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探索

2023-10-24 21:01郭拔敏
课堂内外·初中教研 2023年8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

郭拔敏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敏感且叛逆,由于他们身心发育还不够成熟,缺乏自制力,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导致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呈逐年上升趋势。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需要承担起让学生了解道德和法治常识,提升学生政治认同感、道德素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以及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等多项重任。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正确的、及时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使学生懂得用法律来约束自己、保护自己。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法治意识培养;教学情境创设

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犯罪现象表明了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智还未成熟,又处于叛逆期,心理上较为敏感脆弱,脾气也变得暴躁,既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诱惑,也容易情绪失控,产生一些偏激的想法或行为。因此,对初中生进行法治教育,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关于法治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融入法治教育既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认识到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这方面教学的不足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方法,使学生自觉遵纪守法,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价值。

一、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正处在人生的关键阶段,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生活经历,法治观念淡薄,当自己受到同学或社会成员的欺凌时,通常是忍气吞声,不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还有的初中生法律界限模糊,存在欺凌弱小、辱骂和嘲讽同学的不良言行,甚至有一些威胁同学健康和生命的,在法律边缘触碰的行为。加之随着网络的普及,学生接触各种信息的途径更多,也更加便利,但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明显的不足,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而做出一些危害社会的事情。种种情况都表明,对中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是当前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从初中政治课本名称的变化,即由“初中思想品德”变为“初中道德与法治”,从中也能发现教育部门对学校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贯彻新课程改革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把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作为教学任务之一,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最终成长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法治教学不够重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当将“道德”与“法治”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但有的教师对法治教学的重视度不够,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停留在表面。首先,部分教师在授课时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用口头讲解的方式来给学生灌输法律知识,而不是结合具体的案例来进行深入分析,这就导致学生对学习内容提不起兴趣,也无法形成法治意识。其次,有的教师虽然使用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但仅停留在播放视频和课件的层面,没有让学生认识到具备法治意识的实际价值。最后,还有的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将思想道德的内容和法律法治的内容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分开来讲,部分不在考试范围内的法律内容就被忽略了。教师的忽视加上法律内容的晦涩难懂,导致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也没有落到实处。

(二)缺少互动交流和实践环节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还要掌握一些法律常识,要懂法、守法,并能够运用法律。但是,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部分教师仍存在“以教材为主、以教师为主”的观念,只是单向地给学生传授知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被动的倾听者,既缺少与教师、同学交流的机会,也缺少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尤其是法律相关的内容本身就比较枯燥难懂,若只停留在文字讲解层面,而不能让学生在互动交流、案例分析中进行理解,就会导致法治教学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也就更谈不上让学生自觉守法、合理用法了。

(三)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合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内容有较强的理论性,特别是关于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念、法治意识的内容。因此,有一部分道德与法治教师认为本学科的内容是严谨的、严肃的,为了让学生以正確的态度对待这门课程的学习,所以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较为死板,导致课堂严肃有余而活泼不足。而这样的课堂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是不相符的,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减少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部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注重对教材内容的传授,而忽视了让学生吸收和内化所学知识,如只告诉学生有哪些法律、具体的法律条文等,而没有告诉学生在哪些问题上可以运用这些法律,也不在乎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有没有形成对法律的敬畏和信仰。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缺乏对法治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和自主判断,也不能真正了解法律的作用,因此就无法有效培养法治意识。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方法

(一)更新教学观念,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因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很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习惯在教学中采用讲授式教学方式,通常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视了对知识的创新性讲解,也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这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转变以往的教学观念,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才能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发展需求等来确定教学目标,制订教学方案,以便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索,进而促进他们良好情感态度的形成。具体到实现培养学生法治意识这个教学目的,教师应当先明确学生应具备的法治素养,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并在方案中突出这方面的内容,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使学生在思想上认同法治教育,进而促使他们自觉树立法治意识。

例如,在进行“法律保障生活”的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情来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探索,使他们对法律有全面的认识,即法律不仅会约束自己的言行,还会维持社会正常秩序、维护人们合法权益的保障,同时能给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这样,学生就能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及其保护作用,同时能够树立法治意识,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法治意识

上文已经提到,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因此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学习效率一直不高。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可以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生机,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对学习主题展开思考和探究,使他们有所思、有所得、有所悟。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创设和模拟真实化的教学情境,因为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以展示生动、形象的静态与动态画面,能给予学生直观的视听方面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再加上教师的适时提问,就能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进而对法律知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例如,在进行“敬畏生命”教学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2018年重庆公交车坠江的新闻,既包括文字描述,也有图片、视频等直观化的资料,借此来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特定的场景中认识到生命是脆弱的,每个人都应当珍爱自己的生命,都应懂得关怀他人。之后,教师可以播放小品《扶不扶》的片段,并询问学生:“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了摔倒的老人,你会不会帮忙把老人扶起来?如果你选择扶起老人,却被他的家人误会是你撞到了老人,你怎么办?如果选择不扶,是否就是合理的做法?”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却会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虽然教师不能仅凭学生给出的答案就去判断他们的品格,但这些问题会让学生体会到社会的美好与险恶,人性的复杂,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法治意识。

(三)结合具体案例开展法治教学,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不少与法律知识有关的内容,但这些内容的逻辑严谨、表达庄重甚至刻板,是對大众语言的浓缩、提炼,学生理解起来有较大的难度。事实上,法律知识也是有温度的、有感情的、有故事的,因为它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生活现象和案例中都融入了法律知识。

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具体的案例来让学生认识到法律的实用性,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例如,在进行“网上生活”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购物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假设自己在网购或者帮助家人朋友网购时,遇到商品质量、售后服务问题与卖家产生一些纠纷应该怎么办。然后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个关于网购的具体案例,这既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也能够使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部分内容,进而使他们学会如何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再如,在进行“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教学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栏目推出的法制栏目《普法栏目剧》中的案例片段,让学生从事件主人公的角度来分析案例中各个人物的做法,之后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讨论这些人物的做法是否正确、合理。这样做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案例中涉及的法律知识,增强他们主动学法和用法的意识。

(四)注重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

开展教学活动要遵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讲授法律知识,使学生从理论层面认识到法律的作用和价值,还应当开展多种实践活动,以实践的形式来呈现法律内容,这不仅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法律内容的理解,还能够强化和提升他们的法治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的形式有很多,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在特定的日期开展法治讲座,如在国际禁毒日或全国法制宣传日等;也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内开展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具有竞争性、趣味性、体验性的活动中拓宽眼界,深入理解学习重点,并了解更多的课外法律知识。通过这些措施不仅丰富教学形式,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还可以利用周边的社会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探索。比如,与当地司法所、党风廉政教育基地联系,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使学生近距离接受法治教育,进一步提升法治意识;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进行法治宣传,给更多人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自觉维护法律。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道德与法治学科承担着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的主要任务,教师要认识到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还要对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有清晰的认知,这样才能抓住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最佳时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他们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胡瑞玺.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思考[J]. 甘肃教育,2020(22):158-159.

[2]陈志勇. 初中生法治意识培养路径探析——基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02):77-79.

[3]颜勇. 让学生知法、懂法、用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法治意识[J]. 教书育人,2020(29):79-80.

[4]陈建梅.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意识培养探讨[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0(12):3-5.

(责任编辑:孙晓林)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
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时政引入策略分析
创新视角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优化
用PPT及微视频搞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探讨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