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康复护理对体外反搏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价值

2023-10-26 04:39翁小清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28期
关键词:耐量稳定型多元化

翁小清 黄 丹 曲 慧

(福建省老年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1)

心绞痛属于冠心病常见临床类型,临床表现为胸骨后、心前区疼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组织急剧缺血以及缺氧所引起的心血管疾病[1-2]。其中稳定型心绞痛较为常见,伴有心肌缺血、心功能障碍,对患者身心健康构成直接威胁。目前针对此疾病所采取的治疗措施主要在于预防猝死以及心肌梗死,缓解缺血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3]。体外反搏属于临床较为有效的无创治疗方法,应用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期间有利于增加心脏搏出量,在改善心肌缺血状态的同时增加心脏输出量,进而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力以及运动耐力,可有效增加静脉回流,但为促进患者康复还需辅以护理干预[4]。多元化康复护理对患者展开多方位指导,以患者临床特征为参照依据,依照其个体状态以及护理需求制订个体化护理计划,有利于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具有较高的针对性以及全面性,可促进功能恢复[5]。为此本文选取6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对照试验,以评估多元化康复护理的应用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病例收集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抽检对象均为本院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共计68例,平均年龄(64.77±2.38)岁,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将抽检对象均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n=34)、观察组(n=34)。对照组、观察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研究可比性。见表1。入组患者遵循知情,患者临床信息真实。研究项目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公开审核、批准。

表1 两组一般资料结果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入组对象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中关于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6];入院后采取影像学诊断等措施确诊;符合体外反搏治疗指征;无脑血管并发症以及其他脏器组织病变;精神状态、认知功能正常;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患有严重脏器系统疾病;患有恶性肿瘤;存在免疫系统疾病;存在感染、急性炎症等相关反应;临床资料不足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者;患有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依从性较差者;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状态异常者;研究期间擅自中止治疗者。

1.3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①体征监测:在患者治疗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波动情况,动态评估患者病情变化,以免发生意外事件。②常规健康宣传教育:向患者详细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方案,详细介绍运动规则,指导患者展开适量的运动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运动量。③饮食干预:嘱患者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讲究荤素搭配,保证饮食清淡,增加饮水量,以免发生便秘症状。

观察组采取常规护理的同时为其提供多元化康复护理。①多元化健康宣传教育:在患者接受体外反搏治疗前,护理人员耐心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如体外反搏原理、治疗仪器、预期效果等,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健康宣传教育,明确告知体外反搏治疗、康复锻炼期间潜在不适反应,明确对应解决措施。此外,护理人员健康指导期间尽可能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便于患者及家属全面了解稳定型心绞痛,依照患者临床表现、体征和相关症状实施个性化护理,对于初次接受体外反搏治疗且疗效显著的患者邀请其现身说法,提高患者疾病治疗自信心,尽可能消除紧张情绪。②多元化康复护理实施:在采取康复治疗前指导患者排空膀胱,少饮水,治疗前30 min避免进食,以免发生食物反流,在康复锻炼期间穿着紧身、吸汗的衣物,注意测量血压指标。在进行体外反搏操作时,护理人员严格按照说明书,在大腿、消退以及臀部包扎三幅充气囊,心电R波触发后,小腿、大腿、臀部处遵循从上至下的原则序贯充气,治疗期间于心脏舒张期加速回流,改善脏器组织血流灌注,心脏收缩期时排气,降低心脏射血阻力。指导患者调整体位,保证护理舒适度,告知患者将双侧上肢放置于身体两侧,观察患者病情,询问患者是否出现下腹、下肢不适,细听反搏气流声,观察是否发生气囊漏气,密切监测脉搏、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以提问形式和患者沟通交流,依照患者特点、病情制订训练计划,训练患者注意力、计算力、记忆力以及思维能力,提高其认知功能。在患者生命体征处于稳定状态后指导患者展开肢体主动训练,包含上肢外展、外旋、膝关节屈曲活动为宜,依照患者耐受度调整活动时间以及强度。在采取康复治疗措施后,叮嘱患者多休息,如果出现下肢酸麻等不适,护理人员告知患者不必过于担心,数日以后可自行消失,再次体外反搏治疗时适度调整反搏压力。③多元化生活指导:以患者喜好为参照依据,为其制订个体化食谱,告知患者保持日常饮食规律的重要性,综合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对于出现负性情绪者指导其做好自我调节,加强用药指导,提高患者康复信心。

1.4 观察指标 ①运动耐量:干预前后应用6 min步行试验对患者运动耐量进行试验,测定指标包含到达运动终点时间、6 min步行最大距离、终点ST段压低>1 mm,同时对比两组患者代谢当量和最大摄氧量。②心功能指标:应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心功能指标,测定数值包含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③心绞痛发作情况: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疼痛持续时间。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参数录入版本为SPSS 24.0的统计学软件中规范化分析,计量资料检验方式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描述时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运动耐量比较 护理前,组间相关运动耐量指标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计划实施后,比较两组患者运动耐量,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见表2。

表2 两组运动耐量评估量表比较()

表2 两组运动耐量评估量表比较()

2.3 心功能水平评估 实施相应护理计划前,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恢复效果,观察组具有明显优势(P<0.05)。见表3。

表3 两组心功能水平比较()

表3 两组心功能水平比较()

2.4 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干预前,对照组、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测定数值显示为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表4 两组心绞痛发作情况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在逐年上升,稳定型心绞痛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在明显诱因下患者会出现胸闷、胸痛等相关症状。该疾病的发生机制主要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心肌缺血[7-8]。体外反搏是目前临床用于改善心血管循环的有效方式,具有无创、安全等优势,更易被患者所接受。但为提升整体康复效果还需在治疗期间应用有效的护理模式[9]。多元化康复护理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从多个角度采取康复训练措施,能够满足患者的实际护理需求,促进病情以及功能早日康复[10]。

本研究结果证实,护理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运动耐量、心功能水平改善效果均具有明显优势,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疼痛持续时间测定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如下:多元化康复护理以患者实际情况为依据,为其提供多方位指导,明确告知疾病知识以及护理内容,结合其临床特征制订针对性、个体化护理方案,对患者临床特征展开全面评估,为患者提供健康咨询,有助于提升自我护理能力[11-12]。多元化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措施相比更具创新性、针对性以及全面性,充分满足患者心理、生理需求,全面分析患者实际情况以后为其提供主动服务,尽最大的可能为患者创建舒适的治疗环境,给予人性化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早期恢复[13]。在患者体外反搏治疗的同时应用多元化康复护理,采取系统性的肢体功能以及认知功能康复训练,改善神经缺损程度,促进知觉刺激输入增加,能够帮助中枢神经系统尚未使用的通道重新发挥代偿功能,改善运动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可促进动脉扩张,有利于帮助患者早期建立侧支循环,改善心肌循环供血量,多角度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能够促进患者心功能水平恢复以及运动耐量改善[14]。

综上所述,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体外反搏治疗时应用多元化康复护理具有突出效果,能够提升患者运动耐量,促进心功能水平恢复。

猜你喜欢
耐量稳定型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老年前降支单支病变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及运动耐量的影响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酵母源葡萄糖耐量因子的提取纯化研究
葡萄糖调节受损患者对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知晓率调查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