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探索

2023-10-26 23:32张锋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张锋

【摘要】新课改要求学校要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的建立,使学生在教师的课堂引导中成长为不断发展的、完整的人.而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通过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挖掘学生的数学潜力与数学热情,不仅符合新课改的核心要求,还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益处.基于此,文章以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中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现状为切入点,探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引 言

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数学观和学习观,另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提升数学学习效率.虽然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图画讲解,但数学概念仍然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学生若没有形成对数学知识的独立思考能力,很容易陷入对数学知识的畏难情绪中,不利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制订有效的培养策略,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现实意义

(一)符合小学数学科目的教学要求

小学数学是一门概念性强的学科,主张学生通过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掌握解题思路,在面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时,能够真正做到灵活运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利于其思维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转变,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帮助他们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发展阶段.对数学知识的不断吸收、反复练习,学生熟练掌握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并将其内化吸收形成自己独有的数学知识体系,从而实现小学数学科目的教学要求.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特征.而教师培养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兴趣就要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学习兴趣是相辅相成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让学生将数学知识逐步构建为系统化的逻辑体系,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研究当中,从解题中获得乐趣.用乐趣激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闭环.相较于语文、历史等科目,数学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导致大多数学生对它的探索欲望会降低.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由于小学生对一件事保持长久的兴趣不只是因为它充满新鲜感,更在于它存在挑战性,战胜一道难题带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同样可以在学生的内心产生无穷的学习驱动力,并以此成为学生继续探索数学知识的前提.因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还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探索兴趣.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再一次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对知识内容的反馈,以此对课堂活动及内容进行及时调整,扮演好课堂引导者的角色,在引导中逐步培养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独立思考能力,并耐心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和看法.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自主探索数学知识,以此形成对数学知识的自主学习意识,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因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能促使其更好地成长为独立完整的个体.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巧设课堂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会将教材内容作为传授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这种方式存在一个弊端,即教材内容具有通用性,符合学生学习的共性,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对同一知识点的接受程度是不一样的,对同一类型例题的理解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摒弃向学生全盘灌输教材内容的教学方法,采用层层递进、由易到难的方式,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建立主动思考的数学思维,获得对数学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在讲解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在对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问题,并引发学生思考.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对长方体、正方体有了初步的认识,那请大家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长方体、正方体呢?”同学们踊跃发言后,教师继续发问:“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吗?有哪些不同?”适时引导学生展开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深度探索,从而得出结论.教师再设置一个开放式问题,如“同学们,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很多组合方法,大家可以开动脑筋想一想,如果长方体和正方体组合,能组成什么样的物体呢?”通过这样逐步递进的方式设置相关问题,启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展开独立思考,不仅能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善于引导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激励是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实现的教學方法.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有效激励,能够让学生在自信心不断增强的过程中产生对知识探索的欲望.但要注意的是,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时,很容易因为思考方向出现错误,导致“百思不得其解”.教师这时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的思考困境,对学生出现的根本性错误进行适时点拨,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勇敢表达出自己的困惑,教师通过耐心的指导和鼓励,能够让学生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

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这节课时,教师要先明确“鸡兔同笼”的问题主要是指通过将鸡与兔放在同一个笼内,从脚的合计数量和头的合计数量出发,求鸡和兔分别有多少只.这个问题初步看来非常复杂,但其实只要换个思维方式,就能完美解决,当然最优解法是通过列函数式.但四年级的小学生,还没有学习函数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在讲解这一内容时要注意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整体情况出发,在学生面对这样复杂的问题时,教师要发挥强大的引导能力,引导学生将猜测的数据在黑板上一一列出,然后逐一进行验证.当发现验证结果都失败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新的解题方法,如“同学们,刚才的验算结果都不对,是什么问题呢?”“遇到问题不要气馁,我们来仔细研究下题目,找到其中的关键要素,把问题简单化,再来试一试?”“老师这里有一张表格,大家可以来填一填,看谁先找到正确答案,加油!”经过一步步引导,教师帮助学生找到失败的原因,分析题干提取关键要素,获得解题成功后的成就感,增强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三)创新翻转课堂,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数学科目相较于其他科目本身就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倘若教师在数学课堂活动中依然采用原有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方法,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会导致数学课堂的学习气氛变得沉闷枯燥,长此以往不仅会削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还会使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因此,教师要转为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翻转课堂不仅是对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更是迎合了新时代的教育方针,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教师可在课前安排学生课下制作嵌入式纽扣,并将两根硬纸条连接在一起,在课堂活动中作为道具备用.教师在课程导入环节通过引入学生熟悉的生活用品,激发学生对新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在电子屏幕上描画出物品的边,引入“角”的概念.之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移动手中的“道具角”,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发现进行适当总结,使学生了解“角”的类别.以此为,教师鼓励学生在教室中找到不同的角,然后提问“同学们,长方形有几个角?正方形有几个角?三角形有几个角?它们有什么异同点?”以此引发学生展开对“边和角的数量关系”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在他们交流讨论期间针对他们遇到的问题进行适时点拨,最后由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做总结.教师通过采用“翻转课堂”的创新教学模式,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帮助学生在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中形成独立思考能力.

