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维导图快速整理整本书阅读思路

2023-10-20 13:48:28彭乾丽
课外语文·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差序整本书整理

彭乾丽

整本书阅读是同学们高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在整本书阅读中,我们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快速整理阅读思路,以便在有限时间内更好地完成阅读,提高效率。

一、用思维导图整理整本书阅读范围

在高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同学们想要更好地阅读整本书,首先应当圈定阅读范围。根据新课标中提出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明确在指定范围内阅读一部长篇小说、一部学术著作。关于长篇小说的阅读,可以从最让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着手,通过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其中的语言表达精妙之处,梳理小说整体框架与感人场景,理清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好地欣赏和感受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内心与精神世界,体悟小说的主旨要义。对于阅读学术著作,主要是在通读全书过程中进行圈点勾画,做到能读懂;梳理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写出梗概或提要;把握书中的重要论点与价值观念。我们可以借助工具书和互联网查阅资料,实现更深入的阅读。

比如,人教版必修上册的整本书阅读是《乡土中国》,下册是《红楼梦》。在选择性必修和选修部分,也包括很多经典著作的选篇。如选择性必修上册中,有《论语》《礼记》《孟子》《老子》《庄子》《墨子》等先秦诸子百家的选篇,也可以阅读这些整本书。在选择性必修下册中,包含《阿Q正传》《边城》《茶馆》等近现代小说的选篇,同样可以阅读这些整本书。以《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为例,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要借助思维导图理清其中复杂的人物关系:荣国公、宁国公、史侯、王父、薛府,荣国公中主要是以贾赦、贾政、贾敏为主体,往下涉及若干人物,如图1(见下页)是对荣国公人物关系的整理。

二、用思维导图整理整本书阅读方法

我们运用思维导图整理整本书阅读方法过程中,要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主要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等。不同阅读方法要求不同,阅读过程也存在差异,因此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基础阅读分为阅读准备等阶段,主要是熟悉基础内容,对整本书有大致的了解。检视阅读,包含略读和快速阅读。在略读中,要查看书名、封面、目录页、前言等,检索作者的信息、作品的背景、名家的评价等,然后通过快速阅读更好地熟悉主要内容。分析阅读分为不同阶段,产生的阅读效果略有不同,秉承逐步深入的理念。主题阅读,包括确定阅读的主题书目,明确阅读的最终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实行深入阅读,有效提高整本书阅读的效果。

以阅读《乡土中国》为例,通过前期的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可以明确本书的作者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主要收录《乡土本色》《文字下乡》《差序格局》等14篇论文,分别从乡村社区、文化传递、家族制度、道德观念、权力结构、社会规范、社会变迁等诸多方面深度解剖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结构及其本色。而在主题阅读中,可以根据以上主题深入阅读,找到相关章节,理清探究的问题,对所遇到的答案进行分类,最后进行分析讨论。

三、用思维导图整理整本书阅读过程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高效的思维工具,能有效归纳整理知识内容,发散思维,更好辅助同学们学习。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要借鉴前人整本书阅读的经验,结合自己的阅读目的,综合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的方式阅读整本书,以此读懂文本,把握其中丰富的内涵与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增加研读和重读,更好提高整本书阅读效果。

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应该基于四大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一是整体来说,本书主要谈些什么?以此确定主题与关键议题;二是作者详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以此确定详细内容,明确作者想法、声明和论点;三是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以此评判、明确整本书论证是否合理;四是这本书跟你有关系吗?以此联系现实和明确意义,突出个人阅读特色。这就是同学们要养成的阅读思考习惯。

还是以《乡土中国》为例,根据“学术著作阅读与研讨”的特点,我们可以利用“浏览—略读—精读—研读—重读”五步阅读法,实施整本书阅读。

(一)浏览环节

主要阅读书籍的封面、作者简介、出版信息等内容,初步记住本书作者经历与创作背景等;通过阅读目录、前言或序言、内容概括与后记等内容,大体熟悉本书主要内容;通过一目十行扫描阅读,大致熟悉基本框架,认识不同部分的关系,如明确本书分为14个篇章,了解本书有差序格局、社会圈子、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等内容。

(二)略读部分

快速通读全书,画出每篇核心内容,明确主要观点,理解其中含义,自主地写出梗概,熟悉逻辑结构、论证方式、具体实例等。如本书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与分析了中国基层社会主义特征,涉及乡土社会人文环境、传统社会结构、权力分配、道德体系、法礼、血缘、地缘等各方面,全面展現了传统中国基础社会的面貌。

(三)精读部分

主要通过边读边批注的方式,细细品读,标记不懂之处,通过反复阅读和前后对比,解释核心概念,厘清基本思路与整体脉络,尝试评价作品等。如乡土社会的单位大多是聚村而居,分析其中原因包括耕种面积小、水利合作需要、安全角度、子承父业等,可以依据实际生活进行深入分析。

(四)研读部分

主要任务是在研究性阅读活动中参与阅读分享,分享阅读感悟或心得,查阅更多相关资料,把握整本书的价值取向,联系实际经验,针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究,还可以进行社会调查等,以此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如根据费孝通提出的乡土社会中“孝”,与《论语》和传统文化的孝文化对比,探究其中异同,更好理解孝道的概念。

(五)重读部分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对经典著作,我们要反复阅读。重读不是简单地重复阅读,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深入阅读,同学们可以结合新高考要求,结合高考阅读题,探究重点问题,进行拓展阅读,阅读相关作家或者相关类型的著作,试着撰写读后感或读书报告,互相分享整本书阅读的独特见解。

四、用思维导图整理整本书阅读主题

在思维导图的作用下,我们还可以整理整本书的阅读主题,这样可以更好地理清整本书阅读逻辑结构,更加深入阅读,探究其中思想内涵,体会文化价值。在确定阅读主题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整本书的章节部分,也可以对原有的内容进行优化整理。

比如,以《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为例,这是作者提出的很重要的社会学观点,具有中国特色。与西方社会的如同捆柴的“团体格局”不同,中国的乡土社会格局像是“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的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波及的范围,越推越薄,界限模糊。“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以“自我主义”为文化内涵,人伦差序包含亲属、地缘、权势。通过与“团体格局”作对比,我们可以明确在组成部分、有无界限、是否有法律约束等方面的差异。基于“差序格局”主题下的思维导图,能够明确其概念。对于本书中的其他主题,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式进行主题阅读,根据自身理解,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对比分析,提高整本书阅读效果。

用思维导图快速整理整本书阅读思路,笔者基于阅读范围、阅读方法、阅读过程、阅读主题这四大方面进行分析与探究,主要涉及《乡土中国》和《红楼梦》,明确思维导图在快速整理整本书阅读思路中的价值,有效提高了整本书阅读的效果。对于其他的整本书阅读,思维导图同样可以发挥作用。

猜你喜欢
差序整本书整理
善恶人格的特质差序*
心理学报(2022年7期)2022-07-09 06:39:08
高职院校“技术差序”育人体系研究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甘肃教育(2021年12期)2021-11-02 06:30:12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3:56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乡村慈善的“差序格局”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整理归纳中渐次坚实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