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目的地阅读”的教学落实

2023-10-17 02:10:53王洪艳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竹节目的地自然段

王洪艳

统编教材在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排学习的阅读策略是“有目的地阅读”,目的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运用恰当的方法,成为合格的阅读者。对此,教师需要根据单元教材特点,结合学情,组织学生综合运用此前学习的多种阅读策略有目的地阅读,切实提高阅读能力。

一、同一文本有多种阅读目的

所谓“有目的地阅读”,就是学生在阅读时根据不同的阅读任務,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阅读不同的文本。对于这样的阅读策略单元,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同一篇课文可以承载多种阅读任务,学生每次阅读一般只能完成一个方面的任务,对每篇课文需要带着任务进行多次阅读,才能完成不同的阅读任务。

教学《竹节人》一课,作者通过制作竹节人、斗玩竹节人、围观老师偷玩竹节人等情形,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这样的课文看上去属于回忆性散文,但安排在“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单元学习,编者安排的三项学习任务指向三种不同的阅读目的,也决定了三种不同的学习路径。第一项阅读任务是“写玩具制作指南,教会别人玩这种玩具”,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采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先找到文本中介绍竹节人制作方法的内容,再根据课文插图提供的图示,确定制作竹节人的步骤,然后按步骤写出制作竹节人的方法,最后说明竹节人的基本玩法。第二项阅读任务是“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抓住“体会”这一要求,组织学生品读“斗竹节人”中的关键词句,体会具体场景中的热闹劲,尤其是孩子们在玩竹节人时的那份投入感和痴迷劲。第三项阅读任务是“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在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忆讲故事的基本要素,再从文本中读出与这些要素有关的信息,组合起来讲老师玩竹节人的故事。由此可见,三项阅读任务背后体现的是不同的阅读目的。

二、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方法

“有目的地阅读”指向的是阅读目标,如何进行“有目的地阅读”指向的则是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阅读方法的运用决定了阅读目标能否顺利达成。在本单元的文本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重视文本中出现的旁批,从中找到编者倡导的阅读方法,充实自己的阅读过程,获得自己的阅读感悟。

教学《宇宙生命之谜》一课,编者借助六个批注来引导读者如何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开展阅读活动,思考并解决相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每一处批注,指导学生明确阅读目的是什么,找到合适的阅读方法。第一处批注是“浏览了这一段后,发现它对了解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没有帮助”,这一段指课文的第1自然段,“浏览”是快速地看一遍,“发现”是浏览这一自然段的直接感受,即没有针对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浏览+体会”就是这一部分的阅读方法。第二处批注是“每个自然段往往有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阅读时我要注意找出来”,这一批注说的是自然段主要意思的学习方法,以第2自然段为例,教师让学生从中找出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学生抓住的是“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其他自然段中继续找出提示主要意思的语句,并对没有找到提示主要意思语句的自然段,想一想概括主要意思的方法有哪些,尝试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三、综合多种方法有目的地读

进入第三学段,学生阅读的课文、材料都比较复杂,这给学生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仅仅从文本、材料中提取信息解决不了问题,而需要通过查阅、运用多种资料,从中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才能有效达成阅读目的。

教学《故宫博物院》一课,这是一篇比较典型的非连续性文本,由四则涉及故宫博物院的材料组成,有说明性文字,有文物故事,有官网上的游览须知,还有建筑物的平面示意图。作为一篇略读课文,编者安排了两项阅读任务,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提醒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学过的方法,根据具体的阅读目的开展阅读活动。以第一项阅读任务“为家人制定故宫一日游的计划,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为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完成这样的任务先要了解故宫的布局,从哪些材料中能够获取需要的信息,学生通过浏览与梳理,知道需要重点研读材料一,找出关键词规划参观线路,标注重点景点,同时还要结合材料三和材料四,才能最终画出合理的参观路线图。

总之,在“有目的地阅读”这一阅读策略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这一阅读策略学习上的综合性,达成阅读教学目的,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猜你喜欢
竹节目的地自然段
向目的地进发
小主人报(2022年7期)2022-08-16 06:59:30
一次有趣的竹节人大战
廖瑞霖:竹节人
竹节人风波
迷宫弯弯绕
动物可笑堂
目的地
美丽的秋天
画画
HPLC-ELSD法测定中药两头尖中竹节香附素A
中成药(2014年9期)2014-02-28 22:2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