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具象化:班级规则有效运行的新探寻

2023-10-25 09:29王波
新校园 2023年9期
关键词:言行规则班级

王波

一、前言

“哪怕在课间10分钟,我都能处理掉半个联合国的事务。”一句班主任间互相调侃的戏言,淋漓尽致地道出了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烦琐和艰辛。这形同“半个联合国”工作体量的日常管理活动,都绕不开“规则”二字——规则的解读、制定、执行、完善、反馈,等等。这些规则不仅引导、规范并制约着同学们的日常行为习惯,而且在日积月累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并形成他们的价值观,“如同树木一样,那最初的年月被记录在年轮最核心处”。但是,小学生正处于抽象化思维的起始阶段,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更倾向于接受直观的、易于代入式感知的规则细目。因此,规则具象化不失为一条有理有效的班级管理之道。

具象化就是把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形象;将其迁移至班级管理领域,班级管理规则的具象化则指将抽象、凝练的规则内容融于或者转化为现实可观可感的事物中,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帮助他们在观察、体验、思考中,逐渐认同、模仿、习得,最终导向理性思考与抽象认知。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学生首先需要从输入端来理解规则的具体要求,再根据这些要求付诸实际的言行。同时,学生也要在付诸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接受来自同伴、教师等周围环境的反馈,通过这些反馈来辨析自己言行中规则遵守的得当与否,从而不断深化、内化正确的习惯、摒弃不良习惯。从这个意义出发,教师应该首先以具象化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规则、执行规则,同时以具象化的反馈行为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作出合理的判断。从学生对规则的具象化理解方向来看,主要可以采取赋予环境以“色”、赋予规则以“形”的方式;从教师具象化反馈方向来看,主要可以采取以“词图”反馈、以“言行”反馈等方式。

二、学生规则理解的具象化

枯燥、命令性极强的规则条令,容易引起小学生的误读和反感,导致言行与字面上的美好习惯的背离。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这些条令,需要教师调用规则具象化的管理智慧,让这些条令“活”起来,规则“可感、可视”了,学生才“可走心、可共情”。

(一)赋予软环境以“色”

“我爱学习,学习让我妈快乐。”这一句调侃既包含着角色上的错位跳跃,也包含着学生“去上学”的心理错位——“我”只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这一调侃从一个侧面反衬出了“我”对学校、班级各项规则的不适应甚至抵触情绪。

学生在学校内的学习和生活,集中于和同伴、老师在班级这一空间里的互动,这些互动关系共同构成了学生学习生活的软环境,承托起了学生需要遵守的全部规则。所以,软环境的“具象化”应该成为学生理解规则、遵守规则的心理前提;教师可以让这些背景规则“色彩鲜明”,从宏观上吸引学生走向规则。

1.赋予自证预言以“明亮坚定”的红色

一个人所具有的学习能力的自我感知程度越高,他就越自信,这种立足于“我觉得”的自信和学习成就之间,是螺旋式相互影响着的。教师需要小心呵护学生的这种内在自驱力,鼓励学生每天完成红色的“自证预言”:给自己一个暗示和嘉许,给自己的内心一个积极美好的内心锚定;教会学生尝试从发起“小的愿望”开始做起,保证迈出小到不可能失败的一步,慢慢收获有质量的回应,去体验酣畅淋漓的成就感。

红色明亮而坚定;当学生的自证预言被具象化为红色时,也就对积极主动接受校园规则提供了强大的心理期待。

2.赋予同伴关系以“放松酣畅”的绿色

不融洽的同學关系,已经成了很多学生学业障碍的重要因素,从而也影响着他们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程度。

除了成绩上的竞争与互助之外,同伴之间更多的社交形式是倾诉和游戏。同学好友之间,在学校里彼此分享喜悦、倾诉不愿向家长或老师透露的烦恼,能够获得心灵上的放松,释放学业压力、缓解成长的烦恼;小型的团体游戏能够增进感情、收获快乐。找到负面情绪释放的出口和通道、收获协作和互动的快乐,这对处于成长中的小学生们来说弥足珍贵。

