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白鹭

2023-10-20 13:48王碧英
课外语文·上 2023年10期
关键词:郭沫若白鹭诗意

王碧英

所谓“万物皆有灵性”,我们身处大自然中,总能发现大自然的美妙之处。如花之美,娇艳飘春;如雨水之美,涤荡炎夏。就说白鹭吧,哪怕是古人也有“白鹭的情怀”。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出了白鹭对自由自在的舒适生活的向往和向上的奋发精神。还有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描写了一派祥和的气氛。在杜甫和张志和的诗词中,白鹭是和翠柳、桃花等美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当然,白鹭在不同文人墨客笔下各有特点,但现实中,雪白的羽毛衬着蓝天碧野,别提多美了。这不,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先生的一篇《白鹭》,就让人联想到生活和自然的美妙,让平淡的生活之物充满着诗意的表达。

一、平凡的白鹭,是诗意生活的影子

生活中很多同学应该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现实中,一个人生活毫无波澜,那他终究被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之中。”个人认为这样的话似乎有失偏颇。东晋的陶渊明,面对朝政的腐败,意识到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济世为怀的愿望,不如“挂印归田”,在自由的田园世界里翱翔,不也成为“隐逸之宗”吗?所以,有时候生活不一定要波澜壮阔,但一定要活出自我的品性和价值,这就是诗意的、快意的人生。郭沫若笔下的白鹭也是如此。首先,它纯白无瑕,纯白到让人几乎忽略。白色是一种常见的颜色,通常人们不会太在意这种纯白的美,毕竟它太平凡了。不妨留意我们的四周,白色的墙壁、白色的烟雾、白色的衣服……纯白到不引人注意。但白鹭不在乎别人的目光,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也不屑于与他人比较,它与世无争,只活在属于自己的世界,活出自己的本色。其次,它比例协调,协调到不具任何优势。“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所以,作者说它“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这种适宜就是对平凡生活的追求,文章也特别提到“(白鹭)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也就是说,白鹭的美是如此独特,这里郭沫若不仅要强调白鹭之色素、身段之精巧,更是在表达对白鹭这种甘于平凡、活于平淡的性格的欣赏之情、赞美之情。

二、平淡的白鹭,是诗意生活的向往

文中特别提及了白鹭生活的三个画面——觅食、栖息、低飞,不妨将其命名为“水田钓鱼”“枝头闲立”和“黄昏低飞”。在“水田钓鱼”这幅画面中,作者是这样描写的:“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中国人富有山水田园的情怀,在历代文人墨客的视野里,满是水墨山水的清秀和隽永,于是,作者笔下的白鹭也是如此诗情画意:三三两两的白鹭在偌大的天地间,自由自在地钓鱼、觅食,远处烟雾萦绕,宛然仙境一般。更何况,这个仙境还被镶嵌在山水画中,显得清新与自然,这不就是历朝历代中国文人墨客向往的地方吗?至于白鹭选择在“枝头闲立”,更是它孤芳自赏的洒脱。这些白鹭啊,它们选择在每个清晨,“孤独地站立于小树的绝顶”,在旁人眼中这是它“不安稳”的表现,但是作者认为它悠然自在;更有甚者认为它是在“放哨”,正如作者的反问“它真是在望哨吗”,笔者也认为,它不是在放哨,也不需要放哨,在这样宁静祥和的山水之间,只有自己是自然界的主人。何必苦心去“放哨”?至于“黄昏低飞”图,更是白鹭与大自然合二为一的重要展露。曾记得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千古佳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郭沫若笔下的白鹭也是与黄昏合二为一了,这还是乡村生活的一种“恩惠”呢!清晨,白鹭从树枝中苏醒,在田野间辛勤“劳作”;黄昏,在小河中低飞,每天活在日出和日落之间,享受着天地间的安详和静谧。放眼海内,还有比这更诗意的生活吗?它不经意间活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对恬静生活的向往,诗意而自然就在咫尺之间。

三、浪漫的白鹭,是诗意人生的憧憬

都说“鸟语花香”,没错,当我们漫步于山林之间,耳畔传来的总是鸟的鸣叫、鸟的歌声。唐代杜甫在《独步江畔寻花》中写道:“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代韦应物在《滁州西涧》中写道:“独怜幽草岸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对于鸟声的描绘,万千诗人不尽相同。但遗憾的是,据郭沫若的观察,白鹭居然 “不会唱歌”。这应该是“为鸟者”最大的遗憾了。于是乎,很多人甚至认为白鹭算不上美丽的、有魅力的鸟。如果单单这样说,那么那些躲藏于阴暗角落里的花也不算是花了。所以,笔者十分认同作者的那句十分有哲理的话——“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是的,虽然白鹭不会唱歌,但是它活在自然之间,与自然融为一体,它不需要为生活而畏首畏尾、忙忙碌碌,不需要像猫头鹰那样躲藏于深山巨谷之中,不需要像白鹤一样扭动肥胖的身躯展示自己的威风飒飒, 更不需要像朱鹭那样用红色粉饰自己、炫耀自己,它已然知道自己属于山水田园,但求活出自己的姿态。笔者认为,白鹭就是一首自编、自导、自唱的歌,而且在山水之中,活着的白鹭是这首浪漫歌的唯一主唱者,水是它的伴唱,风是它的舞者,辽阔天地间,白鹭在山水中歌唱着自然,歌唱着自由,更歌唱着生命。这难道不是诗意的人生吗?

四、隐喻的白鹭,是作者诗意的世界

一般在解读文章时,文章的创作背景应该放在最前面,因为这样可以窥探作者的写作意图。但本文特意将其放在最后,是因为这篇文章有一定的隐喻。郭沫若的这篇《白鹭》创作于1942年10月,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第二阶段,蒋介石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而郭沫若自身,既是中共党员,同时也担任国民党政府语言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也就是说他在以双重身份进行抗日和工作。他在国统区见到了形形色色的人,也听到了在抗日战线上不同的声音,他对当时消极的投降主义论调可谓深恶痛绝,在郭沫若生活的那个善恶对立、忠奸对立异常鲜明的时代,用一句话来讲就是“人性美发展到极点,人性恶也发展到极点”。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丁东》《白鹭》《石榴》三章,后来这三章都被收入小说散文集《波》中。在这些篇章中,作者以“爱国反奸”为写作的中心内容,热情赞颂了爱国者的忠义,揭露了卖国者的奸恶。于是,他借南国山水中明净小溪旁边的白鹭来展现自己对心灵美、甘于平淡的情感态度。在作者笔下,白鹭俨然是一位水边的隐士、江田的长者,洞悉着日月星辰,俯视着天下苍生。虽然,作者无法走在抗日一线,但是也希望在后方保留一份冰清玉洁,坚守初心。笔者在这里无意作假设性的推測,但也始终认为白鹭的这种非同寻常的内在美、孤芳自赏的美态值得被坚守,值得被赞扬,更值得被传承,这也是那个时代隐忍不发、意志坚定的人格的象征,因此白鹭象征着作者和志同道合的人对平凡中的高洁而朴素的美好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感谢《白鹭》让我们在这个繁华喧嚣的世界里多了一份平淡、自然和温馨,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过往和未来,更让我们保持一份对诗意人生的向往和憧憬,这份憧憬如涓涓细流,在心中缓缓流淌,流向心底的深处。

猜你喜欢
郭沫若白鹭诗意
诗意地栖居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二)
郭沫若书法作品分享(一)
冬日浪漫
白鹭于飞
白鹭
致老栗——读《牛背上的白鹭鸟》
郭沫若佚诗一首
被耽搁的诗意
反七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