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德育的融合策略研究

2023-10-21 00:06马瑞芳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18期
关键词:融合策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瑞芳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积累和融合而形成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民族风格、时代风貌的中华文化。在教育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小学生道德修养和思想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德育科学合理融合,对促进小学生道德水平提升和道德素养培养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文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生德育的内涵出发,进而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生德育融合对思政教育质量提升所发挥的正面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生德育融合工作中的具体实施策略,希望能给基础教育带来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德育;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18-0203-03

1.研究背景

近些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生变革,社会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复杂变化,在此背景下,基层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现实问题带来的挑战、危机、困难与责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对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尤其是对基础教育工作者来说,更要明白,优秀的传统文化要从幼儿阶段开始熏陶,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生德育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二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在德育工作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增强小学生的爱国情怀,从小就树立为国家强大而努力读书的思想。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德育融合的必要性

在学校的德育工作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能起到提升学生爱国主义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作用,还能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形成健全的人格。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富有丰富的内涵,那么想在现代较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全盘接受,而应该根据现实条件分析做到与时俱进,从而进行进一步的创新,使其更好地融入这个时代。现实是现在的社会上存在部分不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象,这些现象一方面影响人民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学校中的德育工作和小学生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对广大小学生来说是一种宝贵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融合有着很强的必要性。基层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存在的现实问题,面对经济体制改革、意识形态引导等,随之出现的挑战、危机、困难与责任,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要将学校德育工作中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放在突出位置,要与时俱进地改进教育观念与方法,尽可能地发挥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所具有的特殊优势,更加深入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并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联系。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小学德育的融合策略

(1)坚持以学生为本,明确学生德育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天人合一”“知行统一”等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而学生德育则强调道德规范行为、思想品德修养等。二者对道德素质及行为规范认识不同、目的不同,因此需要對二者进行有效融合。在德育工作中,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在德育实施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小学生的个人个性发挥;另一方面,也要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要有集体意识和团队观念,懂得个人成长离不开集体,个人的荣誉也是集体的荣誉,在小学班级学习过程中,求同存异,互相团结,将其作为基础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很有必要的。

(2)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实现德育资源有机融合

国家正处在时代发展日新月异的阶段,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传统文化也在不断积累和创新。有一些文化需要更新,以满足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无法满足时代需求的文化,要放弃,因为这些文化也不能满足当今学生德育思政方面的需求。因此,需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分析、挖掘、保留,学校在实施德育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到其特殊性和灵活性,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活动进行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课,使学生之间彼此沟通,学习经验教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互相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比如,要想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就必须把德育内容融入教学中,既能培养他们的行为习惯,又能促进他们的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模范的观念。可以利用节假日开展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活动。教师可以根据传统节日设计活动主题开展多姿多彩的节庆活动,以此渗透德育,小学生能够加强学习传统节日习俗,了解传统节日背景。比如,在端午节前后,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主题文化实践活动,活动伊始,德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调查和分享有关端午节习俗和历史文化背景的故事,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展开了深入调查,利用互联网调查了关于“五毒”“香包”“五彩绳”“龙舟”“屈原”等相关资料,由此学生对端午节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学生自由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并制作成PPT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汇报,学生体会到端午节的精髓,加深了自身的认识,建立良好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另外,还可以组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小学阶段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阅读开展德育能够在锻炼和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的同时,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教师要善于发现阅读篇目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部分,并将其转化成为德育的切入点。除了教材中的阅读篇目,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经典著作、短视频等,组织学生开展课后阅读,帮助学生完善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能进一步巩固德育工作。比如,在“铁杵成针”故事内容中,教师带领学生感受故事表达的主题思想,通过阅读和教师的启发,学生理解了“坚持不懈”“肯下苦功”的重要性,达到了德育培养的目的。

(3)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小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度

