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部疾患,致使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导致右心肥大,最后发生心力衰竭的一类心脏病,属于中医学的“喘证”“肺胀”“心悸”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病变在肺,影响于心,与脾肾密切相关,以肺肾气虚、脾肾阳虚为本,寒饮、血淤、痰浊为标,多属本虚标实,治疗应根据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具体病情辨证用药。
寒饮伏肺:多为急性发作初期患者,证见发热恶寒,咳嗽喘促不能平卧,心悸胸痞,痰稀多白沫,干呕,肢体浮肿,苔白腻,脉弦紧。治宜解表散寒、温肺化饮,方选小青龙汤加减。具体为:麻黄、桂枝、细辛、干姜各10克,茯苓30克,白术、清半夏、白芍、五味子、杏仁各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痰热壅肺:多为呼吸道感染加重期患者,证见发热面赤,咳嗽喘促不能平卧,痰黄稠或白黏不易咯出,胸部满闷,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治宜清热化痰、降逆平喘,方选麻杏石甘汤合小陷胸汤加减。具体为:麻黄、杏仁、清半夏、桔梗、黄芩、前胡、知母各12克,生石膏、鱼腥草、薏苡仁、鲜芦根各30克,桑白皮、全栝蒌、浙贝母、莱菔子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水气凌心:多为心力衰竭患者,证见心悸,气短不能平卧,张口抬肩,面色苍白,口唇指甲青紫,浮肿,尿少,腹胀,纳差,舌淡苔白腻,脉沉虚或结代。治宜温阳利水、益气宁心,方选苓桂术甘汤合真武汤加减。具体为:茯苓、白术各30克,制附片(先熬)、麦冬各20克,红参、桂枝、猪苓、车前子、大腹皮、生姜各15克,陈皮、泽泻各10克,葶苈子、桑白皮各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痰蒙清窍:多为呼吸衰竭肺性脑病患者,证见咳喘气促,咯痰不爽,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嗜睡,昏迷,肢体抽搐,舌质暗红或淡紫,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滑数。治宜化痰开窍、熄风活血,方选涤痰汤加减。具体为:茯苓、生晒参、白术、丹参、天麻各15克,胆南星、清半夏各12克,竹茹、枳实、菖蒲、陈皮、木香、枳壳、杏仁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肺肾气虚:患者呼吸浅促,声低气怯,动则喘甚,咳吐白色泡沫痰,腰酸肢冷,夜尿多,舌淡苔薄白,脈沉细无力或结代。治宜温肺补肾、纳气平喘,方选生脉散合人参胡桃饮加减。具体为:红参、淫羊藿、巴戟天各15克,麦冬、五味子各20克,核桃仁、熟地、黄芪、菌灵芝各30克,蛤蚧粉3克(随药液冲服),水煎服。
脾肾阳虚:患者喘咳,痰多色白,心悸气促,动则为甚,腰酸腿软,畏寒肢冷,小便不利,足跗浮肿,面唇灰暗,舌体胖大紫暗,苔白滑或灰腻,脉沉细。治宜健脾化痰、温阳利水,方选真武汤合六君子汤加减。具体为:制附片、红参、白术、茯苓、白芍各15克,桂枝、猪苓、泽泻、干姜、陈皮、半夏、川贝母、桔梗各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气阴两虚:患者咳嗽痰少,五心烦热,偶可咳血,气短而喘,口干唇黯红,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益气养阴、化痰平喘,方选生脉饮合二至丸加减。具体为:太子参30克,西洋参、麦冬、女贞子、旱莲草、茯苓、五味子各15克,葶苈子、川贝母、陈皮、桔梗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杨峰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50多年。中国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常委、河南省科普作协理事、省医学科学普及委员会委员、作协会员。曾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医学科普文章5000多篇,中医学术论文200多篇,编写科普书籍3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