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文理
(泉州市城东中学 福建 泉州 362000)
当前,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和学生们的实际生活呈现出相脱节的状态。而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是采取“灌输式”教学法,把多数教学精力都放在了讲解知识上。针对繁杂、冗长的历史知识,多数高中生存在的问题就是记忆未明晰,学习时间久了就会对学习历史知识产生一定的厌烦情绪。再加上教学活动设计的不紧凑,直接影响着整体教学效果。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措施来优化历史课堂教学。
高中的历史课本内容冗长,也很复杂,如果只靠“灌输式”的方式来讲课的话,很难起到最好的效果。所以,为了能够让高中学生们对历史的基本演变历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了解,应合理创设历史教学情境,情境的创设要以教学目的为依据,同时又要符合教科书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而且,在创设历史情境的时候,教师也应该充分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为高中生们营造身临其境的氛围感,让学生们有一种置身于历史情景中的体验。例如,当教师在讲解“全球航路的开辟”这课时,要与这一课相结合,将新航路的开辟动机和条件以及主要航路进行教学。在教学一开始,我们就为学生们播放了一部《世界的统一》的纪录片,让他们深入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历史,了解到新航路的来龙去脉。接着,把15 世纪欧洲手工艺作坊的图画放进了课堂,让学生一边看一边说出画里的主角是怎么工作的。站在她旁边的这个身材高大的男人,会是谁?通过仔细地看这幅画,学生能认出画中有一名女子在纺织,而女子旁边的男子就是工场的主人。而且,通过该画面,学生们还能更好地理解15世纪欧洲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以及雇佣关系的出现,更能加深他们对资本主义的理解。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中,才能让同学们明白,为什么新航线的开通,是因为商品的出现,以及资本主义的萌芽。
以往高中历史课堂授课方式比较单一化,教材中的插图成了高中生们对历史知识了解的最直观的画面,结合这种情况,历史教师就可巧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弥补这一教学短板,给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学生在多样化的视频资源中,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将自己学习期间需要的内容找出来,既缩短了学生们的学习时间,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学习实效,让学习内容更直观,更能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历史教师还要创新授课模式,可以小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组织学生们结合一个问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讨论,以此拓展高中生的学习视野,在此过程中既尊重了高中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又强化了高中生们对所学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新认知。历史教师在授课之前,可通过“抛砖引玉”的方式为学生们制造话题开展交流,在把班上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对不一致的观点展开阐述,使小组可以搜集一些有利的“证据”展开辩解,采取这样的授课方式讲解历史知识,就可以突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进而提升高中生在历史课上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学习的教学目的。
在选择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时候,为了能够将重点突出出来,要深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要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的设计,在与学生进行积极互动的基础上,对难点进行突破,并利用提问来营造出一种教学互动氛围。除此之外,在设计课堂问题的时候,不要仅仅满足于一种形式,应该与教学目标充分结合起来,设计出合理而有意义的教学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引导高中生对问题展开分析,让他们在思维上发生碰撞,在问题的主导下,他们会生成智慧,最终完成对历史知识的建构。比如,历史教师在讲授《鸦片战争》课文时,遇到一些篇幅比较长的知识点,就可以用问题来指导。在讲课的时候,抛出富有思考深度的问题:“如果虎门销烟不存在,鸦片战争还会发生吗?”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研读历史课本,对世界、国内、国际环境、鸦片进口的动机、鸦片走私的危害等进行了分析,并得出“鸦片战争必然会发生”的结论。教师以《南京和约》为题,提问: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后果?在分析过程中,我们将鸦片战争所造成的对中国领土的冲击、中国的主权与国民所承受的重担等纳入考量。因此,老师可以接着问:“为何在鸦片战争之后的十几年里,圆明园又会再次爆发大火呢?”在此问题的启发下,使学生认识到英法两国为扩张其对外权利,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由此进入了对第二次鸦片战争历史的研究。
