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命教育;安全意识;沟通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獻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38-0049-02
【作者简介】孙高原,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初级中学(江苏苏州,215000)教师,一级教师,苏州市双十佳教师,苏州工业园区德育学科带头人,曾获江苏省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
模拟情景中学生小张的极端行为看似是由学业压力引起的,但透过问题的表象,我们会发现,这个模拟情景其实主要反映了教育评价方式、亲子沟通时机及情绪控制、学生生命责任意识及耐挫力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对于模拟情景中出现的问题,班主任可以从轻、重、缓、急四个维度守护学生的生命安全。
一、轻总结性评价和情绪的宣泄
教育评价是支持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关键。学生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多关注学生成长中的细节。模拟情景中学生小张的默写多次不及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和家长依然只关注小张的默写成绩,而不能有效帮她分析和解决问题,势必会让她产生抵触情绪。因此,在家校沟通时,教师宜轻学业成绩的结果性评价,全面关注学生学业、人际、心理等各方面的发展变化,与家长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以帮助和关心的目的与家长沟通,也许比直接发一张默写照片、一条要求家长督促的信息更有效。更重要的是,这种温暖关怀式的家校沟通不仅能有效避免学生极端行为的发生,还能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情绪是沟通的底层机制,沟通是情绪的外在需求。家长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情绪控制不佳而影响沟通效果。模拟情景中,小张妈妈被孩子学业带来的焦虑与失望情绪所左右,进而被愤怒的情绪主宰,最终产生了训斥孩子的错误行为。训斥不仅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反而会让孩子进入心理防御状态,导致孩子自卑、叛逆、说谎、失控等严重后果,因此,想要有效沟通,家长必须控制焦虑、烦躁、愤怒等情绪。家长情绪控制的前提是教师的自我控制和有效指导,班主任不仅要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状态,还要做好相应教育方法的指导。
二、重生命责任意识与耐挫力的培养
生命教育不应该仅仅在危机事件发生后,而应该伴随孩子整个的成长过程。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唤醒孩子的生命责任意识。模拟情景中的学生小张受到挫折和打击马上选择极端方式解决问题,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目前青少年生命教育体系的不完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不懂珍惜生命和不敬畏生命。因此,不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乃至是社会教育,首先要唤醒孩子的生命责任意识,并不断强化,在孩子心中筑起生命安全至上的自我保护安全网。
三、缓和情绪,选择沟通的最佳时机
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提出了著名的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指交往双方形成的第一次印象对今后交往关系的影响,也即“先入为主”带来的效果。在学校度过一整天的小张放学回家后第一眼见到的就是父母,首因效应将影响接下来一整晚的亲子关系。小张的妈妈在小张晚自习放学回家后没有积极营造温馨的亲子沟通氛围,没有关注孩子当时的情绪变化,而是单刀直入地想要和孩子聊学习成绩下降的事情,也许还可能带有连环批评与抱怨。在孩子本就情绪低落时,家长其实应该先用类似于“回来啦?今天有什么开心事吗?”“快擦擦脸,忘掉疲惫”等暖心言行缓和孩子的情绪,营造和谐温馨的氛围,让孩子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低落情绪中走出来,在情绪缓解后选择最佳的沟通时机。
四、学会应急处理学生危机事件
这个模拟情景中的危机事件有两“急”:父母的紧急处理和紧急求助。
在模拟情景中我们会发现,危机事件发生前小张的行为表现是“一言不发”“自顾自地洗漱”,这其实说明小张对自己的学习状态有清晰的认知,对当前的状态也不是非常满意,母亲的一再追问让她情绪紧张,一系列的行为表现正是她释放的紧急信号。孩子释放的紧急信号包括:“我觉得没意思”“你们没有我会更好”等言语信号;把最喜爱的东西送人、相关活动突然减少等行为信号;突然自闭、过度解读某件事等情绪信号;莫名其妙的疼痛、食欲不振等生理信号。教师和父母只有抓住这些异常信号,才能有效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父母在发现这些紧急信号后,应意识到此时孩子的状态不佳,不可紧急处理学习问题,首先要给予情感上的关注。
而班主任在收到家长的紧急求助电话后,不可急中生乱,首先需要判断自己是否有驾驭事件的能力,判断学生是否愿意让家庭冲突暴露在教师面前。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班主任则需要暂时回避,或借助其他任课教师、专业心理教师等第三方的力量。另外,班主任要提前想好各种后续措施,帮助学生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状态,同时预防班级因此次危机事件产生的“羊群效应”,加强集体生命安全教育。
青少年生命安全危机事件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需要家校社多方力量共同协调,共同培养孩子的情绪调适和抗挫折能力。
责任编辑:周小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