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英 莫 静
背越式跳高训练方法探析
刘鸿英 莫 静
(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 体育与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 530012)
就背越式跳高训练中,如何采取多元和科学的方法,使学生可充分感受到背越式跳高运动的乐趣,促进训练效果的提高进行探究。提出背越式跳高训练可从夯实助跑训练、强化起跳训练、重视过杆训练、关注落地训练几个方面作为教学重点。
背越式跳高训练;助跑;起跳;过杆;落地
背越式跳高又被称为“福斯贝里式跳高”,是一种急行跳高姿式。该跳高技术在1968年奥运会上第一次出现,很快就在全世界风行起来。由于背越式跳高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优美的姿势等非常凸显的优势,当前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该项技术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较高的身体素质,是体育训练中的重难点。作为教师来说,如何针对背越式跳高运动,采取多元和科学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背越式跳高的乐趣,促进训练效果的提高就成了体育教师教学中的重点。
助跑是背越式跳高训练中的重要环节,在起跳以前,运动员必须依靠助跑对动能进行积蓄,而后在起跳点对自身的跳跃姿态进行调整,将后续动作完成。因此,可以说,助跑能够让运动员达到最好的起跳角度与腾起初速度,是提升跳高高度的关键所在。为此,要强化背越式跳高训练,首先就是要夯实助跑训练。
在背越式跳高当中,弧线助跑是最为常见的助跑方法,利用弧线助跑可以更好地促进跳高跑动速度的提高,对减速、停顿等现象的出现进行有效预防。而过杆时,运动员应和横杆间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有利于提高其跳高成绩。基于助跑的基本技巧,作为教师来说,要对运动员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使其通过变速跑、加速跑以及行进间跑等组合训练,促进其助跑速度的提高[1]。
1.1.1变速跑训练
助跑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作为运动员来说,在最后几步要对速度的控制加以注意,才可以得到更高的垂直速度。为使运动员可以更好地控制助跑速度,教师可通过变速跑训练的方式进行练习,采用二百米快慢跑结合的方式,总长为三千米到五千米的训练强度最宜。
1.1.2加速跑训练
在助跑最后时期,需要运动员沿弧线进行运动,其身体应呈倾斜角状态并把重心下降,由此产生适当的距离,促进起跳效果和过杆效率的提高。对速度进行合理控制是助跑环节中的重要方面,作为教师而言,要对加速跑训练进行合理组织,对学生进行指导,时期能够对跑动过程中如何对速度进行掌控的方法充分感知[2]。
1.1.3行进间跑训练
背越式跳高助跑最开始的几步,需要运动员依照直线进行跑动,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起跑能力。为此,作为教师来说,可通过短途行进间跑的方式开展训练,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其可以通过短途行进间跑训练对加速跑的节奏进行掌握,对途中跑的技术加以不断改进,促进放松跑速度的提高。通常来说,行进间跑训练控制在三十米到六十米的距离较为适宜,但为了使个性化训练需求得到满足,还可采用障碍跑、间歇跑和折返跑等方式开展拓展训练。
跑步训练相对枯燥,易使学生产生倦怠感,而失去训练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在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较强节奏感音乐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节奏的缓急对速度加减的技巧加以掌握。
对助跑节奏的掌握是背越式跳高中的关键,如果不能很好地对起跳节奏加以掌握,必然会对起跳高度产生影响。基于此,教师可充分发挥跳栏架的作用,让学生通过跨栏跑训练,对节奏控制的方法进行掌握[3]。
1.2.1训前准备
教师应该基于学生身体的实际素质,对不同高度的跳栏架进行设置,并以五人作为一组,让学生进行训练。在训练前,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充分的进行热身,防止出现运动损伤。
1.2.2分层设计
不同阶段的学生,其身心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有的学生身体素质则相对较差,同时运动能力也不强。这就需要教师在完成训前准备后,基于不同学生的实际状况,对训练任务进行不同层次的设计。对于能力强的学生,要给其设置高度正常的跳栏架;而对于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应给其设置矮些的跳栏架,同时把训练的时长适当缩短。而采用小组形式进行训练,能够让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相互沟通和交流,而在愉悦的氛围中提升其运动水平。
