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春晓 潘晓华 夏梅玲 周姜旗
1 松阳县中医医院 浙江松阳 323400
2 松阳县人民医院 浙江松阳 323400
临床对于混合痔(MH)患者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术后大多数伤口均是开放性的,加之肛门特殊的解剖结构及功能,以及换药、粪便摩擦等因素影响,易致术后出现伤口疼痛、肛缘水肿等症,创面愈合时间相对较长,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困扰[1]。临床对于MH 患者术后伤口疼痛、创面愈合的干预措施多样,如服药、硫酸镁湿敷、中药熏洗等,可发挥确切作用[2]。中医将MH 归入“肛漏”范畴,其病机在于湿热下注大肠、气血壅络,湿热下蕴是常见证型[3]。手术虽可清除MH 病灶,但湿热蕴结病机未获得解除。故中医临证应以清热燥湿为主。笔者采用自拟清热祛湿止痒方熏洗干预MH 术后并发症,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62例MH术后患者来源于松阳县中医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病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2例;年龄(44.39±5.72)岁;病程:3~21月,平均(13.04±2.65)月;内痔分度[4]:Ⅲ度13例,Ⅳ度18例;痔核数(3.41±0.47)个;手术时间(1.69±0.30)h。对照组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43.98±5.69)岁;病程:4~20月,平均(12.89±2.62)月;内痔分度:Ⅲ度15例,Ⅳ度16例;痔核数(3.33±0.44)个;手术时间(1.75±0.31)h。两组以上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病例选择:纳入标准:满足MH 诊治指南[4]诊断要求,经肠镜检查证实;满足湿热下注证[5]诊断要求;年龄20~65岁;内痔分度[4]属Ⅲ、Ⅵ度;予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者;无痔治疗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其他类型肛肠病者;伴糖尿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存在肝、肾、肺等严重功能障碍;对本次受试药物过敏;凝血功能障碍;因肛裂、肛瘘等引起疼痛;既往肛肠疾病手术史;有精神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术后第2d予地奥司明片(南京正大天晴制药,国药准字H20058471),初始剂量1日6片,连续4d;第5d 改成1日4 片,继续3d;上述用药时间为午餐和晚餐时。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第2d加自拟清热祛湿止痒方熏洗,组方:苦参30g,黄柏15g,石菖蒲9g,地肤子、野菊花、蛇床子、金银花、白鲜皮、白芷各15g。由我院药剂科提供,1 袋150mL,1日2 袋,1日熏洗2次,1次15min。两组均治疗7d。
1.4 观察指标:①疗效分析[6]:临床痊愈:症状消失,创面完全愈合,疗效指数≥95%;显效:症状好转,创面面积缩小≥80%,疗效指数≥75%及不足95%;好转:症状轻度,创面面积缩小50%~80%,疗效指数≥30%及不足75%;未愈: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创面未愈合,疗效指数不足30%。疗效指数=(治疗前的便血、疼痛、肛门不适的总评分-治疗后的便血、疼痛、肛门不适的总评分)/治疗前便血、疼痛、肛门不适的总评分×100%。②创面愈合相关指标评分[7]:创面疼痛:0 分视为无痛,10 分为疼痛剧烈。创面水肿:0分为无水肿,1分为轻度隆起及皮纹存在,2分为中度肿大且皮纹不明显,3 分为重度肿大且皮纹消失、皮肤发亮。创面渗液:0分为渗液未渗透1块纱布,1分为渗液渗透1 块纱布,2 分为渗液渗透超过2 块纱布,3 分为渗液渗透超过3块纱布及以上。创面面积:0分为上皮组织完全覆盖创面,1 分为创面面积<2cm2,2 分为创面面积2~4cm2,3 分为创面面积>4cm2。创面肉芽组织:0分为上皮组织完全覆盖创面,1 分为创面肉芽组织颜色鲜活且不合并水肿,2 分为创面肉芽组织鲜活和部分水肿,3 分为创面肉芽组织色黯、生长缓慢、有凹陷或水肿。③记录术后疼痛、水肿消失时间以及创面愈合时间。
1.5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 软件统计;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行t检验分析;疗效数据以例数(率)表示,比较行χ2检验分析;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2.2 两组创面愈合指标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创面愈合指标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创面愈合指标评分比较(±s,分)
注:与术后当日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观察组例数31对照组31时间术后当日术后7d术后当日术后7d创面疼痛6.25±0.75 1.73±0.30*#6.30±0.76 2.51±0.39*创面水肿2.52±0.39 0.68±0.08*#2.59±0.40 1.04±0.25*创面渗液2.30±0.37 0.56±0.07*#2.26±0.36 0.88±0.13*创面面积2.34±0.37 0.46±0.06*#2.40±0.38 0.83±0.12*创面肉芽组织2.46±0.39 0.52±0.07*#2.41±0.38 0.90±0.13*
2.3 两组术后疼痛、水肿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术后疼痛、水肿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s,d)
表3 两组术后疼痛、水肿消失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创面愈合时间12.30±2.61#14.31±2.82例数31 31术后疼痛消失4.93±0.63#6.47±0.78术后水肿消失5.99±0.73#7.59±0.89
西医对MH 术后创面愈合缺乏特效药物,而中医内外治法在减缓MH术后疼痛等并发症及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方面效果确切[8]。中医学认为MH 主要病因为湿、瘀、热等,如《医宗金鉴》述“痔疮形名方多般,不外风湿燥热源”,手术虽祛除病灶,但手术乃金刃所伤,会损及肛周脉络,加重血瘀湿滞之症以及湿热余毒的聚集,故术后创面湿热未尽,热毒蕴积,气血瘀阻,久之不畅则痛,发为坠胀、肿痛等症,且湿热毒邪滞积,热盛肉腐,新肉生成缓慢,创面愈合延迟[9]。因此,中医对MH 术后患者主张予清热祛湿、化瘀解毒的治法。
自拟清热祛湿止痒方以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金银花、野菊花清热解毒散结;白芷消肿排脓、燥湿止痛;苦参、白鲜皮清热燥湿解毒;石菖蒲化湿;地肤子、蛇床子合用可清热利湿,祛风止痒。以上药物合用,发挥清热祛湿、解毒止痒的功效。而采取熏洗法通过药力、热力直接作用于患处,可使药效深入腠理,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能够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水肿等症状,有助于创面愈合,并且中药熏洗疗法具有起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势。本次观察结果表明,自拟清热祛湿止痒方熏洗治疗湿热下注型MH 术后患者的疗效明显,有助于创面愈合、疼痛缓解,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