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军 李兴勇
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探寻中国革命理论和革命道路的先行者之一,是一个“肯用脑子想问题”“有思想的”人。八七会议后,他受命于危难之际,主持临时中央政治局工作,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开辟革命新时期,推动中国共产党从幼稚逐渐走向成熟做出了贡献。瞿秋白十分重视并深入研究了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对建党原则、思想武装、组织建设、政治纪律等都有独到见解,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践。
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分清“谁是我们真正的敌人,谁是我们真正的朋友”。瞿秋白以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为视角,对中国社会各阶级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中国的统治阶级是地主、买办阶级,他们是“军阀的经济基础”,是“帝国主义的两只手”,而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动摇性、软弱性,只有工人阶级才是“先进的、善于组织的、有政治的觉悟和阶级的意识的阶级”,农民阶级则是同盟军。也就是说,谁能代表工农利益,谁能给工、农、小商人以政权,“才能获得农民群众,革命的基础才能巩固,才能排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权力”。瞿秋白是党内较早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中心问题的领导之一,他深知“农民当占中国人口百分之七十以上,占非常重要的地位,国民革命不得农民参与,也很难成功”,“革命工作必定要解决农民问题,解决了农民的一切苦痛才能说是国民革命成功”。大革命以来,他就一直非常关注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瞿秋白十分重视毛泽东所撰《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将全文交中共中央在武汉所办的长江书局,以《湖南农民革命》为书名出版,并为该书写了序言,号召“中国革命家都要代表三万万九千万农民说话做事,到战线去奋斗”,“中国的革命者个个都应当读一读毛泽东这本书”。对于广东农民运动的“王”——彭湃,瞿秋白也很推崇。得知彭湃牺牲的噩耗后,他抱病于深夜专门撰写《纪念彭湃同志》一文,称颂其是“中国劳苦的农民群众顶爱的、顶尊重的领袖,在海陆丰农民的眼中,看得像父母兄弟一样的亲热”,赞誉彭湃所著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是“中国农民运动第一本最有价值的著作”。
瞿秋白通过对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科学分析,清醒地认识到工农阶级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和狭隘性,认为在军事上武装工农搞暴力革命的同时,更要注重从思想上、组织上改造工农。深谙列宁主义政党建党原则的瞿秋白知道,党如果没有革命的理论,始终是要破产的。后来党内出现的机会主义与盲动主义,从本质上也都是源于对革命理论的理解不深切。他详细考察了中国历史上陈胜、吴广、赤眉、黄巾、白莲教、义和团、太平天国等农民运动成败得失的因由,发现每次的农民运动成功之后,政权都落到别人手里,农民自己并没有得到成功。由此,他发觉到一个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即以往的农民运动大致都有一个特点“迷信”,“如白莲教、义和团、太平天国都有宗教的力量为他们的维系”,“每次运动往往成为暴动,如其没有宗教将是散漫不可收拾,从过去的义和团到现在北方的红枪会都是如此”。对于近代工人阶级的来源和特性,他也做了系统分析,“譬如上海的工人之中,差不多一大半是属于青帮红帮等类的秘密组织的”,“工人组织之中亦有流氓主义的遗毒,就是‘不问政治只问饭碗’”,表面上是做革命职业家,其实是雇佣革命。“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许多同志因为党不能供给他的生活费,他便离开党,退出党了”,“八七之前之后都有许多是把党的生活变为市侩生活”。这些都印证了瞿秋白对工农阶级的分析与判断。