1.2.3探究反思
利用跨栏跑训练,能够有效唤醒学生的身体机能,基于此,教师要对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发挥,向学生发出提问,使其思考栏杆间的距离为多长?从一个栏杆向另一个栏杆需要多少步?这样的问题引导下,学生们会在探究反思中自主进行训练,并通过反复的练习对跨越栏杆的节奏进行很好地掌握。[4]
1.2.4迁移运用
学会迁移对于将训练所学的技巧很好地应用有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可向所有学生发一个计时器,在进行训练时,引导学生对时间进行记录,对跨栏节奏进行把握。而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和组内成员间开展讨论和交流,对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通过经验的互相借鉴,促进跳高水平的提高。当学生可以对跨栏跑节奏控制的技巧很好地掌握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开展助跑训练,进而将所学的技巧进行迁移和运用,由此可以促进学生节奏感的增强,更好地提升其助跑效果[5]。
起跳决定了跳高的高度,能够把水平动量转变成垂直动量,让运动员只留存部分水平动量来越过横竿。因此,可以说起跳是背越式跳高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一定要保证准确,因此强化起跳训练是背越式跳高训练中重中之重。
当完成助跑训练后,接下来就是要开展起跳训练。在该环节的训练中,学生要对缓冲和蹬伸技巧进行很好地掌握,让组合的身体产生旋转冲力,从而促进起跳效果的提高。
2.1.1 缓冲
不少学生无法清晰地理解缓冲的概念,为让学生可以对缓冲现象充分的感知,作为教师来说,可让两名学生开展动作示范,让一名学生将橡皮筋套到腰上,另一个学生则对橡皮筋进行拉动,此时腰上套着橡皮筋的学生就会对橡皮筋的后坐力亲身感知。而后,教师将橡皮筋教具提供给学生,让其两两为一组开展模仿训练,对这个独特的后坐力深刻感知。当该环节的训练结束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反思,对自己助跑之后是否可以对自己的身体进行控制,就好像橡皮筋的后拉力一样,并产生缓冲样进行回顾,由此对缓冲的基本概念充分了解,从而构建良好的理论知识体系[6]。
2.1.2 蹬伸
当学生对缓冲概念掌握后,教师就要引导其开展蹬伸动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怎样通过蹬伸动作让自己的身体形成旋转冲力。第一,教师要向学生开展动作示范,将身体重心慢慢超前转移,当身体重心移至起跳腿之上时,猛的发力蹬地,将蹬伸动作完成。为了让学生可以对蹬伸技巧尽快掌握,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慢动作蹬伸练习,使其可以对身体离地时的瞬间状态和过杆时产生的冲力很好的感知。当小组合作训练时,一些学生可能会存在疑惑,此时教师要对其进行积极引导,让学生面对面进行演练,由此对他人的蹬伸动作进行观察,对自己加以反思。由此利用缓冲和蹬伸训练,让学生对旋转冲力的形成过程很好地理解,提高其起跳效果[7]。
起跳时,怎样让身体中的各个部位达到协调配合,将转身动作完成是背越式跳高中的重点内容。对当前学生在背越式跳高中所存在的起跳动作分析可看出,不少学生在起跳时仅腿部用力,缺乏与腰部和手臂间的动作相配合,造成起跳僵硬,不能将转身动作完成。对于这样的现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使其对自己身体中各个部位的协调配合进行关注,让肢体动作可以一气呵成,将起跳动作顺利完成。在这个训练当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失误,此时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鼓励,使其不要气馁,并帮助其对动作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此,教师可通过摄像机将生的起跳动作拍摄下来,并以慢动作的形式进行回放,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反思。通过对慢动作回放进行观察,学生可以对自己起跳中所存在的身体僵硬以及各部位没有协调配合的问题及时发现,而后教师在鼓励其进行思考,找出解决的方案。例如当起跳时,可以朝上抬起和横杆相距较远的手臂,由此促使身体产生旋转的动力。之后,教师可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将专业运动员的背越式跳高视频向学生播放。此时学生会发现,起跳时专业运动员的头部会转向横杆,这样可以让身体动作更为协调。此时在开展训练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把所学到知识应用到训练中,并让学生对训练中的腰、腿、头和手臂的协调性充分关注,帮助其对错误的动作及时改正,由此更好地将转身动作完成[8]。
