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实施困境与创新路径

2023-10-21 09:12林增辉
教育科学论坛 2023年32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劳动化学

■林增辉

一、研究背景

2020 年7 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劳动教育的性质,指出劳动教育是要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在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方面,《纲要》指出,学校可以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也可以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1]。劳动教育作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育人活动,对学生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2]。但长期以来,在不少学校教育活动中,劳动教育都作为德智体美劳五育中相对独立的一员,而且是相对受冷落的一员;但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劳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也有了变化,不再局限于课外,还可通过某一学科教学融合劳动教育[3]。而化学是一门富有生活气息的自然科学,很多化学知识都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很有意义的,而且也是可行的,目前教学经验有所欠缺,但可以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优化教育方式。

二、高中化学教学渗透劳动教育的实施困境

从学科特点来看,化学虽然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但长期以来,化学教学一直都是以文字传授、纸笔考核为主,基本上都是以智力培养为主要目的,没有达到让学生“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的要求。当然劳动教育的目的也不仅仅是让学生出力流汗,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因此对于高中生来说,要做到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的统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有目标、有计划地将劳动教育和传统教学相融合,但要实现这一点,仅靠以往的教学方式是无法实现的,需要我们为学生创设富有化学学科意义的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带着化学知识劳动,利用化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手脑并用,出汗出力,实现化学学科劳动教育目标。

从普通高中的教学特点来看,普通高中的学生依然要接受高考的检验,学校依然面临着较大的高考升学压力,在高强度的教学任务下,在学校内部开展基于学科内容的劳动教育的可能性就比较小,要为学生创设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的可能性也很小。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因为实施的难度大而放弃劳动教育,相反,这些困难更能促进较多的研究思考,笔者也对劳动的本质、教育途径和方式进行了探究。

三、高中化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融合劳动教育

尽管在校内进行系统的劳动教育难度较大,但笔者也不放弃一切契机,在课堂上渗透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劳动方法和劳动理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宣传与劳动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例如,我国四大发明中造纸、黑火药的发明,充分体现着化学知识的作用,既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古代生产劳动中的作用。(2)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强化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3)介绍化学理论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强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具体的生活、生产劳动中的应用,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也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当然,在课堂上渗透劳动方法和劳动的思想理念,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效果是有限的,劳动教育还应该以实际的劳动为主。

(二)在家庭环境中开展基于化学学科的劳动实践

由于高中学生的学业繁重,在校内进行劳动教育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为了让学生能将化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劳动中,笔者充分利用节假日的时间,让学生在家中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劳动,并以自愿的形式撰写劳动实践报告,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1)在劳动开展之前,集中对学生进行简单培训,主要是让学生知道要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劳动,并按实践报告的格式(如表1)撰写劳动实践报告。(2)收集学生的实践报告,帮助学生修改报告,并打印装订成集,在班级内部宣传交流,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基于高中化学的劳动教育开展的方式,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家庭劳动的队伍中来。

表1 基于化学学科的劳动实践报告模板

虽然是以自愿的形式,但还是收到了几十份同学们认真撰写的实践报告,虽然都是一些常见的家务,但难得的是,同学们都能在这些司空见惯的家庭劳动中,发现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并合理地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深刻地体会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虽然同学们的文字比较稚嫩,但也写得丰富多彩,让笔者感受到同学们劳动的快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劳动目的具体明确。笔者设置劳动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对劳动实践进行思考,升华劳动的意义,达成劳动教育在思想观念方面的目标;但考虑到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文字表达能力都有限,所以提供了参考样式。但看了同学们的劳动实践报告之后,笔者深感欣慰,同学们并没有照抄样式,而是提到“劳动是一种美德”“劳动能提高个人的劳动能力”“在劳动中能不断深化理论认知”“化学知识使劳动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化学让生活变得更好”,等等,大多数同学都能从“劳动”和“化学知识”两个维度分析劳动的目的,感受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劳动所获得的精神价值。

第二,劳动内容丰富多彩。同学们的劳动内容很丰富,有洗衣服、洗鞋、清洗抽油烟机、大扫除、清洗厕所、洗碗、除水垢、炒菜、蒸馒头等,虽然都是一些普通的日常家务劳动,但同学们依然能按要求,描述劳动的内容,并用文字和图片记录劳动的过程。笔者一直认为,化学实验和家庭劳动是有相通之处的,实验和劳动都有一定的程序,在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劳动的背景下,学生能用程序化思维描述劳动的过程,对强化实验程序思维是有一定帮助的。例如有学生在描述蒸馒头的过程时,条理清晰地描述了和面、加发酵粉、加糖、发酵和蒸煮等步骤,而且都详细地描述了操作方法,也详细地描述了用量、用时,这些和化学实验不正有异曲同工之处吗?因此,通过这些过程的描述,既是对学生程序化思维的强化,也是对劳动过程的进一步感悟,更深刻地体验劳动的内涵。

