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昶
(白银市景泰县中泉镇石林小学 甘肃 白银 730400)
美术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类学科,囊括丰富的知识内容,如:文化、社会、政治、历史、经济、心理等方方面面。对于小学生来说对美术的认知使有限度的,他们会认为美术就是简单地绘画,其实并非如此。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色彩和风格,选择颜色不同,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可以说美术是探索心理的有效途径。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正式塑造性格、心理的最佳时期,通过美术学习,让学生获得较强的感知力,在视觉、触觉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学生丰富的创造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创新,可以通过美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得到有效的心理健康素质教育。
新时期的今天,教师应当在美术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美术学科的本质特色,探索美育与心育的契合点,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认知、心智等各个方面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美术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能够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审美情趣,让学生能够释放情绪,表达情感,促进学生身心、人格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学生绘画的内容,能够折射出心理态度;通过绘画感受生活、感受生命;通过绘画表达情绪、表达情感。从绘画中找到宣泄情绪的出口,从绘画中获得力量和自信,勾勒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绚烂世界。绘画与心理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性,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认为绘画不仅仅是美术学科的绘画,而是一种学生内心的真实表达,对绘画的技术、方法、功底等方面并没有太多要求,知识学生表达的一种方式。绘画的内容就是学生内心的世界,线条、色彩等各方面都有所依据,不会区分绘画质量的好与坏、美与丑,重在情感、真实,折射出学生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以在美术课上,让学生们“画心情”,所呈现出的绘画内容纷繁多样,如:悲伤、生气、高兴、快乐、哭泣、凌乱、暴躁等,还可以让学生们“画梦想”、“画生活”等教学活动。通过一幅幅绘画作品,教师可以分析出学生的情绪、态度、内心、需求等,能够对学生做出精准判断,更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调整与优化,改善当前的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除了绘画这一方式之外,美术欣赏与心理健康教育也能够完美对接。美术欣赏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式截然不同,不需要死记硬背、不需要逻辑推理、计算判断,只是将国内外优秀的艺术作品尽收眼底,感受艺术作品的美,去品味每一幅艺术作品的深刻内涵,体会作者创作背景、意图、情感,在潜移默化下培养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使学生的性情更加稳定,有足够的耐心去探究知识,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获取自信心,对抽象艺术的理解更加深入。美术欣赏能够让学生们从不同角度来看待问题,善于动脑思考,培养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态度,塑造良好的人格。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由于年龄尚小,心智、认知等各方面都处在成长发育中,尚未成熟,对外界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严重缺乏耐心和稳定性,对一种事物的兴趣保持很短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当有足够的耐心,通过绘画的方式帮助学生调整情绪、舒缓心理,锻炼学生的持久性和专注力,能够保持一种稳定、积极的状态投入绘画之中。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不仅能够掌握绘画技巧和方法,还能有助于学生心理,有效表达学生内心的感受。
例如,班上有学生绘画是用柔和的线条与冷色调来搭配,保持平静的心态。但在绘画表达与心理教育融合下,不能单纯机械式来对应,而是需要先通过认真、深入地了解学生,解读学生内心,以及学生对线条、色彩的感知来进行调整使用,给予学生科学引导,用发现美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人和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从内心深处帮助学生调节,使其受到积极的状态,朝着好的方向去转变。同时,教师还要经常鼓励学生,感知身边的人和事,善于在生活中观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感受近距离的绘画、真实情境的绘画、敞开心扉的绘画。
这就需要小学美术教师在开展美术活动时,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来创设多元化教学模式,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联系起来,引入课堂,丰富学生的感受力,让学生们受到浓郁的艺术熏陶,通过学生呈现的绘画内容,从构图、思维、色彩等多方面可以探知学生当下的情绪状态,帮助学生缓解和释放,及时调整学生的不良情绪,解码学生的内心世界,得到心灵上的释放。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想让他们能够正确对待学习这件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高效学习。应当让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心态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前提。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们构建一个多元、积极、和谐、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融入在积极的氛围之中,良好的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调整学生不良情绪,保持一个热情、积极的状态投入于学习之中,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及学科素养的发展。作为小学美术教师,应当不断挖掘学生的优点,放大学生自身的优势,启迪学生的智慧,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和创造,拓展学生的美术思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人格等,作为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之间个性化差异,善于与学生耐心沟通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与学生坦诚相待,成为真正的良师益友,给予学生鼓励和赞赏,做出客观的教学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真正喜欢美术学科。
例如,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安排学生绘画人物形象,需要打破以往传统教学观念,不要给学生们设限,传授正确的绘画方法和技巧后,让他们充分发挥童真童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奇思妙想能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美术作品。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教学原则,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营造一个丰富多彩的美术课堂,让学生们在美术创作中获取知识、获取快乐、获取自信。
又如,在学习“图形印章”这节知识内容时,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上进一步精细化,要求能够认识图形印章的造型表现形式,熟悉印章的整个制作流程,能够尝试创作和制作。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收集相关材料,获取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大胆猜想,充分发挥想象力,加强学生自身的美术技巧,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新颖、丰富。
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来因势利导,创设适合于小学生的教学策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具有针对性、目的性、规范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色彩、绘画、鉴赏、创作、审美等方方面面开展美术学习,引导学生们能够深层次地了解美术、学习美术、运用美术。
美术欣赏课能够陶冶学生艺术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格,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充分起到积极促进的关键通。欣赏课作为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带领学生走进高尚的艺术,感受自然美、人物美、艺术美、表现美等视觉体验,通过欣赏各种不同的作品,能够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和知识视野,接触到各种不同的美术知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通过自然美景来感染学生。大自然所体现出来的美不仅仅是色彩、线条、空间等方面形式上的美,而是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有一种强烈的冲击力,宁静、朴素、壮阔等对情感有着深刻的体验,使学生的精神世界获得丰富的体验,达到一种强烈的精神共鸣,刻画在每一个学生的内心。
例如,在欣赏山水画时,跟随笔墨线条的游走感受山水之间的意境美、灵气美、韵味美,了解古人对山水的情怀,拥抱大自然,因为大自然中不同的美,深入到内心世界,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对山水之间的丝丝情谊,调节自己的内心,使学生内心无比充盈。
其次,教师应当加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将优秀的名家名作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在此基础上获得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不断加入不同艺术元素,站在多种角度下,让学生们始终能够受到良好熏陶,不仅能够对表象内容进行分析,还能够透过表象看本质,深层次挖掘大量信息,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美术作品欣赏和创作两者之间是一种反向互动的过程,见多识广,欣赏的作品多,了解的美术知识就会多,所产生的情感更加丰富,自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有了审美能力,对学生的情感、思想、创作等各个方面都会有所提升,思维品质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有效提升学生个人修养及思想情操。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助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美术教师,应当精心研读教材,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多样化,符合学生成长规律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和艺术情怀,让学生从美术知识中感受不同的美,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