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余杭分局 万怡晗 徐乐祎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千万工程”实施20 年以来,杭州市余杭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始终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乡村规划建设全过程中秉持保护优先,强化土地要素保障支撑,通过构筑全链条耕保体系,推进土地综合整治,聚焦全方位治理提升,以土地整治激发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动能,促进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杭州市余杭区5 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通过验收,共涉及121 个子项目,其中农用地1.9 万余亩、建设用地490 余亩,项目总投资超7510 万元,整治后耕地面积增加4667 亩,实现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项目区面积1.4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47 万亩,为区域经济效益带来71.45 亿元的增收,真正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结伴而行。
2016 年7 月,杭州市余杭区依托社会治理联动工作机制,在全国范围内首创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近年来,为不断推进制度化建设迭代升级,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田长制”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的实施细则》《杭州市余杭区村级田长和村级耕地保护巡查员考核和劳务报酬细则》《关于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以更严标准,探索完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划、建、管、护、补、奖”的长效制度。2020 年度以来,累计发放耕地保护补偿资金近9000 万元。
2022 年,浙江开始全面推行“耕地智保”应用场景,杭州市余杭区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不断深化“改革+应用”数字化治理水平。目前,全区超过11 万亩的耕地被纳入监控范围,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死角的数字场景,有效协助144 名在册村级田长,完成了1379 个巡查任务。同时,对“耕地智保”场景监控发现的耕地问题图斑进行现场核查销号的处理率达100%,位于全市各区县前列。
以“网格化”管理责任制为抓手,有效结合“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田长制”和掌上执法机制,完善“两非”问题图斑线索信息报送、移交、闭环处置机制,实现跨部门、跨场景全域信息共享,实时掌握问题处置进度。牵头组织各镇和村级协管员对全区范围内非住宅类疑似乱占耕地违法建房问题图斑进行“回头看”摸排,以抓“早”抓“小”的原则,将问题在源头管控。今年,开展违法占用耕地“零新增”专项行动以来,通过专题培训、上门指导、定期通报等方式,强势推进违法用地整改工作,累计整改违法用地144宗,涉及土地面积295 亩。
突出“优化、盘活、修复、提升”四大核心功能,开展土壤改良、土地平整以及灌溉排水、新修田间道路等工程建设,构建“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的现代化农业新格局。今年,全区计划新立项2 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其中径山镇“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项目等6 个子项目已完成区级立项并报备,预计可实现耕地集中连片1.1 万余亩。
以乡镇单元规划为平台,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思路,对废弃农村宅基地、废弃工矿地、以及其它低效建设用地有序开展复垦,腾挪置换城郊空间布局。编制完成2023 年度余杭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分配建议方案,将“低效存量”转换为“发展增量”,近800 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用于乡村文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环境改善,为助推美丽乡村建设打好“地基”。
协同多部门成立余杭生态恢复工作小组,建立耕地恢复后备资源库,实行动态计划管理,确定优先耕地恢复的序列。2022 年以来,在全区开展耕地功能恢复工作,共立项耕地功能恢复项目54 个,实现耕地功能恢复3.9 万亩。同年,启动了中泰街道岑岭矿区生态环境修复工程,采用消除落石隐患、喷播复绿、覆盖主动防护网等方式,完成了约18.4万平方米的坡面喷播复绿项目,整体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在此基础上引入“老虎山入坑艺术公园”项目,让原本废弃的矿坑“摇身一变”成为一处融合了各种野趣元素的惬意户外休闲场所。
不断探索艺术、健康、民生保障、自然教育等一系列“土地整治+”创新实践,丰富土地整治内涵。例如,径山小古城村实施市政景观绿化工程和环境提升改造工程,将“农地流转、农居集聚、耕地保护”三项措施有机结合,打造禅城慢享休闲区、24 小时智慧健康驿站、小古城乡村新社区客厅等休闲宜居功能区块,构建围绕古城慢享漫游的惠民服务网络。同时,将目光瞄准低效用地,对2 个制茶小作坊进行腾退,并合理开发利用农村宅基地、空闲地等用地空间,打造出游客接待中心、旅游乐园、阳光农场等。小古城村以生态为底的旅游事业日渐兴旺,2022 年,小古城村吸引了38 万余人次前来旅游,村集体收入首次突破千万元。
▲余杭未来乡村——永安村
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统筹协调集聚土地、资金、项目等资源要素,从指标落实、农转用报批、土地出让等关键环节,探索村社抱团联合开发、平台牵头飞地开发等新模式,将“有限存量”中激发出发展的“最大增量”。破解了用地额度有限、村集体资金不足等制约因素造成的项目发展难题。今年,余杭良渚街道长桥村、小洋坝村、勾庄村联合成立的杭州三次元置业有限公司拍得一宗31 亩村级留用地,三村拿出全部的用地额度,然后按照用地额度比例投入资金,既实现村集体资金的合理利用,又提升村级留用地开发项目的体量和能级。项目建成后将引进商超、酒店、商务办公等业态,预计每年可为三个村带来2700 万元的租金收入,带动每户村民平均增收2 万元。
为努力讲好余杭美丽乡村故事,单列农文旅融合项目建设用地实行计划清单,将高标准农田产能与乡村特色发展功能相复合。目前,为仁和街道、瓶窑镇、良渚街道等5个镇街提供方案指导,助力实施乡村振兴精品村7 个、创建A 级景区村11 个、推进美丽庭院建设22 个。其中,余杭街道永安村充分发挥“田长制度全国起源地”优势,在打造出的高标准田“沃土”之上,积极同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合作,引进“浙禾香2 号”品种,通过“良田良钟”法带动亩均收入由2000 元提高至6000 元,同时将小部分不具备复耕条件的地块打造出集农耕、研学、游玩等众多元素于一体的“禹上稻香”文旅品牌,吸引游客超25万人次,带来经济增收1100 万元,让村民的“粮袋子”变成“钱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