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价值探索及实践路径

2023-10-20 22:07:16彭美娟田海涛
学周刊 2023年31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劳动价值

彭美娟,金 婷,田海涛

(上饶师范学院,江西上饶 334001)

劳动是人类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根基,也是提升自我素养与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强调了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弘扬劳动精神、淬炼劳动品德,有利于构建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也凸显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导向。高校要想深刻领会关于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理解其真正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依旧任重而道远,需要从多个方面持续发力。

一、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概念认知

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看似简单,实则内涵丰富,《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劳动教育定义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1]。成有信在《教育学原理》中将劳动教育定义为: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2]。此外,有学者将劳动教育视为智育和德育的综合体,还有学者将劳动教育看作体育、美育的表现形式,观点不一,但这恰恰说明了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基于专家学者对劳动教育的理解,结合“五育并举”的理念,本文认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是顺应社会发展变化、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劳动思想情感教育、劳动知识技能培育、劳动体力实践锻炼、劳动审美创美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切实体悟劳动的价值意蕴,在劳动实践和创造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为”,获得满足感、幸福感、创新灵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

二、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树德价值:实现立德树人、身心合一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体现了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磨炼坚毅品质、强化责任担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其本身蕴含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核,在教学环节和管理模式中践行“树德”理念,可以通过日常的教育教学和课后的实践操作让学生的思想接受洗礼、情感接受熏陶,从而牢固树立劳动纪律意识和工作观念,肩负起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责任和使命。此外,劳动教育还可以激发内在动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诚实守信、脚踏实地的敬业精神,从而逐步树立不畏艰苦、奋斗不止的崇高理想信念,学会建设世界、淬炼自我、顾及他人、造福社会,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

(二)增智价值:实现手脑并用、做学合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劳动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教育[3]。实施劳动教育可以手脑并用、活跃思维、深化知识,从而加强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促进发展思维和智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新时代的劳动呈现新形态、新特征,迫切需要通过多种学科教学的横向组合增强劳动教育的渗透性,提高劳动教育的质效,以培养高素质的劳动人才。陶行知提倡“手脑相长产生力量”,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强调身心同参、形神兼具,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个人生活、生产环境和服务社会的情境,亲历实际劳作过程并且学思践悟[4]。可以说,体力劳动与脑力思考相互促进,在做中学与在学中做相结合,必然有利于启迪思想、开化心智,增添劳动智慧,创造劳动价值。

(三)强体价值:实现身强体健、灿烂人生

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规定: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立足国情,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制定实施公共政策的全过程。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的任何一次劳动实践都不可避免地需要消耗体力、精力和脑力。一方面,学生在身体器官不停运作的情况下锻炼肌肉和骨骼,可以促进血液新陈代谢和身体机能健康发育;另一方面,劳动的过程需要大脑支配,通过劳动可以促进学生心智发育、健全人格,开发自我潜能和想象力。所以说,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强体价值不单是强调促进发展身体机能,更重要的是培育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成就灿烂人生。

(四)育美价值:实现以劳育美、以美化人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是劳动创造了美,人对美的感知是从劳动实践中获得的[5]。由此可见,劳动教育与审美教育有十分密切的关联,通过劳动教育揭示美学本质,让学生在劳动体验的过程中有所观、有所感、有所想,从而发现美、审视美、体验美、创造美,进一步丰富对劳动的价值感知,深刻领悟劳动的育美价值,从而增强自身从事劳动活动的敏锐力和创造性,积极宣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的道理。新时代高校要进一步将劳动价值置于美学的视野进行审视,充分挖掘劳动教育的价值所在,真正实现以劳育美、以美化人,把学生培养成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三、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的高校是开放创新、协调发展的育人场所,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高校推进“五育并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更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行之有效的举措。

高校要立足新时代、把握新格局,树立“五育并举”的整体教育观,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把劳动教育的价值引领放在首位,包括观念教育、态度教育、品质教育等,充分发挥新时代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价值,开拓“五育”相融育人体系的新局面。

(一)认知思维:更新认知,充分认识实施大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要更新认知,坚决以马克思劳动学说为理论基础,全面梳理劳动教育政策,深刻总结出劳动在新时代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认识到劳动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有利于其树立崇劳之德、有利于其增长成才之智、有利于其强健健康之体、有利于其培育和谐之美,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自我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高校不仅要引导学生努力学好知识,还要注重培育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更要引导学生勇担时代使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国家放在首位。高校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提高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敏锐度,从真正意义上增加对“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认同感,进一步深刻体会“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改变命运、劳动缔造幸福以及劳动开创未来”的快乐感和幸福感。

