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光明
徐州市铜山区地处江苏省西北部,“C”字形环绕徐州市城区,总面积1896 平方公里。现辖16 个镇、9 个街道、1 个国家高新区、1 个省级经开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常住人口112.22 万,其中城镇人口63.99 万、乡村人口48.23 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7%,综合实力居全国百强县(区)第28 位。铜山区是城郊型都市农业大区,耕地面积135.1 万亩,其设施农业面积达40 万亩,为全省第一,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规模最大的优质设施果蔬种植基地、省级永久性“菜篮子”工程基地。2020年以来,该区先后获得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10 多项国家级荣誉。近年来,铜山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徐州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铜山区“米袋子”“菜篮子”稳产保供基地产业优势,着力打造乡村振兴铜山样板。以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引领,形成产业“旺”、生态“美”、文化“丰”、人才“聚”、组织“强”的新局面,2022 年成功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
近年来,铜山区坚决守牢重要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底线,围绕“两带四区”(“两带”即黄河故道乡村产业示范带、五环路城郊都市农业示范带;“四区”即西北部高效农业示范区、东南部精品农业示范区、北部沿微山湖绿色生态农业示范区、东部循环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布局,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不断筑牢现代农业发展根基。
扛稳政治责任,筑牢稳产保供基础。一是坚决守牢粮食稳产保供底线。近年来,铜山区通过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粮食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90 万亩(年产粮85 万吨),实现“十九连丰”。二是全力保障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落实稳产保供属地责任,制定长效支持政策,2022 年生猪存栏50 万头,出栏85 万头,巩固提升5 个上海蔬菜外延基地,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00 万亩,年产量300 余万吨。三是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力度。统筹规划、同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高效节水灌溉,实现全区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面积达110.76 万亩,耕地占比达82%,五项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达67.4%,成功创建江苏省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
创建聚集载体,提升现代农业水平。一是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围绕“两带四区”,培育优质稻麦、绿色果蔬、生态养殖三大优质农产品产业集群,提升优质稻麦、绿色蔬菜、生态养殖、高效果品和休闲旅游、绿色食品加工“4+2”产业质效,总产值达240 亿元,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主产区布局,把加工增值效益留在农村。二是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近年来,全区累计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0 家,17 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年销售额超百亿元,面粉加工能力突破100 万吨,居全省第一。三是加快农产品流通。建成全省单体最大、功能最全、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有粮食收储粮仓——维维粮油仓储物流园,粮食仓储能力突破60 万吨,江苏大成物流园、依柯农业冷链物流中心、龙亭蔬菜市场、金田冷链物流中心等一批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物流冷链园区投入使用。
发挥区位优势,做优都市休闲农业。铜山区“C”字形环绕徐州老城区,具有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的独特优势。近年来,该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大力创建“铜你乡约·山水田园”区域品牌,通过实施“铜字号”农业知名品牌创建行动,做大做强都市休闲农业,促进休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累计打造精品线路10 条、精品村10 个,建成主题农业园区100个,逐步形成乡村旅游“1111”产业发展体系。
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百千万”工程,建立“四美一清”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打造诗意铜山的“富春山居图”。
全域开展人居环境“百千万”工程,打造秀美诗意铜山。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为导向,坚持“全域、全面、全民”三个维度,把全区1272 个自然村分成三类,实施“百村示范引领、千村达标整治、万户农房改善”的人居环境“百千万”工程。一是百村示范引领。对基础较好的村,按照“有富民产业、有标准道路、有绿化亮化、有供排水系统、有服务场所、有‘厕所革命’、有河长路长、有保洁体系、有信息网络、有清洁用能”的“十有”标准全面提升,建设完成140 个示范村,形成百村示范。二是千村整治扩面。对基础条件一般的村,按照“无公共空间被侵占、无杂草丛生、无乱堆乱放、无黑臭水沟、无乱搭乱建、无裸露土壤”的“六无”标准整治,累计建成1013 个达标村,实现千村整治。三是万户农房改善。对基础条件较差、群众搬迁意愿强烈的村庄和四类重点对象,实行整体搬迁、集中改善,持续开展危房改造,以多种方式改善农村住房1.1 万余户,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体现铜山特色的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形成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域一特色”的大美格局。全国、全省人居环境现场会先后在铜山区召开,2021 年该区获批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建立“四美一清”长效管理机制,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一是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不断巩固提升“百千万”工程成果,实施“美丽村容、美丽河道、美丽庭院、美丽菜园和清洁公厕”“四美一清”工程,全区共整治农村河道1541 条、整治长度1984公里,农村生活污水行政村覆盖率达86.3%,生活垃圾收运率与无害化处理率达100%。二是持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制定出台《铜山区2022 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东部片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文件,先后开展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春”“夏”“冬”三大战役,全区278 个行政村全部再次进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三是深入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目前,全区累计创建省市特色田园乡村16 个、国家级传统村落2 个、省级传统村落12 个,建成美丽宜居村300 个,每年评选1000 户五星级美丽庭院,发挥了典型引领作用。
