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与恶——读《天黑以后》有感

2016-12-17 18:44周靖桐
人间 2016年31期
关键词:孤独病态社会性

摘要:村上春树是描摹人物的好手,他善于通过极其普通的细节,或者不露痕迹的看似很流畅的闲聊把人物的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诚然,谈村上的小说永远绕不开的便是孤独这一话题,在孤独营造的大前提下才有了小说中对“带有普遍性的恶”的多角度的剖析,才有了对当下交换价值至上的、多元化的社会中恶的猛烈抨击。

关键词:社会性;病态;孤独;恶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1-0018-02

一、内容简介

一个被偷运到日本被迫接客的“妓女”,天黑以后她在旅馆接客时,被一个叫白川的日本人打得鼻青脸肿,衣物也被抢走。半夜在餐馆里独自看书的女主人公玛丽因为会讲中国话,通过吹长号的大学生高桥的介绍,被旅馆女经理找来当翻译处理这场“麻烦”,故事情节由此展开,最终,天亮了,玛丽的独自在家昏睡的姐姐也得到了救赎[1]。

二、本书特色

村上的文字读起来有云流水之感,在有点忧郁的字里行间里能体会出感情的多变与无奈,村上的小说大多描绘的是都市人的心态,或抑郁,或不露痕迹的反常,或暴力。而在文章中常常穿插一些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1.苦涩的幽默,压抑的调侃,刻意的潇洒,知性的比喻,品读之间,往往为其新颖别致的幽默感曳出一丝微笑,这微笑随即泌出淡淡的酸楚、凄苦和悲凉

2.文笔洗尽铅华,玲城剔透

3.行文流畅传神,富于文采

4.奇幻的想象。以监视探头的视角,想象一场梦境般穿越电视屏幕内外的经历

5.宿命式的孤独。灵魂里与生俱来至死不渝的孤独

三、主旨、价值取向的分析

村上的小说永远绕不开的便是孤独这一话题,在孤独营造的大前提下才有了小说中对“带有普遍性的恶”的多角度的剖析,才有了对当下交换价值至上的、多元化的社会中恶的猛烈抨击。对于村上式的孤独,著名译家林少华曾说:“是的,你我都是孤独的。孤独,却又隐约觉得自己同远方某个人、同茫茫宇宙中的某个未知物相亲相连。在这里,孤独甚至已经不含有悲剧因素,而仅仅是带有宿命意味的无奈,一丝无不诗意的惆怅,一声达观而优雅的叹息。”是啊,孤独如同黄昏迷蒙的雾霭,如月下遥远的洞箫,如旷野芬芳的百合,低回缠绵,挥之不去。但是孤独本身即是慰藉,即是格调,即是美。

村上式的孤独是当今城市中缺乏精神交流的居民的普遍现状,而本书讨论是看似健康的社会中更深层次的病灶,那就是相对于善而言的“相对恶”。小说以中国女孩的遭遇为小说上下纵横交错的时空中的一个点,并着力于这一点折射出的“恶”。恶的化身必然就是百川,概括起来百川式的恶有一下几点特征:

1.是个外表没有任何个性特征的普通家伙

2.衣着考究,整洁利落,文质彬彬,根本看不出是嫖妓之人,“更不像野蛮殴打对方剥光衣服拿走那一类型”

3.作为电脑技师,不仅敬业,技术上也是“头号高手”

4.近乎怯懦地神经质,精神压力大

5.丝毫没有作恶意识和愧疚感

然而纵观这五点,第一点和最后一点是最为致命的恶的演变,这种非常规非传统形态的恶早已模糊了善与恶的界限;而这种超出善恶标准的恶正是当今社会中带有普遍性的、更可怕的恶[2],这种恶甚至可以没有目的,单纯的为恶而恶,只是机械的完成恶的过程,因而毫无愧疚感。

这种病态的恶是恐怖的,他比“绝对的恶”要惊悚的多。作者是想通过对“相对恶”的构建来讨论人类恶的根源的问题,说明社会性的恶比源自人性的恶更冷漠可怕,另一方面,作者由此表达出对日本的历史和现状的思考和忧虑[3],以及由此产生的责任感。村上在一次与心理学家的对谈中,一再强调日本战后“尽管进行了许许多多重建,但本质上丝毫没有改变”,没有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清算,没有将那场暴力相对化,反而采取了一种“暧昧”以至“狡猾”和“伪善”的态度[4],因而他对日本日后的走向怀有深刻的危机感。

四、随感

晚上9点左右睡觉,大约凌晨4点自然醒,接着立刻就坐到他的电脑前一直写到上午11点,每天写4千字,一天不落,同海明威一样,只顾往前写,绝不回头看,这就是村上创作《天黑以后》的大致背景,和海明威不同的是他的生活方式很健康,每天下午,为了保持继续写作的体力,他要到外面走一两个小时。只要他在东京,他就去逛那些老唱片店,特别是年轻人聚集的涩谷一带,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他的作品如此能吸引人的外部原因吧。

