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群”之形,超“群”之心

2023-10-19 10:35陆伶俐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泰坦尼克号智慧疫情

陆伶俐

[【时事速递】]

2023年4月23日,“99年小伙隐居6年家变图书馆”的话题登上热搜。据报道,“95后”男生李沛然高考结束后,不同于大多数人奔向大学校园的选择,他选择进山“隐居”,每天沉迷研究古文化、历史、国学,现在居所有万余本书。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是身处各种各样的“群”里,这些“群”对人们的生活和认识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人们对于他这种离经叛道的生活方式表示不解,规劝他回归生活,李沛然却化身“赛博隐士”向百万网友分享自己的隐居生活,并彰显自己“离群”之独立人格。

[【本质阐释】]

“群”泛指同类相聚,表示众多、集体的意思,为了满足特定、共同的需求而聚集在一起的人。人是群居动物,“群”的存在是人性本能的体现。“群”能给予个体安全感和归属感,促使个体间能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提升。“群”中人们更能达成共识,找到集体中的自我认同感。正因如此,“群”也会束缚成员的思维和思想,个人可能会被集体逻辑绑架,缺乏独立思考,而人云亦云,出现非理性的狂热。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离不开“群”,但在“群”中应保持自己的独立思想,即居“群”之形,有超“群”之心。

对于“群”这个话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思考:一是肯定“群”的价值和意义,在“群”中取精华、获滋养;二是面对“群”的问题,允许多样化共存,并互帮互助,不断提升;三是“群”成员需要坚守自我,精神独立,彼此尊重。

[【素材精粹】]

1 为霞尚满天——“银发知播”群体

在央视举办的“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银发知播”群体入选年度名单引发广泛关注。他们由两院院士、大学教授和中小学老教师组成,共13人,平均年龄77岁。

这群爷爷奶奶在网课直播间里,欢快幽默地传授硬核知识。他们将毕生所学通过网络授予青年,用日复一日的耐心播下知识的种子。其中三位来自上海,分别是中国科学院的汪品先院士、褚君浩院士以及同济大学物理学退休教授吴於人。业内人士认为,这群银发族站到聚光灯下,一方面体现了知识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证明在新媒体的赛道上,年龄从来不是问题。正如颁奖词所写的:“春蚕不老,夕阳正红。没有墙壁的教室,不设门槛的大学。白发人创造的流量,汇聚成真正的能量。知播,知播,传播知识与文化,始终是你们执着的方向。”

适用话题:①知识传播;②奋斗不止;③责任担当;④与时俱进

2 永不遗忘的精神丰碑——抗疫精神

2020年初,在满怀豪情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我们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人民开展了一场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抗疫斗争。

面对前所未知、来势汹汹的疫情,面对这场全人类与病毒的搏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全局、果断决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上下同心、全力以赴,采取最严格、最全面、最彻底的防控举措,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我们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个位数以内,用三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全国范围的疫情也得到有效控制,书写了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斗爭史上的伟大篇章。经过全国上下艰苦努力,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十分宝贵。

适用话题:①团结奋进;②艰苦努力;③互助同心;④人民至上;⑤生命至上

3 永不沉没的故事——《泰坦尼克号》

又被重新搬上银屏的《泰坦尼克号》再次唤醒了时代的记忆,也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在那艘将要沉没的巨轮上,有一群永不沉没的人,直到最后一刻,乐队依然在演奏,船长把着舵至死不放手,老年夫妇相拥着平静面对死亡……电影《泰坦尼克号》之所以被全球影迷奉为经典,除了高超的电影艺术和主人公之间的浪漫爱情外,最主要的还是它展现了人在面临死亡时先救妇女和孩子的人道主义精神。詹姆斯·卡梅隆导演这部电影的初衷,不仅是重述“泰坦尼克号”的故事,更是对人类在灾难和生死考验中的经历进行复杂而细致的探索,即用爱的力量来克服逆境,爱可以超越社会障碍,从而激发无私和牺牲的行为。

但在真实的纪录片里,我们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场景。1912年4月10日,这艘号称“永不沉没”的巨轮载着西方的荣耀和自豪,驶往纽约港。然而天降横祸,意外灾难是人性的照妖镜,跟电影里的优雅完全不同,“泰坦尼克号”大老板约瑟夫第一个抛妻弃子,独自逃生;贵族们偷偷贿赂船员,让救生艇提前开走,导致大量救生艇连一半都没坐满……本该是妇孺先行,却变成富人先行,甚至还有人锁上了船舱通道的铁门,就是害怕船舱最下层住的穷人们冲上来。

