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融入《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的探索

2023-10-26 09:28:59李庆学王念辉
体育科技 2023年3期
关键词:沂蒙解剖学思政

李庆学 王念辉 丁 忠

沂蒙精神融入《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的探索

李庆学 王念辉 丁 忠

(临沂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山东 临沂 276005)

课程思政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沂蒙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运动解剖学是体育类各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体育类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受学科特点、学生理念和教师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效果一直不太理想。小调、小兵、小推车是沂蒙精神的生动写照,在课程思政理念下,将其融入《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协调统一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有重要作用。

沂蒙精神;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临沂考察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因此将沂蒙精神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资源,将对高校实现铸魂固本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动解剖学是体育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是后续学习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运动心理学和运动技术课等多门课程的理论基础。目前,体育院校(系部)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尚处于探索阶段,且未达到预期效果,而将沂蒙精神融入运动解剖学教学,将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 运动解剖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1.1 课程内容繁多,理论性强

运动解剖学是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影响的一门学科,隶属于运动人体科学。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造十分复杂,因而产生了大量专业名词、结构术语等需要记忆。此外,运动解剖学不仅研究静止状态身体形态和结构,还需分析运动状态下各器官系统的变化,这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因此,仅靠死记硬背远远达不到学习目标,需要教师整合更多资源,挖掘多重元素,组合创新多种教学方法,方能提升教学效果。

1.2 章节数多,课时减少

目前,我国体育类相关专业所用运动解剖学教材一般为人民体育出版社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运动解剖学》。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李世昌教授主编的《运动解剖学》为例,全书共10章,407页。教材章节多,理论性强,需掌握记忆的知识多且晦涩难懂。然而,运动解剖学教学课时却在不断下降,由原来的108学时调整为现在的64或72学时,甚至有些班级降到32~48学时,其中还包括6~12学时的实验实践课[1]。这直接导致了授课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加快授课进度普遍现象的存在,进一步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1.3 学生学习兴趣低,考试成绩差

在长期运动训练过程中,体育相关专业学生热衷于提高运动成绩,以满足升学、考核和就业的需求,而忽略的文化科课程学习,导致理论知识学习“先天不足”。再者,运动解剖学一般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这时学生刚刚进入大学,长期备战高考所受压力突然释放后学生们更热衷于探索大学中一些新鲜事情。然而,猛然接触晦涩难懂的运动解剖学,往往不知所措,产生茫然、畏惧甚至厌学情绪。目前,大多数院校运动解剖学主要采用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面对繁多、复杂的知识点,学生往往采用死记硬背或考前突击学习的方式,因此知识掌握不牢固,不及格现象普遍存在。有研究对南京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4个班学生运动解剖学考试成绩统计发现,不及格学生人数几乎占到一半,说明学生对运动解剖学的学习效果极差[1]。因此,亟需采用挖掘相关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思考的能力。而对于热情洋溢的体育各专业学生来讲,将红色文化融入运动解剖学教学是一种极佳学习体验。

1.4 教师注重知识传授,忽视课程育人功能

运动解剖学教学内容繁多、晦涩难懂,不仅学生学习吃力,教师授课难度也较大,再加上课时减少、学生积极性不高等原因,导致教师往往关注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课程本身育人功能。沂蒙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沂蒙人民乃至全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其融入到运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发挥教师教书和育人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沂蒙精神融入“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沂蒙精神融入“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关系到自身成长成才,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沂蒙精神具有丰富内涵和鲜明特质,将其融入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的“主战场”和“主渠道”中,有利于形成协同效应,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大学新生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和成才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进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2]。体育相关专业大一新生普遍存在学习目标有偏离、学习热情差、学习方法不当、谈恋爱和迷恋网络游戏等现象,因此急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3]。运动解剖学一般安排在大一第一个学期,是体育类相关学生最早接触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因此,在大学新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很有必要在运动解剖学课堂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将沂蒙精神融入运动解剖学课堂之上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2 沂蒙精神融入“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的可行性

沂蒙精神作为一种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在育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4]。体育类学生具有意志坚强、吃苦耐劳、积极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这些精神与沂蒙精神内涵相吻合,因此将沂蒙精神渗透于体育课程建设、实施和资源开发等环节,有利于遵循体育生成长成才规律,能让其更乐于接受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沂蒙精神中蕴含大量的运动解剖学课程思政元素,若将其有机融入到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解决运动解剖学授课枯燥乏味的现状,还可以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引领与塑造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