(四)改进教学方法,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往往因为学生的专注力不够,导致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程受到影响,教师为了完成当堂的课堂学习目标,除了向学生讲授数学知识之外,还要抽出部分时间和精力管理课堂秩序,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给教师带来“完成焦虑”,久而久之便会出现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慢”的不良效果.但实际上,学生面对感兴趣的事物时学习能力是很强的,因此,教师要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在了解学生现阶段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前提下,针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通过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顺其自然地完成数学课堂教学目标,以此实现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对媒体教学设备,在课堂导入时,展示几张学生最熟悉的小动物形象,给他们配备车轮形状不同的赛车,对学生展开提问“同学们,屏幕上的几个小动物正在参加赛车比赛,你们来猜猜,谁骑得最快?为什么?”以此引发学生对该问题的探讨.当学生表示骑圆形车轮赛车的小动物能得第一时,教师继续发问:“那同学们想一下,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圆形到底有哪些特征?”由此引入本堂课的重点内容“圆”.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内的其他圆形物品,引导学生展开交流讨论,得出“圆”的特性,即圆是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圆的最中心标出一个点,即“圆心”,然后让学生测量圆心到两边的距离是否一样,由此认识了圆的相关数学概念———“圆心”“半径”“直径”等.教师通过生动的课堂导入环节,帮助学生认识了“圆”,又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而加深了对数学抽象概念的认识.

(五)创设生活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共鸣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维能力还处在发展期,教师对其开展数学知识教育,如果仅局限于教材知识,而不对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很容易让学生进入认知误区.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出现,教师在开展数学课堂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既有生活阅历,引入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化情境,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认知,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现实意义,进而在课堂活动中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比如,在讲解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引入《猪八戒吃西瓜》这一动画短片,先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针对动画片中的内容进行提问:“猪八戒在吃西瓜时,先把西瓜分成了几块?”得到学生的回答后,教师继续发问“如果师徒四人都在,那么西瓜分成四份之后,每人能得几份?”“如果分成八份,每人能吃到几份?”教师以《猪八戒吃西瓜》为背景引入了分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创设生活情境,如“爸爸妈妈买来一个大蛋糕.哥哥说想吃四块;姐姐说要吃两块;你也很爱吃蛋糕,可最多只能吃一块.于是,爸爸妈妈把蛋糕平均分成了三份,把其中一份切成了四块给了哥哥;把另一份切成了两块给了姐姐,最后一分直接给了你,那大家来想一下,你和哥哥姐姐谁吃的蛋糕多呀?”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得到学生的回答后,教师继续展开对分数的深入讲解,加深学生对本节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帮助學生掌握数学知识,学会对遇到的数学问题进行独立思考.

总 结

总而言之,对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模式过渡,还能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内驱力,使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成就感.同时,独立思考能力能消除学生对数学科目的“畏难”情绪,使其在自主学习意识的帮助下,产生对数学科目的学习热情.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兴趣、年龄特征、思维发展阶段等因素,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能、优化教学内容等,完成培养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独立思考能力,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马晓倩.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方法分析[J].小学生(中旬刊),2021(12):95.

[2]孙杨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8):269.

[3]梁惠新.浅析如何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38):152.

[4]董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考试周刊,2022(31):68-71.

[5]蔺立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学周刊,2021(23):49-50.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能力教学策略小学数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