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关系:自我控制和手机依赖的链式中介作用

2023-10-17 14:05魏忠凤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控制能力学业体育锻炼

魏忠凤

(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理论课教研部,辽宁 沈阳 110102)

2019 年,教育部发布《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1],提出聚焦本科教育,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求坚决取消毕业前补考等“清考”行为,让大学教育回归本位。在此背景下,各高校狠抓本科教育质量,建立学业预警和淘汰机制,达不到学业要求的学生被留级或延期毕业,如不能按期完成学业将进行退学处理。从取消“清考”到清退学籍,体现了教育部整顿高校学风、规范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决心,也是高校直面学生的学业问题,严守“出口”,保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学业拖延是大学生学业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国内外研究者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学业拖延的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学业拖延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心理行为的结果。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学业拖延更倾向于是一种由认知、情感、行为等要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复杂的心理和行为模式[2]。体育锻炼作为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改善大学生的学业拖延行为。研究表明,体育锻炼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3]。体育锻炼对个体的积极促进作用,尤其是对个体生理和心理健康以及行为塑造的作用已被研究者所认同。在我国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背景下,“体心融合”也成为探索通过体育锻炼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一种有益尝试。本研究将体育锻炼这一积极生活方式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解析其对学业拖延的影响过程机制,考察保护性因素自我控制和危险性因素手机依赖在其中的作用,以探讨在当前大学生手机使用频率较高的情境下,如何规避因学业拖延带来的学业问题,以保证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1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1.1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关系

体育锻炼是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既能增进个体身体健康,也能促进心理健康,还会改变个体的行为习惯和行为方式。学业拖延(Academic Procrastination)指学生有意不按要求如期完成相应的学业任务而表现出来的行为[4]。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是解释和预测体育锻炼最成功的理论模型之一,可以帮助研究者厘清体育锻炼对学业拖延的影响过程机制。计划行为理论以意向与行为之间的关系为研究的切入点,对个体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行为意向可以直接决定行为,而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以及知觉行为控制则是决定行为意向高低的3 个预测性因素[5]。因此,当个体对目标的态度表现得越积极,主观规范越强,行为控制感也就越强,实施目标导向的行为意向也变得越强,进而个体越有可能实践该行为。实证研究表明,计划行为理论可以解释近40%的体育锻炼行为变异[6],计划行为理论的各预测因素都能够显著预测大学生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状况[7]。

计划行为理论也是在拖延行为研究中运用较多的理论之一。林琳等[8]采用计划行为理论探讨大学生拖延行为;并进一步运用计划行为理论框架,对大学生进行了拖延行为的干预研究,证实了计划行为理论可以负向预测拖延行为[9]。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体育锻炼和学业拖延作为计划行为理论的结果变量,均受到该理论各因素的影响,说明两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行为,他们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关系。已有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10-11]。个体身体活动水平越高,则他们的拖延行为发生的概率越低,拖延表现就越轻[12]。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1:体育锻炼可以直接负向预测大学生学业拖延。

1.2 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学业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

自我控制(Self-control)是指个体克服即时冲动、习惯或自动化反应,有意识地调节自身行为,以符合社会规范和长远目标的能力[13]。自我控制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变量,因其终生具有可塑性并对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具有积极引领作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根据自我控制力量模型(Strength Model of Self-control)、时间动机理论模型(Temporal Motivation Theory)和拖延行为的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本研究认为,自我控制可能是体育锻炼与学业拖延之间的中介变量。

首先,体育锻炼量与自我控制能力密切相关。虽然自我控制力量模型认为,心理能量资源会因自我控制而减少,但该理论又认为,这种资源与人体的肌肉一样可以通过锻炼而再生。只要坚持锻炼行为,心理能量资源不仅会得以恢复,而且会得到增强,进而提升自我控制能力[14]。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控制水平[15]447。Oaten M 和Cheng K 的干预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后,被试自我控制能力显著提高[16]。

