以与同事一起去放松,在轻松的环境下知寿可以尽情倾诉自己的烦恼,通过倾诉的方式,心里的压力也会减轻很多。
知寿有两次失败的恋爱经历。第一段恋爱中,知寿与男友阳平的关系平淡如水,两人没有讨论过任何问题,没有吵过一次像样的架。最后当知寿发现阳平身边多了一个女人时只是说了句:“太差劲了。”便离开了。从知寿的态度可以看出她早已厌倦平淡的爱情,所以对突如其来的分手也显得无所谓。从小说的内容中大致可以推断出知寿和阳平并不能算是恋人关系,只是比较亲密的异性朋友关系。简单的说就是“为了谈恋爱而谈恋爱”。那时的知寿还不知道恋爱为何物,她并没有打算为阳平付出真心,彼此的存在犹如空气。而真正的恋人关系是男女双方对对方负责,并真心与对方交往的,知寿和阳平并不存在这种关系。而第二段恋爱,知寿却大胆展开追求。她邀请男友藤田去吟子家吃饭;与藤田去高尾山游玩。从小说中可以看出知寿是很爱藤田的,她希望藤田一直留在自己的身边。但是知寿在面对第三者的介入时没有奋起反抗,而是选择忍气吞声,最终导致她被男友抛弃,并且辞掉了工作。这是知寿内心孤独虚无的体现,“正是因为知寿心中的虚无感造成她被男友抛弃,又一次遭遇了孤独。”
两段爱情的失败和工作的不顺利使知寿的内心充满了孤独与绝望。她的身边没有可以倾诉苦恼的朋友,而唯一的舅奶奶吟子是一位古稀老人,年龄上的代沟使她不愿向这位老人吐露心声。长期积压的烦恼加重了知寿的孤独感,也是忧郁人格的主要表现。
在经历了爱情和工作的挫折后,知寿并没有堕落下去,而是继续在社会上打拼,坚强地生存。“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心和身体,可就连这些也不能完全相信了。即使如此,也得自己一个人想办法活下去。”知寿在一家公司找到了新的工作,不久后便成为正式员工,从吟子家搬了出来。这是知寿真正开始独立的第一步。知寿虽然经历了爱情和工作上的打击,但是她始终没有放弃追求独立。这种信念使知寿一次又一次地从挫折中站起来,继续追求自己的梦想。知寿原本渴望独立,又害怕独立。但经过在东京的打拼后知寿意识到自己必须独立。从一开始知寿就独自一人面对一切,她几乎没有跟别人诉说过自己的烦恼,所有的困难都自己扛。可以说正是社会环境锻炼了知寿,使知寿原本悲观的情绪发生了改变,并逐渐追求独立。“不管发生什么,都要想办法活下去。于是化消极为积极,化悲观为力量,鼓起勇气,迈出向前的一步。”
五、结语
《一个人的好天气》成功塑造了一个在都市中打拼的年轻人的形象。主人公知寿具有很明显的忧郁人格特征。知寿的忧郁人格也使她在刚进入社会时处处碰壁。而知寿想要克服忧郁人格就必须独立自主。“一个人走出社会,其实并不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只要肯迈出第一步,自然会有出路;有了开始,人生就会大不相同,不管是好是坏,勇敢面对生活,迈出第一步,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好天气’。”在经历了爱情和事业上的失败后,知寿并没有因此而堕落,而是勇敢地站起来,努力追求独立。在社会上经历磨炼后,知寿也开始变得成熟,并去追寻属于自己的“好天气”。
参考文献:
[1]陈文林.《一个人的好天气》日本“飞特族”的心路历程[J].世界文化,2012,(12).
[2]王瑞.从《一个人的好天气》窥探年青一代的人生观[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05).
[3]杨彩琼.孤独而忧伤的青春之歌——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的解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5).
[4]陈君.青春的孤独自白——浅析《一个人的好天气》[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4).
[5]高璐璐.解读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 [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4(01).
[6]弗里兹·李曼.直面内心的恐惧[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
[7]楚恒葉.与孤独的博弈——论青山七惠《一个人的好天气》的生命力[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