3 沂蒙精神融入“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思路措施与路径

3.1 制定教学目标

结合人才培养方案,将沂蒙精神融入运动解剖学教学目标,形成显性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可操作性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隐性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三个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全面梳理运动解剖学各章节内容,确定每次课的教学目标。在介绍、传授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3.2 优化教学内容

以“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沂蒙精神对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独特价值。沂蒙精神无论从其发源、诞生还是发展来看,无不体现出沂蒙人民重义轻利、无私奉献、对党忠诚的总体性格特征。沂蒙精神里蕴含着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人物,饱含着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其中小调(沂蒙山小调)、小兵(军民鱼水情)、小推车(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是沂蒙精神的生动写照。将小调、小兵、小车融入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中更能激发学生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接下来,本文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李世昌教授主编的《运动解剖学》为例,分别以小调、小兵、小推车为思政元素对其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1)以小调为题材优化教学内容

小调,即《沂蒙山小调》,是踏上沂蒙热土,听见最优美、最熟悉的小调,也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两首民歌之一。它既表现了革命战争和胜利时期人民翻身解放的喜悦和对共产党的感激之情,也展现了新时代人民对当今幸福生活极大满足的喜悦之情。呼吸是人的基本生命活动,也是演唱者进行演唱的出发点和动力所在。歌唱时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的变化等都需要通过调整呼吸来达到控制的目的[5]。因此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才能唱出完美的《沂蒙山小调》。然而在讲解歌唱《沂蒙山小调》过程中便涉及到《运动解剖学》中运动系统和呼吸系统有关知识。因此对《沂蒙山小调》的演唱和唱歌呼吸的讲解,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吸气肌肉群、呼气肌肉群、呼吸道解剖知识的学习,并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因此,以小调为题材对运动解剖学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运动解剖学知识的同时学习掌握一曲婉啭悠扬的《沂蒙山小调》唱功,并体会中华民族不朽的民族魂。

(2)以小兵为题材优化教学内容

小兵,即水乳交融的军民鱼水情,体现了沂蒙人民对党、对人民军队的无比热爱。“蒙山高,沂水长,好红嫂,永难忘”,“最后一把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上战场”,普通而伟大的沂蒙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体现了爱党爱军的沂蒙精神。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崇勇尚武、精忠报国的优良传统,形成了不轻言放弃、不忍受压迫、不逆来顺受的尚武精神。长期的运动训练使体育类学生尚武精神更为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为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和措施,使尊崇军人成为社会风尚,这大大提高了体育类专业学生参军入伍的热情。因此,在大一第一学期的运动解剖学教学中以“小兵”为题材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有利于培育学生维护国家统一安全、维系民族凝聚力的爱国情怀,聚力推进新时代全民国防建设。

运动解剖学各章节均含有“小兵”的沂蒙精神元素,因此可以将运动解剖学相关知识贯穿于从征兵到军事训练全过程。绪论中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与站军姿极为相似,可通过介绍站军姿动作要领讲解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征兵体检各个项目与运动解剖学各章节内容极为相关,如外科(身高、体重标准)、内科(血压标准、高血压病、器质性心脏病、血管疾病)、耳鼻咽喉科(嗅觉、听力、鼻畸形和慢性扁桃体炎等)、眼科(视力、色觉)等分别涉及到运动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脉管系统、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有关知识,因此教师在讲授课程教学内容时可以结合征兵体检项目进行讲授,让学生知道“兵”标准以及如何做才能成为“兵”。此外,还可以运用运动解剖学知识对军事训练相关项目进行科学的分析,如通过讲授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概念和原理,揭示军事格斗训练中所蕴含的运动解剖学科学知识。

(3)以小推车为题材优化教学内容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是陈毅元帅回忆淮海战役时一句饱含深情又富含哲理的感言。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源源不断地将物资送到前线,推出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新时代、新征程,沂蒙人民继续奋斗、坚守初心,无私奉献。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狙击战中,沂蒙人民“搬家式”硬核援助湖北,再次演绎了“百万独轮车”支援前线的感人情景,唱响了沂蒙精神的新时代壮歌[6]。蔬菜、水果、水饺、药品、消毒水、医疗特种车、箱房等等,湖北人民需要什么,沂蒙人民就送什么。因此,讲好新时代沂蒙精神中“小推车”的故事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具有独特价值。