其次,根据Procee R 等[17]提出的关于拖延行为的概念模型,包括自我控制在内的个性相关因素是影响个体产生拖延行为的三维度之一。自我控制和拖延行为密切相关,缺乏自我控制容易产生拖延行为[18],高自制力的个体表现出对环境更强的适应能力,而且具有更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表现得更突出。另外,Steel P 等[19]从时间动机理论视角解析拖延行为产生的机制,认为自我控制能力低和冲动性高是拖延症状产生的主要原因。自我控制能力差或冲动程度高的人在做决定时更注重短期目标,而忽略了长期目标可能带来的好处,这就导致了拖延症状。个体进行某种行为时,如果进行了自我控制,那么就会消耗心理资源,因为每个人的心理资源是有限的。当这种行为消耗的心理资源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导致自我控制失败。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学业拖延就是一种复杂的自我控制失败现象,即自我控制能力较低的个体更容易产生拖延行为。自我控制是自主减少拖延行为的主要能力[20],对学业拖延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1]。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2: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学业拖延之间起中介作用。

1.3 手机依赖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学业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

除了自我控制以外,手机依赖也可能是体育锻炼与学业拖延两者关系中的另一个中介变量。手机依赖(Mobile Phone Dependence)也被称为“手机成瘾”或问题性手机使用,作为类似网络成瘾的非物质成瘾,其概念来自物质成瘾。有研究团队认为,手机依赖就像药物成瘾、烟酒成瘾那样,当手机短暂不在身边,可以使人产生难以忍受的戒断反应[22]。长期过度使用手机,会损害个体的社会功能,比如会导致大学生学业拖延。

首先,体育锻炼可能与手机依赖存在联系。横断面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具有负向预测作用[23]117。近年来,“运动是良医”的健康理念(Exercise is Medicine)已经被广大研究者所认同,并依据这一健康理念进行了一系列的干预研究。有研究也证实了体育锻炼对手机依赖症状具有良好的改善效果[24]57。因此,体育锻炼是手机依赖的重要预防因素。

其次,手机依赖行为能够引发拖延行为,是拖延行为的重要诱发因素[25]。沉溺于手机的大学生很难聚焦学业任务,会表现出更多的分心行为,因此也更容易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26],学业拖延行为在手机依赖程度较高的个体中表现得更明显。有研究者认为,研究手机依赖影响学业拖延的作用机制,可以使用成瘾的认知加工模型来解释。该模型认为,手机依赖青少年在反复使用手机上网的过程中,建立了刺激-动作的自动化联结[27],形成了对手机等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可以对成瘾后的失败行为进行预测[28]。在学习活动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时,这种注意偏向可能会导致其出现学习失败问题[29],如学业拖延等。实证研究表明,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业拖延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30]50[31]。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3:手机依赖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学业拖延之间起中介作用。

1.4 自我控制和手机依赖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学业拖延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

已有研究表明,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各自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学业拖延之间可以起单独中介作用。因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两者之间存在着关联,又可以同时在体育锻炼与学业拖延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保护性-危险性因素理论模型认为,当个体存在危险性因素(如负面的情绪与认知)时,保护性因素能够对具有威胁的危险性因素起到改善作用。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是个体适应人际关系和调适情绪反应的重要因素,是过度使用网络的保护因素[32]。由此可知,当个体过度使用手机,手机依赖成为危险性因素时,自我控制就可以起到保护性作用,改善个体手机使用时间和频率。自我控制可以抵制诱惑(与酒精依赖和毒品成瘾有关),是手机依赖的预测变量[33]。研究表明,自我控制能负向预测手机依赖[34]595,自我控制水平较高的大学生手机依赖低于自我控制水平较低的大学生[35]。双系统理论模型提出,个体行为由两个不同的系统组成,即冲动加工系统与认知控制系统。冲动加工系统推动个体追求奖赏,从而产生感觉寻求;认知控制系统限制冲动,从而产生自我控制[36];冲动控制与感觉寻求呈负相关[37]。脑成像研究也表明,认知控制系统相关脑区皮层厚度的降低与高感觉寻求和物质依赖风险有关[38]。个体为了实现目标,通常会通过意志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和行为[39]。干预研究也表明,自我控制训练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状[40]。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之间存在联系、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之间存在联系,手机依赖与学业拖延之间存在联系,但是缺乏对4 个变量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的深入、系统研究。本研究拟以体育锻炼为自变量、学业拖延为因变量、自我控制和手机依赖为链式中介变量,探讨体育锻炼与学业拖延之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H4: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学业拖延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与施测程序