如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杰出校友以主题讲座、主题班会、主题研讨等方式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帮助学生真正从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集体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动力,以积极的劳动姿态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锤炼品格,提升动手操作、创新实践的能力。

(二)目标理念:循序渐进,营造“人人爱劳动”的校园劳动文化氛围

随着国家颁布一系列劳动教育政策、发表一系列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许多高校相继制定劳动教育管理办法,创新劳动教育的实践形式,循序渐进、层序分明地推进劳动教育在校园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营造校园劳动文化氛围旨在通过营造环境氛围、精神氛围、制度氛围促使学生见闻习染,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达到“人人爱劳动”的目标。

第一,依托校园环境增强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如在教学区、食堂、图书馆、宿舍、会议室、运动场等区域张贴劳动模范的图文资料,展示他们的典型事迹,也可以利用电梯、食堂的电视播放视频资料,实现“环境育人”的效果。

第二,依托校园文化环境增强劳动教育的持久性,如将劳动教育内容渗透到教育理念、校风院风、班级文化等精神层面,利用学校官网、学院官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兴媒介以及征文比赛、宣讲活动、朗诵比赛等多种形式传递劳动精神,促使学生在浓厚的校园劳动文化氛围中接受陶冶和感染,从而实现劳动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第三,依托校园制度增强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如建立大学生“劳动守则”“日常劳动行为规范”“班级劳动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为大学生劳动教育提供制度保障。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实施制度流于形式,各高校要构建学校—学院—班级“三层共管”的模式,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组织领导,各司其职共同推动执行制度。

(三)方法手段:多措并举,促进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发展

1.融入式:将劳动教育思想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应该努力提升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的实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性、趣味性和吸引力。一方面,要提高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不断加强学习劳动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有效提升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的耦合力和针对性;另一方面,要重视马克思劳动观的价值引领作用,把爱国情怀、理想信念、意志品质植入劳动教育,真正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劳动热情,促使学生积极向上、心态阳光。

2.嵌入式:在劳动知识和技能教育中嵌入智力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提出:智力包括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其中流体智力在20 岁发展达到顶峰之后便开始稳定并逐渐降低。大学生的年龄恰好处于流体智力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因此要十分重视大学生这一阶段的劳动教育,在劳动教育中嵌入与学业内容和能力发展相关的智力因素,改变以往单一的体力劳动形式,创新劳动教育方式,注重手脑并用,通过参与式、体验式、探索式等方式极大限度地彰显劳动智慧,创造劳动价值。

3.纳入式:把劳动实践锻炼纳入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劳动实践锻炼应该考虑到不同年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分年级、分层次地开展劳动实践锻炼,促使学生在劳动实践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引导大学一年级学生积极参加校园公益劳动、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其动手实践能力、独立自主能力,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支持大学二年级学生参加校内勤工助学、专业实训、暑期“三下乡”等活动,促进知识学习和专业实践深度融合;组织大学三年级学生到基层单位实践,引导他们理解基层工作艰辛但光荣,并通过基层工作展现新时代青年人的风采;鼓励大学四年级学生就业见习、实习,锻炼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以便提前做好就业规划,明确就业方向。

4.渗入式:将劳动教育渗入美育

高校在三全育人的实践过程中,强调把劳动教育作为实现“五育并举”的重要突破口,需要有效联结劳动教育与美育。在高校实践类课程中选择美育和劳动教育相结合的实践内容,如制作手工艺品的过程是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也是一种劳动创造。在高校美术教育课堂上,鼓励学生将艰苦的劳动渗入美术创作过程,通过美术作品展现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促使学生真切体会劳动成果带来的喜悦,唤起学生勤于劳动、善于创造、乐于奉献的热情。

四、结语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相较于传统的劳动教育来说意义更重大、非凡,高校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劳动教育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价值意蕴,从思想层面和实践层面进行改变和完善,进一步推动将劳动教育的价值落到实处,确保劳动教育取得实效。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劳动价值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热爱劳动
一粒米的价值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给”的价值
蔡元培五育并举对当今高校人才培养的启发
科教导刊(2015年32期)2015-12-10 17: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