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瑞
(临夏州广河县广河中学 甘肃 临夏 731300)
化学是一门极具应用性的科学,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化学教育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在化学教育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拓展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化学教育中四种拓展教学方法,希望能为化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化学教育的目标由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和实践活动,形成的对化学思维方式、科学态度和实践能力的综合素养。在新课改下,渗透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凸显出来,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能够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科学人才。首先,渗透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化学作为一门科学,强调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渗透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出问题、进行推理和实验,逐渐形成自己的科学思维模式,提升对科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其次,渗透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化学实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掌握化学原理和实验技能。渗透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要求学生参与实验设计和问题探究,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在实验中提出假设、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外,渗透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化学领域需要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渗透核心素养的教学正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课题研究,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探究和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也为他们未来从事科学研究和创新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新课程改革下,化学教育不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和公式,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培养化学思维已成为化学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首先,化学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出发,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例如,通过对物质的分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理解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构成规律,从而提高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同时,在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启发式教学法和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化学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在启发式教学法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需要自主提出问题、进行实验和探究,通过实践和发现,掌握化学知识和方法[1]。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方法和思维方式。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化学符号、方程式和图表等工具,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同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综上所述,化学思维的培养是化学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也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发掘自己的潜能,主动思考和探究,从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当教师教授关于离子反应的知识时,可以通过一个实验来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材料和化学试剂,探究不同离子在反应中的作用,如:学生可以选择钾离子、钠离子、铜离子、铁离子等,使用不同的试剂进行反应,观察产生的化学变化,并记录实验数据。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可以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总结不同离子在反应中的行为和规律,从而更深入地理解离子反应的原理和概念。同时,学生也能够锻炼自己的实验技能、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化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在整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种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化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几乎涉及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食品、药品、化妆品等的生产与检测,环境保护与治理,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等,都需要化学知识和技术的支持。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拓展化学应用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化学对生产、生活和社会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将化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去。例如,当教师讲解化学反应的原理时,可以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饮料发泡、葡萄干膨胀等,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反应的存在和应用。这种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其次,拓展化学应用的教学应该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化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例如,在环境保护领域中,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学科的知识都需要被整合使用,才能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让学生理解到化学在跨学科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化学实验中,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从而掌握化学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在课堂上还可以设计一些化学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最后,拓展化学应用的教学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化学知识的应用需要结合实践操作,学生需要具备实际操作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化学实验的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知识的应用,掌握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化学实践竞赛、科技创新比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学生在学习有关水的知识时,可以探究水的净化和处理问题。在实践中,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展示自然界中水的净化过程,如使用活性炭、过滤纸等常见材料来净化水。同时,学生还可以了解到在现代社会中,水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因此,研发高效、低成本的水处理技术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在这个例子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自然界中水的净化过程,还能够了解到水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从而明确自己作为一名化学学习者的责任和使命。同时,在实践中,学生也能够掌握化学实验的技能和安全意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的应用,从而增强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化学学科的实效性和应用价值。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不可或缺的一环,是理论学习的有力补充和深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探究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现代化学发展的需要。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探究性实验的方法,通过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化学实验中,探究性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化学知识背后的规律和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技能。例如,在研究酸碱性的实验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一组实验,探究不同物质对试纸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实验得到酸碱中和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其次,研究性实验是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另一种方式。在研究性实验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数据分析等一系列环节,完成一个完整的研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例如,在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铁的氧化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条件、实验操作和实验记录,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验操作技能。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化学实验中有许多危险的物质和操作,如果没有正确的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会给学生和环境带来很大的危害[2]。因此,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和实验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安全意识,保障实验操作的安全性。最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教学中的交流、探讨和反思,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掌握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下,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通过采用探究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等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实验安全和实验环境的营造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安全意识。
以“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为例,可以设计一组探究性实验。在实验开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如: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时产生了什么物质?为什么反应产物具有这种性质?在什么条件下,这种反应可以更快地进行?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来回答这些问题。在实验中,教师可以准备好氢氧化钠和盐酸的溶液,并将它们放在两个试管中。接着,让学生逐滴加入盐酸溶液到氢氧化钠溶液中,同时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温度的变化等。学生可以记录下反应时间、生成物的性质等信息,并通过观察、测量和比较,得出结论。在研究性实验中,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某个化学现象或解决某个化学问题。例如,学生可以研究某种材料的酸碱度、氧化还原性质等,或者设计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制备方法。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资料检索、实验方案的编写、实验条件的控制等,同时还需要进行数据记录、分析和结论的得出。通过探究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化学概念和原理,并掌握实验操作的技能和安全意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样化。在化学学习中,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化学信息,了解化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改革下,应该注重加强学生的化学信息获取能力,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化学信息,让学生了解化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化学信息获取教学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化学信息,了解化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如科技展览、科学论文阅读和写作等,提高学生获取、分析和应用化学信息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具备发现、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化学信息获取教学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指学生从获取到的信息中筛选出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整合和分析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化学信息,并通过信息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和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模拟化学实验、探究化学现象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信息处理中掌握化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最后,化学信息获取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化学领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领域,学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推进化学研究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化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化学创新竞赛和科技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在信息获取中不仅了解知识,更能够运用知识,实现知识的转化和应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总之,加强化学信息获取能力的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下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该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多样化,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化学信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例如,在化学信息获取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环保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最新政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搜索相关期刊、科研机构网站等渠道获取关于新型环保材料的研究成果和应用,了解有关空气、水质、噪音等环保指标的监测和治理政策,掌握环保领域的最新动态。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化学手段解决环保问题,例如:利用催化剂降低尾气排放、开发新型水处理技术、研制生物降解材料等。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提高对环保领域的关注度和认知水平,同时也能够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加强化学拓展教学、探究性实验、信息获取能力等方面的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希望未来化学教育能够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