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琼仲 何铃铃 杨小丽 郑慧中 洪嘉琪 陈 婷
(东莞市中医院骨七科,广东 东莞 523127)
踝关节是人体主要的负重关节。踝关节骨折是创伤骨科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占比约3.9%[1]。其主要症状为踝部剧烈疼痛、肿胀及皮下瘀斑,病情严重者出现张力性水疱,对患者踝关节功能产生严重影响,必须尽快给予关节解剖复位以及功能恢复。踝关节周围肿胀会影响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应在关节肿胀之前或肿胀消退后进行,理想的手术时间是在伤后6~8 h内,但一般闭合骨折患者入院时已超过最佳手术时间,肿胀已经生成,则需4~6 d肿胀减轻后方可手术。但也常因踝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关节肿胀严重,若肿胀期进行手术可能继发伤口创缘坏死、蜕皮和术后感染等[2]。因此,快速消肿、早期手术是减少踝骨骨折各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利用火龙罐疗法的温通作用以达到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消肿镇痛的功效,提高患者舒适度,缩短术前肿胀期及手术等候时间。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4月本科收治的100例踝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31例;年龄20~65岁,平均(42.5±22.5)岁;其中内踝骨折12例,外踝骨折11例,后踝骨折6例,双踝骨折12例,三踝骨折9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20~59岁,平均(39.5±19.5)岁;其中内踝骨折13例,外踝骨折12例,后踝骨折5例,双踝骨折11例,三踝骨折9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且本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踝骨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1],并符合手术指征;均为闭合骨折、新鲜骨折;入组者生命体征指标正常,意识清醒无障碍,年龄18~65岁;同意参与本项目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开放性骨折;合并其他部位骨折;下肢静脉血栓;精神障碍发作期患者。剔除标准:因病情变化需要改变治疗护理方案者;未能配合完成研究,要求中途退出;踝关节骨折完全脱位严重,需要石膏固定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受伤入院24 h内冰敷,抬高患肢15~20 cm,高于心脏水平位置;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包括股四头肌舒缩运动、足趾跖屈运动,屈伸膝关节,抬腿运动,每日4~5组,每组50次;Ⅲ度肿胀、伴有张力性水泡者,使用紫珠叶洗剂湿敷[3],每日1次,每次20 min;必要时,遵医嘱应用药物镇痛。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火龙罐治疗。在入院受伤24 h后增加火龙罐治疗患肢小腿及足踝部,通过循经及穴位手法施罐,每日1次,每次25 min。具体操作:用火龙罐在患肢的足三里、血海、犊鼻、梁丘、阴市、阴陵泉、阳陵泉、委中、伏兔、上巨虚、丰隆、三阴交、昆仑等穴位施罐,骨折局部肿胀、疼痛明显部位重点施罐[4]。施罐时要注意患者体位,取平卧位为主,下肢软枕垫高,治疗巾衬垫,在施罐部位外涂适量山茶油或刮痧油,然后运用火龙罐的揉、推、按、点、熨、烫等手法运罐,以达到疏通经络、滑利关节、行气活血、散瘀消肿的目的。施罐后指导患者饮温开水100~200 mL,避免冷风直吹施罐处,4 h内不宜洗澡。
1.3 观察指标 于患者手术前1 d及治疗后评价以下指标。①足踝部疼痛: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进行评价。评分标准:无痛为0分,轻度疼痛为1~3分,中度疼痛为4~7分,重度疼痛为8~10分。②足踝部肿胀: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7]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标准将肢体肿胀程度及肿胀消除程度分为4个级别:无明显肿胀为正常,患侧与健侧周径相近,<5 mm;轻度肿胀,患侧周径>健侧5~10 mm,可见皮纹,肿胀消除为显效;中度肿胀,患足周径>健侧11~20 mm,皮纹基本消失,肿胀消除为有效;重度肿胀,患足周径大于健侧周径21 mm以上,患足明显肿胀,表皮发亮,皮纹完全消失,肿胀消除效果为无效。显效、有效之和为总有效。③足踝肿胀值:采用figure-of-eight-20测量法,用软尺测量患者双足踝周径,患者取仰卧位,在治疗前后评价患足周径,肿胀值=患侧周径-健侧周径。④肿胀消除率:肿胀消除率=[(治疗前周径-治疗后周径)/(治疗前周径-健侧周径)]×100%[9]。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等级资料采取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比较[n(%)]
2.2 两组患肢肿胀评分情况 观察组患肢肿胀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肿胀评分比较[n(%)]
2.3 两组患肢肿胀消肿时间及肿胀值比较 观察组患肢肿胀消肿时间短于对照组,肿胀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肢肿胀消肿时间及肿胀值比较()
表3 两组患肢肿胀消肿时间及肿胀值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n(%)]
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损伤部位易出现肿痛,持续的肿痛易使患者神经系统发生病变,若未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会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延长骨折愈合时间。针对踝关节骨折,尽快消除踝部肿胀、缓解疼痛是确保患者快速康复的关键[8]。术前准备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延长,对患者的心理、经济、康复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骨折后伴有肿痛的患者应尽快采取消肿和镇痛治疗,以减轻患者的痛苦。由此可见,在踝关节骨折择期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多种物理方法进行消肿处理[2]。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消肿方法为早期冰敷联合甘露醇静脉注射,但长时间使用甘露醇对静脉刺激较大,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静脉炎和组织坏死等不良反应[4]。冰袋冰敷虽能降低肿痛部位局部皮肤的温度,降低机体神经末梢敏感性,提高机体疼痛阈值,发挥消肿、镇痛的效果,但冰袋塑形性较差、与踝部接触面积有限及易移位,导致贴合度差,影响消肿效果,且长时间冰敷会减少伤口周围的血流量,不利于伤口的愈合,还易引发继发性效应[5]。
中医认为,肿胀发生和患者的血气淤积存在密切关系,所谓淤积不散、血行之道不通,则随之出现肿胀,故应着重对患者实施活血化瘀、行气镇痛等干预[10]。火龙罐以蓟艾为木,罐中燃烧的蓟艾为火,罐体原料为土,罐内固定艾柱的铁为金,人体内的寒、湿、淤为水,根据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进行干预,艾烟直接作用于皮肤,能够较好地聚集热能[11]。以罐口不规则的花瓣状作为刮痧、按摩的工具,有舒经通络、行气活血、祛湿散瘀、消肿镇痛的作用[13]。在火龙罐干预过程中患者几乎无痛,有利于纠正患者骨折血瘀状态,更易被患者所接受[12]。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消肿时间为(4.02±0.12)d、肿胀值为(0.42±0.13)cm与对照组(5.28±1.26)d、(0.58±0.16)cm比较优势明显(P<0.05),说明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用火龙罐可明显缩短患者骨折部位的肿胀情况。分析原因在于火龙罐具有活血化瘀、温通之力,改善肿胀部位局部微循环,加快血液流通,同时可达到除湿的功效,利于消肿。
综上所述,火龙罐治疗可有效缓解踝骨骨折肿胀情况,减轻疼痛,缩短术前肿胀期,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达到快速康复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