首先,通过立式训练让将髋挺成背弓状。过杆的要点即在起跳的瞬间得到相应的腾空时间,利用身体姿势的转换将身体重心和横杆间的距离缩短,进而促进跳高成绩的提高。为了对学生的滞空感进行培养,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通过立式训练,使学生对挺髋成背弓的技术动作进行掌握,进而更好地促进身体协调性的提高。
其次,通过仰式训练增强滞空感。仰式训练是促进学生滞空感提升的重要技巧。为此,教师可以采用慢速助跑,再使用弹簧板快速起跳的方式,让学生自然地将仰卧姿势做出来,完成屈膝压大腿的动作,从而对身体大小肌肉群进行调节,让滞空动作更加自然地舒展。
在训练中,一些学生会产生焦虑情绪,造成腾空阶段肌肉较为紧张。为使这个现象得到缓解,教师可采用诙谐轻松的语言来创设灵活的训练情境,并开展相应的动作示范,使学生的焦虑紧张情绪消除。比如,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把“兔子蹬鹰”的视频向学生进行播放,让兔子的蹬腿动作直观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对仰式屈膝压大腿的动作技巧进行了解,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训练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运用助跑、弹跳、仰卧、收腿等相关动作对“老鹰”的攻击进行躲避,由此通过反复训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滞空感。
最后,为使学生的腹部核心力量增强,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在海绵垫上仰卧,将双臂自然地放到身体两边,确保背部和海绵垫紧贴。而后让双腿并拢,和髋保持同宽,脚尖绷直,再让腹部肌肉发力让双腿朝上抬起,和地面形成90°直角,并借助臀部的力量,让腰部抬起,使其脱离海绵垫,上背部和海绵垫紧贴。当动作处在最高点时要短暂停留几秒钟,以更好地感受肌肉的发力和滞空感,促进过杆效率的提高[9]。
稳定的落地能够让地面的反作用力得到缓冲,使运动员膝盖受到冲击的可能性降低,进而防止膝盖受损。为此,过杆后的落地训练同样不可忽视。当过杆身体的重心越过横杆时,运动员的下颚要向前靠,同时双腿相应地开展补偿性动作,让双脚稳定着地,而后再做翻滚性的动作。落地动作训练必须对落地的部位进行考虑,要么使用较大的身体部位进行着地,要么使用可以屈伸的肢体进行着地,并使着地时间增长,使力量得到吸收,进而让身体可以安全着地。采用往腹滚式着地,依照右手、右肩、背后、右脚的顺序进行着地,并运用关节的分节运动让着地力量逐渐得到缓冲,从而避免过杆后出现损伤。[10]
助跑、起跳、过杆、落地是背越式跳高中的动作构成,要更好地促进训练效果,作为教师来说,应该针对每个环节相应地开展训练,从而让训练动作规范、标准,获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1] 石坤林.背越式跳高教学方法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4):84-85.
[2] 朱琳,刘小学,孙祥鹏,等.背越式跳高的力量训练[J].田径,2022,(5):59-60.
[3] 白清泉.“转-放”组合练习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D].西安体育学院,2022.
[4] 康林山,朱永莉,郑信连,等.背越式跳高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实践干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0):90-92.
[5] 王秋欣.浅谈背越式跳高的技术要点与训练方法[J].田径,2022,(3):83+34.
[6] 刘燕玲.加强专项练习,指导背越式跳高[J].新课程导学,2022,(2中):45-46.
[7] 李秋潭,隋福田,孟力娜.青少年运动员背越式跳高起跳阶段技术分析[J].2022,12(20):27-30.
[8] 李海强.浅谈初中体育背越式跳高专项训练的指导策略[J].教育界,2022,(32):50-52.
[9] 王树华.初中体育教学中背越式跳高的训练方法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2):128-130.
[10] 祁俊红.初中体育教学中背越式跳高训练方法初探[J].求知导刊,2022,(10):123-125.
Analysis of Training Methods for Fosbury Flop
LIU Hongying
(Guangxi Sports College,Nanning 530012, Guangxi, China)
刘鸿英(1970—),学士,讲师,研究方向:田径教学与训练。
莫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