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贤敏,倪春霞,胡琳紫
拓片是以湿纸覆在碑帖或金石文物上用墨拓其文字或图形的印刷品[1],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形式[2],具有区域性、历史真实性、多样性特点,主要分为全形拓、石刻铭文、造像(高浮雕立体拓)、汉画等。在众多记录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文献载体中,拓片也是其中之一,它是中华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非常具有中华特色和传统文化意义的物品。因为它包含了历史、政治、军事、建筑、书法、文史学的奥秘,也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小学科学课程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学生身边的现象,从不同领域综合呈现科学知识和方法,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将拓片课程融入小学科学教育,既培养了学生的好奇心、合作探究意识、审辨思维等科学精神,又扩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提升了文化自信,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基础。
拓片是以湿纸覆在碑帖或金石文物上用墨拓其文字或图形的印刷品。
1.区域性
区域性是拓片作为地方文献的根本属性,金石拓片记录的大都是当时当地的典型历史事件。通过对拓片的观察探究,可以得到某特定地区的历史资料。
2.多样性
拓片记录的内容繁多,涉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交通、诗词、歌舞等。拓片记录的方式也各异,有凹凸纹饰的器物、文字、铭文、碑刻、钱币、画像砖、画像石等。
3.历史真实性
拓片将宣纸贴于物体表面进行拓印,拓出来的物体尺寸、样式与原物体一模一样,能做到最大程度等比例记录。现今考古多借助拓印还原真实的历史,是一种科学的历史记录和探究方式。
1.全形拓
全形拓技艺拓印的主要内容有青铜器、兵器、甲骨陶器、玉器等。
清晚期和民国时期,人们常用全形拓技艺来拓印青铜器,在柳州陈介棋、吴大徴、周希丁等人的推动下,全形拓的技艺愈发完善,拓印技艺也由乏味的平面转向了多维度的立体。这就是全形拓受人推崇的原因。不过擅长全形拓的人并不多,它也是墨拓艺术中最晚出现的。
2.石刻铭文
石刻铭文拓印的主要内容有石刻、碑刻、墓志铭、塔铭、经书等。
石刻铭文兼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从碑帖上拓印下来的通常都是艺术品,受到广大文学家、书法家、收藏家的青睐。
3.造像(高浮雕立体拓)
其主要拓制内容有佛像、石窟、壁画等。
4.汉画
其拓印的主要内容有汉画像砖、汉画像石。
汉砖上的图通常可分为三类:现实生活、历史故事和神话世界。内容形式多种多样,如骑马、歌舞、宴请、辟邪、打猎、烹饪、杂技等。因为汉砖具有艺术、考古和文化三个独特的价值,考古学者时常借助汉画拓印来了解和研究中国的文化、社会和经济。
拓片作为记载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物品,是一种通过墨把固体的石头以及器物的文字、图案根据气候、环境等特征,将其拓印在纸上的一种作品。在小学科学课堂上,主要以拓片为载体,将钱币拓片和碑文拓片作为内容让学生学习。例如在小学低段,拓片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通过眼、手、耳、鼻等感觉器官观察,能以客观事实为依据,通过比较的方法,描述这两者的轻重、厚薄、颜色、形状和表面粗糙程度。在高段则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例如为什么古代人会选择青铜和石头作为记录的载体,这与青铜和石头的特性有什么关系,学生能够借助仪器测量拓片的质量、体积、长度等,并且使用恰当的计量工具进行记录。
2016 年7 月1 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 多年文化历史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3]把传统文化——拓片融入课堂当中,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现拓片的魅力,从而引导学生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拓宽思维,增强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在小学低段,主要以培养学生对拓片的认识和理解为重点,对儿童进行启蒙,通过拓片培养小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小学高段的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对拓片的感受力,理解拓片的制作工艺,体会传统技艺的精妙。
在旧石器时代,中国的先祖就学会了选择质地坚硬的石料制造工具,发明了弓箭和石头制作的箭头;到了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磨制的石器和陶器,开始使用金属,正式进入了金石并用的时代。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拓印的出现,提供了在纸上印刷的复制方法,它作为雕版印刷的雏形,在古代文化的保存传播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便是当今,拓印技艺仍然运用在工艺、美术、考古等领域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项,拓片的制作不同于电子技术操控的大规模复制,一个是有灵魂的,担任着传承古代文化的重任,一个是符合工业化时代需求的。开展拓片教育,能够弘扬科学精神。
