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恩琪
创作者乘着时代的传统“慢车”驶过洪荒,一晃就是五千多年的时光。突然驶入信息爆炸的“快车道”,为了在百花齐放中存活,创作者应以灵活创新追时代“快火”,同时避免昙花一现之“火”。
浮躁与喧嚣在创作者耳旁如恶魔低语,而创作者怎能忘记自己真正的武器?
泰戈尔曾言:“古老的种子,它生命的胚芽蕴藏于内部,只是需要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播种。”正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绽放无所谓快慢,定会耀眼于新时代。你看到梨园的星火了吗?著名京剧推广人王珮瑜展现了“不破不立,率性而为”的创新风尚,利用网络平台把传统京剧引进年轻人的生活。你看见竹林山间的那一袭布衣了吗?李子柒种树烹茶,同样在网络平台将乡土中国介绍给了全世界。你可看到“快文化”时代虽花团锦簇,貌似绿叶的传统文化却也因其深厚的底蕴而脱颖而出?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快文化”时代的牺牲品,而是武器,是追赶时代潮流而又超越时代发展的制胜法宝。
名利迷惑着创作者的双眼,而创作者怎能模糊掉自己的初心?
时代的“快火”催人上道,但创作者不应忘记当初搭乘传统“慢车”的原因。有人觉得创作不易,呕心沥血却换不来网络时代网友们的一瞥,所以选择了放弃;有人自暴自弃,无底线取悦大众,选择了“娱乐至死”;有人沉默不语,任由自我损耗的风暴席卷失落的心;更有甚者,甘将自己的才华拱手让人,只为金钱“遮望眼”。这样的现象,都是内心怯懦、意志不坚定的表现。你可看到传统文化消逝的背后是一群创作者迷失了初心?当创作者失去了制胜法宝,任何形式的昙花一现之“火”都毫无意义,因为那并不是创作者想要的,那只是时代的悲歌。
“快火”时代下如何存活的问题应当抛给创作者们自行寻找答案,这也是他们寻找自我的心灵之旅。
是选择为了存活而随波逐流的身躯,还是选择坚守传统但灵活创新的灵魂?任何一种选择都无可厚非,也无疑都是道阻且长的。而依我看,选择后者更具勇气。“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选择后者的人并不把时代的“快火”视为“堪悲”,而是视为磨炼意志的“可人天”。“诗词的女儿”叶嘉莹,98岁仍堅持讲学,岁月的每分每秒都是她寻找自我的见证。当今的创作者,自然该向这位风雅的大师看齐,明确“火”与“活”孰轻孰重。
幸运的是,这个“快火”燃烧的时代,不是传统“慢车”独自艰难追赶的时代,你可见国家的动力引擎——
从央视《经典咏流传》《国家宝藏》等文化节目的热播,到《人民日报》点赞视频网站哔哩哔哩的跨年晚会,无一不体现了国家力量的支持。国家如此,那么创作者怎能既嫌弃传统“车”慢,又嫌弃路途遥远呢?国家给予的支持,实际是赋予了创作者文化使命,即成为树立文化自信的使者和榜样。
“火”与“活”孰轻孰重无从定论,也无关紧要,传统“慢车”并非创作者的囚笼,它是有才之人的殿堂,是文化自信涓涓流水中的清澈一脉。
(指导教师:姜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