运动解剖学中许多知识点、重点和难点也可以用“小推车”来进行讲解。绪论中人体的基本面(矢状面、冠状面和水平面)和基本轴(垂直轴、冠状轴和矢状轴)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往往容易混淆,以至影响后期关节运动方式和动作分析等知识学习。而从小推车车轮和车轴的结构关系就可以将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和工作原理解释清楚。推独轮车需要技巧,为了有利于车的稳定和行走,推车人必须叉开胯子走八字步,使轮子与脚步成三角形。勤劳、善良、乐观的沂蒙人民以苦为乐,将推车的技术编成一句句口诀,并代代传承下来。“手把车辕端得正,腿要蹲直腰不躬,走路谨防一边倒,两条车辙随意行”,“推小车,不要学,只要屁股扭得活”……这一句句口诀里都蕴含着巨大智慧。而对推独轮车所蕴含的运动解剖学知识进行分析将更有利于阐述机体形态结构和运动的关系。此外,不正确的姿势、动作以及高强度、大活动量容易导致机体损伤,而将常见的运动损伤(如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和静脉曲张)融入“小推车”动作讲解中,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加深学生对沂蒙精神内涵的理解、充实精神生活、升华思想境界、强化强国使命感。

3.3 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

目前,运动解剖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教学法、活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室外教学法、反思教学法、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法等。但这些方法并不能弥补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时知识陈旧、趣味性不足的先天缺陷,不能发挥课程在潜移默化中立德树人的作用。因此不同院校应根据教学条件、生源质量和各自专业教学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以达到预期教学目的。而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教学,将更精准、有效地发挥课堂立德树人的功能[7]。

沂蒙精神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及价值的崇高性,具有宝贵的树德、育人功能[4]。沂蒙精神创新性融入到运动解剖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中,将为所授课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起到引领与塑造作用。如在问题教学法中,教师围绕“小调、小兵和小推车”导入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师生在课堂上运用运动解剖学知识共同解决问题。在室外教学法中,针对目前学生上肢力量弱、身体不协调的现状,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推小车游戏,即一人当推车人,一人当小推车,尽量让学生坚持较长运动时间甚至直至疲劳。这种方式能够将解剖学知识和运动形式有机结合,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此外,教师此时因势利导地将“小推车”有机融入沂蒙精神并进行讲解,这样学生(尤其是疲劳学生)脑海中更能涌现当时百万群众推着独轮车舍生忘死、奔涌支线情景,给学生更多的教益和启迪。如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求教师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辅助教学,如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或线上线下相结合教学模式。线上,教师可以通过精心组织教学资源,融入弘扬沂蒙精神的微课视频,弥补传统教学趣味性不强、课程思政融入牵强的缺陷,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课程思政的实效性;线下,针对线上思政资源和所授课程知识内容,教师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专业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的。

3.4 改革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将沂蒙精神融入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需要建立完善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而只有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除了传统的考试考核外,还需充分考虑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如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等。教师和学生不再仅仅局限于考试成绩,而是更侧重于素质、能力和价值观的培养和塑造。此外,除建立完善的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外,还需构建学生反馈机制,促使教师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因此,沂蒙精神融入运动解剖学教学是一个长期渗透过程,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协同促进,才能实现教育育人目标。同时,我们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理想信念是一种内化的特质,无法用课程考核评价标准完全反映出来。这也是目前很多课程思政研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进行深入研究。

4 结语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沂蒙精神是我国重要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也是宝贵的思政教育资源,具有宝贵的树德、育人功能。将沂蒙精神有机融入到运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对提高所授课新生的自我修养、学习能力、教学质量以及引领与塑造理想信念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沂蒙精神融入运动解剖学课程教学还处在摸索阶段,还需从课程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和完善,从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的。

[1]罗维,孙飙.基于运动实践的《运动解剖学》教学模式改革[J].当代体育科技,2019,9(01):164-166.

[2]谢军.抓住青年成长关键期强化体育院校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J].北京教育(德育),2018(05):26-29.

[3]程硕,张宇.体育院校新生考试不及格现象的成因及相关对策研究[J].运动,2018(06):47-48.

[4]王春梅,方艳.沂蒙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领与塑造[J].临沂大学学报,2020,42(05):23-29.

[5]郭超.唱歌呼吸在声乐艺术中的重要性分析[J].戏剧之家,2019(09):66.

[6]李娜.从山东战疫支援看新时代沂蒙精神的德育价值与路径创新[J].临沂大学学报,2020,42(05):16-22.

[7]刘宣宣,吴瑕,韩莹.生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57-58.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ng Yimeng Spirit in Sports Anatomy Teaching

LI Qingxue, etal.

(Linyi University, Linyi 276000, Shandong, China)

临沂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2019)。

李庆学(1982—),博士,讲师,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丁忠(1976—),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运动人体科学。

猜你喜欢
沂蒙解剖学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中国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37
CBL结合微课在神经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弘扬光大沂蒙精神
解剖学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