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

2023-10-18 06:37李丹丹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李丹丹

【摘 要】家国情怀是中华文明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贯穿高中历史课程始终,教师应结合历史教科书内容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教学中,应遵循时机性原则、体验性原则,采取“立足教科书,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的育人资源;创设多元化的历史教学情境,升华家国情怀;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时事动态,厚植家国情怀;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涵育家国情怀”等策略,引导学生以历史学科的视角正确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正确价值观。

【关键词】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2-57-03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以及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家国情怀素养要刻在学生心中,就要将其贯穿每节历史课之中,这关系到历史学科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注重对高中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不仅是落实课程标准的教學要求所在,而且是历史教育的功能和旨归所在。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意义

第一,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家国价值观,培育他们的民族责任心,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有许多英雄人物,他们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有着宏伟的抱负,这些历史英雄人物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历史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以此来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这种教育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在成长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也是人成长的需要。正是这种成长的需要激发个体的潜能,使得个人成为他想努力成为的人。这与家国情怀中的个人担当、使命感和责任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正是这种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中华之崛起而奋力拼搏。

第二,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历史学科的角度看待人类社会的发展,发挥考评的作用,涵育家国情怀。近年来,高考试题充分利用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挖掘情感因素,不断深化试卷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以提升学生的素养和关键能力。同时,精心设计的试卷题目,强化了考评的作用,为历史备考提供了有益的启示。高考对于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考查,势必会增强他们对于家国情怀素养的理解和学习。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而且还能升华他们的家国情感,充分实现历史课程的育人作用。此外,高中历史课程与时代价值取向息息相关,这也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基础。通过把家国情怀素养融入高考试题中,有助于将时代价值传递给学生。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特征

(一)导向性

家国情怀是历史教学中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它不仅是历史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基础,而且还是培养和涵育学生正确人生观的重要基石。课程标准对于必修课程的表述中深入阐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内容,这些内容占据了较大篇幅,旨在强调这些都是在中国共产党指引下的正确选择,是强有力的思想支持和指导,为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应当科学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国观念,这种价值观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人成长,而且还关乎着国家未来的发展。

(二)相对性

历史学科在教学中的重要特征在于它不仅涉及对史学的阐述和评价,而且还包含着特定的思想和社会价值判断。价值判断是由历史认识的主体进行的,而这主体就是人,史学认知带有人的主观性,并且由于人生活在一定的时代,因此史学认知也带有一定的时代性。在进行历史认知的价值判断时,认知的主体不仅受到自身认知能力的局限,而且还受到外部社会历史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客观因素有时会成为史学认知不可逾越的局限因素。这说明历史认知的价值判断存在相对性,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以辩证统一的方法来看待历史,以免在培养学生历史价值观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和分歧。

(三)双面性

家国情怀的培养具有阶段性和长期性的特征,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地位和身份背景,都会影响人们对家国情怀的认知,也会影响家国情怀的外在表现。爱国之情是一种深植于人们心中的对祖国的热爱,它不仅是一种长久的情感,而且还是对历史文化的一种继承和积淀。这种价值观的形成,需要情感和主体意识的共同作用,因此,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阶段性的特征。家国情怀素养的培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仅仅依靠一两个历史事件的教学就能取得理想效果的,而是需要教师将正确的家国价值观融入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在师生互动中不断形成和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原则

(一)时机性原则:寻找合适的时机,由浅入深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善于捕捉最佳的家国情怀培养时机,尤其是在学生感情充沛之时,教师要用正确的史实或者适当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和学生的理解程度,家国情怀培养的目标、内容和方式应该由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升华历史事件。教师在挖掘历史知识进行家国情怀培养的同时,要注意避免牵强附会和生搬硬套,在时间和内容的取舍上要恰到好处,防止出现僵化的说教。