聚焦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加快。近年来,全区每年完成“户户通”建设100 公里以上,“户户通”通达率达95%,获批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建成农村水冲公厕总数达到2088 个,在全市率先实现自然村水冲公厕全覆盖,完成户厕新建或提升1.6 万户。二是农村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城乡低保标准实现一体化,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实现市级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强区、优镇、振村”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行动加快推进,近三年累计招聘乡村教师1637 名,实施乡镇学校新建改扩建项目92 个。在全省率先组建涵盖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的医疗事业集团,建成4 个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每万人口全科医生达3.64 人,乡村医师在岗870 人,被评为江苏省基层卫生十强县。聚焦“一老一小”民生关切,新建2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完成12 个镇级敬老院标准化改造。
围绕改革赋能,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思路,建立生态循环农业“三体系一工程”,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三乡工程”,不断增强农业发展活力。
坚持创新驱动引领,推进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一是探索综合服务新体系。自2020 年获批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以来,铜山区围绕“家庭农场强基扩面与联合发展”主题,创新提出“十百千万”(即“十个产业化联合体、一百个股田制、一千个示范农场、带动十万农户”)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探索形成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158”(1 个区级服务中心、5 个服务平台、8 项优惠政策)综合服务体系。二是探索农业金融保障新举措。率先开展家庭农场综合保险试点,承保范围比传统保险增加22 个险种,极大提高了家庭农场的抗风险能力,全国首单家庭农场综合保险在铜山区签订。三是探索村集体经营新模式。为促进村集体增收,全区积极推广“党建+股田制”等模式,共有66 个村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流转经营土地面积达6.3 万亩,2022 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达70 万元。
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建立生态循环农业“三体系一工程”。2021 年以来,为解决畜禽粪污治理、农药化肥包装物收集处置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问题,铜山区积极构建生态循环“三体系一工程”(即“新型农业规模经营体系、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体系、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利用体系、生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目前,全区适度规模经营占比达到67%,100 家农药废弃包装物及废旧农膜回收暂存点规范化处置,5 个生态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基本建成,房村镇八王项目被作为生态环保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围绕生态循环农业,深化“三体系一工程”出亮点,巩固农药包装废弃物和废旧农膜回收、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成效。持续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建设,完成任务10 万亩。加快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工作,全面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生态化建设,让“标准田”变为“景观田”。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推进“三乡工程”。为推动人才下乡、能人返乡、资本兴乡落地落实,2020年开始全区大力实施“三乡工程”。推出“苏农担·三乡工程助力贷”,由区财政贴息30%,近三年共发放贷款400 余笔,超过2 亿元,有效解决了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难、融资贵等难题。近三年新招引项目100 余个,总投资110 亿元,推动3000余名城市人才下乡、能人返乡创业,带动3 万余名农民就业增收。
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树牢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纵深推进“党建强基”提升工程,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大力实施“四个领办”党建工程,基层战斗堡垒不断巩固。通过实施“四个领办”党建工程(即“村支部领办集体产业、村书记领办致富项目、党员中心户领办公共事务、骨干党员领办民生实事”),将村支部、村书记、党员中心户、骨干党员串成一个整体,打通基层党建全链条,形成党建工作合力。全区累计领办各类集体产业项目268 个、致富项目256 个,开展农村基层干部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提升综合履职能力,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深化落实“建村部、强支部”行动,推动全区523 个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累计创建市级“红色地标”11 个、区级“红色地标”19 个。
多措并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围绕“五治融合”,开展“精网微格”工程,完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深入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惠民生”专项行动,1200名机关干部下沉到村全覆盖走访,摸清46795 户困难群众、40 个社会治理薄弱村“两个底数”,制定实施“铜山妈妈”结对关爱困境儿童、“邻里守望关爱互助”志愿服务等6 项帮扶政策,帮助3000 多名困难群众解决2892 件民生问题,进一步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巩固“长安杯”创建成果,提升物联监测预警能力,推广应用“网格e 通、便民e 通、惠企e 通”等App,让百姓“话能说、事好办”,形成“多渠道发现、一中心调度、集中处置、全员监督、高效闭环”的治理格局。
开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新格局,乡风文明建设不断深化。健全区、镇、村三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目前全区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0 个、实践站287 个、实践基地67 个、实践点490 个,实现了文明实践志愿网络全覆盖。常态化开展各类文明评选活动,该区李传文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另有3 户家庭分别获评“江苏省最美家庭”“江苏省绿色家庭”,示范引领作用不断强化。在全省率先出台《乡村振兴乡风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打造文明一条街、文化墙、宣传栏、道德讲堂等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开展“百姓春晚”“农民丰收节”“乡村音乐节”等活动,乡风文明建设的精气神全面提升。该区被列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第二批省级试点地区,全省加强乡村治理提升乡村文明水平现场推进会在铜山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