本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辽宁省、吉林省3 所大学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为保证被试的知情权,并遵循被试参加测试的自愿原则,施测前告知被试对调查内容的保密措施,强调调查数据的用途。施测时辅导员在场协助组织调查,提醒学生不要遗漏相关信息。问卷现场发放,作答15 min 后,当场收回。本研究共回收1 120 份问卷,依据问卷信息是否齐全、是否存在规律作答,以及是否有漏答等筛查原则,逐一对问卷进行核查。剔除无效问卷后,共回收1 013 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0.45%。其中,男生704 人(69.50%),女生309 人(30.50% );大一年级526 人(51.92%),大二年级241 人(23.79%),大三年级159 人(15.70%),大四年级87 人(8.59%);城镇566 人(55.87%),乡村447 人(44.13%)。

2.2 研究工具

2.2.1 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hysical Activity Rating Scale-3,PARS-3) 采用梁德清修订的体育活动等级量表[41]评估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水平。该量表由强度、时间和频率3 个维度(各包括1 个题项)构成。采用Likert 5 点计分法,强度和频率分别计1 ~5 分,时间计0 ~4 分。体育锻炼量等于体育活动强度、体育活动频率和体育活动时间的乘积,得分越高表明体育锻炼量越大。该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2,Cronbach’s α 系数为0.74。

2.2.2 自我控制量表(Self-Control Scale,SCS) 采用谭树华等修订的自我控制量表[42]评估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该量表由5 个维度构成,共19 个题项。采用Likert 5 点计分法,从1 分(完全不符合)到5 分(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控制能力越强。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9。

2.2.3 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obile Phone Addiction Tendency Scale,MPATS) 采用熊婕等开发的手机成瘾倾向量表[43],通过考察大学生手机使用频率,评估其手机依赖程度,该量表适用人群为大学生。该量表包括4 个维度,16 个题目。戒断症状:评估个体因各种原因不使用手机后出现的症状表现,如“如果一段时间没接触手机,我会觉得难受”;突显行为:主要测量个体在手机使用上长期伴随出现的异常明显的行为习惯,如“同学、朋友常说我太过依赖手机”;社交抚慰:主要测量个体通过智能手机产生的社交行为的适应度,如“我觉得用手机跟他人交流更舒适”;心境改变:主要测量个体在长期使用手机的一段时间内的心理状态或情绪情感上的变化,如“我经常害怕手机自动关机”。采用Likert 5 点计分法,总分越高对应的手机依赖程度越严重。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2。

2.2.4 学业拖延量表(Procrastination Assessmont Scale-Students,PASS) 采用关雪菁进行汉化修订的学业拖延量表[44],评估大学生学业拖延程度。该量表由两部分组成,本研究使用第1 部分,包括6 项不同的学业任务(各包含3 个题目)。第1 题考察大学生在学业任务中的拖延表现,第2 题考察学业拖延产生的影响,第3 题考察个体是否有改变拖延行为的意愿。采用Likert 5 点计分法,每题评分1 ~5 分。将每项学业任务的前2 个题目相加,将12 个题目的总分作为学业拖延分数,得分越高表明学业拖延状况越严重。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93。

2.3 数据处理

将有效数据导入SPSS 26.0 统计分析软件。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链式中介分析。链式中介分析采用Bootstrap 法的Process(4.1 版)插件进行中介效应检验。利用Process 插件分析变量的间接效应时,具体设定如下:设定模型为6 号模型;X =体育锻炼,M1 =自我控制,M2 =手机依赖,Y =学业拖延;Bootstrap Samples =5 000。