“无理论的党,必归破产”。这是瞿秋白在中共六大上所做的政治报告中对建党八年以来革命活动经验教训的总结。他指出:“我党有知识分子、工人和农民同志,都要训练。要有党的理论才能使党充实。”的确为解决中国革命之许多复杂问题,必须“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国情的工作,断不可一日或缓”。反观党内早期的理论武装和宣传教育工作,往往是“童子师式”的,“大半是注入的,而不是启发的”。“偏重于多闻多见学博才高之表现居多,而鼓动群众,激刺群众太少!或是忠告右派的口气太多,而激刺一般右派群众的太少”。瞿秋白希望,在开展工农武装斗争的过程中,最低限度要使各省都有广泛的宣传,通过我们的政治宣传,能够引导农民。特别要注意,“不要跟了农民的尾巴跑”,不然“这就不是无产阶级的领导,而是农民的意识了”。瞿秋白深切同情农民阶级所受的政治、经济双重压迫,但在看到农民阶级革命性的同时,深觉要从思想上武装工农,真正从思想上建党。为此至少应当做好两项工作:“第一,必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应当记住,不仅党的领导核心,宣传鼓动人员也应有深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修养,否则,党就有丧失必要的思想基础的危险,而只有这种必要的思想基础,才能在风云多变的形势中,在对党与革命进程具有重大意义的复杂的政治问题上,正确地掌握方向”。第二,必须对党员群众进行政治教育。必须在党员群众和革命青年中进行专门的启蒙工作(如成立党校、政治学习班、自学小组,出版和发行通俗的马克思主义文献等),以提高党的政治水平。关于如何具体做好理论武装和宣传教育工作,他还专门撰写了《谈谈工人小报和群众报纸》一文,就“工厂小报用什么话来写”“工厂小报必须着重在具体的、切实的、绝对不夸大不吹牛的消息”“工厂小报必须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等话题进行探讨。党的宣传教育首先是要“脸向着群众”,再就是要学会运用工农喜闻乐见的方式和群众听得懂的语言,“群众报纸关于政治、经济、革命运动、国际新闻等都要有确切的事实,完全用白话简单明了的‘翻译’出来”。“还可以吸收大众文艺的作品,使现在大半还只有读武侠等类的旧式白话小说习惯的劳动民众,能够更加容易地迎受革命的宣传,经过革命的大众文艺(演义式的小说、短篇纪事,以及唱本、小调等),而肃清他们人生观宇宙观之中的封建意识和资产阶级意识的毒汁。”
民主集中制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瞿秋白对于民主集中制有着深刻的理解,认为即便是在秘密条件之下,也要“尽可能地保证党内的民主主义,实行集体地讨论和集体地决定主要问题”。陈独秀担任总书记的一段时期,党部机关一度官僚化严重,对于党员群众只用简单的命令方式。更有甚者,打着“党的铁的纪律”的幌子,“不要群众,不顾民众,不知群众,不管客观情形及敌人势力,一味的书生计划,政客谋略,却要群众去服从他”。瞿秋白严肃批判了陈独秀主持的中央“受不着群众的监督”的家长制领导作风,深觉这种“封建式的集权”势必扼杀党内民主和党的生机活力。他不仅从理论上阐述党内民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八七会议后主持临时中央政治局工作期间,还制定发布通告推进党内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和落实。如在《关于组织工作》的第20 号通告中就要求:“扩大党的民主化至最高限度,激发党员群众对党内问题的讨论,一切实际斗争的策略上的决定,尽可能经过党员群众的讨论,务打破党员群众对党之政策不敢讨论或不懂得怎样讨论的成习。即在极困难的环境中不能先经过群众的讨论,亦必须使上级党部的策略得到党员群众的了解。”与瞿秋白一起工作和战斗过的同志,对其民主的作风都有深刻的印象。李维汉就曾如此评价:“秋白是一个正派人,他没有野心,能平等待人,愿听取不同意见,能团结同志,不搞宗派主义。”
瞿秋白所希冀的是真正的民主,不容许在党内民主的借口下,“纵容无纪律现象、庸俗的派系斗争和无原则的纠纷”。随着共产党组织的日渐扩大和党员数量的增多,“小商人、小农民、智识阶级,这些逐渐无产阶级化的分子,自然会加入无产阶级的队伍里”,这些小资产阶级的分子或资产阶级化的工人,“无意的有意的他们能紊乱党的革命策略,使机会主义侵入”。考虑到党代表革命的统一意志,内部决不能有小团体、小组织、小派别,所以要极力“肃清党内一切纠纷,地方主义,小团体主义的倾向”。因为这些倾向损害党内的统一,降低党的战斗力。在瞿秋白看来,党内民主是有程序和限度的。他反对极端民主主义的倾向,特别是针对托陈取消派所谓的“自由讨论”,瞿秋白态度鲜明地加以斥责,党内民主“不是为着取消派的‘自由讨论’而设的”,“取消派要自由,最好是到党外去自由,或者到自由派的资产阶级那里去,那才是适当的地方呢”。