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艳,李国军,陆春梅
1.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街道黄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超声科,山东青岛 266011;2.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街道黄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共卫生科,山东青岛 266011;3.青岛市市南区海路街道海口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医学,山东青岛 266011
现代医疗技术研究持续深入,影像学检查广泛用于多种疾病诊断与治疗,应用效果良好、价格低廉、操作便捷,受到患者与医护人员高度认可。应用超声检测技术与设备能够清晰观察出人体脏器形态、结构以及运动状态,将其与微创等技术联系在一起,可以达到良好的救治效果。目前,各大医院超声科每日患者流动量较大,需要在检查后给予相应诊断,若无法深入剖析检查结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临床医师诊断依据,一旦诊断结果产生疑问,势必需要患者再次检查,严重影响医患间信任度,造成严重资源浪费[1-2]。为解决该问题,越来越多的医疗单位尝试结合实际情况实现超声管理流程的科学优化,重点加强设备管理、护士管理等。本文选取2019 年10 月—2020 年3 月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街道黄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21 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分析科学优化超声管理流程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超声科21 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男10 名,女11 名;年龄26~41 岁,平均(35.66±3.86)岁;工作年限3~11 年,平均(7.66±1.34)年;均为大专以上学历,研究期间未发生人员调离问题。2020 年1—3 月实施科学优化的管理流程,设为实施后,2019 年10—12 月为实施前。为观察优化效果,纳入106 名(实施前后分别为53 名)在本院参与过检验的患者作为某些指标测评依据。
2019 年10—12 月采用常规超声管理流程设为实施前:管理期间,护理人员需协调好公共秩序,做好分诊工作,检验医生需严格遵照相关标准与流程完成患者检查与诊断,科室内严格依照相关标准实施管理,包括设备的定期维护,检验医生技能培训,保证超声检查操作规范性与标准性[3]。
2020 年1—3 月采用科学优化的超声管理流程设为实施后:由超声科主任及护士长牵头,纳入高资历医师、护理人员组建科学优化的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日常工作管理与质量控制,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与效率的目的,结合科室实际状况完成管理流程细致划分,运用统计学分析法完成不同管理环节的质量管理,明确影响超声科管理质量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优化管理流程[4-5]。详细内容如下:①医护人员。医护人员需注意仪容仪表、沟通方式以及服务态度,树立良好形象,提高科室整体口碑。结合科室日常工作情况开展专业培训或继续医学教育,强化医学伦理教育,培养科室医护工作者人文素养,明确各方主体责任,将责任落实到个人,确保有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溯源,并予以解决。主任医师应定期组织自省自查,明确科室现存问题,有针对性构建解决方案,并加以实行,减少不必要的纠纷与投诉[6-8]。②设备与仪器。由于超声检验设备对精准度要求极高,需要在日常使用后做好维护与质量控制,检查医生必须具备较强专业能力,剖析设备说明书,熟悉相关性能与指标,掌握使用方式,牢记检查禁忌与适应证;做好仪器保养,了解基础故障整修与问题排查,发现严重的机器障碍时,应立即上报医院管理部门与维修部,同时通知相关科室,推迟患者检查。做好超声检查设备流程化合格证管理,确保设备符合临床应用标准;科室内部须落实定期检查制度,记录好软件安装、维修、例行检查时间[9]。③流程。检查医师需严格遵照相关管理规范与检查方法完成不同脏器扫描,质量管理小组需不定期核验,了解实际操作情况,指导检查医生改善现有缺陷,提高检出率。就病情特殊的患者而言,需请求上级医生或主任医师参与诊断,建立高可靠性的超声诊断建议。科室内部需定时定量地完成报告核查,捕捉明显错误,有针对性地规范报告内容,形成相对统一的填写标准。科室需做好病例追踪随访,由质量管理小组内特定成员负责,完成病例追踪随访,发现疑难杂症病例时,需要立即联系相关人员进行登记,完成信息补充。结合实际情况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患者提供网上预约等功能,减少等待时间,实现效率最大化[10-12]。④规章制度。结合卫生行政部门制订的医疗规范完善超声科工作管理制度,提升操作规范性,加大业务培训、就诊环境以及会诊等关注力度,为医护人员创造最大发展机会,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建立良好的意见反馈途径,方便患者及时了解自身状况[13]。
