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3-10-17 23:04陈登方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3年26期
关键词:田忌数学知识材料

陈登方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第一中学洋中分校,福建 三明 36510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通过数学的语言,可以简约、精确地描述自然现象、科学情境和日常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能够促进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内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中指出: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材料,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数学阅读与一般阅读相比,数学阅读材料语言简洁、凝练且表意精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均要贴合题意,且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相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随着对数学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关注,教师在教学中对数学阅读材料逐渐淡化,学生对数学缺乏深度学习.数学虽需要“写”,但更需要“读”,更需要真正理解阅读材料,能将阅读材料表达的内容用图形语言和数学符号表示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适应现代生活必备的“四基”,即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进而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发展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添砖加瓦[1].

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以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阅读能力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四基”,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四能”.由此可见,为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势在必行.

2 初中数学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数学阅读的能力基础薄弱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文字应用题都是从学生认知经验出发,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通过重复练习,学生有了模式化的求解方式,学生就从潜意识里忽视了对数学材料的阅读和分析,从而无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教材中的阅读材料经常一带而过.

2.2 缺乏数学语言转换的能力

数学阅读材料蕴含着丰富的语言、文字、符号、图像等内容,材料语言精练,寓意准确,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概括性.人们为了更加精准地记录数学问题,往往会借助一些数学的符号、文字材料进行说明和表达.然而,学生在阅读数学题目的过程中,因缺乏足够的数学语言转换能力,很难精准地获取问题的本质和内在的关键信息,从而影响解题的准确率.

2.3 淡化数学阅读策略的培养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关注数学问题的讲解和训练,淡化了数学阅读策略的培养.殊不知,数学阅读是学生理解问题和获取关键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阅读意识淡薄,对数学问题不仔细阅读,常常粗略地看一遍就急于解答问题,极易造成因没有认真审题而导致解题错误.此外,数学教师总认为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在语文阅读方面已经训练很多了,无须再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策略,从而导致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停滞不前,更谈不上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了.

3 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3.1 立足课堂,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课堂是培养数学阅读能力的主阵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亦如此.数学教材中有许多概念、公式、定理的描述与推导过程,它们具有高度抽象性与严谨性.在讲解教材内容时,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逐字逐句理解,抠重点字词、关键字等,做到真正弄清概念、公式、定理等结论的内涵与外延[2].

例如,在学习“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时,教师需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这一性质定理的内涵.虽然这个定理不难理解,但要真正理解定理的内涵需下一番功夫.为此,教师可设计如下问题:

(1)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说说你的想法.

(2)画图说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有什么异同?

此设计是为了引导学生阅读理解“点与点之间的距离和点与边之间的距离”的区别.学生在阅读中需弄清问题描述的是“点到点”的距离还是“点到边”的距离,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对易混淆概念的辨析,学生就能深刻理解两者间的关系,这两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在指导学生开展数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利用阅读素材、创设阅读情境等方式来组织阅读活动,以此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积极性.教材上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素材,这些素材可帮助学生增长数学知识,扩大阅读面.例如,七年级下册中的“测量地球的周长”,八年级上册中的“漫话勾股世界”,等等,这些内容有的在谈数学理论的发展史,有的则在介绍数学研究方法,若细细品味,能够让学生从中体验阅读带来乐趣.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材料中某处内容不理解,此时应该反复阅读,并梳理与之关联的公式、定义、概念等,直到读懂理解为止.

3.2 培养学生文本阅读习惯,使学生能够从文本中获取有效信息,提高其数学分析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之外,还应指导学生开展数学阅读,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关键而有效的信息,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契合点.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发展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懂得用数学的思想思考世界,更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3].

例如,通过阅读找出不等式与方程之间的关系.哪些数能使不等式2x>50成立? 一共有多少个? 你能全部表示出来吗?将不等式2x>50与方程2x=50类比,当x=25时,2×25=50,所以x=25是方程2x=50的解;当x>25时,取x=30,则1×30=30>25,不等式成立,所以x=30是2x>50的一个解.

为此,教师可设置以下问题帮助学生阅读本题.

(1)不等式的解和方程的解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2)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吗?

根据以上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内容,让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新知识,初步体会不等式解的意义、不等式解集及表示方法,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3 创设教学情境,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教学情境是培养数学阅读技能的一种基本方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任务阅读相关数学材料,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数学知识.教师既可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也可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初中生耳熟能详的典故、成语故事、生活事例等情境材料,让学生找出材料中的数学知识,并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数学文本阅读不是简单的浏览,它是按照“文意——题意——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开展的学习活动.同时,也有归纳、推理、迁移、建模、问题解决等过程,教师应加强阅读指导,及时归纳总结阅读方法[4].

例如,“田忌赛马”问题:古代齐国大将田忌与齐王赛马每次均告失败,他找到齐国的著名军师孙膑诉苦,孙膑了解情况之后,把马按优劣分三个等次,田忌的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分别用A1、A2、A3表示,齐王的上等马、中等马、下等马分别用B1、B2、B3表示.军师调整了出马顺序,第一局用田忌的下等马A3对阵齐王的上等马B1;第二局用田忌的上等马A1对阵齐王的中等马B2;第三局用田忌的中等马A2对阵齐王的下等马B3.显然,在这三局对阵中,田忌胜两局,负一局,从而田忌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在齐王事先不知情的情况下“出马”,回答问题:

(1)假设田忌得知齐王首局将出“上等马”,按军师的策略,他应出哪种等次的马才能获得比赛的胜利?并说明获胜的理由.

(2)制作表格列出正常比赛的对阵情况,并分析其比赛获胜的概率.

教师可从以下方面指导学生阅读文本,引导学生解决相关问题.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获取关键信息.实际上,这道题目考查的是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就很难获取有效信息,无法作出合理判断,很难突破解决问题的瓶颈.其次,教师需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既可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最后,展示各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鼓励学生创新思路.教师需客观评价学生的表现情况,并及时反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同时教师需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通过自主阅读学生获取了一定的信心,激发了学习兴趣,解决了现实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意识.

3.4 培养学生阅读课外知识,开拓学生眼界,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除了在课堂上阅读文本可以获得数学的相关知识外,拓展课外阅读也能提高学生数学阅读能力[5].课外阅读不仅可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内在动力,而且还能拓展眼界,增强理解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自主上网查找与数学有关的材料,或摘录,或做笔记,或下载有关视频、音频进行学习了解.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想通过数学阅读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分析和解题的能力,教师必须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时刻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更懂得在阅读中正确使用数学知识,从而发展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田忌数学知识材料
田忌赛马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土木工程材料的认识和应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新材料赢得新未来
最美材料人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材料
田忌赛马
我的故事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