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云
(海门区海南中学 江苏 南通 226100)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教学与教研改革的不断深化,基于创客教育理念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研究活动如火如荼,它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理应在教学实践中紧扣三维教学目标,构建民主、和谐、轻松、愉悦的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氛围,大力发挥创客理念的优势,鼓励、引导、支持学生乐于创新思维的翅膀,逐步感知张开经典作品中刻画地栩栩如生人物形象与鲜明主旨,不断提升阅读鉴赏水平;同时,教师不能安于现状,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对名著进行生本海量阅读,才能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阅读兴趣倍增,写作水平同步提升。
“创客”是指千方百计地把独特创意转化为脚踏实地的人,分享、实践和创新是其核心所在。创客教育蕴含创客文化和教育两个方面,两者之间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熟练解决实际问题的素养为宗旨,从兴趣出发、创造中学习、关注个人发展与共同分享是创客教育的显著特征。
名著是文学作品中的佼佼者,主要包含哲学、文学、艺术以及反映科学思想与环境意识的名著,拥有较高知名度和艺术价值,作者笔下的经典的人物形象和永恒的主旨值得读者一睹为快,经得起蹉跎岁月的反复考验,这些著作除了给人们以警示和深远影响之外,还对大家的生存环境产生感染。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为了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大胆质疑、互相交流与归纳演绎等探究活动圆满完成学习任务,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素养协调发展,这个学习模式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三足鼎立,目前已经成为三颗璀璨的明珠。
阅读是从人们视觉材料中获取相应信息的过程.其中,文字、图片,又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视觉材料既包括;阅读一般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能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评价和创新的活动过程。
本研究活动不仅促进学生“创客教育”理念下参与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而且提升名著阅读鉴赏和创新思维能力,拓宽知识视野,并增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名著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也会产生深远影响,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是学生终身受益的精神食粮。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教师针对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障碍和问题务必加强引导,逐步让他们领略古今中外名著的无限风光,领悟作品的本质内涵、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宗旨。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板块中的一项缺一不可的内容,要求教师充分尊智力潜能与学习成绩等方面的重差异,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与求知需要出发,注重新知识的理解与新技能的应用。实践证明: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同时,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积累研究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业务素质。
2.2.1 新颖性:根据本校创客教育特色和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出了开展“创客教育”理念下名著阅读研究性学习模式研究活动的具体要求与目标,逐步形成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模式的课程结构,有效促动校本课程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2.2 科学性:通过百度平台搜索查阅的了30多个电子文件,首先,初步了解当下学生对语文名著阅读的理解现状,优化校本课程资源的急迫感;其次,了解具有创客教育理念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探寻行之有效的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模式;同时,要求教师恪尽职守,有的放矢地提升学生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的效率,逐步方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深度优化校本课程资源指明了今后奋斗的方向;再次,参与此项的目研究者通过参考文献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办法得出客观性结论和科学方法,为海门区的一线教师服务,为广大一线教师们实施本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2.3 实用性:“实际、实用、实效”是高效课堂的三大特色,要求教师针对初中生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现状,分析、总结出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模式的经验与教训;合理利用本校的学生资源优势,将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以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与写作兴趣为动力,推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效率,为搞好课堂高地建设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借鉴。众所周知:问题是开启学生探究性学习之门的钥匙,只有让他们在阅读名著时牢固树立问题意识,才能在阅读交流与写作训练中学有所惑,稳步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同时,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既可以达成学以致用的意愿,也可以找古今中外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学生在参与名著阅读与鉴赏的过程中,发现了古代中外小说、散文、戏剧等文学作品都各领风骚的特点,从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传统化初中语文名著作品教学实践中,由于师生之间没有真正构建民主、互动的交流机制,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理应充分认识对学生的指导责任,卓有成效地帮助学生轻松完成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任务。
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了避免出现盲目性阅读现象,教师务必予以精心点拨指导:
首先,坚持“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原则,决不能搞形式主义,尤其在学生没有了解作品内涵的前提下,教师应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通过泛读完成阅读鉴赏任务。所谓泛读,就是指阅读文章的大小标题、注释、目录、前言、作者简介和章节基本内容等;为了提高泛读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名著的改写与缩写本提供给学生鉴赏,从而全方位了解人物的特点和作品的主旨。所谓精读,就是指学生通过仔细诵读全文的基础上,认真揣摩精彩的语句,感悟精妙构思、艺术特色和谋篇布局。就初中生学习名著而言,只有通过“从部分到整体、再从整体到部分”的门径与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才能感悟作品精髓,深层次地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提升阅读鉴赏水平,陶冶道德情操。
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鉴赏水平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鉴赏较长篇幅的中外名著时更离不开课外阅读。其实,鉴赏名著就是指研读古今中外名家创作出文学作品,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紧扣文本中优美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精湛的艺术技巧进行探索,充分展示赏析名著的风采,进一步提升阅读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生品读曹禺的《雷雨》时,笔者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周朴园的性格特征,大部分学生认为他是一个自私、端虚的人,但一个男生提出如下疑问:“周朴园能够抵制封建习俗的偏见,真心实意地爱鲁侍萍的行为难道不值得世人称赞吗?”此时,教室里的讨论声此起彼伏,同学们结合剧本细节描述,纷纷提出了各自的想法,最后对主人公周朴园人物形象做出一致性评论:他是封建时代的牺牲品,虽然与鲁侍萍相爱的举动属于不顾一切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表现,到后期受冷酷社会环境约束前提下,他仍然保留着侍萍留给他珍贵照片和信物,这是悲剧人物背后的涓涓爱意,其灵魂深处刻印着真诚的爱鲁侍萍的轨迹。
当今中学校园里传颂着一句顺口溜:“一怕学英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可见,初中生欣赏鲁迅作品具有不小的障碍,总体而言,鲁迅的作品文言与白话交错的语风是显著的语言特色,假如学生不进行缜密的斟酌,那就不能体验独具风骚的风格。
书面语言犹如文章的包装盒——里面隐藏着作品深邃的意蕴,而鲁迅的文章具有沉郁和刚烈交替的特色,往往让读者感到百思不得其解。荡起变化莫测的情感涟漪。实践证明:初中生阅读鲁作是一种高境界的鉴赏过程,既是人格的熏陶和灵魂的洗礼,也是博大精深文化的底蕴的积淀。所以,只有让学生自觉走进鲁迅作品的空间,才能与作者“平等交流,”并从鉴赏中受到感染,具体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
其一,品味佳句妙文,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至关重要,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立足于文章的语言特色,积极引导学生深掘文句中的完美因素,凸显传承美的无穷力量,分别用真挚的情怀和敏锐的眼光获得欣赏美、感受美,并借助自身的审美情怀创造美。
例如:教师在执教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应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全神贯注地探寻如下比较精彩的词句和语段:雪地中小伙伴们开心地捕鸟与“我”欣喜若狂情景,让读者记忆犹新,五彩缤纷的室外美景芳香扑鼻;私塾先生摇头晃脑地范读作品的样子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其二,剖析语言矛盾,强化归纳演绎。不难发现,鲁迅作品中存在着似乎前后“矛盾”的描写内容,学生只有从作者独具匠心的创作角度出发,才能走出认知上的“围城。”面对现状,教师一定要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晓得一个事实:鲁迅笔下叙写的文字都是通过不拘一格的手段表达作品鲜明的主旨和独特的情感。
创客教育理念下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探究性学习研究是课堂高地建设的重要途径,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深挖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水平的有效门径,不仅注重基本功训练,而且加强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全面提升语文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