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增强:职教课堂“教学样式”的现代进化

2023-10-19 08:54◎张
职教通讯 2023年9期
关键词:样式设计教师

◎张 国 红

课堂教学是一项高度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加上现代技术引发教学手段与方式的无穷变化,以及技术让我们更容易触及的各种教学理念,在客观上给现代教学增添了越来越多的可能性方法。但无论是方法还是模式,都是理念先导下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不会因为现代技术的应用而快速地做出整体重构,现实上传统教学的实质改进也没有因为技术驱动而即时发生。然而,每种教学方法都蕴含着一些半结构化、响应灵活的可重复运用的“构件”,本文把它称之为“教学样式”,可以发现,近些年随着现代社会与技术的发展,教学样式响应积极,且在整体上明显呈现出“交互增强”的进化态势。

一、教学样式的现代意蕴

(一)样式起源与理解

样式理论于20 世纪70年代发祥于建筑学领域,建筑理论家Alexander 作为应用样式的先驱,认为建筑师过于追求个人艺术表现,“对创造出引人注目的建筑的欲望掩盖了人们对建筑的真正需求”[1],他重构了建筑和城市设计的方法,全面阐释和实践了“样式”思想,试图通过寻找空间环境中深层的和重复出现的样式来扭转这种远离主体需求的趋势。但样式思想并没有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推广,反而在计算机软件工程领域发扬光大,一批计算机学者认识到重复的软件结构、框架的重要性,并研究如何总结这些重复性的东西以帮助更好的交流,形成了“软件样式”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面向对象的编程中,现在,样式和设计样式已经成为软件开发设计人员的必备知识。与此同时,一些计算机学者开始探索利用样式来支持计算机,后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师使用样式来总结与分享经验,样式在教育中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

不同领域对于样式的理解并不完全一致,建筑学的样式描述了对环境中不断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样就可以重复使用这个方案,不必重新探索;软件设计中的一些学者认为,设计样式是一个具体形式的抽象,这种具体形式在特定的情境中重复出现;在教育领域,有学者把样式看作是一个模型,描述了对在各种学习情境中重复出现的问题的解决。综观各种对样式的描述,样式存在最关键的要素,既描述了一系列问题解决方案的关键部分,同时也强调解决方案的可重复使用,笔者比较认同学者刘强对样式的理解,样式是一种半结构化的描述形式,记录了专家解决重复出现问题的方法[2]。

(二)教学样式的本质考察

样式往往为设计服务,教学设计的复杂性显然不会亚于建筑、软件设计等,教学样式在教学设计中具有广阔的研制空间。传统教学设计是一种理性的教学设计,把教学设计看作是一个决定论的、理性的、逻辑的和程式化的过程[3],把教学设计看作是一个技术过程。随着对教学复杂性认知的提升,现代有些学者主张创造性的教学设计观,把教学设计描述为是对不断变化的条件做出反应的情境化行动,而不是预先确定的一个个步骤,强调艺术性和主体性。事实上,任何教学设计过程都不是对理性思维或创造性思维的单一表达,而是两者的综合,但更倾向于创造性。教学样式作为教学过程的基本构件,既是理性教学设计的基础,更为创造性教学设计提供了新视角,拓展了创造性教学设计的变通空间。

教学样式不同于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结构和理论形式,而教学样式是半结构化的,是教学模式中的某一个实践片段。Copperman 认为,“教学样式是对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构件的精确描述”[4],其本质是提供一种分享成功教学实践的格式与方法,使成功的实践可以方便地被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之中灵活地重复使用。教学样式的基本特点包括:一是简约化,教学样式采用半结构化的格式记录,没有冗长的流程与环节,方便管理与分享运用;二是情境化,教学样式描述的是特定情境下重复出现的教学问题的解决方式;三是共享化,教学样式是具体的、内容相对独立的教学方式片段,方便教师在不同的情境中随时调用,是易于理解的实用资源。