3 结果与分析

3.1 共同方法偏差控制和检验

首先,采用程序控制避免共同方法偏差:1)量表设计了适当的反向计分题;2)随机安排量表顺序;3)发放量表前告知受试者匿名填写。其次,采用Harman 单因子模型法检验数据的共同方法偏差程度。结果表明,特征根大于1 的因子共10 个,第1个因子的变异解释率为27.67%,小于40%的临界值,说明共同方法偏差不显著。

3.2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系数

使用各变量的平均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体育锻炼与自我控制呈正相关,与手机依赖、学业拖延呈负相关;自我控制与手机依赖、学业拖延呈负相关;手机依赖与学业拖延呈正相关(表1)。

表1 各研究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及相关系数(n=1 013)Table 1 Averages,standard deviations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mong variables(n=1 013)

3.3 自我控制和手机依赖的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体育锻炼、自我控制、手机依赖及学业拖延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这符合进一步对自我控制和手机依赖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的统计学要求。本研究采用SPSS 中的Process 宏程序,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和年级),选择5 000 次的Bootstrap 抽样量,在95%置信区间,检验自我控制和手机依赖的链式中介作用。

首先,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体育锻炼对学业拖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32,P<0.001),将体育锻炼、自我控制和手机依赖共同纳入回归方程后,体育锻炼对学业拖延的预测作用仍然显著(β=-0.10,P<0.001);体育锻炼对自我控制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30,P<0.001),对手机依赖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15,P<0.001);自我控制对手机依赖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β=-0.41,P<0.001),对学业拖延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26,P<0.001);手机依赖对学业拖延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β=0.52,P<0.001)(表2)。

表2 模型中变量关系的回归分析Table 2 Regression analysis among variables in models

其次,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表3 数据显示,自我控制和手机依赖在体育锻炼与学业拖延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0.22。其95%的置信区间为[ -0.27,-0.18],置信区间内不包含0,说明中介作用显著,占体育锻炼对学业拖延总效应( -0.32)的68.75%。中介效应包括3 条间接效应路径:通过“体育锻炼—自我控制—学业拖延”的途径产生的间接效应1( -0.08);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说明中介变量的间接效应显著,占体育锻炼对学业拖延总效应( -0.32)的25.00%。通过“体育锻炼—手机依赖—学业拖延”的途径产生的间接效应2 ( -0.08);95%的置信区间内不包含0,说明中介变量的间接效应显著,占体育锻炼对学业拖延总效应( -0.32)的25.00%。通过“体育锻炼—自我控制—手机依赖—学业拖延”的途径产生的间接效应3 ( -0.06);95%的置信区间不包含0,说明中介变量的间接效应显著,占体育锻炼对学业拖延总效应( -0.32)的18.75%。对不同路径的间接效应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体育锻炼影响学业拖延的详细路径模型见图1。

图1 体育锻炼对学业拖延影响的路径Figure 1 Paths of effects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academic procrastination

表3 Bootstrap 中介效应分析结果Table 3 Analysis results of Bootstrap mediating effect

4 讨论

本研究揭示了体育锻炼在影响大学生学业拖延过程中自我控制和手机依赖的链式中介作用,是对体育锻炼预防学业拖延的积极探索。从理论角度看,丰富了学业拖延的影响机制研究,也深化了体育锻炼提升心理品质的研究;从现实角度看,为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减少手机依赖、避免学业拖延提供参考,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4.1 体育锻炼与学业拖延的关系

本研究考察了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关系,结果发现,体育锻炼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学业拖延,验证了假设H1,这与已有研究结果相一致[45]。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个体对某种行为的态度越正向,行为意向越强;个体对某种行为的主观规范越正向,行为意向越强;而当态度与主观规范越正向时,个体知觉的行为控制越强;行为控制越强,行为意向也会越强。由此可知,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越高,越有能力避免拖延行为。体育锻炼作为影响拖延行为的积极行为因素,不仅能磨练大学生意志品质,还能提升大学生的行动力。当大学生体育锻炼形成规律、养成习惯,就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体育锻炼时间,提高行动力,增强控制感。这种控制感会迁移至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学习领域。因此,体育锻炼可以干预学业拖延的观点被研究者认可。

