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的小学数学提质增效教学策略刍议

2023-10-23 08:14周秋萍
学苑教育 2023年27期
关键词:提质双减教师应

周秋萍

(福建省尤溪县第二实验小学,福建 尤溪 365100)

“双减”政策指引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理念,设计趣味性、创新性的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该门课程的乐趣所在,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实践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双减”理念融入到课前、课中、课后各环节,制定提质增效的教学策略,以此促进学生数学综合水平的全面提升。

一、“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针对性强

针对性强是指数学教师必须保证课程内容、授课方法、作业模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也是“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围绕数学课程标准制定个性化教学策略,充分考虑到班级同学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使课堂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多元性,切实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基于此,教师应在备课环节深入研究教材内容,以学生的基本学情为切入点,将重难点知识整合起来,组织个性化的课堂活动,并融入趣味性因素,吸引更多同学主动参与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兴趣的驱使下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度研究,积极与其他同学或教师分享不同的观点,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针对性。

(二)提质增效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重视学科知识的讲解,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听课感受,单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数学课程产生消极情绪,“双减”政策的颁布与推行可有效改善这一问题。教师应秉持“提质增效”理念展开教学,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流程,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在减少数量的同时保证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丰富的活动中转变对数学学科的态度,达到对知识深化理解的目的。另外,教师在布置完思考问题后,还要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引导他们以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结合所学内容形成初步想法,而后通过自由讨论学会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在思维的碰撞中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样一来,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并应用新课知识,切实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实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

(三)因材施教

每一名学生的成长环境、数学基础、领悟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一概而论的授课方式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符合“双减”政策的落实要求。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教学,制定不同难度的思考问题,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到学习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逐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就是说,为了满足“双减”政策的落实条件,教师应秉持因材施教原则,以学生为中心,合理把控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的难度,不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争取在课堂中消化本课所学内容,理解数学知识的深层次内涵,在分层教学中发挥出“双减”政策的最大价值,打造高质量的小学数学课堂。

二、基于“双减”的小学数学提质增效的策略

(一)课前:自主学习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强调了自主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价值,旨在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意识,有利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这与“双减”政策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教师应加强对课前预习环节的重视程度,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导学案,要求学生在课前认真阅读教材,结合现有的知识积累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形成初步了解。为了保证预习效果,教师还可以提前录制微课资源发送到班级微信群中,学生一边观看视频一边阅读教材,将收获的信息整合起来高效完成导学案。同时学生还要将不理解的地方单独标记出来,回到课堂中与教师进行针对性沟通,以此强化自主学习效率,有利于数学综合能力的提高。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乘法》为例,本节课以练习为主,要求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导学案内容如下:

填空题问答题思考题2.4 扩大()倍是24;72 缩小()倍是0.072;5.24 扩大( )倍是524;702 缩小()倍是0.072;0.056 扩大()倍是56;5320 缩小()倍是5.32 1. 下面各数把小数点去掉,各扩大了多少倍?6.3、3.04、0.9、0.35 2. 下面各数缩小10 倍,100倍,1000 倍后各是多少?4、58、6340、3090花布每米1.50元,求买5 米花布用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教师要提前准备好微课视频,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看,并结合教材内容完成导学案。在不同类型的习题中使学生意识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与小数乘法有关,学生通过练习扩大与缩小的题目,掌握小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计算方法,为后续的深度学习做好准备。

(二)课中:深入研究

1.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在面对具有深度的问题时仍然需要他人的帮助,小组合作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受“双减”政策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处于组织者和引领者的身份,积极组织合作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交流与互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分析课程内容,直至问题顺利解决。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先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而后与组内成员进行分享,经过思维碰撞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达到提质增效的教学效果,还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促进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为例,在学习同分母分数相加、减时,教师先行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学过的计算法则,而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出示一道例题,下面表格是某电视台少儿频道各类节目播出时间的分配情况:

节目类型动画类 游戏类 教育类 科普类时间分配4 1 7 2 15 15 15 15

问前三类节目共占每天节目播出时间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每个人都要发表自己的观点,别人发言时也要认真聆听,思考是否与自己的解题方法一致,在多个维度的分析中锻炼思维的深刻性和发散性。经过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总结出两种方法:第一种,第二种,。这样的合作方式使学生掌握多种解题思路,并在实践中意识到第二种方法更加简便。熟练计算同分母分数相加的例题,切实提高数学学习的有效性,并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技能。

2.分层设计课堂提问,促进共同发展

“双减”政策的教学基本原则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不同难度的课堂提问,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且为其提供更加多元的学习机会,在完成基础任务后可以向更加复杂的问题发起挑战,有利于自主探究意识的培养,促进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分层设计互动问题,考虑到全体学生的数学基础,将学生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三个等级,设计层次性的问题,使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对理论知识展开研究,从而树立学习自信,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后续活动。另外,学生完成各自的任务后,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深入思考更高难度的问题,不断挖掘个人潜力,实现不同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