①超声科管理质量:利用本院自制的超声管理质量评分量表完成该项评估,涉及人员素质、设备管理、管理流程、规章制度4 个维度,单个维度涉及5 小项,每项1 分,单个维度满分为5 分,分数越高管理质量越好。②临床科室对管理效果评价:重点从4 个角度进行考量,即超声报告准确性、结果上传及时性、符合诊断要求、整体工作评价,单项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管理效果越好[14]。③超声质量采样满意度和报告合格率。采样满意度采用放射科问卷评估,满分100 分,≥85 分为十分满意,60~<85分为比较满意,<60 分为不满意,采样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采样报告每组53 名,以采样结果清晰,能够作为诊断依据为准。④管理不良事件。
采用SPSS 24.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实施前后差异比较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后的超声管理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医护人员超声管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医护人员超声管理质量评分比较[(±s),分]
时间实施前(n=21)实施后(n=21)t 值P 值人员素质3.57±0.25 4.41±0.45 7.478<0.05设备管理3.97±0.33 4.80±0.15 10.493<0.05管理流程3.81±0.15 4.73±0.22 15.833<0.05规章制度4.10±0.18 4.81±0.15 13.886<0.05
实施后的超声报告准确性、结果上传及时性、符合诊断要求、整体工作评价的管理效果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医护人员管理效果比较[(±s),分]
表2 两组医护人员管理效果比较[(±s),分]
时间实施前(n=21)实施后(n=21)t 值P 值超声报告准确性85.42±7.15 93.52±5.15 4.212<0.05结果上传及时性83.92±7.01 92.18±5.76 4.172<0.05符合诊断要求84.99±5.98 95.10±4.51 6.186<0.05整体工作评价84.22±4.78 93.48±5.82 5.634<0.05
实施后的操作满意度、报告合格率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采样满意度和报告合格率比较[n(%)]
实施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89%,显著低于实施前的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管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国民经济增长使得人们更加注重个人健康,疾病筛查与早期诊断重视度显著提升,血液检查、超声检查等应用度有明显增长。目前,各大医疗单位超声科就诊基数较大,人流量较多,因人员、设备等引起的纠纷不在少数,如何做好超声科流程管理成为未来发展重点。相较于其他科室,超声科管理流程相对复杂,环节较多,一旦出现问题便会降低整个科室管理质量。有关报道指出[15-16],超声科管理方法的优化与改进应从管理方法与质量影响因素两点入手,其中提升超声管理质量最常用的方法如质控管理、流程管理等,应用效果良好,均可以达到预期目标,李红平等[5]尝试在超声科实施质量控制专项管理,从规范制度、强化业务培训、优化就诊流程以及尊重患者等角度出发对超声科进行质量控制,最终发现科室内操作技能、服务态度等问题得到极大改善,超声图像质量与效果显著提升,同时报告准确性与精准性也有显著提升,受到其他科室高度认可,不良事件发生率也呈现出下降趋势。另外,卢晴等[17]尝试运用科学优化超声管理流程来提高超声科管理质量,发现实施后,科室人员素养、设备、管理流程以及规章制度等得到显著改善,患者接受度更高,并给予高度认可,这为本次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保证研究的有效性。本次研究,总结了相关学者研究方向,结合本院超声科室实际情况科学优化了超声质量管理流程,重点包括人员、设备、质量控制流程以及相关制度优化等方向,旨在提高医护人员职业素养、强化设备维护以及管理流程优化等,规章制度更加完善,约束力更强,符合现代医疗水平发展趋势[18]。
结果显示,相较于实施前,实施后超声质量管理各项指标更高(P<0.05),说明科学优化的超声管理流程综合实效更强,方便科室整体发展;经各科室反馈,发现相较于实施前科学优化的超声管理流程,实施后超声科室管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除此之外,本文还纳入了106 例患者作为优化评估依据,发现,实施后超声质量检查效果显著优于实施前,不良事件发生率则低于实施前(P<0.05),说明科学优化超声管理流程应用效果极佳,所获得的图像能为各科医生提供参考,可显著减少不良事件。
综上所述,超声科应用科学优化质量管理流程有助于提高人员素养与设备管理,各科室满意度更高,超声检查效果显著提升,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