4.2 自我控制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体育锻炼对学业拖延的负向预测作用既可以通过直接路径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间接与学业拖延产生联系,支持了假设H2,这与先前的研究一致[46]。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促进个体有意识地掌控自己的行为,提升自我控制能力。Mark M 的研究结果表明,有氧运动可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该实验让研究被试先久坐,然后进行有氧运动、耐力锻炼等。实验结果表明,研究被试的自我控制能力有很大提高,达到显著水平[47]。学业拖延受到个体认知、情绪、意志、人格、行为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学业拖延的自我调节失败理论(Self-regulatory Failure Theory)认为,自我控制是拖延行为的重要缓冲因素[48]。大学生如果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很好地把握自己的锻炼时间、锻炼强度,则自我控制能力水平会得到提高。在完成学业方面,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学生更能够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从而避免学业拖延。因此,自我控制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学业拖延之间起单独中介作用。

4.3 手机依赖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还发现,体育锻炼对学业拖延的负向预测作用既可以通过直接路径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手机依赖这一间接路径来实现,这证实了假设H3。首先,体育锻炼能负向影响手机依赖。研究表明,大学生体育活动等级越高,手机依赖倾向就越低[23]124。有干预研究从加强体育锻炼来干预手机依赖症状入手,证实每一类体育锻炼都能降低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程度[24]60。体育锻炼通过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特定区域的结构和功能,双向调控多巴胺及其受体,进而有效矫正包括手机依赖的网络成瘾等青少年行为[49]。其次,手机依赖已经成为导致大学生产生学业拖延的关键因素。手机依赖症状严重的大学生投入到学习和活动的时间相应减少,而且会排斥和逃避学习任务,从而加深学业拖延。有研究者尝试运用自我调节理论对学业拖延现象作出解释:手机依赖程度较高的大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差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是缺乏组织管理能力的表现。这些大学生更容易产生学业拖延行为[5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会将更多的精力和课余时间用于参加体育锻炼,从而减少手机使用时间,避免手机依赖行为的发生。同样,他们也会规划学习时间,有效避免学业拖延。

4.4 自我控制和手机依赖的链式中介作用

根据保护性-危险性因素理论模型,本研究纳入的自我控制为学业拖延的保护性因素,手机依赖为学业拖延的危险性因素。在体育锻炼影响学业拖延的过程中,这两种因素交替起作用。本研究发现,自我控制和手机依赖除各自在体育锻炼与学业拖延之间具有单独中介效应外,二者还可以同时在体育锻炼与学业拖延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这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假设H4。自我控制力量模型理论认为,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虽然消耗一定的心理能量,但这种能量也会恢复并得以提升,在良性循环中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实证研究表明,体育锻炼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自我控制水平[15]449。在保护性-危险性因素理论模型框架下,作为保护性因素的自我控制能阻止或减少危险性因素手机依赖行为,使大学生能够减少手机使用时间和频率,避免产生手机依赖。最新研究表明,自我控制水平高的个体不会无节制地使用手机,因而较少产生手机依赖[34]596。也有实证研究表明,手机依赖程度越高,学业拖延行为越明显[30]52。因此,体育锻炼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作用于手机依赖,可以减少手机依赖行为的发生,进而避免产生学业拖延。本研究对链式中介作用的检验不仅拓宽了学业拖延研究领域,也为“体心融合”理念的探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1)体育锻炼、自我控制、手机依赖与大学生学业拖延两两相关。

2)体育锻炼正向预测大学生自我控制,负向预测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自我控制负向预测大学生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手机依赖正向预测大学生学业拖延。