成都市锦官城小学以“博物致知,文以化成”为办学理念,并在此理念引领下确定了“睿智堂正君子健康渊博栋梁”的育人目标,力求以博物馆为特色,建设“一所坐落在博物馆里的学校”。学校课程建设,在办学理念“博物致知,文以化成”的引领下,力求契合学校文化“博睿”特质,构建多向多维度的课程内容和实施路径,为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提供强有力的课程支持。为此,学校全面开发了金石拓片博物馆课程。该课程以了解金石拓片的前世今生及其发展(技术运用和创新)为目标,初步培养儿童对于拓片艺术的鉴赏能力;通过拓片,引导学生翻阅查看有关史料,增强民族自豪感;品味艺术欣赏之美,掌握金石拓片的方法;能够用丰富的形式向大家介绍金石拓片艺术,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构建了拓片的前世今生、拓片的未来、制作拓片和布展介绍四大课程内容板块。
图1 金石拓片博物馆课程
文化的血脉里流淌着强大的民族基因,锦官城小学将博物馆文化与校园文化对接,将本地文化与民族文化交融,将文化咀嚼到骨子里,将诗情画意搬到讲台上,被誉为一所坐落在博物馆里的小学,学校建成了邓乃斌不羁巢艺术馆、余政作品书画馆、天府名人班级文化馆、师生书画作品馆、王映晖拓片文化艺术展馆以及钱币博物馆。2018 年,学校举行了“金石拓片中的文字与文化艺术展”。
活动中,文博专家现场演示拓片制作全部过程,家长孩子们也一同在文博专家的指导下亲身体验拓片的制作过程,让现场的家长、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到拓片技艺的魅力。锦官城小学基于博物馆文化建设,把更多课本之外的资源引进教育,搭建更多的平台,创造更多的条件,以拓展教育的时空、拓展教育的视野,把师生放到更大的教育时空中去浸润、去滋养,让孩子们到更广阔的领域里去探索、去体验、去积淀,以求更好地激发孩子的潜能,实现全面发展、多元发展的教育追求。除此之外,学校把VR 博物馆嵌入到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中,在线上全景展现学校的拓片博物馆,学生可在家中、在周末与节假日浏览学校微信公众号上的拓片博物馆,极大地拓展的学生的学习时空。
学校根据小学科学课程的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教学目标,再结合拓片的相关特点,制定了将拓片教育融入科学教育的目标。(见表1)
表1 拓片课程融入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
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借助拓片进行教学,学生可以辨别生活当中常见的一些材料,并能够知道一种物品可以由不同的材料组成。以拓片为载体去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特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认识拓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除此之外,拓印作为古代的一种记录方法,它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学生可以认识到一项发明是为了让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便利、舒适而产生的。学生通过读书活动可以增进对发明家和工程师的了解,比如鲁班、毕昇等。学生通过搜索和查阅资料,可以分析发明家以及工程师的研究过程,例如可以分析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的艰辛历程,体会发明家的探究精神、创新勇气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小学科学学习的过程中,搜集信息是经常用到的一项技能,搜集信息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搜集信息包括直接观察所得和间接学习前人的经验。高段学生有一定的自我学习能力,就可以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如什么是拓片,如何制作拓片,学生将收集到的资料先在小组内进行阅读,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将资料中重要的知识进行讲解。通过观看拓印器物的视频,可以发现虽然不同材质的器物有不同的拓印方法,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归纳出拓印的工艺流程。新课标倡导的这种项目式学习方式既能强化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科学价值观。例如,在小学实践性科学的学习领域中,我们要为学生营造轻松、灵活、有趣的学习环境,通过拓片这一载体,学生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和历史发展的进程。拓印是在当时有限的条件下让文字、图片得以保留并进行传播的方式,拓印为后面的雕版印刷术的产生提供了参考,推动了印刷术的发展。拓印也具有现实意义,学生掌握了拓印文化,不仅可以培育文化自信,还可以扩展实物观察与实验记录的实践运用方法。
拓片是中华民族一张独有的文化名片。拓片既保存了中华传统历史文化,凝结了社会意识,又是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体验,作为材料来讲拓片也具有很高的科学教育价值,透过拓片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构建系统化的拓片课程,将拓片融入学校科学教育中,能引发儿童的思考并培养其研究精神,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精神养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