在高中历史教材的统编版中,安排了“史料阅读”这一教辅板块,对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教学期间要注意史料的推送,对历史问题的相关资料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而且,在教学重点内容期间,为了避免高中学生教学后不知所云的现象,教师套用典型史料加以补充。例如,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这一课上,要让学生对马克思的诞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必须让他们对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诞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才能让他们明白,《共产党宣言》的出现,主要是代表着科学的社会主义。接着,利用《共产党宣言》的节选,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历史资料。据资料一,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根据资料二与史实基础,要求学生结合历史资料分析自己的主要内容。在阅读历史材料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总结《共产党宣言》的进步性,并能证明资本主义的消亡是不可避免的。
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知识和脉络,应该安排社会调查活动,并给学生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在开展社会调查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家庭资源,使学生能够获得第一手资料。同时,要善用图书馆的资源,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的平台来认识历史,例如,在讲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的时候,我们可以以“自家收支”为主题,进行一次社会调查。在活动过程中,同学们被要求向家里的长辈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他们家庭的收支状况,并通过互联网了解他们家庭的收入水平在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课堂上,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名学生调查查处的结果,带领学生分析1967、1977、1988、2000 年5 口之家年收入的变化情况。通过这一调查,同学们可以知道,现在的社会平均年收入已从1500 多元提高到了10 万多元,大家都在朝着富裕的方向迈进。在学生对奔向小康的道路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之后,再引导学生自主地阅读课本,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
在高中阶段,历史教师想要通过课堂教学加强高中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就应先将高中生认知的世界打开。在传统高中历史学科授课期间,部分历史教师的授课方法较为单一,在课上授课期间为了将教学内容完成,只是单一的让高中生们将重点内容记录下来,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相关知识。长此以往,学生一直处于十分沉闷的环境中学习历史,难以激起学生对所学历史的探究兴趣,也只是按照教师的授课节奏展开机械化的学习,无法过大自己的认知层面,致使学习效果得不到保证。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为高中学生们延伸课本的广度,丰富高中生们的历史世界以及思想世界,将此作为基础培养高中生独立判断的能力。比如,在教学《拯救民族危亡的斗争》这课期间,教学内容主要就是戊戌维新运动以及义和团运动相关知识,教师为了拓宽高中生们的历史眼界,应借助课件给学生们呈现出梁启超、康有为这两个人物形象,把他们的思想展开拓展性的研究。引领高中生们对戊戌变法这一事件的经过重新进行认知,教学课件中介绍到进行了此运动后,维新派人物受到的打压,以失败告终的整个经过。通过学习,使高中生们加深了对启蒙运动的进一步了解,同时还提升了高中生的历史分析能力。
与初中历史相比来看,高中历史学科涉及到的知识面更广,由此可见,建立一个好的教学评价制度可以帮历史教师实现随时监控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变化,同时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可以及时发现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期间遇到的问题,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全面提升高中生的历史学习效率。与此同时,历史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们定期为教师以及课堂学习效果提供建议,而教师也应将学生在听讲环节、练习环节、作业环节中出现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与学生们进行交流,要建立双向的评价机制,学生与教师应该相互进行平价,相互促进,一起改变,共同进步。此外,将教学评价制度进行完善是相当重要的,可以有针对性的将学生们的问题进行解决,提升高中生们的整体水平。比如,当历史教师在教授某节课期间,要求学生们对这部分学习过程中做出相应的评价,要求学生们将自己不会的地方总结出来,接着再由教师进行解答。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地听一下学生们提出的建议,对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应及时进行更改,积极对教学效果进行优化,帮学生们渐渐适应历史知识的学习,竭尽所能让高中生们学好历史。
总之,为了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师应合理创设历史教学情境,结合好史料,制定有意义的课堂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有针对性地组织社会调查活动,延伸课本知识,培养学生历史分析能力,使高中生们有效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吃透教材,如此一来,才能提升高中生在历史课上的学习质量,实现优化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