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应用价值

2023-10-24 02:48绿
广州医药 2023年9期
关键词:餐后糖化全程

叶 绿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广东广州 510180)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胰岛素作用受损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多饮、多尿、多食、乏力、体质量减轻。糖尿病与饮食、运动、遗传、压力等多种因素有关。患者诊断糖尿病后,需长期合理饮食、运动及降糖治疗。若血糖控制不理想,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只注重给患者讲解糖尿病相关知识,忽视了给予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患者不能正确对待疾病,也不能主动配合治疗[1]。全程健康教育是根据患者病程的不同阶段、不同感知开展的健康教育模式,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2-3]。本研究旨在帮助患者深入了解病情,积极配合用药及参与健康指导,增强主动意识,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合理地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管理,是临床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4]。本研究选择2021年6月至12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6月—12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20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为糖尿病患者;(2)情绪不稳定,有紧张焦虑的心理;(3)自愿参与研究。排除标准:(1)有严重感染性疾病者;(2)有恶性肿瘤者;(3)有药物过敏史者。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件号:K-2022-139-01)。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56例、女44例;年龄51~78岁,平均(62.84±8.13)岁;病程5~10年,平均病程(7.11±1.58)年;文化程度:高中17例、本科68例、研究生1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51~78岁,平均(63.15±8.16)岁;病程4~11年,平均病程(6.92±2.14)年;文化程度:高中23例、本科57例、研究生20例。2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检查前注意事项 患者检查前1天晚上8点进食晚餐后至次日晨禁食、禁水,空腹12 h抽血检查。

1.2.2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每天自行监测四段指尖血糖,每月来医院就诊时将血糖情况告知专家,以常规健康教育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定期3个月复查抽血,抽血项目包括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根据抽血结果调整药物,给予用药指导,连续治疗6个月。

1.2.3 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全程健康教育,每月来医院就诊专家,进行饮食、运动指导及调整用药,治疗6个月。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建立健康教育小组,由 1 名内分泌科教授、1 名糖尿病专科护士、1名心理科医生、1名健康管理师组成糖尿病健康教育小组。内分泌科教授负责患者的疾病诊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实施,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的变化,为患者讲解疾病专业知识。心理科医生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评估及心理疏导,使其焦虑的心情得到缓解。糖尿病专科护士及健康管理师负责及时解答患者的治疗及用药疑问,提醒患者遵照医嘱定时、定量用药,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饮食、运动指导及足部护理。(2)每周通过微信公众号发送糖尿病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3)每月组织患者参加糖尿病专题讲座,发放糖尿病防治和宣教资料,旨在教育和引导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4)根据患者的病情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对存在的不良生活方式进行纠正[5],制定及完善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路径。(5)患者来院复诊时认真填写GAD-7焦虑量表及PHQ-9抑郁量表,根据评估结果,针对性给予心理指导,消除患者紧张、担忧、焦虑的心情。

1.3 观察指标

(1)采集2组患者静脉血,并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进行检查。参考正常值范围:糖化血红蛋白:4.0%~6.1%;空腹血糖:3.9~6.1 mmol/L;餐后2 h血糖:4.0~7.8 mmol/L。(2)GAD-7焦虑量表评价,0~4分为没有焦虑,5~9分为轻度焦虑,10~13分为中度焦虑,14~18分为中重度焦虑,19~21分为重度焦虑。PHQ-9抑郁量表评价,0~4分为没有抑郁,5~9分为轻度抑郁,10~14为中度抑郁,15~19分为中重度抑郁,20~27分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数据。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的以(±s)表示,采用t检验,服从非正态分布的以M(P25-P75)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组患者入院时、干预后GAD-7焦虑量表及PHQ-9抑郁量表得分比较

入院时,2组患者GAD-7焦虑量表及PHQ-9抑郁量表测试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GAD-7焦虑量表及PHQ-9抑郁量表测试结果均低于对照组(P<0.05)[6]。见表1、2。

表1 2组患者入院时、干预后GAD-7焦虑量表得分比较 (n=100,±s,分)

表2 2组患者入院时、干预后PHQ-9抑郁量表得分比较[n=100,M(P25-P75),分]

2.2 2组患者入院时、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比较

入院时,2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入院时、干预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比较 (n=100,±s)

3 讨 论

糖尿病患者因血糖偏高,易累及心、肾等重要脏器,从而诱发脏器功能损害。在病程后期,还可发生视力受损、糖尿病足等并发症。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全程健康教育,进行饮食及运动指导,及时调整用药;对患者不良情绪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忧虑、焦躁的心情。有助于提升患者对疾病认识水平,加强自我管理,更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3]。本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建立健康教育小组,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全程健康指导干预,可更有效降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水平,减轻不良情绪对疾病的影响,提升患者自我保健能力。

3.1 心理干预及疏导

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GAD-7焦虑量表及PHQ-9抑郁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患者前期有部分人群因血糖控制不理想,担心病情进展,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负面情绪,轻者出现焦虑抑郁,重者会出现疑病妄想。健康教育小组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行心理干预[6-7],向患者普及糖尿病知识,举一些治疗效果好的案例,告知糖尿病是可以逆转,但需要优良的自律性,如控制好血糖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降糖药的用量。通过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使其焦虑的心情得到缓解,提高了疗效,也可提升患者的理解力、表达能力及社交能力[8-9],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从而改善其激惹行为,让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

3.2 优化饮食结构,制定个性化的运动方案

糖尿病患者往往片面地认为只要合理用药就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和病情发展,不注重饮食管理。全程健康教育不仅包括药物治疗,也包括监测血糖、合理饮食等[10-11]。优化饮食习惯,予低碳饮食,鼓励患者摄入维生素、膳食纤维素、微量元素的食物,多进食含糖份低的蔬菜、水果等,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瘦肉,有利于调节体内各种代谢紊乱,也可以控制体质量,使机体达到营养平衡[12]。运动能有效控制血糖,通过运动可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对身体健康有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制订个性化的运动计划[13],以不感到疲劳为度,如快步走开始,每天10 000步起,感觉无不适后每天可增加到15 000步,或慢跑、做体操等。研究结果显示,行全程健康管理干预,患者可更科学进行饮食管理、运动训练,更规范遵照医嘱用药。有效改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3.3 行全程健康教育指导,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

研究结果显示,患者遵照医嘱进行饮食、运动及降糖治疗,对于糖尿病的预后起决定性作用,但同时还需做好足部自我管理,包括:(1)每天检查双足,留意足部颜色及温度变化,预防足部外伤和感染。(2)双足感皮温低时,应穿袜子,不宜用热水袋,防止烫伤。(3)穿软底鞋,每天检查鞋内有无异物。(4)患者每次来院就诊时,医护人员对患者的足部进行全面检查,观察有无神经病变、血管病及肌肉骨骼病变等[11,13]。指导患者下肢功能锻炼,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肌肉萎缩及静脉血栓形成。通过对患者进行足部的健康指导,提高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自我防护意识,杜绝了足部因供血不足引起的疼痛[14],或足部因护理不当引起的溃烂等,有效预防糖尿病足。

综上所述,实施全程健康教育可更好地促使糖尿病患者按个性化的饮食结构及运动方式实施治疗方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及稳定患者情绪,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餐后糖化全程
自由散步乐成一派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浅谈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手工制鞋全程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