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读课文第一课时教学策略谈

2023-10-17 02:10李文会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画面感自然段课文

李文会

在统编教材中,精读课文通常安排两个课时教学,其中第一课时处在课文教学开始阶段,一般需要处理字词句等基础性学习内容,还有课文主要内容的把握等。除此之外,第一课时还有没有可以突破的教学内容呢?尤其是在围绕语文要素学习的课文教学中,第一课时教学有没有需要改变的呢?这些都是值得教师探究的问题。

一、确定适度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任何教學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能够指引教学的方向。相对于单元、课文教学目标而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尽管属于下级目标,但依然具有相对完整性。也就是说教师在确定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时,需要处理好新课标、单元、课文与学生已有学习经验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与第二课时形成区分与梯度;这样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才是适度的。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燕子》,课文所在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目标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课文中安排认识的生字有8个,多音字2个,会写的字12个,识记的词语16个,要求背诵前3个自然段。对于上述学习内容,教师可以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一是自主学习生字词语(读写),交流重点字词的学习体会,注意与画面感相联系;二是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每个自然段中的画面感;三是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个自然段中的画面,尝试给画面起个名字,思考作者写出画面的方法,背诵第1自然段。这些教学目标的确定,明确了课文第一课时教学的基本内容:在落实生字词语教学的过程中,提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互相交流为主;在积累优美生动语句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背诵第1自然段,对课文中自己觉得优美生动的语句都可以采用背诵的方法进行积累。

二、设计灵动的教学程序

有了适度的教学目标,教师还需要设计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通过具体教学步骤落实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要遵循教学规律处理常规性学习内容。即让学生清楚每篇课文中必学的基础性知识,如在字词学习上尽量以学生学会学习为主,课堂上重点讲解学生感到学习有困难的字词;在课文朗读上,通过预习尽量做到读正确、通顺等。学生在进入第一课时学习时,就能够聚焦重点,判断自己需要关注的关键内容并集中注意力去学习,这样就能够提升学习效果。其次需要设计有层次的学习任务。如上述《燕子》第一课时中对“边读边想象画面”这一语文要素的学习就具有很清晰的层次感:在字词的学习中就进行了铺垫,让学生注意与画面感相联系,如“漾”“掠”等都是具有画面感的字词,之后在朗读课文中的边读边想象是初步感知,最后在第1自然段具体学习。再次是灵动地呈现学习内容,仍以《燕子》第一课时教学为例,教师开始不是板书课题、介绍作者,而是呈现水面上“小圆晕”的画面,让学生猜一猜这是怎么造成的,由此带出课文表达对象“燕子”,还学习了重点词语“荡漾”,引导学生关注二者形成的画面感,直接为语文要素学习作铺垫。这样的导入既灵动,又有效。

三、优化适宜的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必然要求教师据此结合学情选择多元化的适宜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得扎实有效,为第二课时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教师要重视通过关联性促进学生知识的结构化。这主要是指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在知识、情感上的距离,使学生能够尽快实现对新学习知识、技能的图式建构,优化相应的知识结构。如教学《四季之美》,课文在每个季节只选择一个时间点表达季节的美感,教师在第一课时可以让学生联系三年级学习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在对小兴安岭的四季之美的描写中,每个季节也是围绕小兴安岭的树林选择一个方面作为表达对象,由此学生可以快速完成描写一个季节美景的图式建构,从而把握整篇文章的表达特点。其次要重视阅读策略的运用。这里的重视是指在统编教材以单元形式安排学习的预测、提问、提高阅读速度和有目的地阅读等策略之外,教师需要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选择适宜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顺利开展阅读活动,如前述《四季之美》学习中使用的就是联结策略,还有普遍适用的批注策略等,用在第一课时教学中,都能起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教师既要落实基础性的学习目标要求,又要重视发展性的学习目标要求,不断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

猜你喜欢
画面感自然段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秋天
巧设“主问题” 赋予古诗词教学画面感
我就是吃可爱多长大的,怎样啦
背课文
美丽的秋天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画面感教学的几点思考
论电影配乐之画面感——电影《功夫熊猫》配乐视听作用力浅析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