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创新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渠道。例如,在进行《道德经》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视频资料《千年道学首部曲:老子的一生》。通过视频资料中人物传记的形式与学生分享老子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创立“道”和“德”这两个学说、阐述了“道”和“德”在道家哲学思想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等内容。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今新兴的多媒体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结合小学生实际生活场景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应问题,利用多媒体吸引学生注意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进而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印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并积极发表自己看法和观点。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班级分小组的方式,在课堂上针对一些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比如,教师能以中国古诗词为主题开展德育,使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发展、文化内涵、民族精神博大精深,并指导他们对古代的诗歌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有更深的认识。

(4)丰富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特有精神,是学校的灵魂,它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既能教育学生的思想,又可以指引学生的行为,在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德育科学合理融合的过程中,在校园文化方面可以下一些功夫,作为学校的精神灵魂,校园文化可以有效直接地营造学校良好的德育氛围。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有利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德育有效融合。比如,在学校开展传统美德故事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过程中,其中经典的人物、事件或者典故用讲故事或演讲等形式呈现给学生。又如,通过开展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等方式来宣传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展现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智慧,还可以在校园广播站、黑板报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样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见到相关因素,加深印象。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进行培养。学校组织“小手拉大手”和“五个一”项目,即:学一种好习惯养成方案;一篇形象体会;唱一首歌;做一件好事;一篇博文(包含了作文、随笔、诗歌),使学生在实际中得到成功,在感觉中激发兴趣,在交流中提高能力。

(5)注重实践体验,提高学生道德实践能力

需要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实践体验,可以使学生的德育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应用,增强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和相关视频进行爱国教育,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环保教育活动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通过这些具体的行为或活动,使小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及对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的认可。以上的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全方位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出真知,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科学运用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德育素养。

(6)加强家校合作,构建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成长也给予了更高的重视,尤其是在精神层面更加关注孩子的思想高度和价值取向,那么在教育界反映的,也就是德育。而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有助于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建立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学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线下家长交流会,让教师和家长在线下能够得到有效沟通,这样家长也就参与到学校的德育中,家长对学生德育问题得到了了解,同时教师可以将德育工作中每个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与家长针对性地进行交流,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还可以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活动,通过一些具有教育作用的班会活动培养家长和学生之间良好沟通关系。另外,学校可以组织召开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可以利用多媒体、PPT等形式向学生家长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及对家长教育孩子所起到的作用。学校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以及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宣传优秀传统文化,让家长对学生德育进行了解,可以在学校的宣传栏、电子屏上张贴相关内容及中华经典诵读作品,可以在校园内开展“讲故事”活动来提升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程度。

(7)改进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创建思政课堂主阵地

在教育界中,思政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生年龄还小的时候,学习力强的时候,养成学生正确、有价值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优秀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对小学教师来说,学校思政教育课程体系改进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德育良好融合的重要途径。①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将思政教育课程建设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相结合。教师可以创新一些有新意、有思想深度的教学活动,这样可以提升思政教育效果,更好地实现学校的德育教学目标。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学内容并融入课堂教学,如结合课程目标、内容、方法和效果等对课程进行整合,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活动。③在学校的思政课中融入中华民族丰富的民族精神,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爱国奉献等。④在其他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内容或教学案例来丰富思政课程内容。⑤小学教师要注意把思想政治和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融合到小学班级课程教学中,二者相互作用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生德育的融合。

4.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中心,其中包含丰富的价值内涵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在小学思想道德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有着积极正面的作用的。在新时代发展变化的前提下,学校理应重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德育工作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对提升思想道德教育质量和实现德育目标有积极作用,也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育担当时代大任、具有民族责任心的新时代高素質人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段志强.学生德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的意义和方式——评《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学生德育研究》[J].语文建设,2020(10).

[2]何雪芝.在小学德育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2(29).

[3]雍正军.小学德育工作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2(20).

猜你喜欢
融合策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音乐媒体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浅谈内蒙古农村信用社在电商大趋势下的融合策略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浅谈数学游戏的指导策略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结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