3)自我控制和手机依赖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学业拖延之间起单独中介作用。

4)自我控制和手机依赖在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学业拖延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5.2 建议

本研究将“学业拖延”引入学校体育研究中,拓展了学业拖延现象的研究领域。从学校体育角度出发,为解决大学生学习心理问题探索了一条可能的解决路径,同时也为高校如何积极支持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避免学业拖延提供了实证支持。在我国大力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现实背景下,为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效保证学业质量,引导大学生避免因产生学业拖延而被清退学籍、终止学业,本研究提出如下建议:

1)以体育人,充分发挥高校学校体育的教育功能。学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该合理设置体育课内容,开足开齐体育课,利用好课堂主阵地,保证体育课教学效果,做到“教会、勤练、常赛”。课外可以组织大学生出早操,开展田径运动会、校园马拉松、趣味体育活动以及各种项目的单项比赛等,丰富大学生体育活动内容。另外,要以大学生社团为平台,有效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形成课内、课外相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使每位大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全员参加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可以磨练他们的意志品质,增强心理弹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避免出现学业拖延,使大学生精力更旺盛、做事更积极、学习更高效,实现学校体育的育人功效。

2)以“体测”促锻炼,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相对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大学生而言,那些很少参与体育活动的大学生需要更多的外部条件促使其产生体育锻炼的内生动力。高等教育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德智体美劳缺一不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为体育锻炼内生动力的一个外部条件。学校可以将这一测试成绩作为大学生各项评比的前置性条件,发挥其动机功能,促使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实现体测达标。以体测达标为体育锻炼动机,可以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将更多时间投入体育锻炼和学习中,相应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当体育锻炼达到一定强度和频率,养成锻炼习惯,会使大学生以更加充沛的精力积极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合理规划学习和锻炼时间,降低手机依赖,减少学业拖延,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3)“体心融合”,提升大学生心理品质。体育锻炼对心理发展的积极作用已被证实,这些研究更多聚焦在体育锻炼提升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如缓解认知衰老、降低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磨炼意志、促进身心健康等。因此,随着近年来“体教融合”“体医融合”“体卫融合”等跨领域整合研究的进一步发展,“体心融合”也可以成为一种可能的跨领域研究。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体育锻炼对心理方面的影响作用,应该向更广泛的心理品质拓展。目前,关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研究大多探讨两者的直接效应,如果以开放的视域来审视这一作用机制,体育锻炼对更宽泛的心理素养的影响可以通过间接效应来实现,如通过自我控制和手机依赖的间接效应研究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因此,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出现象,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手机依赖和学业拖延给大学生带来的危害。建议高校将体育锻炼作为主要干预手段,增强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品质,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引导大学生养成常态化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另外,辅导员及专业课教师要从时间管理、学业规划和体育锻炼等方面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高校应该秉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树立“全人”观,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多角度全方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以研促教,全面覆盖学生群体。首先,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研究,虽然是基于理论基础和前人研究结果而进行的,而且变量之间的关系已在前人研究中得到证实,但仍无法进行确切因果关系推断。建议后续研究者可以运用纵向研究设计,采用交叉滞后相关设计考察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影响过程机制,也可以采用实验法来验证体育锻炼与学业拖延的因果关系。其次,本研究仅考察了自我控制和手机依赖的链式中介效应,建议后续研究者继续考察人格因素、生活方式等与大学生学业拖延关系密切的其他变量,从多视角入手揭示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学业拖延发生作用的内在机制。最后,本文研究人群是在校大学生,而研究的变量在其他学生群体中也可能存在相似的关系,建议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扩大研究人群范围。综上,建议后续研究要不断改进研究方法,纳入更多考查因素,拓宽研究视角,对导致学业拖延的根本原因及形成机制继续进行深入研究,并逐步提高受益学生覆盖面,以研促教,提高学生学业质量,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控制能力学业体育锻炼
艰苦的学业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网络发展对中学计算机教学的影响
太极拳和慢跑锻炼对老人静态姿势控制能力影响的研究
中小企业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体育锻炼对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