第三,化学原理应用得当。“化学知识的应用”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反思在劳动过程中观察到的化学现象,分析过程中所蕴含的化学原理,记录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化学知识的作用,感受劳动的快乐。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劳动中的问题,是提升劳动质量的关键。同学们的化学知识虽然还比较有限,但也能在劳动实践中充分地运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例如,有同学提到在洗衣服时,洗涤剂能去污是因为含有亲水基和亲油基,不使用含磷洗涤剂,是可能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也有同学提到除水垢的时候,是利用了醋酸的酸性,碳酸钙和醋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醋酸钙;又有同学提到,如果长时间炒菜,蔬菜中的维生素C 容易被氧化,导致营养流失;还有同学提到山药去皮后暴露在空气中,其中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成深褐色素……这些知识有些来自课堂,也有些是学生查阅资料得到的,这些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知识,在劳动过程中变得生动有趣,学生既得到了劳动锻炼,也巩固了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利用课堂学习的或者通过查阅资料获得的知识解决劳动中的实际问题,既锻炼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生活质量,学会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四,劳动反思生动、深刻。劳动反思作为开放性的栏目,旨在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多角度反思劳动实践。笔者认真地阅读了同学们的劳动感想,有同学提到劳动的艰辛,体会到父母的辛苦,希望能帮助父母减轻压力;也有同学提到在做麻花的过程中,和家人一起动手实践非常开心;还有同学提到学好化学知识,能提高劳动的效率和质量,也能升华课本上的化学知识;又有同学用了对照实验的方法蒸馒头,体会到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同学们用富含热情的文字,书写了劳动的反思,可以感受到同学们在劳动实践中既收获了劳动的成果,也获得了运用知识的成就感,更加深刻地感悟了劳动在家庭生活中的意义,感悟到亲情的温暖,感悟到了肩上的责任和义务,同学们的劳动反思赋予了劳动新的意义。

(三)合理设计劳动教育的评价方式

劳动教育不同于普通的学科教育,大部分普通学科的教学质量都可以通过纸笔测试或者技能考核进行评价,但基于学科教学的劳动教育很难通过这些方式进行考核。例如,在化学课堂中融入劳动教育的知识,虽然教授了劳动教育的内容,但这些知识比较零碎,缺乏整体性,很难进行专门的纸笔考核。缺乏考核、评价的教学,一方面很难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无法监测教学的实际效果,另一方面,很难得到学生的重视,会使这种教学流于形式,得不到持续性发展。笔者通过让学生撰写劳动实践报告的方式进行考核,一方面,能监测学生劳动的过程,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能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意识、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家庭劳动参与意识等作出一定的评价,能充分了解劳动教育过程的教学效果;此外,通过劳动实践报告,学生可以获得来自同学、老师的评价反馈,促进学生的二次思考。因此,笔者认为,劳动教育虽然不是升学考试科目,但也需要可操作性的评价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提高教育的质量。

四、高中化学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改变教师和家长的劳动教育观念

笔者认为,劳动教育实施的阻力是多方面的,既来自社会的评价,也来自家长、教师的观念影响。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劳动的重要性,但一旦和升学考试有冲突时,劳动教育就要作出让步。很多人都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但却忽视了劳动对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格健康发展、提高人的责任心的重要作用,忽视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要改变这一现状,需要先从改变教师、家长的观念做起,让教师和家长都明白,让学生承担合理的劳动任务,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成绩,还能促进学生综合素养质的全面发展。

(二)创新学科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和评价

作为高中生,已经有了较为丰富的生活经验,提到“劳动”,很多学生第一印象就是“干苦力”,学生会先入为主地对劳动教育产生负面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只是简单地布置劳动任务,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那么学生也会敷衍了事。要实施基于学科内容的劳动教育,难度是非常大的,一方面可能是教师本身的知识和经验不足,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才能给学生提供有新意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学资源的不足,可能也会限制教学活动的开展;此外,学生的能力水平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教学活动的进行。因此,教师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合学生、符合本校实际,又有一定学科特色的课程。以化学学科为例,在设置课程时,要充分融入化学学科的知识,但这些知识的难度不能太大,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不能太简单,没有思考的份量,让学生失去兴趣。笔者尝试将化学知识融入劳动教育,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入高中化学课堂,将高中化学知识融入家庭劳动,高中化学知识赋予了劳动教育新的意义。基于学科的劳动教育是学校劳动教育的一部分,也需要有科学的评价方式,促进劳动教育的有效、持续发展。虽然笔者通过让学生撰写劳动实践报告,了解学生的劳动过程,评价学生的劳动水平,监测劳动教育的质量,有一定的效果,但还远远不能真正对学生的劳动教育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希望能与更多的同行进行交流,促进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发,提高劳动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基于学科教学的劳动教育水平。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劳动化学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高中化学高效学习之复述策略
NOBOOK虚拟实验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分类法在高中化学中的应用
热爱劳动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