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除了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科学的理论指导、先进的阶级基础、广泛的群众基础外,还有一个鲜明特征和标志,那就是具有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规矩。在阐明党内民主科学内涵的基础上,面对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的严峻形势,瞿秋白又深刻论述了党的纪律和集中统一的重要性。在其看来,“布尔什维克的党,没有铁的纪律和集权的行动,是不能成功的”,“所谓铁的纪律,便是要有统一的意志,全党党员行动绝对的一致”。党内同志对于党的决议及党内生活,当然可以发表意见,“但是他所认为是革命的主张,必须经过多数同志或上级党部的采纳,方能变成党的主张,方能见之于党的行动”。“如果各个同志可以自由行动,还有什么党呢!”党如果不能成为铁一般的无产阶级战斗的党,而只是小资产阶级浪漫的集团,那么反动势力的压迫一来,“整个的党即完全瓦解:逃亡的逃亡,消极的消极,怠工的怠工,反叛的反叛。”当然这种意志的统一和行动的一致,并不意味着党内不应当有意见的争执、批评和讨论。瞿秋白反对官僚式、流氓式的纪律观。固然党有铁的纪律,下级要切实执行上级的决议,“但对决议要使群众相当了解,群众得到认识而去执行,非军队的命令可比。”所谓铁的纪律,正要预先有详细谨慎的讨论和批评,然后大家共同服从多数的决议,这才是自觉、自愿的服从,而不是盲目、机械式的服从。可是,批评和讨论既经充分辨明之后,既经议决之后,意志的统一和行动的一致,便是全体党员的天职,否则,“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战斗步骤尚且自相参差不齐,怎能指导群众,怎么克服强大敌人呢?”在瞿秋白心目中,理想的民主集中制应当是这样的:“第一,各同志能建议,能在党的总政策(革命的阶级的政策)之下想出许多具体的提议(在未决定之前,自然可以有许多“不同的意见”);第二,能将这些提议经过党部指导机关而变成党的决议;第三,能够勇敢积极服从这种党的决议命令去干。如此的党部才是活泼泼的阶级的斗争的机关。”
瞿秋白主持临时中央政治局工作期间,严格整饬纪律,做出政治纪律决议案,对违背组织纪律、政治纪律的分子,给予严厉的处分,强调:“秘密组织的纪律,不容任何轻忽而破坏,秘密机关的地址,绝对只准在工作上必须知道的党员知道。”瞿秋白严于律己,他自己也是这么做的。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后,他遭到米夫、王明等人诬陷和打击。对此,瞿秋白全盘承认自己的“错误”,不置一词、不去辩解,他说:“我自己不愿意有什么和中央不同的政见,我总是立刻‘放弃’这些错误的见解,其实我连想也没有仔细想,不过觉得争辩起来太麻烦了,既然无关紧要就算了罢。”四中全会撤销了他的政治局委员职务后,李维汉曾问他准备怎样,他表示:“他说听从党的分配,以后几年果然行如其言。”离开政治权力中心,瞿秋白没有丝毫的颓唐与抱怨,很快参与到“左联”的工作中,“在严重的白色恐怖的威胁下,在地下的流浪生活中,把自己的心血放进新文学中去”。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能力的重要途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则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是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瞿秋白认为必须运用好这一武器,毕竟无产阶级政党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难免会受到来自“左”、右两个方面错误思想的影响。真正的、彻底的共产主义者就是要每时每刻切实地检阅自己的力量、缺点、弱点,“要给全党以及群众看,党有错误是不自己隐藏的,而向群众宣布的”。这才是布尔什维克党特有的精神,才是反对无原则斗争的最有力武器。党内过去奉行“家丑不可外扬”和“不痴不聋不作阿家翁”的政治生活原则。瞿秋白则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如果再不明白的公开的揭发出来,群众和革命要抛弃我们了。我们不能看党的面子,比革命还重。一切为革命的胜利!”对于党的领导同志有不好的思想倾向,有不适当的革命策略,就应当及时指出来,“殊不知道真能保存威信,并且使党前进的,正是自我批评”。客观地说,在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中,瞿秋白是最富有自我批判精神的一位,他勇于承担责任,深刻反省自我,为后来者树立了典范。