教师要充分发挥同伴关系的呼唤作用和虹吸作用,把这种软环境具象化为“放松酣畅”的绿色,吸引学生们和同伴一起,遵守规则,享受规则。

3.赋予师生关系以“温润醇厚”的黄色

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对老师积极的心理期待,首先来自对教师渊博学识的崇拜,对教师风格多样的授课方式的认可和喜爱,对教师人格魅力的尊崇。教师的自然行为是一种无声的具象化教育形式,能对学生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教育。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被具象化为温暖的、酽醇的黄色,在这种师生共融、共建、共进所构成的软环境里,学生不会再见到老师躲开“绕道走”,而是盼望着与老师相处。师者风范更多获得学生的认同和模仿的同时,学生就会更乐意遵守教师推行的各项规则。

具体着色后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和学生自我肯定的自证预言彼此叠加,共同擘画出具象化的软环境,让对规则的遵守成为学生心底向往的“我的快乐”。

(二)赋予硬规则以“形”

所谓硬规则,即指班级的各项以条文形式承载的规章制度。严格有度的规章制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内化,有利于其良好行为规范和道德取向的养成。这些条文对于学生来说是冷冰冰的,是僵硬和枯燥的;如果将这些抽象的道理转化为具象化的表达,就可以唤起学生的代入感和认同感,逐步推进规则条文向自主行为改进的转化和内化。

1.以文字重述明确规则外延

文字重述对小学生准确、全面理解并把握规则非常重要。规则是学校、班主任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叙述性期望,其概括性极强的文字表述对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具体表现为要么曲解、误读,要么局限于一点而不能推而广之。在以具象化手段推进学生对规则外延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对规则的执行力度和广度时,教师要以更为直接、明了的语言,对规则的外延加以重新表达。

教师可以把规则看作是一个概念,其内涵是一定的,但所涉及的外延却很广。教师需要把这些外延链接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以此明晰其要旨。比如,“要独立完成作业”这一规则,学生会理解为“完全自力更生”,在遇到困难时不会主动寻求合理的帮助。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意味着:主动记录作业要求并写到固定的本子上;在自己预定的时间按时开始;写作业时要同时翻看教材和课堂笔记,不会的习题要先做好标记;认真思考后仍回答不出的,可以向同学、父母、网络求助。通过这样详细的步骤重述,学生就对这一规则有了更为清晰而全面的认知,也利于学生对规则的内化,促进好习惯成型。

对于宏观的规则,教师同样可以借助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对其外延加以具象化描述。比如:“文明,从对人微笑开始;感恩,从问候师长开始;勤奋,从课前预习开始;成功,从主动改错开始;友谊,从用心倾听开始;自信,从大声说话开始。”“文明”一词,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是模糊的、不明确的。那么,小学生的文明从哪里做起呢?“对人微笑”这一扩展性重述,为他们指出,平时“不会微笑”“对别人冷冰冰”是不“文明”的表现,“对人微笑”人人都可以做到、时时处处都可以做到,而这正是“文明”的具体表现。这种具象化表述就抓住了学生对规则理解的弱点进行了恰当的引导。

2.以角色代入转化规则要旨

规则并不是一种空洞的内容堆砌,在规则制定后,要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情境实践规则,帮助学生以角色代入的方式,去了解规则的要求,并自觉遵守规则、维护规则。

(1)以经典文学形象静態代入

教师可以把规则条文的突出要义,借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典型文学形象进行阐释,并以此形象作为该规则的具象化代言。比如,对于“诚信”,教师可以让学生代入到“狼来了”故事中的孩子角色;对于“读书要专心”,教师可以以“椅子的四条腿”帮助学生分析干扰自己注意力的不同因素;对于“全面发展”,教师可以以“阿喀琉斯之踵”为形象的喻体,帮助学生认识到薄弱环节对自己成长会造成的不利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文学经典形象的静态代入方法,前提是需要教师遵循恰当的道德叙事策略。道德叙事是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借助故事中的喜怒哀乐打动学生,用故事内蕴的道理引导学生。教师所选用的故事形象必须能勾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和学生的现实需要产生链接。