二、职教课堂教学样式的现实运用与进化

(一)教学样式的运用现状

1.实用教学样式的提取与命名。有效教学通常包括复杂多样的教学样式,作为同一专业或课程的教学,我们平常关注的教学方法或模式具有一定的趋同性,如果教学理念没有分歧,则对应的教学方法至少在结构框架上差异不大,但作为构成教学方法的构件——教学样式却具有多样化和丰富性。笔者试图从分析现实教学出发,发现并提取常见的“体量适当”的教学样式。教学样式的提取与命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每个教学样式都具有严格的定义与格式,教学样式有大有小,教学样式之间在内容上有交叉、有重叠,且样式提取的逻辑也不尽相同。本文所述的教学样式主要遵循可理解、可分享与可重复的原则,指向“方便教师在教学中迁移运用”的意义。例如,在线测试与在线游戏可以作为两个教学样式,但它们是有交集的,有时游戏本身就是作为测试的内容,这两个教学样式是被教师容易理解与接受的,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丰富素材与拓展思路。

2.实用教学样式的归类分析。如果要观察教学并提取其中的教学样式,“教学比赛”是提供教学样式的丰富来源,因为,教学比赛展示的是教师认为的理想的教学模样,会以不计成本的方式展示促进有效教学的最齐全的可能手段与方法。笔者分析了2019—2021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以下简称“全国大赛”)一等奖作品的教学视频,提取了36 个典型的教学样式(见表1)。

由表1 可见,教学样式的提取具有主观性,样式呈现“多样”且“体量”差别大,但教学样式“零乱”的背后,笔者看到了教学样式分析的维度视角,即从资源(点)、方法(线)、平台(面)和空间(体)四个维度对教学样式作了理性归类,为后续分析建立起便捷路径。这四个维度的归类逻辑是,资源表达了它是一种在教学中可以随时调用的“点”,围绕这个点的设计、呈现或传播就是基于资源维度的教学样式,是零维的;方法表达的是师生需要在教学中一方或双方参与的一个过程,是一条“线”,对应的就是基于方法维度的教学样式,是一维的;平台表达的是需要通过组织让师生在一个实体或虚拟平台上展开“面”上的教学,对应的是基于平台维度的教学样式,是二维的;空间所表达的是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的结合,为教学构建一个合适的“体”,对应的就是基于空间维度的教学样式,是三维的。

(二)教学样式的主体进化

随着现代教育环境与理念的变化,课堂教学的形态必然会相应做出改变。教学样式因为“小”而呈现变动的灵活性,让我们看到了众多新旧样式的快速更替,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地促进了教学样式的进化。同时,信息技术的天然交互属性,强化了人们对世间万物的交互思维,这种思维投射在教学样式上,呈现出“交互增强”的进化态势。

1.横向呈现了交互性增强的协同进化。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力量及形成的理念变化对教学的促进是全面而深刻的,在课堂教学中发生的最鲜明变化的就是教学样式的协同进化,笔者认为,教学样式从点、线、面、体四个维度横向呈现了共同的进化格局,如图1 所示。

图1 维度视角下教学样式交互增强的协同进化

(1)点:资源性交互增强。在传统教学的资源互动上,仅限于语言文字、图表等内容,以及教材、板书和讲解等呈现载体。然而,现代技术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和资源的呈现形态,以直观化、生动化、更富交互力的样式语言充实或替代了原先的传统样式,增强了资源交互水平[5]。一是“色度”增强,即提升了资源呈现的多样化,通过媒体技术可以方便交互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图表等,增强了资源交互的感官刺激水平,这些媒体技术在近年全国大赛一等奖作品中的使用率几乎均为100%;二是“亮度”增强,无论何种媒体,都可超越人体能力极限,能够进行任意放大或修饰,实现我们需要的交互强度;三是“频度”增强,信息技术可以对教学资源做出不同速度的自由切换,提升交互的频度,从而提升交互强度。并且,随着教学理念的提升,教师更注重对教学内容的项目化或任务化重建,善于把知识与技能蕴含于所构建的学习载体之中,提升教学内容的品质和吸引力,且通过活页式教材的开发和微课慕课的灵活运用,强化学生和资源之间的自主交互意识与能力。

