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政建设+劳动教育“双融”导向的美食与保健课程改革及实践

2023-10-25 01:34颜健华宋佳馨彭杰颖廖碧莲
中国食品 2023年20期
关键词:通识保健美食

颜健华 宋佳馨 彭杰颖 廖碧莲

课程思政和劳动教育课程化是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通识选修课程美食与保健为例,通过让学生线下配伍、制作和展示美味保健食材成品,将课程思政自然融入劳动实践活动任务中,旨在变革“思政建设与劳动教育结合”的教学和考核方式,探索课程资源多元化及“劳思育人”新模式,把劳动价值观、劳动技能、劳动精神等纳入课程思政的构建中,呼应新时代教育精神实质和目标内涵,从而创造出优质的教育环境,培养具有艰苦奋斗精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并举”人才。

一、高校开展课程思政

和劳动教育的理论依据

党的十九大以来,关于高校思政建设与劳动教育的论述被多次提及,在高校教育中,思政建设和劳动教育缺一不可。教育部于2020年发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指出高校要融入“课程思政”的建设,以增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立德树人效果。2020年3月20日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除了必修的劳动教育课程以外,其他课程要结合学科和专业特点,有机融入劳动教育的内容。

高校思政课与劳动教育有着共同的价值导向,思政课对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作用,劳动教育则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一种内在需求”。将劳动教育与思政建设相结合,能够深入挖掘出高校通识选修课思政内容中的创新点,加深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亲和力,并为劳动教育提供一条创新性的实施途径,培养新时代青年的正确劳动观,优化立德树人与时代新人的培育路径。

二、高校通识课程思政

和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1.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需要优化。自“课程思政”这一教育理念提出以来,高校在建立融入“课程思政”的课程标准过程中,还没有具体的理论指导,有的甚至没有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例如,没有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评价方式比较简单,缺乏对学生能力的锻炼,以及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考核。因此,应着手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内容,不断开拓思路,以积极的思维方式制定出一套具体、可操作、可实施的教学方法,较好地实现课程思政在通识选修课的实施,从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一体化研究。

2.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教学占比不高。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劳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中共中央、国务院曾明确指出:“劳动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目前劳动教育在高校教育中占比并不高,更重要的是,它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知识体系规划。由于学生从高校里受益最多、最有效的是课程教学,因此让高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化,是实现劳动教育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大部分学生学习通识选修课,通常只是为了修够学分,忽略了劳动教育对于课程学习的作用。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融入劳动教育,也没有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劳动价值观。此外,现行的课程评估制度中,有待增加对劳动教育观进行评估的规范化内容。

3.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高校课程思政和劳动教育的教学模式和内容难以与实际生活接轨,无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得以实践,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长此以往,通识选修课从多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提升知识基础的目的将无法实现,学生只会慢慢在课堂中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开展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劳动教育是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把基本学科知识融入学生实际生活中,也更易于被学生接受、掌握、认同。

三、基于思政建设+劳动教育

“双融”导向的美食与保健课程设计

美食与保健课程自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开课以来,已开设5个学期、7个班次,全校26个二级学院共703名學生选课,超过平均100人/班,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该课程依托雨课堂平台,以学生为中心点,实现教学内容的公开、共享,传播优质教学内容。

1.课程方向。以思政和劳动教育视域为出发点,开展美食与保健课程教学改革,在课程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并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熟悉的“膳食和健康”为切入点,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将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向学生布置“烹饪一道适合老年人的午餐”的任务,要求学生亲自完成从菜谱设计到选购食材、烹饪、摆盘的全过程,并提交烹饪过程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将思政建设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课程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深化对劳动的认识,对全面、系统、科学地培养劳动科学素养有深远的意义,进而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并举”人才,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课程目标。美食与保健课程是一门通识选修课,在中医药知识的指导下,研究常见食物的文化、性能和应用,并利用食物或配合使用中药,达到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等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授学生如何合理选择、制作食材,让学生掌握食疗保健的文化渊源、技能技巧,学会判断食疗保健方法的科学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并自觉传承中华美食与中医文化,激发学生的劳动精神和家国情怀。

3.课程设计。(1)优化教学内容,强化课程思政效果。教师要认真整理美食与保健课程的讲授内容,将中国传统文化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程思政效果。例如,在讲到米饭时,以一首大家熟知的诗《悯农》为开端,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和讨论有关食物的诗歌,深刻理解食物的来之不易,激发他们节约和爱护粮食的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把中国优秀的农耕文化融入课程内容中,向学生传达生态文明的理念,让他们意识到学好美食与保健课程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有着很大的作用,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将拓展的思想道德修养知识点通过线上教学工具推送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线上平台及时反馈学习进度,使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不仅能丰富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还能提高教学效率。

(2)增加实践环节,实现课程思政与劳动教育“双融”。根据“以劳思育人”的课程标准以及教学的需要,在美食与保健课程的教学设计中,从健康和膳食出发,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将學习和生活紧密联系,积极参与到食品的配伍和制作中,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可以创造美和价值,提升他们的劳动意识。比如,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安排他们进行健康食品的创作活动,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培养创新创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促进他们职业素养的形成。

(3)制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达到“五育并举”人才培养标准。按照已制定的美食与保健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教材、课程成绩的考核评价标准,在劳动教育引导下,重新制定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线上讲授+线下学生亲自实践=分享”为契合点,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将知识点进行划分,给学生分配食疗组方的制作任务,并提交3分钟的视频作业,作业完成情况融入学生的技能考评和期末考核中,以劳代考。通过制定更合理的“劳思结合”的课程考核方式,可以更好地将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融入相应教学中,保持课程建设动态且持续,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并举”人才。

四、思政建设+劳动教育

融合的美食与保健课程实施

1.劳动教育在课程中的实施。美食与保健课程实行线上授课,结课任务要求学生亲身劳作,烹饪出营养、健康的美食,让亲朋好友品尝。这种教学方式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进一步帮助学生拓宽和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劳动意识,真正落实“五育并举”人才培养目标。

比如,教学团队给工商管理学院21级学生A布置了“制作一道蒜香鸡翅”的课后作业,要求写清楚制作过程、食材功效与禁忌,并配好相关图片,最后提交实践体会报告。下面展示学生A提交的作业(图1-3)。

2.思政建设在课程中的实施。美食与保健课程以经典中医理论为主导、以现代营养学为参照,并通过生活中的案例阐释食疗保健食物的来源、性质和应用。该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入了解食物的功效与禁忌,可以提高学生的健康保健意识,增强专业自信,争做为人们健康保驾护航的营养专家。比如,在课程中穿插国家卫健委公布的药食同源目录、传统的保健食疗良方、药食同源物质的配伍方法及烹饪要点等内容,有时还会导入广西特色食物的话题讨论,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广西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和非遗食品资源,增强学生对广西美食的认同感和对民族文化传播的责任感。图4为某同学发表的课后体会。

图4:某同学发表的课后体会

美食与保健课程作为一门通识课,具有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等特点,教学团队一方面充分展现学科理论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挖掘学生的学习、生活素材,如让学生通过食堂配菜及制作美食等自身实践找到学习乐趣,立足学生本身展开教学,使课堂教学生活化;另一方面通过变革教学和考核方式,将劳动教育、思政教育和专业学科教育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形成了实用性明显、个性化突出的“劳思育人”新型教育模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通识保健美食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美食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美食都被玩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