适用话题:①爱与奉献;②人道主义;③美与丑;④探寻真实;⑤追求艺术

【佳句采撷】

1.墙角的花儿,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冰  心

2.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

3.每一个孤立的人,都像小星一样微弱,但集结起来,就可以给迷途的人指引方向,就可以在黑暗中放出光明。 ——毕淑敏

4.到人群中去吧!那儿才是人的天地、精神的乐园、情感的天堂。

——顾晓鸣

5.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 ——[德]康    德

6.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德]叔本华

7.一个被群体情绪传染的人会感觉到自己前所未有的强大,他的行动完全听凭另一种陌生的力量来主宰。 ——[法]古斯塔夫·勒庞

8.人走进喧哗的群众里去,为的是要淹没他自己的沉默的呼号。

——[印]泰戈尔

【运用示例】

在“群”中成长,在“群”中独立

◎钟可睿

浙江省平湖中学高一(13)班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是一个个“群”的子集。我们给“群”带去生机活力。“群”也对人们的生活和认识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我们应在“群”中成长,也应在“群”中独立。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群”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懂事明理,认识生活,帮助我们汲取不同的智慧,传播智慧,共同成长。“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银发知播”群体,这个由老院士、老教师组成的直播群,借助短视频与直播平台,传播科学和人文知识。天文、物理、文学、美学……他们在“群”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将毕生所学孜孜不倦地传授给青年,激起了一股崇尚知识、学习技能的风潮。我们在“群”中接受知识的洗礼,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下不断成长。这其实就是我们在“群”中汲取智慧、不断成长的过程。

(分论点是“‘群’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懂事明理,认识生活,帮助我们汲取不同的智慧,传播智慧,共同成长”。接着,通过“银发知播”的事例阐释我们在“群”中接受知识的洗礼,不断成长。)

我们在“群”中汲取智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温暖,“群”中人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抗疫救灾时,“群”中人携手同行。温暖人心的话语源源不断地流向心田,伸出的援手数不胜数。最近被重新搬上银屏的《泰坦尼克号》,当群体面对灾难时,爱与奉献的存在让人性闪着光辉。“群”使我们更好地团结在一起,一起驱散了云翳,让夜路落满了光。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我们青年“群”接续奋斗,放飞青春梦想,书写时代华章。岁月漫长,晴雨交加,但在“群”中的我们却总能携手同行,奔赴山海,静待一树花开。所以,“群”让我们生活在温暖中,成长为同样温暖的一个人。

(分论点是“我们在‘群’中汲取智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温暖,‘群’中人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接着,用我们抗疫救灾和《泰坦尼克号》面对灾难的事例,阐释“‘群’让我们生活在温暖中,成长为同样温暖的一个人”。)

但人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时,“群”也可能会成为束缚自我的锁链,变成僵化思想的毒药,使我们变成“群”中的复制品。日本前首相遇刺事件一出,人们在网上的评论是清一色的欢呼庆贺,少有的表达对生命敬畏的评论却被“群”所吞没。此时,身在“群”中的人们,受到了“群”的很大影响,我们对事物的看法变得片面且主观,有时甚至是错误的。康德说:“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身在“群”中的我们若不想被“群”僵化,就应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我的思想。这样,才能不被复制,才能在“群”中保持独立人格。

(分论点“人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能被“群”束缚。此段对“群”进行思辨分析,用康德的名言来阐释“应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我的思想”,即在“群”中保持独立人格。)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独立个体。冰心说:“墙角的花儿,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我们应走出墙角,走进广阔的天地,走进集体,走进“群”。但那一方“墙角”也不应被抛弃,那是你独立的天地。只有当我们在“群”中成长,也能在“群”中独立时,才能让“群”成为智慧的土壤、溫暖的源泉,而不是束缚自我的锁链、僵化的毒药。

(此段总结升华,用冰心的话阐释“我们应走出墙角,走进广阔的天地,走进集体,走进‘群’”,与“在‘群’中独立”形成辩证统一。)

猜你喜欢
泰坦尼克号智慧疫情
《泰坦尼克号》经典桥段(视频)
《泰坦尼克号》(海报)
《泰坦尼克号》(海报)
战疫情
谁吃掉了泰坦尼克号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