(2)线:方法性交互增强。客观上,问答交互仅限于语言及眼神交流,但其运用的便捷性、交互性会促成教师对问答样式的偏好,在传统课堂上,问答样式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甚至是唯一的师生交互方式。现代技术及理念的发展,促进了课堂教学交互样式的日益丰富,在近年来全国大赛一等奖教学作品中应用的即时投屏、仿真演示、虚拟实践与体验等样式,都增强了教学交互。一是即时性增强。当在教学中需要对一些动态资源做出同步而清晰的展示交互时,往往受现场条件限制而无法达成,当前完全可以运用即时投屏或同屏样式进行即时互动,实现技术性消解。例如,当需要示范讲解烹饪技巧、汽车发动机拆装等,教师可以通过即时投屏对这些实践技能的动态细节作清晰呈现与互动。二是实践性增强。随着对技能提升策略的认知提升及教学条件的改善,职教课堂实践的“量”与“质”都在明显提升。首先,充足的教学设施条件提升了实践的充分性,实践样式已成为当前职教教学的常态;其次,信息技术催生的虚拟仿真实践与体验,以便捷、安全和低成本的姿态,生成了更多的充分实践机会,2021年全国大赛一等奖作品中应用现场实践或虚拟实践的约占84.0%。三是友好性增强。职校学生学习主动性偏弱的现实,引发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游戏激励的重视,包括增强现实AR 和虚拟现实VR 在各专业教学中的应用,都较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友好体验。

(3)面:平台性交互增强。教师一旦跳出师生问答样式的线性樊篱,自然会重视对教师、学生与资源之间的多维互动,要形成充分的课堂交互,最简便有效的方式就是小组学习,这也可认为是一种基于实体平台的多维互动教学。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平台互动走向虚拟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交互水平。一是交互精度增强。借助信息化平台,实行在线测试与在线反馈成为当前教学中普遍运用的教学新样式,2021年全国大赛一等奖作品中有在线反馈的比例约占72.0%,在线测试在于帮助学生即时建立学习效果的精准检验,通过数据、图表等进行在线反馈能够精准表达每个学生个体关于学习效度的客观而详细的信息,也可以清晰表达一个班级所有学生关于学习效果的个体差异信息,这些都构成精准教学的基础条件。二是交互速度增强。基于信息化平台的在线检测与交互,具备天然的学习结果即时反馈功能,交互延迟短,大大地提升了交互速度,提高了学习效率。三是交互效度增强。当前,人屏交互成为提升交互效度的重要方面,在2021年全国大赛一等奖作品中有75.0%运用了多屏教学,对预设或生成性资源进行多屏呈现,同时,通过小组分屏学习,让每个学习小组各自对应一块屏幕展开讨论分享,提升交流便捷性,且在2021年全国大赛一等奖作品中有83.3%运用了平板或电脑进行辅助教学,大大地方便了人屏互动。

(4)体:空间性交互增强。传统应试教育把学生限定在标准化的方格教室里,教学空间只是一个抽象概念,空间的教学意义在学生身上得不到体现[6]。随着现代职教理念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理实一体、虚实一体的空间概念已经形成,强化了职校教学的空间交互。一是虚实融合增强。建立智能化学习场所,形成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的深度融合是未来教学空间的趋势,而“促进交互”是达成融合的共同价值和强大合力。物联网、云计算、信息化平台和智能技术等数字化构建,以及多屏、可移动课桌、和平板等硬件配备均指向对信息交互的增强。如:在2021年全国大赛一等奖作品中,约95.8 的教学运用了信息化平台,约83.3%的教学运用了围桌式教学样式,这是形成学生作为主体存在的互动型课堂的重要路径;另外,37.5%的作品运用了场景求真样式,把课堂搬到企业、社会或校内全真模拟场所开展教学,让学生在与真实场景的互动中有效提升职业能力。二是跨界交互增强。现代信息技术是实现跨时空交互的必要条件,通过连线专家的教学样式,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与场外行业专家的远程互动,实现课堂与社会资源的即时对接,即使在学习现场,跨功能区交互也已是常态,通过教学监护样式,实施对每位学生学习过程的实时监控与互动,方便教师清晰且动态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三是师资增强。教师是教学空间的重要资源,目前职业学校已经打破了“一课一师”的传统思维,根据需要构建起“多师教学”的模式,大多是专职教师+企业师傅的双师模式,从而增强了学生与教师的交互通道,形成了有效的职教特色课堂新样态。