他在其自编的《论文集》(后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未能出版)“自序”中坦言:“我这幼稚的马克思主义者之理论里,可能有许多没有成熟的、不甚正确的思想,然而我始终亟亟乎将我的成绩同着我的错误一齐汇集发表,正是因为要发展中国社会思想的自我批评。”1927 年初,他公开对其起草的党的三大党纲存在的问题做了说明:“我自己的严重的错误,正在于没有具体的认识农民问题之解决,所以党纲草案原文上虽有‘不得农民参加,革命不能成功’一语,然而农民要求之中,只有减租,而没有土地问题。”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前后,又承揽了党内“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主要责任。在被捕遭囚禁生命即将结束之际,他还以超人的勇气,剖析了自己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心路历程,反思了中国革命的诸多问题,把自己的弱点、缺点、教训,放在显微镜下,坦然地、尽心地交给党,交给人民,交给后代。正如丁玲在评价《多余的话》时所言:“在死囚牢里他像解剖自己患肺病的躯壳一样,他已经在用马克思主义的利刃,在平静中理智地、细微地、深刻地剖析自己的灵魂,挖掘自己的矛盾,分析产生这矛盾的根源。”
中国共产党肩负着领导中国革命向前进的重任,对于党内存在的诸多问题,瞿秋白始终秉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态度,敢于揭露并力图纠正。在“八七”中央紧急会议上,他组织起草告全体党员书,大声疾呼:“无产阶级的政党不怕公开地承认自己的错误”,“我们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并且坚信“无产阶级之先锋队能够在自己错误经验里学习出来”,“绝无畏惧地披露自己的错误并且有力量来坚决地纠正”。可处于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在瞿秋白看来,所患的“第一种病”恰恰便是“讳疾忌医”。在1927 年4 月召开的中共五大上,瞿秋白对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甚为忧虑,希望能够加以纠偏,为此他抱病写就了《中国革命之争论问题》并印成小册子,在会议第二天放到每个代表的座位上。这本小册子,系统论述了中国是否革命、中国是谁革谁的命、谁应当是革命之领袖阶级、如何去争取革命之领导权等根本性问题。如果说,对于党内正常的、健康的政策讨论还可以心平气和地进行。对于“托派”公然分裂党的行径,瞿秋白则坚决地表示要“发展两条战线上的斗争,反对‘左派’机会主义和对于机会主义者的调和态度”。因为这涉及原则性、方向性、根本性问题,容不得半点妥协退让。在瞿秋白看来,党内机会主义的怀疑派,悲观、失望、颓废以及一切机会主义的动摇和倾向,“环绕着无产阶级,熏染无产阶级,在无产阶级之中经常的引起时常发作的病症”。为此,他撰写了《陈独秀的“康庄大道”》《托洛茨基派和国民党》等一系列文章从理论上对“托派”进行驳斥。
瞿秋白反对庸俗的派系斗争和无原则的纠纷,以及找小的事情来攻击同志。他特别提出:“用私人活动、背后说话、会场上说‘同意’的国民党的办法一定要肃清。”对于党内同志的批评处分,瞿秋白认为要谨慎行之,“如不适当,很易失去党的威信,如果适当,是很能帮助党的巩固”。关于党内斗争所采取的方式方法,主要是思想上坚决的不调和的斗争,继而采取组织上的制裁和处分。他强调:“应当采用耐心的、坚持原则的说服工作和同志式的批评,把这作为主要的方法;只是在特殊情况下,对于那些不可救药的同志,才应当使用政治清洗的手段,即开除出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目的,在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在于更好地团结同志,对于工作有错误的同志,“如果不是有系统的有路线的坚持自己错误的同志,应当纠正他,并且在工作中去训练他”。
瞿秋白在中国共产党初创阶段,以列宁主义建党学说为指导,结合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实践,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诸多方面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瞿秋白的党建思想与革命实践,为中国共产党从弱小走向强大、从幼稚走向成熟、从苦难走向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思想资源和鲜活历史经验,特别是其严于律己、敢于批评、光明磊落的党性人格值得我们传承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