(2)以角色扮演动态代入

这是学生以“感同身受”方式和规则条例之间的互动,是常用的一种规则具象化的方法。比如,针对“按时写作业”这一规则,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演出“写作业拖拉”的场景、所产生的后果及主人公的情感走向,表演后邀请“演员”和“观众”现场描述自己的感想,在碰撞中更好地深入理解规则意涵。

三、教师规则反馈的具象化

对规则的具象化推进,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对规则的执行上,另一方面也体现在教师对学生执行行为的反馈上。同样,教师的反馈行为也要具象化,便于小学生从教师的反馈中,对自己的言行做出认知和评判,为更好地符合规则的言行做准备,完成正向的循环反复。

教师在对学生的守规情况进行具象化反馈时,通常可以采用“词图”式和“言行”式。

1.以“词图”反馈

词图反馈,是指书面话语配以表情图的反馈方式。

在越来越方便通用的“互联网+”技术环境下,家校沟通、师生交流等的频度和方式越来越灵活多样。对遵守规则并取得明显进步的学生,班主任可以组织恰当的语言在微信中和家长对话,辅以俏皮的表情图,毫不吝啬地表达出自己的欣喜和鼓励,并要求家长将此信息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自己言行被肯定的自豪感。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学生作业、日记中借用“措辞+表情符号”的方式,一方面减少师生间的疏离感,另一方面方便学生从正面情绪的传递中确认自己遵守规则行为的正确性,以具象化场景帮助他们强化规则意识。

2.以“言行”反馈

言行反馈,指的是话语语气配以肢体动作的反馈方式。教师的指向性行为对学生的价值认知和行为选择具有强大的镜像力量和辐射传导力量。

对于学生的不守规则现象,班主任可以分类处理:未触及底线行为,可以忽略;而触及底线的问题,则需要在法律规范范围内,使用恰切的惩戒式反馈。

陶行知四块糖的故事广为人知,给犯错学生发糖鼓励,既有语言上的明确告知,又有具象化的物质激励。在处理实际的规则问题时,班主任可以以此为鉴,以明确的语言(包括语气、表情)和具有明确意义指向的动作行为予以反馈。

首先,班主任要运用丰富的语气结构配以多样的表情进行夸张式表达。比如,学生较好地遵守了某项规则,教师要用上扬的语调、反问的语调、夸张的语气词,配以伸出大拇指、拥抱和学生拉手转圈等肢体动作等,来表达自己的自豪和惊喜;对于违反了规则的学生,教师则可以借助质问语气、低沉语调并辅以双手环抱、和学生对视等肢体行为,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失误之处。

其次,班主任还可以适当采用小物质鼓励的方式予以直接反馈。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专门放置一个收纳盒,里面盛放自己买来的各色小物品,赋予它们特殊的意义,用以奖励模范守规学生,以实体物品和具体的规则建立起固定的联系,以此巩固学生对规则的认知和执行力度。但是这种方式不可长期使用。

四、结语

对于抽象思维尚弱、自律能力不强的小学生来讲,要他们自主地、思辨地理解并执行规则,是有很大难度的。而学生规则理解具象化、教师规则反馈具象化这一双向奔赴的具象化手段,可以助力师生有效投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去。执行规则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和纪律调整的重要程序,一定要秉持着一致性、及时性和长久性发展的原则,组织学生严格执行规则,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生命意识的不断发展。规则的具象化是发展变化着的,要时刻关注时间层面的规则细节的变化,和空间层面的多种可能性的出现,与时俱进地帮助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规则的外部强制性走向规则的内在自觉性,踏踏实实落实育人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沂河新区临沂佳和小学)

责任编辑:李广军

猜你喜欢
言行规则班级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班级“四小怪”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让规则不规则
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
妙语连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