2.纵向表达了交互性增强的维度跃迁。现代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样式“点线面体”四个维度的整体进化,但从纵向上,教学样式的交互性增强表达着从低维向高维发展的态势,这也匹配了教学从“教为中心”到“学为中心”的思维转向,具体如图2 所示。

图2 教学样式交互增强的维度跃迁

首先,维度视角的教学样式呈现纵向跃迁。在时间轴上,现代技术驱动着教学样式从低维向高维发展。2000年前后,媒体技术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资源呈现方式,但没有实质改变“教为中心”的传统样式,只是让技术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生动化、直观化改造,且让这些教学内容成为教师可以重复调用的“点”,方便了教学,这是“零维”层面的教学改进;2012年前后,教育界意识到“只呈现信息不算是教学”[7],由此出现了大量智能化虚拟仿真软件,包括微课的运用,引导学生参与技术协同下的整个学习过程,其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流程,即改变了教学“线”,使教学改进走向“一维”的层面;2015年前后,umu、云班课、课堂派、雨课堂等信息化交互平台的涌现,大大地方便了教学中的信息交互,真正进入了信息化教学阶段,实际上,信息化平台是一个“面”的概念,其实已进入了教学改进的“二维”层面;近些年,职业教育更加关注人与环境的交互,数字技术助推了智慧教室、智慧实训室等智能化学习场所的建设,强调数字空间与实体空间的一体化,为教学活动提供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的互动空间,这自然进入教学改进的“三维”层面,也正是“学为中心”教学的环境基础。在近些年的全国大赛作品中,基于资源(点)和基于过程(线)的教学样式的运用相对成熟与稳定,但热度在消减,而基于平台(面)和基于空间(体)的教学样式运用的热度在明显增加,总体上看,教学样式呈现出由低维度向高维度进化的整体态势。

其次,基于高维的教学样式呈现整体优化。教学样式从零维到三维的进化,表达了学习平台或学习空间对于教学重要性的认知在逐渐提升,即试图通过空间场域的构建和整体优化更好地促进学生自主与交互学习[8]。当前,高维教学样式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虚实一体。智慧教室和智慧实训室是典型的虚实一体化空间构造,多屏、平板和可移动课桌等实体和监护系统、信息平台、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虚拟技术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了课堂交互。在2020年与2021年的全国大赛一等奖作品中,分别为25.0%和41.7%的教学运用了智慧教室,虚实一体空间的教学运用在逐年增加。二是理实一体。让知识讲授、学生实践、小组学习、资源共享集中于一体,将分散性楼宇的功能集中在近距离的空间实现,这些促进了交互的便捷性和充分性。三是环境求真。尽量把教室搬到企业、社会等真实环境,强调在与职场的真实交互中培养职业能力。在2020年与2021年的全国大赛一等奖作品中,占33.3%的教学设置在近真实环境中。