小说仍然采用村上春树最擅长的平行线结构,只不过小说传达的不再是创造都市的落寞或奇遇,不再是把玩孤独,取代西方爵士乐和窗外霏霏细雨,而是深夜11时52分开始发生在一座现代化大都市里的恶———因受害一方不敢报警而可能永远消失在异国夜幕下的恶,掩盖在衣冠楚楚下的普通人的恶。值得一提的是,整个故事就发生在夜晚,一个东京平平常常的夜晚,通过失眠的人们的所作所为所想,来揭示社会带来的巨大压力和人脆弱的承受能力,主角们只不过是千万人中的普通一分子,有着各自的烦恼和不如意,公司职员的暴力,情爱旅馆里的服务生的坎坷生涯[5],普通大学生的逆反心理,模特的逃避心理,都从两个主人公的谈话中揭露出来。从晚上十一点到凌晨六点,天亮了,故事也结束了。

此外,小说完美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其亮点:如白川和爱丽。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把自己隐藏得如此之深,以至于他们身边的人都无法洞察那一副面具后的真相。相比之下,玛丽却一再试图逃避被面具化的命运[6]。她从小认为自己不如姐姐长得出众,便在其他方面努力充实自己,所以反而活得踏实和明确。她的善良不是供人瞻仰的慈眉善目式的和气,而是一种愿意与人心灵合拍的习性,不管是面对受伤的中国女孩还是隐姓埋名的蟋蟀,甚至对高桥的遭遇都表现出了可以理解的真诚。在大部分篇幅中,玛丽都是被塑造为一个比较中性的形象,只有当最后睡在姐姐身边时才流露出女性温柔多情的天性。当然,那是个无法避免柔情的场面,也正因为这样,玛丽才变得更加容易亲近,真实得就像偶尔会在咖啡馆碰上的那一类独自默默阅读的女孩。又如高桥和薰,一个是有想法不轻佻的瘦削男生,一个是大大咧咧坦率善良的高个子女人,都是可以放松交谈的那种人,可以理解为“善”的代表,但也不尽然,都市中的“善”却无法和传统的善相提并论,它一定不是《边城》里翠翠那般单纯的“善”,当然也不是《伪君子》中达尔杜弗的伪善,而是普遍适用的相对的“善”。

小说的对话是村上极具特色的一笔,同以往读过的日本小说相比,村上的语言风格确有耳目一新之感。其文字优美清丽,抒情传神,自然流畅,一泻而下。读之,全无磕磕碰碰、坑坑洼洼的滞重感和摩擦感,而有一种御风行舟般生理上的快慰,享受到阅读时特有的美妙和幸福。当代日本作家中像村上春树这样刻意经营文字拘泥文体的作家确不多见。就如同乘过山车一样,时而电光石火般一泻而下,时而以柔和恨郁的速度缓缓迂回上升。极尽想入非非之能事,语调却又那样淡静,淋漓酣畅地挥洒着来去无踪的睿智的火花。

作者独具匠心,文中多处语句饶有趣味,作者敏感、准确而又含蓄地传递出了时代氛围,其令人哑然的新鲜的隐喻又织就及其斑斓的色彩:例如“知性好奇心”自己要好好睡一觉,于是一睡两个多月都不醒,但完全不是病症时不时觉得像是在和自己的影子赛跑,再快跑快逃,也不可能彻底甩脱,因为自己的影子是甩不掉的,“正因为软弱,才稀里糊涂的随波逐流”向我们传达出了对社会的面临无比沉重的精神压力的人们的担忧和不甘放弃生活的安抚心灵信条。

另一个值得关注之处是再度出现了中国人的形象。对于书中那个以受害者形象出现的中国女孩,村上表现出的,是广博的悲悯情怀和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更是对于超越民族的善的彰显和对日本式恶的鞭挞,这在当代日本作家中是不多见的。

参考文献

[1]村上春树/著林少华/译.天黑以后[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4),5-7.

[2]刘末. 解读《天黑以后》中的“恶”意[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30(4):47-50.

[3]徐谷芃. 《天黑以后》与村上春树文学的世界性[J].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1):80-87.

[4]徐谷芃. 夜幕之下的暴力风景-解析村上春树小说《天黑以后》[J]. 长江学术, 2010(1):47-54.

[5]张敏生. 论《天黑以后》的时间叙事策略与主题生成[J].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1, 30(10):40-44.

[6]苏敏. 被窥视的场所-从视觉文化角度解析《天黑以后》[J]. 文艺争鸣, 2015(6):158-164.

作者简介:周靖桐,女,学生,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孤独病态社会性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病态肥胖对门诊全关节置换术一夜留院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病态肥胖对门诊关节置换术留夜观察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君子之道:能移而相天——王夫之《庄子解》对“社会病态”的气论诊疗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
文学道德的病态表现与选择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