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为例,教师拿出提前准备好的一个苹果,提出互动问题:“把它平均分给两名同学,每人能分到几块?如何用算式表明?”该问题比较简单,可以选择后进生回答,得出1÷2=0.5 的结论。接着,教师继续提问:“如果把3 个苹果平均分给4 名同学,每人能分到多少块?”由中等生和优等生协作完成。总结出两种方案,方法一:可以一个一个地分,先把1 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个,3 个苹果就是12 个,平均分给4 个学生,每人分得3 个,合起来就是个苹果;方法二:先把3个苹果叠放起来,再平均分为4 份,拿出其中的一份,拼在一起就得到个苹果,所以每人能分到个。如此一来,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知道,顺利总结出的结论,在分层教学下帮助全体学生加深对分数除法的理解,促进数学运算能力的提升。

(三)课后:灵活完成

1.以趣味性作业为依托——激发学习兴趣

“双减”政策对课后作业问题提出明确的要求,教师应合理把控作业数量,减少机械性抄写任务的占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基本学情设计趣味性作业,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为了不增加其学业负担,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点,融入趣味性因素,使学生主动参与到作业的完成中,这样既能减轻学习压力,又能在实践中深化知识理解,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作业模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具体内容,提高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学生转变对课后作业的态度,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无需家长和教师的监督也能主动完成任务,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深入研究,既能保证作业的完成效率,又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乐趣,真正意义上实现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

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负数》为例,本课主要内容是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知负数,掌握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写法,知道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在设计课后作业时,教师应秉持趣味性原则,要求学生统计三亚和哈尔滨近一个星期的天气预报,将数据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比较气温的差异,并尝试用专业语言表达出来,成为一名合格的小气象员。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纷纷参与到信息的收集中,结合学过的统计相关知识整理出具体的表格,知道在记录温度时,以0 摄氏度为界限,用+1或1 的形式表示零上温度,用-1 的形式表示零下温度。趣味性作业充分锻炼了学生收集、分析、整理数据的能力,在新颖的任务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不仅符合“双减”政策提出的减负增效理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趣味性作业的辅助下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以实践性作业为引领——提高学习能力

数学学科具有抽象性和综合性的特点,要想透彻地理解知识内涵,教师应布置组织相应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经过深度思考理解其中深层次含义,从而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双减”政策也表示教师要提高对课后作业的重视程度,以实践性作业为引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任务,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技能,为日后长远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另外,实践性作业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其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主动配合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实现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

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多边形的面积》为例,在课堂中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学会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并能够解决一些与图形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张表格,如下所示:

图形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底×高,即S=ah三角形 底×高÷2,即S=1 2梯形(上底+下底)×高÷2,即S=(a+b)h÷2 ah

而后,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利用本课所学公式测量家中物品的面积,它们可能是不规则图形,在测量完各项数据后,采用拼接的方式进行计算,并绘制等比例缩小图,将解题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回到课堂中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成果,知道冰箱、书桌、茶几等物品的平面面积计算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利用工具测量的基本技能,还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能够灵活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3.以探究性作业为载体——锻炼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综合性,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内容进行分析,经过不断的思考与研究逐渐掌握解题的多种技巧,有利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应把握数学本质,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设计出以探索为主的课后作业,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完成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会从多个维度思考问题,使数学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和广阔,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高学科核心素养。除此之外,探究性作业符合“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也能满足小学生的发展需求,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面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时能够自主探究解决方案,使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在探究性作业的辅助下增强知识运用能力,实现数学综合素养的发展。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例,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形成全面的认知,知道长方体有6 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4 条棱长度相等,有8 个顶点;正方体有6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12条棱长度相等,有8 个顶点。明确以上信息后,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以探究类任务为主,避免单调的“题海战术”,利用多元化的探究作业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1)量一量自己手中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2)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思考如何看图纸上的立体图形。将最终结论写在笔记本中,下节课与其他同学互相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认真阅读教材信息,结合本节课的收获进行深度研究,充分激发其自主探究意识,经过不断思考,从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形成全新理解,发挥出探究性作业的最大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双减”政策的不断推行,数学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和发展需求制定针对性课堂活动,不断优化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的教学设计,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处于引领者的身份,秉持“学为核心”的理念设计,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研究兴趣,在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中深化知识理解,切实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整体质量,取得提质增效的良好效果。

猜你喜欢
提质双减教师应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为城市提质而歌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人民调解提质升级见成效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