三、教学样式进化的现代价值

时代发展必然联动教学理念、策略与方法的整体变革,但教学样式更加凸显体量小、工具性强的特征,它的变化更具有即时性、灵活性,这也反过来驱动着教学方式的积极变革。

(一)拓宽教学设计的个性化空间

传统教学设计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具有自上而下的专家驱动的设计思路,其设计结果往往具有权威性、普适性和处方性,不仅以简单化的方式处理复杂的教学系统,且无情地屏蔽了教师与学生的设计空间。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设计不能简单被动地运用普适性和规定性的教学方法与流程,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情境的需要构建教学问题解决方案的创造过程,其具有交互性、非线性和创造性的特征,教学设计也具有鲜明的个性化与情境化的特征,因此,教学样式的进化会成为教学设计个性化空间的生长点。

从教学活动的生成性看,教师应该转变以往刚性、静态的封闭型教程设计,树立弹性、动态的开放型学程设计观[9]。换言之,教学方法或模式本质上是相对刚性的预设性框架,在此框架下教师应强调对教学生成性的关照,以形成教学设计的个性化空间。Alexander 认为,生成性是教学样式的最重要特点,而个性化设计的重要表现在于正确处理生成性资源的互动,趋向交互增强进化的教学样式恰恰形成与生成性教学的共鸣,丰满了教学设计的个性化空间。

从教学实践的智慧性看,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教师需要克服教学模式的刻板僵硬,另一方面教师需要超越教学经验的零碎肤浅。教师的教学智慧在于能够达成教学模式与教学经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完美结合,这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实践性知识,而教学样式承载的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为其教学智慧的生长提供了基础和载体,也成为其教学实践智慧的积累与分享提供了稳定支持,从而提升了教学设计的个性化空间。

(二)助力教学方法的时代化发展

一直以来,强调系统和理性的客观主义教学设计都指向对“教学方法”的系统化构建与运用,基本采用系统工程的设计观点,设计过程强调理性,重在构建理想化的方法或模式。这种模式或方法所推崇的精确、流程和循序渐进,很容易演变为一种形式主义,貌似严谨,其实已导向惯性运用,容易走向程式与守旧,很难跟进时代变迁的步伐。

教学样式的本质上是一种“使用者设计”,记录的不是权威性的方法框架或模式,而是一线教师教学的实践经验样式,它来源于鲜活的实践,教学样式的进化是具有时代性的,能够贴近当前最新问题形成解决方案,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或改进了一批教学新样式,并因为教学样式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单位,易于传播与分享,从而形成了强大的教学改革推进力,如微课或慕课教学样式的运用助力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形成,分屏交互、在线反馈教学样式大大地促进和丰富了小组学习的交互方式。这些都表明,教学样式的快速更替与进化势必会倒逼教学方法整个结构的修正,甚至整体瓦解。

同时,教学样式的进化和大众运用,会累积形成一种强大的教学新思维,形成教学方法改革的强大力量。上世纪末开始流行的多媒体教学样式,使教学更加方便、快捷和高效,但只改变了知识信息的呈现方式,讲授式教学只是变得更为生动而“精致”,交互性依然很弱。后来信息化平台具有开放平等、即时互动的特点,大大地促进了教学中的“交互增强”,更加唤醒了广大教师的教学互动意识。相关调研表明,信息化教学样式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正在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与行为。

(三)支持教学过程的复杂化设计

教学的复杂性让我们认识到教学不可能被教学设计预先确定,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必须注意到设计过程的标准化和变通性之间的张力,在一个无法预测的教学生态中,开放、生成和创新是必需的。Alexander认为,样式和样式语言为研究者、实践者、学习者和技术人员记录与共享复杂教学的生成过程提供了方法。

换言之,教学样式的价值在于具有协调复杂教学设计的能力。复杂性教学设计需要作出对教学不确定性的回应,那就是要预测教学过程的“可能性”事件和构建解决方案,即要匹配对应教学样式的设计或调用,就像“棋谱”对于棋局,教学样式作为一种可以重复运用的方案,成为协调动态复杂情境的手段。另外,教学样式也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群体交流共享的工具,教师们都可以找到合适的样式表达他们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并且不断学习探索他们对于有效教学的观念。

猜你喜欢
样式设计教师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最美教师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这是巴黎发布的新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