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党支部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互促互融模式

2023-10-25 01:34王文秀马倩云高洁刘亚琼牟建楼孙剑锋汤轶伟
中国食品 2023年20期
关键词:专业课支部专业课程

王文秀 马倩云 高洁 刘亚琼 牟建楼 孙剑锋 汤轶伟

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根本使命,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与工程、生命、化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涉及多学科知识,包括食品工艺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营养学等。作为一门工科类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性特点是实现课程思政、融入思政元素的主要障碍,导致人才培养过程中仍然存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如何将思政之“盐”融入专业教育之“汤”中成为专业教师的普遍困惑。

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领航舵手,教师的政治素养和德育高度对高校育人质量和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党支部是高校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基本单位,也是凝聚引领教师做好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阵地,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有助于挖掘不同课程中蕴含的政治元素,充分发挥支部对课程思政的引领监督作用,促进支部党建、教学工作与立德树人的协同共进。

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剖析了教师党支部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党建+课程思政“三个融合”的互促共建模式,以期有效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和支部建设质量,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一、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课程思政建设的不足之处

1.“愿不愿”——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认识不足。专业课教师应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发挥主体作用,但受过去“单一学科单向育人”的教学模式影响,部分专业课教师仍存在“学生的价值观引领和意识形态塑造应由思政课教师负责”的潜在思维,将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为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师认为“价值中立”,没有认识到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引领对学生的重要性,只有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融合,才能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因此,必须打开教师“大思政”的育人格局,使专业课教师认同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方式。

2.“能不能”——课程思政建设元素挖掘不足。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部分教师虽对课程思政的理念表示认同,但对一些专业课程能否开展课程思政的可能性却产生了怀疑。“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青”,理论观点和技术原理的学习同样离不开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但由于部分食品专业教师缺乏思政教育思维,导致其对所授课程的思政建设元素挖掘不足,不能敏锐地从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以及时事政治的热点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事实上,每门专业课都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应当将课程思政贯穿到食品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中,从而充分发挥出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

3.“好不好”——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不佳。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像“盐”一样溶解到各个课程中,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然而,目前的课程思政与食品专业知识融合效果欠佳,部分专业课程创新意识缺乏、思政引入方式单一、无法充分利用好思政资源,使得课程思政建设流于表面,代入牵强,只做到了简单植入式教学。这种刻意的教学方式既偏离了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没有达到全面育人的思政目标,刻意引入思政元素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二、教师党支部建设助推

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支部党建强化教师立德树人的主体责任。课程思政建设实质上是解决课堂上存在的知识传授与育人功能分离的问题。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专业课教师则是推进其建设进程的主力军,因此专业课教师自身应明确先立德再树人、育人先育己,这样才能将育人意识内化到所授专业课程中。教师党支部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的战斗堡垒,对教学工作具有引领作用,要充分利用“三会一课”,定期组织党员教师开展理论学习,引导教师以德立身,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素养,培养自主自觉的“育人意识”,深刻理解赞同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出发点是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因此必须构建“学校党委-学院党委-教师党支部-党员教师”相互贯通的联动工作机制,从而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2.支部党建保障课程思政的高标准、高站位。课程思政建设要遵循的基本原理是坚持正确的建设指导思想,对课程思政有明确的认识和深刻的解读,依据其遵循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开展实践活动。要保障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高标准、高站位,就必须加强教师党支部建设,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先进的思想和理论,不断增强政治认同,提高政治站位,科学把握课程思政的本质和关键,将知识、能力和价值融汇于课堂中。支部要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采用翻转课堂、第二课堂、线上线下混合等多种教学方式,令学生深刻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内心,涵养学生的道德和品质。

3.支部党建搭建课程思政元素的交流平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属于工学学科,专业课程可以分为食品科学类课程和工艺工程类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更为隐性,需要深入挖掘,而且不同的专业课程所涉及的思政元素和育人功能也有所不同。教师党支部作为基层党支部,紧密融合了不同专业课教师,“主题党日”“民主生活会”等活动也为各专业课教师群策群力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理顺及分配好课程思政特色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通过集体备课、经验介绍、面对面交流等形式,各专业课教师可以梳理各个专业课程的学科特点、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研究各课程之间的耦合性,在本专业融入规范化的教学思路和连贯化的教育内容,形成各課程之间的协同效应,提高育人效果。

三、支部党建和食品科学与工程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互促互融模式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河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探索出了教师支部党建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在功能、力量与平台上的“三个融合”新模式,推动实现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创建目标。

1.融功能——发挥政治引领,统一高质量建设理念。食品科学与工程教师党支部获批成为河北农业大学“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将个人自学、集中领学、研讨共学的“三学”模式与“三会一课”有机结合,及时、准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等,就学校决策部署以及学科发展布局等学院发展关键领域开展专题研讨,提高教师政治站位,坚定发展目标。创优“主题党日”活动,将“主题党日”根植到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现代食品企业等,深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组织支部成员赴正定塔元庄、同福集团、晨光生物等企业开展实践学习,强化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践行知行合一。党支部的政治理论学习与教研活动实施“二合一”,每月同时同地至少开展一次集中活动,以创新理论引领指导现实的教研实践,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推进发展的举措。通过共同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专题摘编、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回信等内容,加深对教师的理论熏陶,使其对所授课程包含的内在价值有全新的认知,更大程度地激发教师的育人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面提高政治觉悟,坚定兴农报国信念,系统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矢志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融力量——紧密结合师生,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用性很强,在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时,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结合国家的政策、时事等热点,如食品营养学课程可以结合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向学生传达“树立大食物观,参考营养未来”的理念。二是分析食品专业的发展史,如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可以结合输送机械从过去的链车、筒车到后来的带式输送机、斗式提升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怀教育。三是结合中国历史文化思想与西方的差异或我国科学家的贡献,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此外,教师支部党建与产学研用“红色1+1”,与食品类企业党建共建,把“主题党日”开在生产一线,通过“党员教师进企业”拓展“党建+业务”的“朋友圈”谱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融合全员实践育人力量,以产业体系专家为智库组建志愿服务队,引导师生扎根企业和基层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党建活动为载体,融合多方力量,为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提供素材。每名党员教师全学程包联一个班级,厚植学生的“三农”情怀,在方向上引导、思路上启发、工作上支持,开展学习筑梦、学业指导、诚信教育等第二课堂,培养一批实用型创新人才,彰显党建活力。

3.融平台——完善考评体系,实现思政建设新攀升。以系统思维搭建深度融合平台,实施支部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将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否科学正确、具体明确,课程思政的育人元素是否得到充分挖掘,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否得到有机融合,课程思政是否具有明显的实效性,课程思政是否针对错误观点和思潮进行理性批判和坚决抵制,课程思政是否具有较高的达成度这六个方面纳入党员、支部的评价体系中。在民主评议党员时,将党员教师的课程思政开展情况和育人效果纳入评价体系中。对教师党支部特别是“双带头人”工作室评价考核时,除了对“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评价,也将支部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包括课程思政建设研讨、实施,课后反思总结交流等)纳入评价体系中并给予较高的评价权重,真正实现党建+業务的结合,实现思政建设新攀升。

综上所述,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党建工作是教育教学业务工作的“根”和“魂”,教师党支部应树立“主角”意识,以党建为契机,探索功能、力量和平台“三个融合”新模式,促进抓党建与抓业务有机融合、同频共振,让“党建育人成效”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着力培养食品行业的一流人才。

猜你喜欢
专业课支部专业课程
支部联建润“甘泉”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