(二)体验性原则:在切身的体验中感受历史的温度

体验性的历史教学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这并非要求一定要走出课堂才能实行,例如呈现一则史料或者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都可以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体验式教学旨在通过课堂和课外两个方面,让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深入学习历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情境化教学,有助于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温度,从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四、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策略

(一)立足教科书,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的育人资源

历史教科书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载体,其中匯集了丰富的情感教育的内容,包括许多从古至今推动历史发展的英雄人物,他们都具有浓厚的爱国精神,是值得学生学习的榜样。“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离不开与家国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更离不开能够从历史事件中滋生情感、提炼价值观的敏锐心灵。”[1]因此,历史教师应该深入挖掘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和精神,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对祖国的情感。

例如在《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林觉民的《与妻书》来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林觉民把家庭幸福和国家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他在信中表达了对妻子和国家深沉的爱,情真意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林觉民舍身为国的精神,感悟其浓厚的家国情怀。又如在讲述红军长征时,教师可以利用教科书中的长征路线图,结合影视资源,让学生感受到红军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所作出的牺牲,战士们坚韧的意志力和顽强奋斗的精神值得学生去学习。如今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教师在引导学生珍惜美好生活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

(二)创设多元化的历史教学情境,厚植家国情怀

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而且还能激励他们积极向上,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家国情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单纯地进行讲解,学生会难以理解其中的内涵。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具体内容创设多元化的历史教学情境,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的声音和图像来展示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并激发他们心中的爱国精神和爱国情感。

例如在讲述抗日战争相关历史事件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与其相关的电影和纪录片片段,如《黑太阳731》《台儿庄一九三八》《将军的卫士》等,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抗日战争这段异常艰苦的历史,激发他们心中的爱国情感;在讲述抗美援朝战争时,可播放《长津湖》《狙击手》等电影片段,让学生深切感受在那个极冷的天气之下,战士们凭着顽强的意志和一腔热血扭转战争场面,最终赢得战争的胜利。教师在平时的讲课中,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语调和肢体动作变化,以及运用多媒体等工具,让学生在学到历史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中感悟浓厚的家国情怀,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时事动态,升华家国情怀

2022年高考全国卷充分发挥了历史教育的导向功能,紧跟时事热点,通过将时事政治与历史试题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自身发展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关联,厚植家国情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密切关注时事,如每天关注新闻联播的播报内容,既关注国家时事,又开阔国际视野,并且阐述自己的看法,构建自己对家国情怀素养的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将他们的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引导他们从中汲取新的经验,并将其转化为新的知识,以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并写下自己的感想,让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从中构建出新的领悟知识,从而更好地领悟家国情怀内涵,并自觉地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由此升华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四)进行生活化的教学,涵育家国情怀

“历史教育是基于历史学的生活特质而衍生出来的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彰显历史学的生活教育和指导价值。”[2]历史课堂应该充满生活气息,历史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冲出书本的桎梏,让历史课堂回归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生活是另一本教科书,它虽然不能给人以直白的知识,但是却能在潜移默化中起着教育作用,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学生的学习必须在特定的情境下进行,若是脱离了情境,学习的行为也不会持久。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发生的事件年代较为久远,与今天存在着时空差异,学生可能对历史教科书中的内容难以准确的理解,这时历史课程就无法充分发挥出育人方面的价值。因此,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历史教科书,探索各个知识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拓展教学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例如在教学关于中国现代和当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相关内容中,教师可进行生活化的教学,通过照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比较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和当今社会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让学生从中感受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增强对祖国的认同感。

家国情怀素养作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对于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家国情怀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应该耐心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利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教育资源,创设多种历史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密切关注时事动态,寻找历史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契合点,把家国情怀的培养融入历史教学和生活之中。此外,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历史学习,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参考文献】

[1]黄牧航.培育家国情怀素养的教学反思[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2(7):16.

[2]汪建斌,徐赐成.历史教学的生活化价值取向[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22(2):42.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核心素养与语文教学的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现状及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